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化学导学案:九年级化学。4、3水的组成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导学案设计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制定日期课型新授课课题水的组成主备人执教人使用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所给资料,体会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区别及联系教学难点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及理解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一检)(可借助课件把一检问题展示出来),(一检)1.水的净化过程2.分离混合物的方法3.什么是软水,硬水及如何区分软水硬水4.生活中或实验室里分别用什么方法硬水软化5.蒸馏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第二步:情景导入,揭示目标(充分设计好导语、齐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借助课件展示1-2分钟)1.知道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氢气的验纯3.掌握电解水的实验4.掌握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与氧化物的关系第三步:自学质疑:自学教材第74页至第77页,时间:5分钟,再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1.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2.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3.电解水实验(现象、结论)个人修订4.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联系区别第四步:合作探究:第1环节: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一边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一、关于氢气1、物理性质通常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氢气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时,遇明火则会发生爆炸。
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听声,如果发出“噗”一声(声音很小),表明氢气是较纯的。
如果听见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
4.3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能概述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状况和分布情况。
2.会说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操作、现象【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及实验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P79-81页相关内容,对水的组成及电解水实验等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预习案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他们的体积比是,文字表达式为:,是(化合还是分解)反应。
2.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它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是否属于氧化物?4. 简单总结氢气的知识:物理性质:无、无、于水的气体氢气的收集方法: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排水集气法(因为氢气于水)探究案学习研讨1.水的物理性质2.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现象:结论:讨论:氢气H2 、氧气 O2 、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训练案1.水是一种()2.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只要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A.2.5 ml或5 ml B.5 ml或10 ml C.10 ml或15 ml D.10 ml或2.5 ml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雪碧饮料B、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C、汽水、高锰酸钾D、液态氧、液态空气5.常温下,碘(I2)与镁化合生成碘化镁(MgI2),但反应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会剧烈反应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此时水的作用是,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4.3 水的组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性质;2.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及其比例;3.理解水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二、学习内容1.水的分子结构;2.水的化学式和化学性质;3.水的自然界分布。
三、学习导引3.1 水的分子结构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其化学式为H2O,其中H代表氢,O代表氧。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组成。
水分子的分子式中的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O表示氧原子的个数。
水的分子结构如下所示:H|H--O--H|H水分子呈V字型,氢原子连着氧原子的两个顶点处于同一平面上,而剩余的一个氢原子呈倾斜状态。
3.2 水的化学式和化学性质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水具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性质,例如:•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水有很高的比热容和比蒸发热,能够调节温度;•水在较低温度下可以存在三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水具有表面张力,能够形成水滴和水面。
3.3 水的自然界分布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大气等介质中。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海洋水含有大量的盐类和其他溶解物质,呈现咸水性质。
•河流和湖泊是地球表面的淡水源。
它们是由降水和地下水流入形成的,并通过河流的循环和湖泊的蒸发使水的流动。
河流和湖泊中的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淡水。
•冰川是在极地和高山地区形成的,主要由冰和雪组成。
冰川中的水以固态的形式存在,是地球上的重要淡水储存区之一。
•大气中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降水的方式(如雨、雪、露、霜)回到地球表面,维持生物生存所需的水循环。
四、学习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及其化学性质。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水具有许多特性,如优良的溶剂性、调节温度的能力以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存在形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化学科导学案课题课题3 水的组成课型新授累计节次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氢气的性质和验纯;2.了解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区别。
3.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形成及区分。
教学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形成及区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法指导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分钟)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与水打交道,我们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但是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事实上我们人类也是直到18世纪末才知道水的组成,今天我们就一起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探究水的组成。
问题导入激发好奇心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明确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学一对学一群学)(20分钟意)探究点一:氢气1、探究点二:水的组成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轻松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阅读教材并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小组讨论交流用心看书细心审题小组讨论提出疑问三、交流展示理解新知(6分钟)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交流老师指导给予点评认真聆听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胸有成竹展示自我四、归纳总结点拔提升(4分钟)一、氢气1、氢气的物理性质:2、氢气的化学性质:二、水的组成1、正极:负极:2、水氢气+氧气3、水由和组成。
三、物质的分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养成知识系统化的习惯五、反馈训练拓展延伸(13分钟)1、用明火点然下列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D)A、液氢燃烧B、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氢气具有可燃性D、氢气和氮气2、在①海水②碘;③氯酸钾;④四氧化三铁;⑤空气;⑥氧化铜;⑦镁;⑧氯化钠;⑨液氧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⑤;属于纯净物的是②③④⑥⑦⑧⑨;属于单质的是②⑦⑨;属于化合物的是③④⑥⑧;属于氧化物的是④⑥。
