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田园城市到可持续的明日社会城市——读霍尔(Peter Hall)与沃德(Colin Ward)的《社会城市》

从田园城市到可持续的明日社会城市——读霍尔(Peter Hall)与沃德(Colin Ward)的《社会城市》

从田园城市到可持续的明日社会城市——读霍尔(Peter Hall)与沃德(Colin Ward)的《社会城市》
从田园城市到可持续的明日社会城市——读霍尔(Peter Hall)与沃德(Colin Ward)的《社会城市》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田园城市到可持续的明日社会城市——读霍尔(Peter

Hall)与沃德(Colin Ward)的《社会城市》

作者:黄怡, HUANG Yi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FORUM

年,卷(期):2009(4)

参考文献(7条)

1.BANANA.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thing的缩写,意为:"绝不在靠近任何东西的任何地方建造任何东西."

2.NIMBY,Not in My Back Yard的缩写,意为:"不要在我的后院."

3.彼得·霍尔;丹尼斯·哈迪;科林·沃德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2003

4.明日的田园城市 1902

5.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1898

6.埃比尼泽·霍华德;金经元明日的田园城市 2000

7.PETEK H;COLIN W Sociable cities:The legacy of Ebenezer howard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杨速炎田园城市乌托邦[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9(2)

2.王志章.赵贞.谭霞.WANG Zhizhang.ZHAO Zhen.TAN Xia从田园城市到知识城市:国外城市发展理论管窥[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2010,17(8)

3.马万利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和历史影响[期刊论文]-浙江学刊2005(2)

4.何刚.HE Gang近代视角下的田园城市理论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规划学刊2006(2)

5.马万利.梅雪芹有价值的乌托邦--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一种认识[期刊论文]-史学月刊2003(5)

6.金经元.JIN Jingyuan霍华德的理论及其贡献[期刊论文]-国际城市规划2009,24(z1)

7.吴志明.WU Zhiming通往社会城市之路——霍华德的构想与中国城市的未来[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

2010,17(3)

8.韩继征.Han Jizheng浅议城市规模控制——读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有感[期刊论文]-城市2010(8)

9.艾智科.黄发林.AI Zhike.HUANG Falin现代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以成都为例[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2010,17(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5141937.html,/Periodical_csghhk200904019.aspx

