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常用通气模式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3
机械通气之常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介绍常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单水平正压通气(CPAP),—种是是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无创呼吸机模式选择界面上称作S模式、S/T模式、T模式(或PCV模式))另外包括AVAPS在内的智能无创通气模式也是属于双水平正压通气。
1、关于BiPAP和BIPAP。
BiPAP意思是“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意思是“双相正压通气”。
单从字面上是很难看出两者的区别的。
BIPAP是德尔格呼吸机的专利机械通气模式,其参数设置、呼吸波形与P-SIMV基本类似。
在早期的德尔格呼吸机上是没有P-SIMV模式的,而在别的品牌呼吸机上则是有P-SIMV模式,却看不到BIPAP模式。
BiPAP则是伟康(现为飞利浦伟康)的无创呼吸机商标,意即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与其对应的是CPAP呼吸机,即单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
BiPAP缩写只会出现在呼吸机商标的位置上,而不会出现在参数设置中模式选择界面,取而代之的是是“S”或“S/T”两个缩写,从法理上讲也不应该出现在不是飞利浦伟康的无创呼吸机上。
2、CPAP模式医院最常用的无创呼吸机是双水平呼吸机,与之对应的就是单水平呼吸机,在无创通气领域,其称为CPAP,与BiPAP对应。
无创呼吸机的CPAP模式只需要设定一个参数CPAP(持续气道正压),即无论在吸气还是呼气,呼吸机均保持气道压力在恒定的设定值CPAP,此时呼吸机是没有做功的。
无创呼吸机的CPAP和有创呼吸机的CPAP是不一样的,有创呼吸机的CPAP模式除了需要设定PEEP和氧浓度以外,还需要设定支持压力(PSV)。
如下图所示:当PSV设置为0时,患者吸气和呼气时,气道内的压力都是一致的,即PEEP值,此时呼吸机是没有做功的。
这时的自主通气模式就等于是无创呼吸机上的单水平通气CPAP。
不同于有创呼吸机的CPAP模式,无创呼吸机CPAP设置参数如下,主要参数仅有CPAP一项。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概述1. 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改善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状态。
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选择。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概述,并介绍其使用场景和特点。
2. 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V〕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是最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之一。
在ACV模式下,正压通气和患者自主呼吸同时存在。
每一次正压通气均由呼吸机主动触发和控制。
ACV模式适用于患者无自主呼吸能力或对通气需求不确定的情况。
在ACV模式下,呼吸机提供一定的通气支持,并确保每一次呼吸量的一致性。
然而,由于患者无法完全控制通气过程,可能导致不适感和耐受问题。
3. 同时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同时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是一种辅助控制通气模式的改进型。
在SIMV模式下,正压通气和患者自主呼吸均存在,但呼吸机提供的通气支持仅在患者主动呼吸时才提供。
SIMV模式适用于患者仍然具有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但需要呼吸机的辅助支持。
与ACV模式相比,SIMV模式可以减少患者对正压通气的依赖性,提高患者的自主呼吸和肺活量。
然而,由于患者仍然需要适应呼吸机的通气指令,可能导致不适感和呼吸机的不耐受。
4.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是一种完全依赖患者主动呼吸的通气模式。
在PSV模式下,呼吸机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进行突发的压力支持。
PSV模式适用于患者具有良好的自主呼吸和气道顺应性,并需要减轻通气负担的情况。
在PSV模式下,呼吸机通过给予患者额外的压力支持,提供辅助通气功能。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通气效果,减少呼吸机的依赖性。
5. 气道正压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PEEP〕PEEP模式是在正压通气过程中参加呼气末正压的一种通气模式。
在PEEP模式下,呼气末压力保持在一个正值,以防止肺泡萎陷和气体再循环。
PEEP模式适用于患者存在气道闭塞、氧合障碍或需要改善肺容积的情况。
通过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模式可以改善肺泡的通气和气体交换,提高患者的氧合和通气效果。
通气是一种医疗手段,用于辅助或代替患者呼吸,而有创机械通气则是一种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途径进行的机械通气方式。
