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 格式:ppt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30
中国财税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财税史是指中国古代财政和税收制度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古代,财政和税收制度一直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中国财税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夏商周时期的财政制度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财政制度发展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财政主要依靠贡赋制度来进行征税。
贡赋制度是指国家依靠对各个部落、王国进行征收金银、丝绸、米粮等物品的税赋来进行财政收入,这主要是通过各个部落和王国向中央政府交纳税赋来实现的。
这种财政制度的特点是依附于封建制度,以及以物品支付税赋为主要形式。
在夏商周时期,国家的财政主要用于进行国家建设、军事活动和公共事务。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各个部落和王国向中央政府交纳的税赋,同时还有一些国家经营的行业和开采资源所得的收入。
二、秦汉时期的财政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财政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国家的财政制度明显有所改革和发展。
在秦汉时期,财政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实行的赋税制度和统一的货币制度。
在秦朝时期,实行的是均田制和农田赋税制度,即按照土地的面积大小和等级来确定赋税额度,这种制度是以物品支付税赋为主要形式。
在汉朝时期,推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赋税制度,即由中央政府直接对百姓征收赋税,这种制度是以货币支付税赋为主要形式。
同时,汉代还采取了一定程度的赋役并举政策,即在对百姓征收赋税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参加一定数量的军役。
在秦汉时期,国家的财政主要用于进行国家建设、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和对外扩张,以及地方官僚的俸禄等开支。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对百姓的赋税,同时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和军国工业所得的收入。
三、隋唐时期的财政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财政制度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国家的财政制度明显有所改革和发展,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隋唐时期实行的是均田制和赋税制度,即按照土地的面积大小和等级来确定赋税额度,这种制度是以物品支付税赋为主要形式。
第一章中国奴隶社会的国家财政本章要点:国家财政萌芽的出现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征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收入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第一节国家财政萌芽的出现一、国家萌芽的出现1、部落联盟(国家雏形):(1)原始人群(170万年前):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2)母系氏族社会(五万年前):1)“只知其母,不知其父”2)一切生产资料都归氏族成员所有,贫富与共,没有剩余产品。
(3)父系氏族社会(5000年以前):黄帝、尧、舜、禹时期1)农、牧业分工2)剩余产品出现3)展开神事、军事、民事工作二、中国财政制度的形成1、黄帝、尧、舜时期:随机性的贡、献贡宝玉、贡弓箭;献白环玉块2、禹时期:开始形成贡赋等财政制度第二节奴隶社会的财政特征与财政收入一、奴隶社会经济与政治特征1、夏、商、西周三代,约1299年夏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2、实行奴隶制度3、以农立国:农业、畜牧业二、夏、商、西周时期财政特征1、土地王有(1)天子:土地所有权(2)诸侯、卿大夫、士等奴隶主:土地使用权,不能买卖和转让(3)奴隶主受封土地后,承担各种义务定期朝觐、缴纳贡赋、奉命出征“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2、制定贡赋(1)贡赋:“禹别九州岛,量远近,制五服,任土作贡,分田定税,十一而赋”(2)助、彻:对劳动者征收的田税和力役3、分田制禄以分田赐奴作为贵族和各级官吏的俸禄,不再另拨经费4、公私不分: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不分三、夏、商、西周的财政收入制度(一)夏朝:两种田赋一是按土地征收定额田赋以相邻几年的收获量取平均值,什一而税缴纳方式:五服制。
即按各地诸侯的土地距离王城的远近,划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如:甸服:距王城五百里内,侯服:甸服以外五百里甸服二是贡:即以下献上。
中国税收的胚胎阶段。
任土作贡:以本地所出产的土特产品贡献给天子。
以技术之生产物纳税,而与广义之农产物相对照之别种税。
【税史演义二】夏、商、周时代2016-02-09北京国税夏朝(约公元前208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自禹开始,到桀灭亡,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历时约480年。
据传,夏兴起于崇山(禹父鲧封于崇),禹建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
夏王朝的建立使农耕时代逐渐走向繁盛,《论语》史传“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夏禹选择了以农立国的战略。
夏朝的势力逐渐扩大到今山西、陕西、河北和山东一带,并进至江汉流域、四川、浙江以远地区。
夏朝稳定的农耕经济创造了劳动剩余,于是也自然创造出了国家和阶级,统治者为了维护对剩余产品的不断占有以及对贫穷者的统治,开始逐步建立起军队、官吏、监狱等统治工具。
同时,税的起源也伴随着农耕时代的繁盛而慢慢开启帷幕。
只有当国家出现以后,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才产生了税收。
正如恩格斯所说,“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
捐税是以前的氏族公社完全没有的”。
最早的赋税是根据土地出产而征收的,赋税自然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税”在古代汉语中是会意字,左边为禾木,右边为“兑”,喻示着税最早起源于农业,农业税的雏形是以禾苗或粮食为代表的“实物税”,百姓缴税就是缴粮,其后才出现“劳役税”、“货币税”等。
