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课堂版)
- 格式:doc
- 大小:383.00 KB
- 文档页数:7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与练习专题0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基本概念知识对接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相关概念(1)平面直角坐标系(2)象限(3)点的坐标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1)坐标轴上的点(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4)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4.距离(1)平面上一点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1 / 27要点补充: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1.变量与常量2.函数的概念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值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6.函数图象要点补充: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已知点P (a ,a+3)在第二象限,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2,则a 的值为()A .1-B .5-C .2-D .2y x 22y x +【答案】A【分析】先判断a的取值,进而根据点P到x轴的距离为2得到a+3=2,解得即可.【详解】解:∵点P(a,a+3)在第二象限,∴30aa<⎧⎨+>⎩,∴-3<a<0,∵点P到x轴的距离为2,∴|a+3|=2,∴a+3=2,∴a=-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3,4)B.(3,4)C.(﹣3,﹣4)D.(4,﹣3)【答案】A【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详解】3 / 27解:点P (3,4)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3,4),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3.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点20A 时,点20A 的坐标为()A .(20,20)-B .(20,20)C .(22,20)--D .(22,22)-【答案】A【分析】 先求出A 1,A 2,A 3,…A 8,发现规律,根据规律求出A 20的坐标即可.【详解】解:∵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 到达点1A ,点A 1在x 轴的负半轴上,∴A 1(-2,0)从点A 2开始,由点1A 再向正北方向走4m 到达点2A ,A 2(-2,4),由点2A 再向正东方向走6m 到达点3A ,A 3(6-2,4)即(4,4),由点3A 再向正南方向走8m 到达点4A ,A 4(4,4-8)即(4,-4),由点A 4再向正西方向走10m 到达点5A ,A 5(4-10,-4)即(-6,-4),由点A 5再向正北方向走12m 到达点A 6,A 6(-6,12-4)即(-6,8),5 / 27由点A 6再向再向正东方向走14m 到达点A 7,A 7(14-6,8)即(8,8),由点A 7再向正南方向走16m 到达点8A ,A 8(8,8-16)即(8,-8),观察图象可知,下标为偶数时在二四象限,下标为奇数时(除1外)在一三象限,下标被4整除在第四象限.且横坐标与下标相同,因为2054=⨯,所以20A 在第四象限,坐标为(20,20)-.故选择A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规律问题,掌握求点的坐标方法与过程,利用下标与坐标的关系找出规律是解题关键.4.小娜驾车从哈尔滨到大庆.设她出发第x min 时的速度为y km/h ,图中的折线表示她在整个驾车过程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下列说法:(1)在77≤x ≤88时,小娜在休息;(2)小娜驾车的最高速度是120km/h ;(3)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为48km/h ;(4)如果汽车每行驶100km 耗油10升,那么小娜驾车在33≤x ≤66时耗油6.6升.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①观察图象在77≤x ≤88时,小娜在以时速96千米在行驶;②观察图象小娜的最高时速为120千米;③用待定系数法求出11≤x ≤22时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④小娜驾车在33≤x ≤66时时速为120千米/小时,依次求出小娜驾车在33≤x ≤66时行驶的路程,从而耗油量可求.【详解】解:①观察图象在77≤x ≤88时,小娜在以时速96千米在行驶;故①错误; ②观察图象小娜的最高时速为120千米,故②正确;③在11≤x ≤22时,设y =kx +b .将(11,24)和(22,72)代入上式:11242272k b k b +=⎧⎨+=⎩, 解得:481124k b ⎧=⎪⎨⎪=-⎩. ∴482411y x =-. 当x =16.5min 时,y =48.∴小娜出发第16.5min 时的速度为48km /h .故③正确;④由图象可知:小娜驾车在33≤x ≤66时时速为120千米/小时,∴车在33≤x ≤66时小娜行驶了66331206660-⨯=(千米). ∴耗油为:66×10100=6.6(升).7 / 27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②③④共三个.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实际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另外待定系数法是确定函数解析式的重要方法.5.下列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A .B .21y x =+C .D .【答案】C【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x 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它对应),对选项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根据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x 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与它对应),对选项逐个判断, A :观察列表数据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B :观察x 与y 的等式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C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不符合函数的定义,符合题意;D :观察函数图像发现,符合函数的定义,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涉及到了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和列表法),熟练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x的函数的是()6.下列各图象中,y不是..A.B.C.D.