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孔隙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985.50 KB
- 文档页数:72
1、孔隙、喉道、孔隙结构的概念是什么?答:储集岩中的储集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立体孔隙网络系统,但这个复杂孔隙网络系统中的所有孔隙(广义)可按其在流体储存和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孔隙(狭义孔隙或储孔)和孔隙喉道两个基本单元。
在该系统中,被骨架颗粒包围着并对流体储存起较大作用的相对膨大部分,称为孔隙(狭义);另一些在扩大孔隙容积中所起作用不大,但在沟通孔隙形成通道中却起着关键作用的相对狭窄部分,则称为孔隙喉道。
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
它反映储层中各类孔隙与孔隙之间连通喉道的组合,是孔隙与喉道发育的总貌。
2、简述碎屑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
答:(1)孔隙类型:1)成因分类①原生孔隙;②次生孔隙;③混合孔隙。
2)按孔隙产状及溶蚀作用分类①粒间孔隙;②粒内孔隙;③填隙物内孔隙;④裂缝孔隙;⑤溶蚀粒间孔隙;⑥溶蚀粒内孔隙;⑦溶蚀填隙物内孔隙;⑧溶蚀裂缝孔隙。
3)成因及孔隙几何形态分类①粒间孔隙;②微孔隙;③溶蚀孔隙;④裂缝。
4)按孔隙直径大小分类①超毛细管孔隙;②毛细管孔隙;③微毛细管孔隙。
5)按孔隙对流体的渗流情况分类①有效孔隙;②无效孔隙。
(2)喉道类型:①孔隙缩小型喉道。
②颈型喉道。
③片状喉道。
④弯片状喉道。
⑤管束状喉道。
3、简述碳酸盐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
答:(一)孔隙类型(1)按形态分类:孔、缝、洞。
(2)按主控因素分类1)受组构控制的原生孔隙:①粒间孔隙;②遮蔽孔隙;③粒内孔隙;④生物骨架孔隙;⑤生物钻孔孔隙及生物潜穴孔隙;⑥鸟眼孔隙;⑦收缩孔隙;⑧晶间孔隙。
2)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①粒内溶孔和溶模孔隙;②粒间溶孔;③其他溶孔和溶洞;④角砾孔隙。
3)碳酸盐岩的裂缝①构造缝;②成岩缝;③沉积—构造缝;④压溶缝;⑤溶蚀缝。
(3)按成因或形成时间分类①原生孔隙;②次生孔隙。
(4)按孔径大小分类按孔径大小可将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分为七种类型。
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页岩储层具有不同于传统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多级孔隙结构:页岩储层具有多级孔隙结构,包括纳米级孔隙、亚
微米级孔隙和微米级孔隙等。
其中,纳米级孔隙是最主要的,其孔径在
1-100纳米之间,表面积极大,可导致高吸附和强吸附作用,是储层存储
和输出气体的主要通道。
2.次生孔隙:由于地层压实和自然作用,页岩储层中会产生次生孔隙,这些孔隙可能是裂缝、缝隙、微裂缝、微栓、解理缝等,其形态复杂,大
小和分布不均匀,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3.高孔隙度:页岩储层中孔隙度普遍较高,大约在2%-10%之间,孔
隙度高可提高储层的渗透性,但也容易导致相对较低的孔隙连通率,进而
影响输出能力。
4.多种孔隙类型:页岩储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孔隙,包括毛细管孔隙、微缝孔隙、孔洞孔隙等,这些孔隙类型的不同对储层的渗透性和输出能力
产生不同的影响。
综上所述,页岩储层中的微观孔隙结构非常复杂,其研究是深入理解
储层储存和输送天然气的关键。
孔隙结构在储层分类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储层是指地下含油气或水的岩石层,其物性参数对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孔隙结构是储层物性参数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径分布等基本物性参数,还对储层的油气储量、储层类型、储层成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储层分类评价中,孔隙结构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孔隙结构对储层类型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储层类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孔隙结构的不同,储层可以分为裂缝型、孔洞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其中,裂缝型储层的孔隙结构是由裂缝组成的,渗透性较强,但储量较少;孔洞型储层的孔隙结构是由孔洞组成的,储量较大,但渗透性较弱;混合型储层则是由裂缝和孔洞组成的,具有较高的储量和渗透性。
二、孔隙结构对储层成因的影响
孔隙结构还可以反映储层的成因。
例如,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由溶蚀作用形成的,因此孔隙度较高,但孔径分布不均匀;而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则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孔隙度较低,但孔径分布均匀。
因此,通过对孔隙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储层的成因类型。
三、孔隙结构对储层油气储量的影响
孔隙结构还可以反映储层的油气储量。
例如,孔洞型储层的孔隙结构比裂缝型储层更容易形成油气聚集,因此储量较大;而裂缝型储层的孔隙结构则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因此储量较少。
因此,在评价储层油气储量时,需要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
总之,孔隙结构在储层分类评价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孔隙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储层的类型、成因和油气储量,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油气田微观储层特征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油气田的微观储层特征对开发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微观储层特征主要包括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压力等参数。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阐述这些特征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首先,储层岩性是指储层的岩石类型、成分和物性特征。
不同的岩性具有不同的储集特征,对油气的保存和流动能力也有较大影响。
例如,砂岩储层的孔隙度较高、孔隙连接性好,因而具有较好的储集、输导油气的能力;而页岩等非常规储层具有较低的可渗透性和低孔隙度,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开发技术才能实现商业开发。
因此,储层岩性对开发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孔隙结构是指储层中孔隙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孔隙结构对储层的渗流能力影响较大。
