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的快慢
- 格式:pptx
- 大小:585.95 KB
- 文档页数:7
说课稿题目:《做功的快慢》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做功的快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八年级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四节的内容,第九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
部分学生在学习浮力、压强等知识后,会感到物理有些难学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而第九章涉及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本节教材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采用比较法自然的引出功率的概念及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列举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的实例,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
也为今后学习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确立以下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交流与讨论知道功率的意义,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会用实验测算功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主动进行交流与讨论,能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物理知识,会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把物理概念与生活、生产劳动实际结合起来认识、理解、应用、提问及至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意识,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功率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劳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所以功率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是。
功率的单位是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成,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不易对功率单位形成具体观念,故功率的单位是教学难点。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上网查阅有关瓦特和蒸汽机的一些资料,摘录部分有关功率的习题,一些动物和机器的功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200g的钩码、细绳)以备教学使用。
做功的快慢练习题做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物体移动时所产生的能量转化。
通过练习题,我们可以巩固对做功的快慢的理解和计算。
练习题1:计算物体自由下落的重力做功假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它下落h米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9.8m/s²。
解答:重力做功的计算公式为:W = mgh。
根据公式,可得:W = mg × h。
练习题2:计算施力对物体做功有一个物体质量为m,向右方施加了一个恒力F,这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d的距离。
求施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答: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功可以通过力乘以位移得到:W = F × d。
练习题3:计算斜面上物体滑动时重力做功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面顶端沿着斜面滑动下来,滑动的距离为d,斜面的倾角为θ。
重力和斜面之间的夹角为α。
求重力对物体所作的功。
解答: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为:mg × sinα。
重力在斜面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为:mg × cosα。
物体在斜面方向上的位移为:d × sinθ。
重力对物体所作的功为:W = (mg × sinα) × (d × sinθ)。
练习题4:计算弹簧对物体做功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被压缩到一个弹簧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压缩的距离为x。
求弹簧对物体所作的功。
解答:弹簧对物体所作的力为:F = k × x。
弹簧对物体所作的功为:W = 1/2 × k × x²。
练习题5:计算阻力对物体做功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以恒定速度v运动,当速度为v时,所受到的阻力F为已知。
求阻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解答: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d,时间为t。
根据速度的定义:v = d/t。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为:d = v × t。
所以,阻力对物体所作的功为:W = F × d = F × v × t。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功率与速度关系解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物理学的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做功的情况。
比如,我们用力推动一个重物,汽车发动机燃烧燃料推动车辆前进,运动员举起杠铃等等。
而在这些做功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要理解做功的快慢,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功。
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如果一个力 F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s,那么这个力所做的功 W 就可以表示为 W= Fs。
但是,仅仅知道功的大小还不够,因为有时候即使做的功相同,完成这些功所花费的时间却可能大不相同。
这就引出了做功快慢的概念。
比如说,甲同学用 10 秒钟把一个 50 牛的箱子搬到了 2 米高的桌子上,乙同学用 20 秒钟做了同样的事情。
虽然他们做的功都是 100 焦耳(W = Fs = 50 牛 × 2 米= 100 焦),但很明显甲同学做功更快。
为了定量地描述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如果用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那么功率的公式就是 P = W / t 。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
1 瓦特表示 1 秒钟内做了 1 焦耳的功。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个常见的例子——汽车。
不同的汽车发动机性能不同,有的能够在短时间内输出很大的能量,让汽车快速加速;而有的发动机则相对较弱,加速比较缓慢。
这其实就是功率的差异在实际中的体现。
当我们说一辆汽车的功率大,就意味着它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做更多的功,能够更快地提升速度或者克服阻力。
比如,一辆功率为 100 千瓦的汽车和一辆功率为 50 千瓦的汽车,同时踩下油门加速,功率大的汽车能够更快地提高车速,因为它做功更快。
那么功率和速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以汽车为例来进行分析。
假设汽车在平直的道路上行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 F,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v。
在一段时间 t 内,汽车移动的距离为 s = 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