勒.柯布西耶:思想与形式

根据William J.R. Curtis《勒.柯布西耶:思想与形式》整理) Curtis, William J.R., “Le Corbusier: Ideas and Forms”, Oxford: Phaidon Press Limited, c.1986. La Chaux-de-Fonds:柯布西耶(1887年)的出生地,家乡,位于瑞士汝拉(Jura),是个生产手表的小镇。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的海拔有1000米,处在群山环绕的谷地,而今天,属地上,La Chaux-de-Fonds已经靠近了法国边境。在柯布西耶出生的时候,这座小镇的人口在27000人左右,镇上原来的旧中心区在1794年的大火中全部烧掉,所以,镇上的房子多是后来建造的;而缺少明显的历史遗迹,也让这个小镇上的精英阶层在建筑上和艺术上总在向别处的传统寻找源头,甚至发明地方的历史。 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夏尔.爱德华德.让纳雷是柯布西耶的原名。家里人多叫他“爱德华德”。他的父亲叫Edouard Jeanneret-Gris, 在当地的表厂里负责为手表上釉,母亲叫Marie Charlotte Amelie,是当地的音乐教师。Albert是柯布西耶的哥哥,比他大19个月。柯布西耶的母亲是位虔诚的基督教的新教教徒,而父亲这一边,则属于法国朗格多克(Languedoc)大区天主教中主张“苦行冥想”卡塔尔教派Catharism 的“异端教派”【此教派,也认为创造物质世界的上帝是邪恶的,而创造精神世界的上帝才是正义的】。晚年,柯布为天主教的多米尼格派设计修道院时,还真是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越是接近晚年,柯布对于父辈的这一支宗教教派的学说越感兴趣——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因为这就会解密柯布在晚年对待宗教组织、教会建筑、仪式空间的态度和手法。 Charles L’Eplattenier(1874-1946):夏尔.勒.波拉特尼埃。柯布西耶在La Chaux-de-Fonds的Ecole d’Arts(工艺美术学院)上学(1902年)时的导师,对年轻的柯布有着很大的影响。勒.波拉特尼埃在布达佩斯特和巴黎的布扎美术学院、装饰艺术学院接受的教育和训练,崇尚拉斯金和莫里斯的手工工艺理念,喜欢Owen Jones琼斯的《装饰的语法》。Curtis指出,柯布西耶从拉斯金那里学到了仔细观察自然的态度(P19);从老师勒.波拉特尼埃身上,柯布西耶学到了提炼所见事物结构的本领。柯布读书时,很多的绘画主题都是树木、岩石和风景。而且,逐渐演变成为抽象的图案。柯布在1905到1907年期间,和同学们一道,曾经参与当地的the Union Chretienne de Jeunes Gens的设计,老师的邻居Matthey-Doret的琴房设计;还为附近的一座礼拜堂做过室内的改造装修设计;以及工艺学院的校监会成员Louis Fallet设计和装饰的一栋房子。1907年9月,拿了Fallet住宅的报酬,柯布身上揣着丹纳(Hippolyte Taine)的《意大利的旅行》和拉斯金的《佛罗伦萨的早晨》,按照老师指定的路线,开始前往意大利旅行学习。一口气走完了意大利北部的16座城市。此时,柯布的兴趣有些拉斯金式,对古典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不那么感兴趣,初次意大利之行,留下了许多彩色的关于装饰的细部绘画。不过,有一栋建筑,在柯布的建筑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就是在靠近佛罗伦萨的艾玛(Ema)山谷靠近Galluzzo的卡尔特会僧侣修道院(Carthusian monastery)。Curtis认为,柯布每当面对建筑中如何解决私人与社群关系的问题时,就会回到艾玛修道院的这个原型上来。在意大利之后,柯布和Perrin还经停布达佩斯、参观了维也纳。初访维也纳,柯布并没有觉得这个代表着当时欧洲现代建筑中心的都市怎么了不起,他在给老师的信上抱怨这里缺少自然、建造上不诚实、细部处理过于装饰化。到了1908年的年初,柯布仍然在旅行的路上,并开始盘算是到奥地利还是到德国读书,或是先到一家建筑师的事务所里工作。柯布在维也纳的时候,见到过Josef Hoffman,后者看到柯布画得不错,答应给他一个工作的机会。柯布没有接纳,而是和Perrin一起去了慕尼黑、Nuremberg,然后去了巴黎,在那里待上了14个月(柯布是在1909年11月返回汝拉的)。 Auguste Perret:在柯布边旅行边打工的生涯中,柯布机缘巧合地在Perret Freres事务所那里,找到份工作。而佩雷正在研究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不仅是在技术上,从佩雷那里,柯布才开始从拉斯金的浪漫主义那里挣脱出来,学习到了建筑设计中的理性主义态度,尤其是通过佩雷,柯布接触到了法国建筑理论家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篇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篇 1、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理念亟需转变 1是误以“管理”替换“治理”。“管理”和“治理”虽是1字之差,但前者主要是1种组织、指点、规范、监督和纠偏,重在“监管”;后者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重在“调和”。但目前有些地区、部门仍沿袭以往“管理为上,1管了之”的官本位惯性思惟,把社区居委会作为政府展开工作的1级抓手,而各类资源如人材、资金等仍然向上集中,下放社区办理事项并没有完全实现“编随事走、人随编走、费随事走”。2是理念发展滞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比,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合作鼓励机制等不平衡、不完善,乃至有些形同虚设,致使政府职能碎片化。比如1些地区出台有关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文件,大多由当地的综治部门1家拟定,各个部门之间调和沟通配合不够,其治理思路、内容、举措的整体性和针对性都有所欠缺,难以在街道、社区基层高效实行。3是社会认识不到位。1些社会单位、居民大众和社会组织对社区治理认识不够,受陈腐“管理”观念的影响严重,把自己当做被管理的对象,主动参与不够,多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还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束缚中摆脱出来,普遍缺少自主治理、自主服务意识,“有事找政府”的依赖思想在老百姓中依然根深蒂固。例如化粪池的清掏、共用水管的修复等事项,本可以由辖区内居民和驻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的,终究还是得由政府部门来兜底。 (2)体制机制亟需理顺 1是不该管的“越位”。长时间以来,基层社会治理在机构