【答案】B【分析】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确定值与其对应,则y是x的函数,根据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函数的定义,选项A、C、D图象表示y是x的函数,B图象中对于x的一个值y有两个值对应,故B中y不是x的函数,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函数图象,结合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 / 27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DC ,AC BC ⊥,5CD AD ==,6AC =,将四边形ABCD向左平移m 个单位后,点B 恰好和原点O 重合,则m 的值是()A .11.4B .11.6C .12.4D .12.6【答案】A【分析】 由题意可得,m 的值就是线段OB 的长度,过点D 作DE AC ⊥,过点C 作CF OB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E 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相似求得BF ,矩形的性质得到OF ,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m 的值就是线段OB 的长度,过点D 作DE AC ⊥,过点C 作CF OB ⊥,如下图:∵5CD AD ==,DE AC ⊥ ∴132CE AC ==,90DEC ∠=︒由勾股定理得4DE =∵//AB DC∴DCE BAC ∠=∠,90ODC BOD ∠=∠=︒又∵AC BC⊥∴90 ACB CED∠=∠=︒∴DEC BCA△∽△∴DE CE CDBC AC AB==,即4356BC AB==解得8BC=,10AB=∵CF OB⊥∴90 ACB BFC∠=∠=︒∴BCF BAC∽△△∴BC BFAB BC=,即8108BF=解得 6.4BF=由题意可知四边形OFCD为矩形,∴5OF CD==11.4OB BF OF=+=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的平移,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0)、B(2,2)、C(3,0),若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点D的坐标不可能为()A.(﹣1,2) B.(5,2) C.(1,﹣2) D.(2,﹣2)【答案】D【分析】分三种情况:①BC为对角线时,②AB为对角线时,③AC为对角线时;由平行四边形的11 / 27性质容易得出点D 的坐标. 【详解】解:分三种情况:①BC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5,2) ②AB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1,2), ③AC 为对角线时,点D 的坐标为(1,﹣2),综上所述,点D 的坐标可能是(5,2)或(﹣1,2)或(1,﹣2).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半径是R 的圆的周长C 2R 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π,R 是变量,2是常量 B .C 是变量,2,π,R 是常量 C .R 是变量,2,π,C 是常量 D .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答案】D 【分析】根据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解答即可. 【详解】解:在半径是R 的圆的周长2C R π=中,C ,R 是变量,2π是常量.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变量和常量,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10.关于变量x ,y 有如下关系:①6-=x y ;②24y x =;③2y x =;④3y x =.其中y 是x 函数的是()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答案】C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 【详解】解:y 是x 函数的是①x -y =6;③y =2|x |;④3y x =; ∵x =1时,y =±2,∴对于y 2=4x ,y 不是x 的函数;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 二、填空题11.若点()25,4P a 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 【答案】()1,1或()3,3-;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关于a 的绝对值方程,解方程可得a 的值,进一步即得答案. 【详解】解:∵P (2a -5,4-a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 ∴254a a -=-.13 / 27∴254a a -=-或25(4)a a -=--, 解得3a =或1a =,当3a =时,P 点坐标为(1,1); 当1a =时,P 点坐标为(-3,3). 故答案为:(1,1)或(-3,3).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A 的坐标是(﹣1,0),点B 的坐标是(2,3),点D 的坐标是(3,1),则点C 的坐标是___. 【答案】(6,4). 【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B∥DC ,且AB =DC ,根据坐标间关系可得2-(-1)=x C -3,3-0=y C -1,解得x C =6,y C =4即可. 【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DC ,且AB =DC , ∴2-(-1)=x C -3,3-0=y C -1, ∴x C =6,y C =4, 点C (6,4) 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关系建构方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点的坐标关系建构方程.13.函数y=182x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x≠4【分析】当表达式的分母中含有自变量时,自变量取值要使分母不为零,据此可得结论.【详解】解:由题可得,8﹣2x为分母,8﹣2x≠0,解得x≠4,∴函数182xyx+=-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x≠4,故答案为:x≠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由于此题表达式为分式,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得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4.若一个函数图象经过点A(1,3),B(3,1),则关于此函数的说法:①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②点P(2,2.5),Q(2,3.5)不可能同时在该函数图象上;15 / 27③函数值y 一定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④可能存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___. 【答案】①②④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函数的性质一一分析即可求解. 【详解】解:①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该函数可能是一次函数,故正确;②由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所以点P (2,2.5),Q (2,3.5)不可能同时在该函数图象上,故正确;③因为函数关系不确定,所以函数值y 不一定一直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故错误; ④可能存在自变量x 的某个取值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增大而增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及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在圆周长公式2C r π=中,常量是__________. 