如果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分布均匀、孔隙连接性好,那么储层的渗透率会较高,对油气的储集和流动能力较好;相反,如果孔隙结构简单、孔隙分布不均匀,那么渗透率会较低,开发效果会受到影响。
因此,对于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的储层,需要采取相应的开发技术,提高开发效果。
此外,孔隙度是指储层中的孔隙体积与储层体积的比值。
孔隙度直接影响储层的储集能力。
孔隙度越高,储集油气的能力越强;相反,孔隙度越低,储集油气的能力越弱。
因此,有较高孔隙度的储层往往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
另外,渗透率是指储层中油气流动的能力。
渗透率越高,储层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快,从而提高开发效果。
然而,渗透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孔隙结构、孔隙度、饱和度等。
为了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可以通过增加孔隙度、改善孔隙结构等方式来进行改善。
此外,储层的饱和度也会对开发效果产生影响。
饱和度是指储层中油气的含量。
如果饱和度较高,说明储层中含有较多的油气资源,有较好的开发潜力;相反,如果饱和度较低,储层的开发效果会受到限制。
因此,对于饱和度较低的储层,需要采取相应的开发措施,提高开发效果。
最后,储层的压力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
压力对储层中油气的产能和流动性具有显著影响。
如果储层的压力较高,油气的产能较高,利于油气的开采;相反,如果储层的压力较低,油气的产能较低,开发效果会受到限制。
岩石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岩石储层是指在地下埋藏着石油、天然气等可开采的资源的岩石层。
岩石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是指岩石中孔隙的形态、分布和尺寸等相关特征。
这些特征对储层的物性即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渗透性、储存性和导流能力等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岩石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由岩石的类型、成分、结构、成岩作用等多种因素决定。
不同类型的岩石如砂岩、页岩、碳酸盐岩等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
以砂岩为例,其孔隙主要由粒间孔和溶蚀孔组成。
粒间孔是指砂粒之间的空隙,而溶蚀孔则是砂岩中溶解了的岩屑所形成的孔隙。
这些孔隙的形态和分布对储层物性产生重要影响。
孔隙的形态对储层物性起到直接影响。
孔隙形态可分为圆形、连通型、不连通型等。
圆形孔隙的渗透性较高,而不规则的孔隙形态则会降低渗透性。
连通型孔隙指孔隙之间可以相互连接,有利于流体的运移和储存;不连通型孔隙则储存和流动能力有限。
因此,孔隙形态对于岩石储层的渗透性和储藏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孔隙的尺寸也对储层物性产生重要影响。
具有合适尺寸的孔隙对流体的渗透和储存有较好的效果。
太小的孔隙会限制流体的渗透,太大的孔隙则会导致流体的稀释和流失。
研究表明,当孔隙的尺寸适中时,流体在孔隙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流体运移的效率。
岩石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还影响着储层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
渗透性是指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运动能力,导流能力是指流体在岩石孔隙中的传输能力。
孔隙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储层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的差异。
孔隙结构复杂、孔隙连通性好的岩石储层通常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便于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的开采和运输。
在岩石储层的勘探和开发中,了解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岩石中的孔隙结构,我们可以评价储层的质量,预测岩石层的渗透性和导流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开采方案。
目前,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如测井等可以获取岩石孔隙结构的信息,辅助岩心分析和物理模型建立,从而提高勘探和开发的精度和效率。
多孔介质储层参数
多孔介质储层参数通常是指描述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和流体性质的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储层的评价、预测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常见的多孔介质储层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1. 孔隙度(Porosity):孔隙度是描述储层中孔隙空间占总体积比例的参数。
孔隙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透性。
2. 渗透率(Permeability):渗透率是描述储层对流体渗流能力的参数,它反映了储层中孔隙通道的连通性和流体通过孔隙隙隙的能力。
3. 孔隙结构(Pore Structure):孔隙结构描述了储层中孔隙的大小、形态和连通性等特征,对储层的渗流性能和流体储集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4. 饱和度(Saturation):饱和度是指储层中的流体饱和度,包括孔隙中的水饱和度和油气饱和度,是评价储层中流体储集和流动状态的重要参数。
5. 孔隙度分布(Porosity Distribution):孔隙度分布描述了储层中孔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流体在储层中的分布和流动有着重要影响。
6. 储层压力梯度(Reservoir Pressure Gradient):储层压力梯度是指储层中的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是评价储层压力及流体动力学性质的参数。
7. 渗流方向(Permeability Anisotropy):渗流方向描述了储层中不同方向的渗流性能差异,对储层的开发方案和注采策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常见的多孔介质储层参数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和评价这些参数对于储层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这些参数,可以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储集性能、渗流性质和流体动力学特征,为储层的高效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