在有创机械通气中,不同的通气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以提供最有效的通气支持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有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1. 控制通气模式(CMV)控制通气模式是一种最基本的通气模式,由医生设定每分钟通气量和潮气量,机器会按照设定值进行通气。
这种模式适用于患者意识丧失或不能主动呼吸时使用。
2. 辅助控制通气模式(ACV)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中,患者在机器的控制下完成所有的吸气和呼气动作,这种模式能够减少患者的呼吸功,减轻肌肉疲劳。
3.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是一种同时使用控制通气模式和辅助呼气模式的通气方式。
患者在机器的控制下完成部分吸气和呼气动作,同时可以自主呼吸。
4.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是一种通过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通气模式,机器会根据患者的吸气努力提供一定的呼吸支持压力,能够减轻呼吸肌疲劳。
5. 高频通气模式(HFOV)高频通气模式是一种以超高频率进行通气的模式,能够提供非常小的潮气量和高频率的呼吸,适用于呼气末气道压力过高或气体交换障碍的患者。
6.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是一种持续在患者气道中给予正压支持的通气方式,适用于轻至中度气道阻塞、肺水肿等患者。
7. 双水平通气模式(BiPAP)双水平通气模式是一种既提供吸气正压又提供呼气正压的通气方式,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
不同的通气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症,医务人员在选择通气模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正确选择并合理应用通气模式,可以有效提供呼吸支持,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和肺部病变,减轻呼吸肌疲劳,缓解呼吸窘迫,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需要对各种通气模式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机械通气常用通气模式简介发表时间:2011-6-10 16:56:28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推荐作者:王名晶,陈振兆作者单位:解放军92768部队门诊部,广东汕头515000【关键词】机械通气,通气模式,辅助通气,呼吸机机械通气是借助通气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并提供不同氧浓度,以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降低呼吸功能,改善或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失衡,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1]。
机械通气给呼吸衰竭(呼衰)患者予以呼吸支持,维持生命,为基础疾病治疗、呼吸功能改善和康复提供条件,是危重患者及重伤员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
但是,目前基层单位配备的通气机品牌众多,使用说明多为英文、德文,且不同型号的通气机通气模式的描述不尽相同,使基层部队军医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困难。
本文是笔者在学习、工作中所了解和熟悉的几种通气模式的经验概述。
1 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IPPV是一个基本送气方式,又分为控制型通气、辅助型通气和辅助-控制型通气。
1.1 控制型通气其特点是不管患者自主呼吸如何,通气机以一定形式有规律地强制性地向患者送气,不受患者自主呼吸影响,所有参数均由通气机提供。
适用于呼吸停止、严重呼吸功能低下,如麻醉、中枢病变、神经-肌肉病变、各种中枢抑制药物过量及严重胸部损伤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炎及其他呼衰伴有严重呼吸肌疲劳的患者,这种方式也为首选。
但对自主呼吸强、频率快的患者容易产生人机对抗。
1.2 辅助型通气其特点是每一次辅助呼吸均由患者自主吸气努力启动,辅助呼吸频率完全由患者自主呼吸决定。
患者吸气产生一定压力,通过传感器发出信号启动机器,该启动送气吸气回路中压力阈值称为触发敏感度。
由于有自主呼吸,因此患者要做一部分呼吸功,对于呼吸肌极度疲劳或极度衰竭患者要慎用。
辅助型通气模式根据支持系统的不同又分为2种:(1)容量支持通气(volume support ventilation, VSV)。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引言机械通气模式是一种通过机械装置对患者进行呼吸辅助或替代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有很多种,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
本文将对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介绍。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1. 定时控制通气模式〔Volume Control Mode〕定时控制通气模式是最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之一。
在该模式下,机器会根据预设的气囊容积和呼吸频率,定期提供相应的压力来给予患者通气。