【答案】2π 【分析】根据常量的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解:圆周长公式2C r π=中,常量是2π, 故答案为:2π.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量的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关键.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等边△OAB 的顶点A 的坐标是(2,0),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 →A →B →O →A …的路线作循环运动,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 ⎝⎭【分析】计算前面7秒结束时的各点坐标,得出规律,再按规律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第1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OA 的中点C 的位置,所以P 1的坐标为P 1(1,0);第2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点A 的位置,所以P 2的坐标为P 2(2,0);第3秒结束时P 点运动到了线段AB 的中点D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过D点作x轴的垂线交于x2处,∵△OAB是等边三角形,且OA=2,∴在Rt△AD x2中,∠DA x2=60°,AD=1,∴21 2Ax=,2Dx=故D点的坐标为32⎛⎝⎭,即P332⎛⎝⎭;第4秒结束时P点运动到了点B的位置,同理过B点向x轴作垂线恰好交于点C,在Rt△OBC中,∠BOC =60°,2OB=,1OC=,BC故B点的坐标为(1,即P4(1;第5秒结束时P点运动到了线段OB的中点E的位置,根据点D即可得出E点的坐标为12⎛⎝⎭,即 P512⎛⎝⎭;第6秒结束时运动到了点O的位置,所以P6的坐标为P6(0,0);第7秒结束时P点的坐标为P7(1,0),与P1相同;……17 / 27由上可知,P 点的坐标按每6秒进行循环, ∵2021÷8=336……5,∴第2021秒结束后,点P 的坐标与P 5相同为12⎛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特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数字规律,关键是求出前面几个点坐标,得出规律.1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3A -,()0,3B ,()5,0C -,在y 轴左侧一点(),P a b (0b ≠且点P 不在直线AB 上).若40APO ∠=︒,BAP ∠与COP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D 点.则ADO ∠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10或70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P 在AO 下方,设AP 与C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AD ,先证明NM 平分PNO ∠,根据“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可以得出1902NMO P ∠=+∠,即可求解;②点P 在AO 上方,设PO 与AB 交于点M,过点M 作//NM OD ,先证明NM 平分PNA ∠,根据“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可以得出1902NMA P ∠=+∠,即可求解. 【详解】19 / 27解:分两种情况, ①点P 在AO 下方时,设AP 与C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AD ,PAD PNM ∴∠=∠, //AB NO , BAN ONP ∴∠=∠,AD 平分BAN ∠,12PAD BAN ∴∠=∠,12PNM ONP ∴∠=∠,NM∴平分ONP ∠,OM 平分NOP ∠,111(180)70222MNO NOM ONP PON NPO ∴∠+∠=∠+∠=-∠=︒,110NMO ∴∠=︒, //NM AD ,110ADO NMO ∴∠=∠=︒;①点P 在AO 上方时,设AB 与PO 交于点N ,过点N 作//NM OD ,POD PNM ∴∠=∠,//AB CO ,PNA POC ∴∠=∠,DO 平分POC ∠,12POD POC ∴∠=∠,12PNM PNA ∴∠=∠,NM∴平分ANP ∠,直线CD 平分NAP ∠,111(180)70222MNA NAM PNA PAN NPA ∴∠+∠=∠+∠=-∠=︒,110NMA ∴∠=︒, //NM AD ,18070ADO NMO ∴∠=-∠=, 70ADO ∴∠=︒或110︒.故答案为:70或1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双内角平分线模型,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基本模型. 18.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3,高x 可以任意伸缩,面积为y ,y 随x 的变化变化,则其中的常量为________,y 随x 变化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 32y x = 【分析】先根据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得到3为常量,x 和y 为变量,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21 / 27y =12×3×x =32x (x >0), 【详解】解: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因此常量为底边长3,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y 随x 变化的解析式为32y x =. 故答案为:3;32y x =. 【点睛】本题考查主要函数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和列函数关系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函数关系中常量和变量. 三、解答题19.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cm ,当圆柱的高(cm)h 变化时,圆柱的体积()3cm V 也随之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变量h 、V 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写出圆柱的体积V 与高h 之间的关系式;(3)当圆柱的高h 由3cm 变化到6cm 时,圆柱的体积V 由______变化到______. 【答案】(1)h ,V ;(2)9V h π=;(3)327cm π,354cm π 【分析】(1)利用函数的概念进行回答;(2)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求解;(3)分别计算出h =3和6对应的函数值可得到V 的变化情况. 【详解】解:(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h ,因变量是V ;故答案为h ,V ;(2)V =π•32•h =9πh ;(3)当h =3cm 时,V =27πcm 3;当h =6cm 时,V =54πcm 3;所以当h 由3cm 变化到6cm 时,V 是由27πcm 3变化到54πcm 3.