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心肌炎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53
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很多的患者由于早期没有及时的发现,而造成的后期严重的后果,就比如说很多的朋友们,出现的急性重症心肌炎这一现象让人们的身体大大受到了折磨与影像,那么接下来的这篇文章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关于这种病我们该如何应对。
如何治疗心肌炎
应卧床休息,以减轻组织损伤,病变加速恢复。
伴有心律失常,应卧床休息2-4周,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严重心肌炎伴有心脏扩大者,应休息6个月至一年,直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应用尚有争论,但重症心肌炎伴有房室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心功能不全者均可应用激素。
常用强的松,40-60mg/日,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6周一
个疗程。
必要时亦可用氢化考地松或地塞松,静脉给药。
心力衰竭者可用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
心律失常者同一般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肌炎是常见病吗?
心肌炎在世界各国均属少见病,而在我国,自70年代后却成了内、儿科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有的甚至占了首位。
但心肌炎的发病多与遗传素质和免疫机制有关,绝大多数的心律失常(如室早)非心肌炎所致。
因此,心肌炎并非常见病,医生宜谨慎处之,家长亦不必过度紧张。
生活中对于急性重症心肌炎,人们要做好预防的措施特别是长期注意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发生就要及时接受治疗,为了防止身体的免疫力受到破坏,大家可以选择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重症心肌炎患者护理方案
重症心肌炎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心脏疾病,患者需要进行特殊护理以确保其安全和康复。
以下是重症心肌炎患者护理方案的一些建议:
1. 监测和评估: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
进行定期评估病情和症状的变化。
2. 床旁护理:提供安静、舒适和卫生的环境,减少患者的刺激和疲劳。
保持床位的整
洁和无菌,并定期翻身和移动患者以预防压疮。
3.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者的心脏杂音、水肿、呼吸困难和疼痛等症状的出现,并及
时报告医生以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4. 药物管理: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患者所需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利尿剂
和心脏支持药物等。
同时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可能的副作用。
5.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体液平衡状态给予适当的液体,同时监测尿量和体重的变化。
6. 心脏监测: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观察是否出现心
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7. 限制体力活动:根据患者的情况限制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兴奋。
8. 适当的营养:提供适宜的饮食和营养,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适当的能量和营养素。
9. 定期复查和随访:安排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
果和疾病进展。
10. 提供心理支持:重症心肌炎患者面临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和执行。
急性重症心肌炎临床处理要点
急性重症心肌炎又称为暴发性心肌炎,多由病毒所致,因广泛性心肌损害引起泵衰竭,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心原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并致死。
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衰生物学标志物的升高有助于确诊。
临床处理要点如下。
1.积极治疗急性心衰:SAO过低的患者应予以氧气疗法和人工辅助呼吸。
对于伴严重肺水肿和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应在血液动力学监测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IABP以及机械辅助装置等。
2.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严重心律失常(主要为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心脏扩大伴急性心衰的患者,短期应用。
由于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条件因子,治疗初期可使用青霉素静脉滴注,但疗效并不确定。
其他药物,如干扰素、黄芪注射液、维生素C及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等,可酌情使用,但疗效均不确定。
3.非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伴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患者,应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严重泵衰竭患者可采用LVAD;血液净化疗法有助于清除血液中大量的炎症因子、细胞毒性产物以及急性肝肾功能损害后产生的代谢产物,避免心肌继续损伤。
1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护理发表时间:2012-02-01T11:46:55.3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聂文红范瑞洁[导读]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弥漫性炎症,导致心肌细胞溶解、变性、坏死等。
聂文红范瑞洁(山东青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青州2625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233-01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弥漫性炎症,导致心肌细胞溶解、变性、坏死等,发病突然,来势凶险,极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各脏器功能不全等,若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我科于2011年7月26日收治1例重症心肌炎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预后良好,现已出院。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因发热、咳嗽5天,胸闷、乏力、头晕1天入院。
T37.7℃,P110次/ min,R19次/min、BP130/90mmHg。
听诊:律齐,心尖区闻及奔马律,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电图检查示:II、III、aVF、V4-V6ST段弓背向下抬高0.4-0.7mV。
心肌酶检查示:CK1971.5mmol/L,LDH666mmol/L,血RT示:WBC13.79×109/L,中性粒细胞85.0%。
入院诊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
患者于入院当晚23:30突然出现胸闷加重,伴心慌、头晕,时测血压80/40mmHg,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交界区逸搏心律、房性心动过速交替出现,立即给予多巴胺以300μg/min静脉泵入,持续心电监护,吸氧,嘱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升压、抗感染、抗病毒、营养心肌、纠正心律失常、激素等治疗。
2 讨论该病人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无其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示心肌广泛弥漫性损害,且合并心源性休克,诊断亦不困难,但病情危重,临床予以高度重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积极治疗,精心细致的护理,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