这种模式适用于患有重度呼吸困难的患者,例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
2.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 Mode〕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机器会根据预设的最大压力值来给予患者通气,而不管实际气囊容积如何。
这种模式适用于患有肺泡过度膨胀风险的患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3.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ressure Support Mode〕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是一种在患者自主呼吸时给予支持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机器会根据患者的吸气努力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以帮助患者吸入和呼出气体。
这种模式适用于患有正常肺功能但呼吸肌力减弱的患者。
4. 双水平气道压力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Mode,BiPAP〕双水平气道压力通气模式是一种具有两个压力水平的通气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机器会根据患者的吸气和呼气需求分别提供两个不同的压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呼吸需求。
这种模式适用于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等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
5.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Mode,HFOV〕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是一种通过高频率的小幅振荡来通气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机器会以高于自然呼吸频率的频率产生气流,并在患者的肺部产生小幅振动。
这种模式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重症患者,例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者。
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一)定容型通气VPV和定压型通气PPV:1.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常见的定容型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统称为容量预设型通气VPV。
优点:VPV能够保证VT的恒定,从而保障分钟通气量。
缺点:VPV的吸气流速波形为恒流波形,即方波,不能适应患者的吸气需要,尤其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这种人机的不协调可增加镇静剂和肌松剂的需要,并消耗很高的吸气功,从而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
当肺顺应性较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使气道压过高。
2.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VT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之差及吸气时间决定,并受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
常见的定压型通气模式:PCV、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PCV)、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PSV等,统称为压力预设型通气PPV。
优势:PPV时VT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而改变,气道压力一般不会超过预置水平,以限制肺泡压过高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流速多为减速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二)控制通气CV和辅助通气AV1.CV:由呼吸机控制通气频率、潮气量和呼吸比(CV),自主呼吸与机器不同步,应用于病人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较弱,不能较好触发呼吸机通气,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
呼吸机提供全部呼吸功。
不足:在CV 时可对患者呼吸力学进行监测,如静态肺顺应性、PEEPi、阻力、肺机械参数。
参数设置不当,可造成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将导致分泌物清除障碍等;长时间应用CV将导致呼吸肌萎缩或呼吸机依赖。
故应用CV时应明确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对一般的急性或慢性呼衰,只要患者条件允许宜尽早采用AV支持。
机械通气的常见模式
1. 辅助控制通气(ACV),也称为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
它是机械通气的最基本模式,设定了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机械通气在这个频率和潮气量下进行。