故答案为:27πcm3;54πcm3.【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叫做函数解析式,也称为函数关系式.函数解析式是等式.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圆柱的体积公式.20.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匀速而行,大客车到达乙地后停止,小轿车到达乙地后停留4小时,再按照原速从乙地出发返回甲地,小轿车返回甲地后停止,已知两车距甲地的路程s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2)小轿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大客车的速度是________ km/h;(3)两车出发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多少?【答案】(1)t,s;(2)50,30;(3)15小时,450km【分析】(1)根据函数图像可得;(2)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轿车和大客车的速度;(3)设两车出发xh时,两车相遇,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之可得x,再乘以大客车的速度可得到甲地的距离.【详解】解:(1)自变量是时间t;因变量是路程s;(2)由图象可得,小轿车的速度为:500÷10=50(km/h),大客车的速度为:500÷503=30(km/h),故答案为:50,30;(3)设两车出发x小时,两车相遇,30x+50(x-14)=500,解得,x=15,30x=30×15=450,即两车出发15h后两车相遇,两车相遇时,距离甲地的路程是450km,故答案为:15,450.【点睛】本题考查了从函数图像获取信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结合函数图像得到必要信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C(4,0),A(a,3),B(a+4,3)(1)求ΔOAC的面积;(2)若aOABC是菱形.【答案】(1)6;(2)见解析【分析】(1)过点A(a,3)作AE⊥x轴于点E,根据A(a,3),C(4,0)求出AE和OC的长度,23 / 27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首先根据点A 和点B 的纵坐标相同得到//AB OC ,然后结合AB OC =得到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 的长度,得到OA =OB ,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详解】解:(1)如图所示,过点A (a ,3)作AE ⊥x 轴于点E ,则AE =3, 又∵C (4,0), ∴OC =4,∴S △OAC =11=43622OC AE ⨯⨯⨯⨯=.(2)若a =)A ,)43B ,, ∵A B y y =, ∴//AB OC , ∵44AB OC ==,, ∴AB OC =.∴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过点A 作AE ⊥x 轴,则90AEO ∠=︒,3AE OE ==,∴4OA =,∴OA AB=,∴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菱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坐标和线段的关系.22.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a,b)和点N(m,n)的距离为MN,例如:点(3,2)和(4,0(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5-)和点(2,1)的距离是,点(72,3)和点(12,1-)的距离是;(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2-,4)和N(6,3-),将线段MN平移到M ′ N′,点M的对应点是M′,点N的对应点是N′,若M′的坐标是(8-,m),且MM′=10,求点N′的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点C的坐标是(12,5),若BC=13,且△ABC的面积是20,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答案】(1)6,5;(2)当M′(-8,12)时,N′(0,5),当M′(-8,-4)时,N′(0,-11);(3)(8,0)或(-8,0)或(16,0)或(32,0)【分析】(1)分别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即可.(2)构建方程求出m的值,可得结论.(3)设(0,)B t,构建方程求出t的值,可得结论.【详解】解:(1)点(2,5)-和点(2,1)的距离6,25 / 27点7(2,3)和点1(2,1)-的距离5=, 故答案为:6,5. (2)由题意,10MM '=,∴10=,12m =∴或4-,(8,12)M ∴'-或(8,4)--,当(8,12)M '-时,(0,5)N ', 当(8,4)M '--时,(0,11)N '-. (3)设(0,)B t ,(12,5)C ,13BC =,∴13,解得0t =或10,(0,0)B ∴或(0,10),当(0,0)B 时,20ABC S ∆=,∴15202OA ⨯⨯=, 8OA ∴=,(8,0)A ∴或(8,0)-.当(0,10)B 时,20ABC BOC AOC AOB S S S S ∆∆∆∆=+-=或20ABC AOC AOB BOC S S S S ∆∆∆∆=--=,∴111101*********OA OA ⨯⨯+⨯⨯-⨯⨯=或111101012520222OA OA ⨯⨯-⨯⨯-⨯⨯=,16OA ∴=或32,∴或(32,0),A(16,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A的坐标为(8,0)或(8,0)-或(16,0)或(32,0).【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7 / 27。
考点09.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初步(精讲)【命题趋势】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数与形的桥梁、函数入门工具重要性不言而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函数初步几乎年年都会考查,分值为10分左右,主要考查坐标的相关概念与坐标变换、函数的相关概念和实际应用等。
函数对比数与式、方程、几何等知识模块来说相对较抽象,从形到数,从数到形,数形结合是该知识模块学习的重要方法,同时需储备一定的直观想象和操作能力,才是学好的关键。
预计2024年各地中考还将出现,难度不高,在选择、填空题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知识清单】1: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 ,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图1图22:点的坐标特征与变换(☆☆☆)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两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通常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通常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见图1)原点两坐标轴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
坐标平面坐标系所在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象限x 轴和y 轴把平面直角坐标系分成四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象限。
