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肌炎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53
暴发性心肌炎机制、主要症状及特征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经药物和机械支持治疗后的院内病死率仍可高达40%~80%。
流感导致心肌炎机制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有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毒素/药物毒性。
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包括肠道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
流感导致的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
流感病毒直接损伤组织器官、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过度巨噬细胞极化和在组织器官中聚集导致间接损伤,是让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重要机制。
流感并发心肌炎症状和体征暴发性心肌炎,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多见于平时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的青壮年人群,病情变化十分迅速。
暴发性心肌炎是指急骤发作且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肌炎症性疾病和心力衰竭。
它是最严重的一种心肌炎,但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上与普通心肌炎没有特征性差别,主要是一项临床诊断,而不是独立的一个疾病。
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泵衰竭和循环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心脏就是一个永不停跳的血液“泵”,当心脏不收缩或“无效”收缩时,心脏无法完成泵血功能,就会造成全身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而致死),还可能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其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心功能指标异常,是暴发性心肌炎最为显著的表现,也是病情危重程度的指征。
主要症状包括:1. 病毒感染早期症状发热、乏力、不思饮食、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及腹泻等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
腿痛脚麻很多家长在某健康公众号确诊心肌炎的留言看,确诊前大多会出现腿痛腿麻(小腿痛的居多)、肚子痛、头晕、乏力(身体虚弱无力、眼皮抬不动)、精神不振、呕吐的早期预警症状。
这是一个新发现,心肌炎的教科书和指南中,没有提到过“腿痛腿麻”的预警症状。
2.心肌受损表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
3.急性心衰、心原性休克等部分人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原性休克,出现肺循环淤血或休克表现,少数发生晕厥或猝死。
临床暴发性心肌炎病理、临床表现、分型及诊治注意事项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急症,以血流动力学障碍为突出发现的急性心肌炎症病变,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可很快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是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暴发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肠道病毒、腺病毒、细小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和EB病毒等。
临床表现及分型暴发性心肌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出现发热、呕吐、腹泻、乏力等前驱症状,易被误诊为「上感J或「肠胃炎」。
前驱症状后数日,出现气短、胸闷、心悸、极度乏力等心肌受损症状。
随后迅速进展为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恶性心律失常。
暴发性心肌炎分为三种类型:(1)猝死型:因严重的快速或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发作或猝死。
通常在起病24小时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而死亡,前驱感染症状不明显。
该型患者多数在诊断未明前死亡,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2)急性心力衰竭型: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类型,突出表现为心脏扩大,有心率增快、心音低钝、奔马律等心功能减低的衣现。
肺循环淤血则表现为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体循环淤血则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邠等。
(3)心源性休克型: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绡、心动过速、四肢末端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少尿、脉搏细弱、血压卜降或测不出。
诊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起病急,发展迅速,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
诊治过程要要注意以下问题:(I)注意患儿精神状态。
临床诊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
若患儿出现难以解释的面色苍白、烦躁、极度乏力、精神菱摩,需警惕暴发性心肌炎可能。
(2)及时识别以心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暴发性心肌炎。
如发热、乏力、呼吸急促、发绡等呼吸系统症状,抽搐、晕厥、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易被误诊。
小婴儿可出现拒乳、发蛇、四肢凉。
疑似心肌炎的患儿,尽早完善心肌血清标志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早期明确诊断。
一、概述心肌炎是一种以心肌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心肌炎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下为严重心肌炎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一般治疗(1)休息: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心脏负担。
(2)饮食: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抗病毒治疗(1)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剂量为每日1-1.5g,分三次口服,连续用药10-14天。
(2)干扰素: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作用,可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剂量为每日100-300万U,肌肉注射,连续用药2-4周。
3. 抗感染治疗(1)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治疗。
一般剂量为每日2-4g,分三次口服或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14天。
(2)抗真菌药物:针对真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
一般剂量为每日200-400mg,分两次口服,连续用药2-4周。
4. 免疫调节治疗(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心肌炎。
一般剂量为每日泼尼松20-40mg,分三次口服,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疗程为4-6周。
(2)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心肌炎。
一般剂量为每日400mg,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5天。
5. 抗心力衰竭治疗(1)利尿剂:利尿剂可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
可选用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
一般剂量为每日20-40mg,分两次口服。
(2)ACEI/ARB:ACEI/ARB可降低血压,改善心脏重构,减轻心脏负担。
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ACEI/ARB。
一般剂量为每日20-40mg,分两次口服。
心肌炎爆发性症状概述心肌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心脏肌肉。
心肌炎的症状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一些常见的爆发性症状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
爆发性症状* 突然出现的胸痛:心肌炎患者常常会感到胸痛,该疼痛通常是剧烈且突然发生的。
疼痛可以出现在胸骨后面或左胸侧。
突然出现的胸痛:心肌炎患者常常会感到胸痛,该疼痛通常是剧烈且突然发生的。
疼痛可以出现在胸骨后面或左胸侧。
*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或气促,尤其在进行日常活动时。
呼吸困难可能伴随着心悸或胸痛。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或气促,尤其在进行日常活动时。
呼吸困难可能伴随着心悸或胸痛。
* 疲劳和无力感:心肌炎常会导致身体感到疲劳和无力,患者可能需要额外休息以恢复精力。
疲劳和无力感:心肌炎常会导致身体感到疲劳和无力,患者可能需要额外休息以恢复精力。
* 关节痛和体温升高: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痛和体温升高,这与心肌炎的炎症过程有关。
关节痛和体温升高: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痛和体温升高,这与心肌炎的炎症过程有关。
* 心率不规则:心肌炎可能导致心率变得不规则,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或心悸。
心率不规则:心肌炎可能导致心率变得不规则,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或心悸。
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上述爆发性症状,建议尽早就医。
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身体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查来确认心肌炎的诊断。
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包括休息、抗炎药物、抗生素和其他支持性治疗。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使用,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应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确认。
参考资料:。
严重心肌炎被认为是一种重大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表现:心肌炎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严重症状。
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心肌酶学检查:心肌酶学检查是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指标。
通过检测心肌酶的活性,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如果心肌酶明显升高,说明心肌受损严重,提示可能存在心肌炎。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心肌炎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炎患者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电图异常表现。
这些表现可以提示心肌炎的存在。
4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肌炎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可能发现心腔扩大、心壁运动异常等表现,这些表现可以提示心肌炎的存在。
5病理学诊断:对于疑似心肌炎的患者,可以通过病理学诊断进行确诊。
病理学诊断是通过心肌活检来获取组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
如果发现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或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可以确诊为心肌炎。
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心肌炎时,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状况,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 在治疗心肌炎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等。
对于重症心肌炎患者,还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止匕外,对于心肌炎的预防和康复,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降低心肌炎的发生风险。
其次,在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等易感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应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以预防心肌炎的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患有心肌炎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支持等。
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及注意自我监测和记录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