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了课堂上的插嘴声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小看了课堂上的插嘴声

摘要:叶澜先生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学生在下面插嘴的现象,学生插嘴难免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程序,一般情况下是令人反感的,可能多数教师都曾经或多次批评插嘴的学生。这种做法很武断,是不明智的,该文由案例出发,通过对实际课堂的体验,引出了关于“课堂上的插嘴声”的思考。

关键词:课堂插嘴声兴趣调控力

一、“插嘴”让课堂插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上学生插嘴,从正面来思考,是应当给予肯定的。首先,突然插嘴,证明学生上课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其次,插嘴表明了学生有胆量,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见解。即使脱口而出的话不尽完美,但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只有敢问、敢试、敢说的人,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再次,班中有这样敢于插嘴的学生,对推动班级学生的整体思维动向、调节师生间的学习氛围也是很有帮助的。例如下面这个案例,就能充分体现这三个方面。

案例一:自然课上教师执教《两栖动物》一课时,教师正想安排学生看标本,这时,调皮的学生大声喊:“老师,我有一样东西!”接着他拿出了两只竹节虫。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只给学生看过竹节虫的标本,师生都没见过活的竹节虫。这虽然与正在进行的课程的内容无关,但教师想到下面课文中有《昆虫》一课,正好可以提前让学生们感受一下。于是非常高兴地让这个插嘴的学生讲一讲,他是如何捉到竹节虫的。学生们立即表现出刚才上课时没有过的兴趣,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插嘴学生解释说:“这是昨天,爸爸带着我到奶奶家的院子里捉到的,非常的多。”学生们一个个非常兴奋,教师于是趁机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捉昆虫:“捉一些你认为是昆虫的虫子来!”“老师,那这两只竹节虫怎么办呢?用什么来喂养他,让他生活呢?”教师本打算让学生制作成标本,但学生非常难过地说:“太残忍了!我们还是上完课把它们放回大自然中吧!”直到下课后,学生们还议论纷纷,兴趣盎然。学生的一次插嘴,引发了全班学生对昆虫的极大兴趣!

新课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一次插嘴成了课堂的有益补充,这是多么鲜活的学习材料。新课程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与方式对学习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独特意义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学生能力范围中把

问题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与现实条件的制约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放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构建课堂的精彩。

二、“插嘴”让教师的调控力得以提高

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插嘴现象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有时也有不和谐的插嘴声,当插嘴无意义时,怎样让学生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愉快地坐下来?当插嘴富有挑战性时,如何对教学进行二度设计?灵活机动的引导,让插嘴成为一种学习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这些,都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关注学生个性,善待每一次插嘴,将成为课堂中学生、教师成长的亮点。下面这个案例,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调控能力。

案例(二)

[短文]:以前,有一位老公公,他很爱他的两个孙子。一天,他拿了一把花种对两个孙子说:“孩子们,你们到山上把这些花种种下去,谁种出的花最美,我就最喜欢谁。”

转眼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一天清晨,大孙子跑到老公公跟前。他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捧着一束又香又美的鲜花。大家看了都称赞不已。大孙子听了,高兴极了:“这一回,我的花一定胜过弟弟啦!”老公公却不作声。

大家盼着小孙子赶快回来,等呀,等呀,太阳快要落山了,只见小孙子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他眼泪汪汪地对老公公说:“爷爷,您惩罚我吧!我种的花种一颗也没有发芽,更不要说开花了……”说着,小孙子难过地哭起来。

老公公却哈哈大笑起来,大声地说:“你才是我最可爱的孙子!”大家听了,都迷惑不解:“种不出花来的孙子为什么反而使你如此高兴呢?”老公公笑呵呵地说:“我给他们的花种是炒熟了的,怎么能开出花呢?我的小孙子说了实话,他才是我最可爱的孙子!”听了老公公的话,大家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站在一旁的大孙子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诚实花》片断如下:

师:读了短文谁能试着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生1问:为什么老公公要表扬没有种出花的小孙子?

生2答:因为爷爷给的种子是炒熟了的花种,是开不出花的。大孙子的种子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说明了大孙子偷偷换了花种,在撒谎。而小孙子很诚实,所以爷爷表扬了他。

生3问:为什么老公公要给他们炒熟的种子种花?

生4答:老公公在考验两个孙子的诚实。

师:同学们问得好也答得好,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认为老爷爷的做法可行吗?你们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公公?

生答:这是一个聪明的老公公!

生答:潜移默化的老公公!

学生的插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师的“应付”下给扶正了,如此的交流对话无意中让思维得到了碰撞,让情感得到了延伸。虽然没有预设,却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精彩!

三、“插嘴”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动

理想的课堂是鲜活、灵动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学生之间存在着的客观差异,决定了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也只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才可能是灵动的。

如对新知的传授,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而不仅仅局限于演示——学生接受,我们可以放权,让学生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给予学生尝试的机会,哪怕失败的体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有价值的插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撞击、情感交融,致使课堂散发出灵动的气息,师生在灵动的课堂中才能享受教学,享受学习。

课堂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积极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插嘴,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平台,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唯其如此,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才会在生成中演绎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