按逆时针顺序依次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见图1)点的坐标对于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A ,过点A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在x 轴、y 轴上的对应的数a 、b 分别叫做点A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有序数对A (a ,b )叫做点A 的坐标,记作A (a ,b ).(见图2)。
1)点的坐标特征:已知点P (a ,b )第一象限:a >0,b >0;第二象限:a <0,b >0;第三象限:a <0,b <0;第四象限:a >0,b <0;原点:a =0,b =0;x 轴上:b =0;y 轴上:a =0;2)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已知点P (x ,y )(1)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x ,-y );(2)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x ,y ).(3)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x ,-y ).3)图形(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已知点P (x ,y )1)点P 向右平移a 个单位,坐标变为(x +a ,y );2)点P 向左平移a 个单位,坐标变为(x -a ,y );3)点P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坐标变为(x ,y +b );4)点P 向下平移b 个单位,坐标变为(x ,y -b ).4)两个公式(1)中点公式:若11(,)A x y 、22(,)B x y ,则AB 中点C 坐标为:1212,22x x y y ++⎛⎫ ⎪⎝⎭;(2)两点距离公式:已知两点:11(,)A x y 、22(,)B x y ,则AB .3: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方法:1)有序实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行列定位法;2)方位角+距离确定点的位置--极坐标定位法;3)用“经纬度”确定点的位置--经纬定位法;4)区域定位法。
中考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知识梳理】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 坐标平面上的点与 有序实数对 构成一一对应;2. 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3. 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4. 点P (a ,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5.两点之间的距离二、函数的概念1.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使解析式 (2)实际问题具有 意义3.函数的表示方法; (1) (2) (3) 三、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1.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k≠0). 2.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是经过( , )和( , )两点的一条直线.4.若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中,k 相等,表示两直线 ;若两直线垂直,则 。
5.的大小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直线越 ;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1.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 或 或 (k 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k >0,b >0k >0,b <0k <0,b >0k <0,21212211P P )0()0()2(y y y P y P -=, ,,,21212211P P )0()0()1(x x x P x P -=, , ,, 3.k 的几何含义:反比例函数y =k x(k≠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 =k x(k≠0)上任意一点P 作x 轴、y 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 、B ,则所得矩形OAPB 的面积为 。
【例题精讲】 例1.函数22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例2.已知点(13)A m -,与点(21)B n +,关于x 轴对称,则m = ,n = . 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10,0),点B 的 坐标为(8,0),点C 、D 在以OA 为直径的半圆M 上,且四边形OCDB 是平行四边形,点C 的坐标为例4.一次函数y=(3a+2)x -(4-b),求满足下列条件的a 、b 的取值范围。
⼈教版七年级数学7.1.2平⾯直⾓坐标系说课讲稿《平⾯直⾓坐标系》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节第⼆课时平⾯直⾓坐标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个⽅⾯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平⾯直⾓坐标系是在学习了数轴和有序数对后安排的⼀次概念性教学,也是初中⽣与坐标系的第⼀次亲密接触。
平⾯直⾓坐标系的建⽴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认识平⾯直⾓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平⾯直⾓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进⼀步学习函数及其它坐标系必备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轻重的作⽤。
(⼆)教学⽬标知识⽬标让学⽣理解平⾯直⾓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会由点确定坐标、由坐标描点的位置;能⼒⽬标让学⽣经历从实际⽣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平⾯直⾓坐标系的过程;情感⽬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的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直⾓坐标系及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建⽴平⾯直⾓坐标系的必要性,体会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并且具有初步的⾃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由于对数轴有⼀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平⾯直⾓坐标系的构成和建⽴较为容易理解。