(填序号)3、如图所示,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装置简单。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便于检查生成的气体。
水的构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认识水的构成,氢气的性质,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看法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从人类认识水的构成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和思想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察看、剖析、概括和总结。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1.人间万物由构成,水是一种元素吗?,水是由构成。
2、查阅课本79 页获取相关氢气的知识并达成下表。
( 1).氢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比空气于水所以,氢气能够用法或法采集( 2)怎样查验一种气体是否是氢气?3、阅读课本81 页“资料卡片”填写以下问题法国化学家第一确立了水的构成,得出了的结论。
【课内研究】一、自主研究:水的电解实验:( 1)纯净的水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许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采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3)用带火星的木条查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 b 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是;思虑与议论:(1).由电解水的实验获取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这类理解对吗?(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 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常常大于氧气体积的 2 倍,为何?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此刻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发现元素构成的物质已达到三千多万种,那么化学家是怎么对物质进行类整理的呢?依据课前预习课本81 页第三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你能行!)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淆物定义物质的简单分类表混淆物(种物质)物质纯净物(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由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2、达成下表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元素构成附属关系单质、化合物附属于,氧化物附属于纯净物中的3、典例剖析(学致使用)以下物质中属于混淆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4.3水的组成教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4.3 水的组成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概述《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在上一单元学习空气、氧气的基础上,本单元要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另一种常见的物质——水。
通过对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及水的用途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通过通电分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同时对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进行继续学习,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本节课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组成实验,体验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合作意识、与人交流的意识(2)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正确的认识观。
(3)激发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2)学生对探究水的组成很感兴趣。
(3)学生已经有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基础,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化合物也就不是难题。
(4)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但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我将采用课件展示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课题3 水的组成一、学习目标:1.能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重点)2.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难点)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课前预习】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2.水的物理性质色、态、味熔点、沸点密度 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故冰浮于水面(有什么好处?) 重要性能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等3.水既普通又宝贵。
那么你知道,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 BA:水的组成知识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设计实验】如右图所示1.装置: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2.现象: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的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2.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2.实验操作中试管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3.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试管A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的火焰,_____水的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可见氢气是,气的体积没有减少.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
课题3 水的组成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组成。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初步区分物质的类别。
3、通过阅读“水的组成揭秘”等资料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水的用途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以实验得出水的组成,了解反应的实质之一,以熟悉的物质认识物质的分类。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题,本课题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推出水的元素组成;二是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这几个概念的简单区分。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等。
学情分析:学生已熟悉了空气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具备了判断物质变化、氧气的鉴别等技能,但元素的概念、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崭新的,因此用元素这一陌生概念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大大超出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从知识的形成过程来说,坡度大,学生较难接受。
在二单元中已逐渐补充了一些元素符号和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电脑投影:循环展示几幅有关水的图片:壮观的三峡水库、美丽的黄龙九寨风景、海滨浴场、孕育胚胎的图片。
师问:你们从图片中欣赏到的主题是什么?生答:水。
师问:你们觉得水重要吗?你能说说水的用途吗?生答:(七嘴八舌非常热闹)发电、洗涤、饮用、水产养殖、孕育生命、水运、提供宜人的环境等。
师叙:因为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进一步研究水的必要。
这节课我们来揭秘水的组成(教师做出刘谦的魔术表演动作)师问:水的化学式还记得吗?生(齐)答:H2O师问:你们认为水是什么组成的?生答:(可能的答案)由H2和O组成、由H2O组成、不知道等。
师:介绍水电解器,演示电解水的实验。
生:观察正负两极产生气泡,正极较慢,负极较快,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上收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师问:两个电极上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师:指导学生阅读书本48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学会根据氧气、氢气的性质对它们进行检验和区分。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重点】认识水的组成。
理解化合物、单质及氧化物概念,
【难点】理解化合物、单质及氧化物概念,并能对常见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学习实验――分析――归纳――应用。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