如果病人自己呼吸,机械通气不干预,如果病人没有呼吸,则机械通气按照设定的频率和潮气量进行呼吸。
2. 压力控制通气(PCV),与ACV不同,PCV设定压力限制,并根据这个限制在吸气期间送出气体。
这种模式的减少的肺部损伤,但可能降低气体交换效率。
3. 容量控制通气(VCV),有别于PCV,VCV主要是将每次送气量固定、缓慢送入,而不是对压力控制来进行。
这种模式使用的比较多。
4. 吸氧模式,主要是使用吸氧搭配机械通气,可以减少病人使用呼吸器时的不适和疼痛,也可以降低氧化损伤。
机械通气(MV)模式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刘志光一:概述:MV:一种呼吸支持技术,为呼吸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
让病因治疗有时间发挥作用. 1:原理:建立气管外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1:正压呼吸机:最常用.2:负压呼吸机:体外负压通气. 铁肺,胸甲式和夹克式负压呼吸机2:机械通气的动力来源:呼吸机=打气筒. 基本结构:分三部分:1):动力部分和气源:电控(涡轮)或气控(空压机)。
2):主机:包括: 通气模式选择和通气参数调节(主体),监测和报警四部分等。
3):联接部分:由联接管路,呼气阀和传感器组成呼吸机基本构造示意图工作原理:气体控制流程:空气和氧气通过混合器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入恒压缓冲装置→以设定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如潮气量、分钟通气量、通气时序(通气频率、吸气时间、屏气时间)控制呼吸机的吸气阀→将混合气体送入吸气回路→经过接入吸气回路中的湿化器加温加湿后→经气管插管将气体送到患者肺内→再通过控制呼气阀将废气排出来,这样完成一个送气周期并不断地重复。
二:通气模式:也就是呼吸机工作的方式,指呼吸类型和相时变量两者的关系. 通气模式是主要预设的呼吸机参数,只有先选定通气模式,才能选择呼吸机参数。
选择模式的原则是能满足患者的通气支持需要并尽可能减少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呼吸类型:指令(控制),辅助,支持,自主模式是指令,辅助,支持和自主呼吸的理想组合和不同组合。
1呼吸机每一次呼吸周期中气流发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1):吸气的开始: 由什么来启动(触发):机器或患者。
指令(控制)/辅助,支持,自主2):吸气相:由什么来管理:吸气气流的特点(流速波形)。
固定流速(定容)或可变流速(定压)。
持续气流方式3):限制:设置潮气量(容量目标)或压力(压力目标)的大小可分两大类:定容和定压通气模式4):吸气向呼气的切换:吸气由什么来终止(呼气触发), 可通过设置容量,时间或流量来进行.每一种模式在上述某一个或多个环节都具有较其他模式不同的特2: 基本模式:两大类:定容和定压通气模式5种基本(常规)模式:持续控制通气(CMV):指令辅助/控制模式(A/C):辅助/指令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指令+自主以上三种既可以是压力目标,也可以是容量目标。
机械通气常用通气模式简介
【关键词】机械通气,通气模式,辅助通气,呼吸机
机械通气是借助通气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并提供不同氧浓度,以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降低呼吸功能,改善或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失衡,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1]。
机械通气给呼吸衰竭(呼衰)患者予以呼吸支持,维持生命,为基础疾病治疗、呼吸功能改善和康复提供条件,是危重患者及重伤员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
但是,目前基层单位配备的通气机品牌众多,使用说明多为英文、德文,且不同型号的通气机通气模式的描述不尽相同,使基层部队军医在使用时存在一定困难。
本文是笔者在学习、工作中所了解和熟悉的几种通气模式的经验概述。
1 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
IPPV是一个基本送气方式,又分为控制型通气、辅助型通气和辅助-控制型通气。
1.1 控制型通气
其特点是不管患者自主呼吸如何,通气机以一定形式有规律地强制性地向患者送气,不受患者自主呼吸影响,所有参数
均由通气机提供。
适用于呼吸停止、严重呼吸功能低下,如麻醉、中枢病变、神经-肌肉病变、各种中枢抑制药物过量及严重胸部损伤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炎及其他呼衰伴有严重呼吸肌疲劳的患者,这种方式也为首选。
但对自主呼吸强、频率快的患者容易产生人机对抗。
1.2 辅助型通气
其特点是每一次辅助呼吸均由患者自主吸气努力启动,辅助呼吸频率完全由患者自主呼吸决定。
患者吸气产生一定压力,通过传感器发出信号启动机器,该启动送气吸气回路中压力阈值称为触发敏感度。
由于有自主呼吸,因此患者要做一部分呼吸功,对于呼吸肌极度疲劳或极度衰竭患者要慎用。
辅助型通气模式根据支持系统的不同又分为2种:(1)容量支持通气(volume support ventilation, VSV)。
该模式由容量切换提供容积支持,一般流量触发敏感度为1~3 L/min,即患者自主呼吸时,吸入气体100 ml左右,通气机便已感知并以恒定的气流速度向患者送气,达到预设置的潮气量时自动转为呼气模式,因此吸气过程中气流速度不改变。
(2)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PSV)。
该模式由压力切换提供压力支持,一般压力触发敏感度为-0.2 kPa,即患者的自主吸气运动使通气机的闭合供气环路出现负压,当压力达到-0.2 kPa时,通气机便可感知并以恒定的压力向患者送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