另外⼼理上,学⽣爱听⼩故事,我抓住这⼀点,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以及他对数学发展的贡献,对学⽣进⾏数学⽂化的熏陶,以此来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法:1.探索发现法2.指导阅读法3.讲练结合法学习⽅法: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式,要求把课堂交给学⽣,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在⼤胆猜想、⾃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培养学⽣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
备战202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轮讲练测第三单元函数第10讲函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1、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2、会:画函数图象;会求函数的值;3、能:举出函数的实例;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结合图象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用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运用:函数的有关内容探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对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变化情况进行初步探究。
1.(2020春•西城区校级期中)已知点(,)A a b 在第三象限,则点(1,31)B a b -+-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解答】解:点(,)A a b 在第三象限, 0a ∴<,0b <, 10a ∴-+>,310b -<,∴点(1,31)B a b -+-在第四象限,故选:D .2.(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已知直线//AB x 轴,A 点的坐标为(1,2),并且线段3AB =,则点B 的坐标为( ) A .(2,2)- B .(4,2) C .(1,5)或(1,1)- D .(2,2)-或(4,2)【解答】解://AB x 轴,点A 坐标为(1,2),A ∴,B 的纵坐标相等为2,设点B 的横坐标为x ,则有|1|3AB x =-=, 解得:4x =或2-,∴点B 的坐标为(4,2)或(2,2)-.故选:D .3.(2020春•东城区校级期中)如图,小明从点O 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到达点M ,如果用(40,30)--表示点M 的位置,那么(10,20)-表示的位置是( )A.点A B.点B C.点C D.点D【解答】解:根据如图所建的坐标系,易知(10,20)-表示的位置是点D,故选:D.4.(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的天安门附近的部分建筑分布图,若这个坐标系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表示弘义阁的点的坐标为(1,1)--,表示本仁殿的点的坐标为(2,2)-,则表示中福海商店的点的坐标是()A.(4,3)----D.(1,2)--B.(2,1)--C.(3,4)【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建立如下坐标系:由坐标系可知,表示中福海商店的点的坐标是(4,3)--,故选:A.5.(2020春•西城区校级期中)小明和小亮周末相约去电影院看电影,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小明:小亮,你下了300路公交车后,先向前走300米,再向左转走200米,就到电影院了,我现在在电影院门口等你呢!小亮:我按你说的路线走到了W超市,不是电影院啊?小明:你走到W超市是因为你下车后先向西走了,如果你先向北走就能到电影院了.根据上面两个人的对话记录,小亮现在从W超市去电影院的路线是()A.向南直走500米,再向西直走100米B.向北直走500米,再向西直走100米C.向南直走100米,再向东直走500米D.向北直走500米,再向东直走100米【解答】解:如图所示:从W超市去电影院的路线:向北直走200300500+=米,再向东直走-=米.300200100故选:D.6.(2020春•密云区期末)下列曲线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 .【解答】解:A 的图象存在一个x 对应两个y 的情况,y 不是x 的函数;B 的图象符合一个x 有唯一的y 对应;C 的图象是一次函数;D 的图象符合一个x 有唯一的y 对应.故选:A .7.(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中)下列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错误的是( ) A .11()212y x x =≠- B .1(1)y x x - C .21(y x x =-为任意实数) D .1)1y x x -【解答】解:121y 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12x ≠;1y 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1x ;21y 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x 为任意实数; 1y 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1x >.故选:D .8.(2020秋•朝阳区期末)正方体的棱长为x ,表面积为y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16y x =B .6y x =C .26y x =D .6y x=【解答】解:由题意得,26y x =, 故选:C .9.(2020春•门头沟区期末)甲、乙二人约好沿同一路线去某地集合进行宣传活动,如图,是甲、乙二人行走的图象,点O 代表的是学校,x 表示的是行走时间(单位:分),y 表示的是与学校的距离(单位:米),最后都到达了目的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面有四个推断:①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后,停留了10分钟; ②甲先到达的目的地;③甲在停留10分钟之后提高了行走速度; ④甲行走的平均速度要比乙行走的平均速度快. 所有正确推断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解答】解:①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后,停留了201010-=分钟,说法正确; ②甲在35分时到达,乙在40分时到达,所以甲先到达的目的地,说法正确; ③甲在停留10分钟之后减慢了行走速度,说法错误; ④甲行走的平均速度要比乙行走的平均速度快,说法正确; 故选:D .10.(2020春•海淀区校级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A a ,点(0,4)B a -,且A 在B 的下方,点(1,2)C ,连接AC ,BC ,若在AB ,BC ,AC 所围成区域内(含边界),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的个数为4个,那么a 的取值范围为( ) A .10a -<B .01a <C .12a <D .11a -【解答】解:点(0,)A a ,点(0,4)B a -,且A 在B 的下方, 4a a ∴<-,解得:2a <,若在AB ,BC ,AC 所围成区域内(含边界),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的个数为4个, 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0,)a ,(0,4)a -,(1,2),∴区域内部(不含边界)没有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 ∴已知的4个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都在区域的边界上,点(1,2)C 的横纵坐标都为整数且在区域的边界上,∴其他的3个都在线段AB 上,344a ∴-<.