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救治重症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2
ECMO 技术在危重症患者应用中的护理研究[摘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前沿的心肺支持技术,在临床上能够为急危重症的存在严重的心肺衰竭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脓毒症;心肺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将患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后再输回患者动脉或静脉的中短期心肺辅助治疗,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1-2]。
目前ECMO模式主要有两种:静脉 - 静脉模式(V-V ECMO),静脉 - 动脉模式(V-A ECMO)。
V-V ECMO 可部分替代肺脏功能;V-A ECMO 不仅可支持肺脏功能,还可替代心脏功能。
ECMO 作为一种较新的辅助技术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促进了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
ECMO 可以提供循环呼吸支持,为肺脏和心脏的恢复争取时间。
但在临床中应用 ECMO 治疗的患者病情都非常危重,而 ECMO专业技术强,临床护理难度大,并发症多,因此在 ECMO 运行期间应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做好管道的固定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加强基础护理及预防感染的发生,是成功应用 ECMO 治疗的关键。
1.儿童危重症患者应用ECMO 治疗在危重症儿童中应用较为广泛,值得注意的是进行 ECMO 治疗的患儿,身上留置的管道较多,一般有 ECMO 动静脉管路、气管导管、中心静脉置管、动脉置管、胃管、尿管等,有时可能还会有胸腔引流管或者腹腔引流管,做好这些管道的管理对预防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首先应尽量将 ECMO 患儿安置在单间病房,在 ECMO 置管前清洁人员用 2 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对病房的环境进行擦拭消毒,包括天花板、病房墙壁、地板、床边的各种设备及仪器;其次在 ECMO 运行期间,减少人员走动,清洁人员每日用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对床单位进行消毒,病房采用新风系统保持空气清洁,防止交叉感染;此外ECMO 管路预冲、穿刺置管以及各种有创穿刺操作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密观察各穿刺口有无出血或渗血现象,及时更换敷料。
一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进行ECMO治疗的护理
一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进行ECMO治疗的护理
刘畅
【摘要】【摘要】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是指将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流到体外,再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重新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起到心肺替代作用,来维持人体组织供血,减少了心跳骤停的风险,在ECMO机器运转的同时可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可以减轻患者的心脏后负荷,改善冠状动脉循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该治疗在临床上能快速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但是该仪器的操作需专业人员完成,护理上的观察要点繁杂,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难度。
将一例医院收治的由暴发性心肌炎导致快速心肺衰竭的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前期的准备以及仪器运行中护理的观察要点做出了记录,为日后行ECMO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9(033)005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心跳骤停;呼吸功能衰竭;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5
【文章编码】1006-6763(2019)05-0130-03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为临床心血管急症,有较高死亡风险[1]。
该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情危重,常见于柯萨奇病毒感染后导致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心肌纤维水肿、变性、坏死。
疾病发生1~2天内病情急剧变化,出现急性充血。
1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体会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冠状动脉,致心肌缺氧、缺血、水肿和代谢障碍,使心肌细胞除极化过程受到抑制,失去电激动能力。
引起严重广泛的急性心肌损害。
突出表现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或猝死。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源于体外循环技术的重症患者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的手段。
ECMO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氧合器氧合血液再重新通过静脉(vV-ECMO模式)和/或动脉(vA-ECMO模式)灌注入体内,以维持机体各器官的灌注和氧合,对严重的可逆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使心肺得以充分的休息,为抢救治疗和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ECMO可用于难治性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CPR)。
事实上,对于无论是院外还是院内的难治性心跳骤停,V A-ECMO模式在体外心肺复苏(ECPR)中的紧急应用都是可行的。
我院于2015年1月5日接诊1例哺乳期病毒性心肌炎并反复出现心脏骤停给于多次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经ICU行ECMO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18 d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间断发热,伴恶心呕吐5 d,突发晕厥1 d”于2015年1月5日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5 d,受凉后出现发热症状,自诉感冒症状,伴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不伴出汗,无心悸,无视物不清、眩晕,就诊于外院,考虑“胃肠炎”,1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2次,就诊于我院急诊,突发心脏骤停3次,行紧急心肺复苏。
查体:T:37℃,P:50次/min,R 19次/min,BP:100/60 mmHg,胸片:主动脉硬化,左室壁运动略减低,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心电图:窦律,Ⅱ、Ⅲ、A VF导联T波低平,V2-V6导联T波倒置。
心脏彩超:左室略大,左室壁运动略减低,左心功能尚可,心包积液少量极少量。
中性粒细胞:82.51%,谷丙转氨酶:632.1 U/L,谷草轉氨酶:996.9 U/L,肌酸激酶:469 U/L,超敏肌钙蛋白T:0.92 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