税收的出现,是人类由蒙昧状态跨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但税收自始至终,作为国家重器的身份始终未变,聚财的功效始终未变,强势的秉性始终未变。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在出现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政权的同时,就已孕育形成完整的税收体制。
《尚书·夏书·禹贡》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做贡”,《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解释为“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
夏朝已经朦胧意识到“均税赋”的课税原则。
夏之贡,其实是贡赋并重,赋税包含两部分:一是九州之物产,即各州向国家进献土特产作为贡品;二是国家根据各地土质的肥瘠,分土地为三等九级,并按等级征收田赋。
中国税收发展历史进程简介一、夏、商、周时期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历史上的税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贡产生于夏朝,是夏代王室对其所属部落或平民根据若干年土地收获的平均数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农产物。
贡因其带有强制性,所以是具有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
助产生于商代,是指借助农户的力役共同耕种公田,公田的收获全部归王室所有,实际上是一种力役之征。
彻产生于周代,每个农户耕种的土地要将一定数量的土地收获缴纳给王室。
即由力役形式改为实物形式。
贡、助、彻这三者都是王室作为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收获的原始的强制课征形式,从税收起源角度看,由于王室又是国家代表,因此,贡,助,彻也具有一些税收萌芽的原始形式,是我国税收产生的起源。
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了“初税亩”,宣布对私田按亩征税。
税这个名称始于“初税亩”,是指对耕种土地征收的农产物。
“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同时也是税收起源的一个里程碑。
三、隋唐时期隋及唐前期的赋税制度均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用调制。
“租庸调”是指以人丁为基本依据和计量单位,田有租,户有调,身有庸。
唐朝中期税法最大的改革是实行“两税法”。
税款分夏秋两次缴纳,故名两税。
两税的内容为地税与户税的合并,也就是以户税、地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发展而为一种新的税收。
四、明清时代明朝赋税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实行著名的“一条鞭法”,将地税与徭役合一,按田亩征纳,“计亩征银”,将繁复的赋役项目编为一条,均平了税负,简化了税制,由历代对人征税转为对物证税,由缴纳实物到缴纳货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代的实行的主要税法改革是实行摊丁入亩制度。
即“摊丁入地”就是丁银摊入地亩征收。
地丁合一,使得土地的开垦和人口的增加达到了历史空前水平,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011年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征收情况2011年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实现各项收入685亿元。
其中:税收收入506.5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同比增收113.9亿元,增长29%,税收形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9.1亿元,同比增收97.6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的66%;社会保险费收入168.7亿元,同比增收39.6亿元,增长30.7%;工会经费收入6.6亿元,同比增收1.2亿元,增长22.5%;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2亿元,同比增收0.2亿元,增长10.3%;其他代收费及基金收入1.1亿元。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决定财政制度的因素不包括A.经济发展水平B.社会性质C.领导人素质D.政府职能2【单选题】(10分)财政史研究的内容包括A.财政制度B.其他都是C.财政政策D.经济结构与方式3【单选题】(10分)财政史的研究对象包括A.国家和社会思想文化B.财政制度与政策C.其他都是D.财政发展本身规律4【单选题】(10分)熊彼特将西方国家财政发展的历史分为贡赋财政、赋税财政、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的是A.财政收入形态B.社会性质C.经济发展阶段D.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或者称为财政融资方式5【单选题】(10分)以财政分配对象的表现形态为标准,不属于财政收入形式的有A.劳役财政B.实物财政C.货币财政D.国家财政6【判断题】(10分)财政史的内容不能拘泥于货币关系。
A.错B.对7【判断题】(10分)“财政”一词在中国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同时出现。
A.错B.对8【判断题】(10分)专业史学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A.对B.错9【判断题】(10分)财政史的研究对象与财政学史的研究对象相同。
A.错B.对10【判断题】(10分)财政史是财政学的“流”。
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A.比例税制B.定额税制的贡法C.劳役租D.十一税率2【单选题】(10分)先秦时期的财政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A.均田制B.井田制C.屯田制D.土地私有制3【单选题】(10分)井田制盛行于A.西周B.商朝C.夏朝D.春秋4【单选题】(10分)“分田赋兵”“分田制禄”反映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更名天下田为王田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5【单选题】(10分)夏商西周时期,王与地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A.行政隶属关系B.完全独立C.相对松散的地方分权型D.中央集权型6【判断题】(10分)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