解得:01a <, 故选:B .1、点的坐标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 ,过点P 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在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a ,b 分别叫做点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有序数对(),a b 叫做点P 的坐标,记作(),P a b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2、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 a b 到x 轴的距离是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即b ; 点(),P a b 到y 轴的距离是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即a . 3、各象限中及坐标轴上点的坐标 各象限中点的坐标点(),P x y 在第一象限⇔0x >,0y >; 点(),P x y 在第二象限⇔0x <,0y >; 点(),P x y 在第三象限⇔0x <,0y <; 点(),P x y 在第四象限⇔0x >,0y <.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点(),P x y 在x 轴上0y ⇔=,x 为任意实数; 点(),P x y 在y 轴上0x ⇔=,y 为任意实数;点(),P x y 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0x ⇔=,0y =,即点(),P x y 的坐标为()0,0. 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x 轴直线上的两点,其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不相等; 平行于y 轴直线上的两点,其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相等. 4、点的变换(1)两点关于x 轴对称⇔两点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两点关于y 轴对称⇔两点坐标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 (3)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两点坐标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4)左右平移: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大,纵坐标不变;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纵坐标不变; (5)上下平移: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大,横坐标不变;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横坐标不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的表示方法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基础知识。
他们对数学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的表示方法,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以及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
2.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特点。
3.学习坐标表示方法:讲解坐标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点。
4.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迎考精练】 一、选择题1. (河南)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和(2,0).月牙①绕点B顺时针旋转900得到月牙②,则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 ) A.(2,2) B.(2,4) C.(4,2) D.(1,2)2.(北京市)如图,C 为⊙O 直径AB 上一动点,过点C 的直线交⊙O 于D.E 两点,且∠ACD=45°,DF ⊥AB 于点F,EG ⊥AB 于点G,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设AF=x ,DE=y ,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 )3.(天津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是()()41A B --,,1,1,将线段AB 平移后得到线段A B '',若点A '的坐标为()22-,,则点B '的坐标为( )A .()43,B .()34,C .()12--,D .()21--, 4.(重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1BC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路线B C D →→作匀速运动,那么ABP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D C P BA第4题5.(黑龙江牡丹江)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6.(浙江杭州)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满足2=+b a ,1-=t ab ,设2)(b a 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是( )A .射线(不含端点)B .线段(不含端点)C .直线D .抛物线的一部分7.(山东济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a b ,,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1313;f a b a b f -=-如①,=,.,,, ()()()()1331;g a b b a g =如②,=,.,,,()()()()1313h a b a b h --=--如③,=,.,,,. 按照以上变换有:(())()()233232f g f -=-=,,,,那么()()53f h -,等于( )A .()53--,B .()53,C .()53-,D .()53-,8.(山东青岛)一艘轮船从港口O 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4小时后到达A 处,此时观测到其正西方向50海里处有一座小岛B .若以港口O 为坐标原点,正东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 轴的正方向,1海里为1个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则小岛B 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5030),B.(3050), C.D.(30,A .B .C .D .A .B .C .D .9.(山东东营)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 )A.(0,0)B.(22,22-) C.(-21,-21) D.(-22,-22) 10.(陕西省)如果点P(m ,1-2m)在第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0<<m B .021<<-m C .0<m D .21>m 11.(四川成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2,3),若将OA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180°得到0A′,则点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2.(山东威海)如图,A ,B 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 平移至11A B ,则a b +的值为( )A .2B .3C .4D .513.(湖北襄樊)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将ABC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则与点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01-,B .()11,C .()21-,D .()11-,14.(浙江绍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与x 轴相切于原点O ,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P ⊙于M ,N 两点.若点M 的坐标是(21-,),则点N 的坐标是( )(第9题图))xA .(24)-, B. (2 4.5)-, C.(25)-, D.(2 5.5)-,15.(浙江杭州) 已知点P (x ,y )在函数x xy -+=21的图象上,那么点P 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A .第一象限B . 第二象限C . 第三象限D . 第四象限 16.(广东肇庆)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B .2x <C .2x ≥D .2x ≤17.(浙江杭州)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 棵树种植在点)(k k k y x P ,处,其中11=x ,11=y ,当2k ≥时,⎪⎪⎩⎪⎪⎨⎧---+=----+=--]52[]51[])52[]51([5111k k y y k k x x k k k k ,[a ]表示非负实数a 的整数部分,例如[2.6]=2,[0.2]=0.按此方案,第棵树种植点的坐标为( )A .(5,)B .(6,2010)C .(3,401)D (4,402) 二、填空题1.(湖北荆门)将点P 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P '(1-,3),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2.(吉林省)如图,点A 关于y3.(山东泰安)如图所示,△A ’B ’C ’是由△ABC B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其中A ’、B ’、C 点A ’的坐标是(4,4)点B ’的坐标是(1,1)4.(湖南衡阳)点A 的坐标为(2,0),把点A 绕着坐标原点顺 时针旋转135º到点B ,那么点B 的坐标是 _________ .5.(内蒙古包头)线段CD 是由线段AB 平移得到的,点(14)A -, 的对应点为(47)C ,,则点(41)B --,的对应点D 的坐标是 .6.(广东肇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P -,关于原点对称点P '的坐标是 .7.(湖北十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1,4),将线段O A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OA′,则点A′的坐标是 .8.(浙江衢州)如图,DB 为半圆的直径,A 为BD 延长线上一点,AC 切半圆于点E ,BC ⊥AC 于点C ,交半圆于点F .已知BD =2,设AD =x ,CF =y ,则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是 . 9.(湖北仙桃)函数2x x4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10.(福建龙岩)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11.(广东梅州)星期天,小明从家里出发到图书馆去看书,再回到家.他离家的距离y (千米)与时间t (分钟)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家离图书馆的距离是____________千米; (2)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为___________小时; (3)小明去图书馆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千米/小时. 三、解答题1.(吉林长春)如图,点P 的坐标为322⎛⎫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A ,交双曲线k y x=(0x >)于点N ,作PM AN ⊥交双曲线ky x=(0x >)于点M ,连结AM .已知4PN =.(1)求k 的值.(3分)(2)求APM △的面积.(3分)2.(安徽)如图,在对Rt △OAB 依次进行位似、轴对称和平移变换后得到△O ′A ′B ′.(分)11题B(1)在坐标纸上画出这几次变换相应的图形;(2)设P (x ,y )为△OAB 边上任一点,依次写出这几次变换后点P 对应点的坐标.3.(黑龙江齐齐哈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坐标为(23)A -,、(32)B -,、(1,1)C -.(1)若将AB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请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 (2)画出111A B C △绕原点旋转180°后得到的222A B C △;(3)A B C '''△与ABC △是中心对称图形,请写出对称中心的坐标:___________; (4)顺次连结12C C C C '、、、,所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4.(天津市)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其中9024AOB OA OB ∠===°,,.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 交于点C ,与边AB 交于点D . (Ⅰ)若折叠后使点B 与点A 重合,求点C 的坐标;第5题图单位:cm(Ⅱ)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设OB x '=,OC 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y 的取值范围;(Ⅲ)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且使B D OB '∥,求此时点C 的坐标.5.(河北)某公司装修需用A 型板材240块、B 型板材180块,A 型板材规格是60 cm×30 cm,B 型板材规格是40 cm×30 cm.现只能购得规格是150 cm×30 cm 的标准板材.一张标准板材尽可能多地裁出A 型、B 型板材,共有下列三种裁法:(如图是裁法一的裁剪示意图)设所购的标准板材全部裁完,其中按裁法一裁x 张、按裁法二裁y 张、按裁法三裁z 张,且所裁出的A.B 两种型号的板材刚好够用.(1)上表中,m = ,n = ; (2)分别求出y 与x 和z 与x 的函数关系式;(3)若用Q 表示所购标准板材的张数,求Q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当x 取何值时Q 最小,此时按三种裁法各裁标准板材 多少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