设置、权限划分上主要沿用条块管理的做法,遵守垂直管理或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条块分割式管理,管理主体与执法权限划分不清,对基层1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普遍存在“以批代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如小区业委会,本质上是由小区业主选举产生,代表全部业主反应意愿,并监督物管公司服务的民间自治组织,但属地街道又“被赋予”具体指点、监督、管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成立、召开、选举等相干活动的管理权限。由于很多小区业主群体间、业主与物管公司间各种矛盾突出,业委会成立困难重重,街道在其中左右不是人、费力不讨好。2是该管的“不到位”。有些该由政府兜底的事却没有管好,优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稀缺,大众诉求渠道不顺畅,多元化利益调和机制不够健全。比如撤除違章建筑、整治活动摊贩、规范乱停车乱堆放、旧城改造等事项,常常因单1的行政行动缺少足够的法律支持和有关职能部门有效的协作配合,缺少与人民大众交换沟通的载体和机制,没有做到“疏堵结合”,没法管理到位,致使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总的说来,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存在职责不明、头绪不清、运转不顺畅等体制机制的问题。 (3)要素支持亟需夯实 1是法律体系还不完善。面对城市社会形态的复杂性和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急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保障,但目前基层展开城市社会治理大多是根据上级文件或会议要求,法律法规支持力度不足,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大。2是组织架构还不明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触及众多部门和单位,但目前并没有真正明确总牵头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相应的责任部门。以推动小区居民自治为例,过去1直是民政系统的业务范畴,现在又有组织部门牵头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陈剑锋建筑学硕士03 《明日的田园城市》出版于1898年,这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虽然不能全盘接受,但却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用的东西。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阶段却和当年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当然也可以从霍华德的理论里得到它的精华,避免他书中阐述的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阅读了这部城市规划的金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后,认识到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第一次赤裸裸地摆到人类的面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些城市问题以持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选择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 在此前我们必须知道作者的人生经历。霍华德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在美国期间,霍华德 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 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 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给予关注。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 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 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 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 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 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霍华德目睹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 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 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 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 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 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 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 对比之类的景象。霍华德对种种社 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 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 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 考,并逐渐形成综合处理各类问题寻求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出版了两次——

山东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5、全班交流总结画图要点: (1)应先画上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实际事物可以用一些符号(图例)来表示。 (3)事物比例大小和实物符合。 三、学习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1、汇报了解辨别方向的方法 (指南针、看星星、树木………) 2、提出问题:指南针是最常用的辨别方向的工具,怎样用指南针辩别方向? 3、小组合作探究,尝试使用指南针,你有什么重要发现? 4、学生汇报结果 5、小结指南针使用方法。 四、主题活动,享受画地图的乐趣 1、教师引导学生画学校 播放和学校相关的图片介绍学校 2、说说学校在什么位置,校内有什么事物?如何布局的? 3、学生讨论如何画学校平面(如,图例如何?颜色如何?等) 4、全班交流。 5、学生根据交流情况,自画学校平面图。老师巡视指导。(可以播放音乐)。 6、师生欣赏各个小组的作品。 五、给学校提建议 1、教师谈话: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我们的学校打扮的更漂亮? 2、学生为学校建设提建议,全班交流。 3、学生将好的建议写下来,画在图上。 六、我的收获 1、学生谈谈收获 2、教师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学校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人的职业虽然有差异,但都是为大家服务的。每个人的劳动都应得到大家的尊重。 3、行为与习惯:使学生学会关注并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4、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学校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用实际行动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关注并尊重学校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且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2、体会学校工作人的辛苦,学会尊重他们的劳动。 三、教学准备:教师联系学校里相关的教师、工作人员,请他们为学生的采访提供方便。 四、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学生自由采访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当一回小记者,开展一项采访活动。采访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工友等。我们就去采访他们。那么,学校里的工作人员有哪些?你最想了解的人是谁?(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各学科老师、享有特殊荣誉的老师、年龄最大的老师、年龄最小的老师、图书馆管理员、医务老师、门卫、学校工友等) (二)制定采访提纲问题卡 1、学生小组讨论本组要采访的人和采访他们的内容 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成员交流汇报讨论最终结果。 3、学生小组设计采访提纲,制作问题卡。 设计采访提纲,制作采访问题卡,将采访提纲写在上面以便采访时用。 下列采访内容和提纲供参考。

关于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提案

关于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新格 局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52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理顺体制、创新机制,构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办)办理 提案人:民革中央 主题词:管理,创新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当前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在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执政党和政府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地推进了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这一格局中,政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其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如何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基层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管理与发展相协调,我们认为,应以转变街道办事处职能为突破口,在城市形成街道重服务,功能区重经济,市辖区政府抓管理的体制,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 由此,我们建议: 一、剥离街道经济职能,强化街道服务职能 改变街道“重经济、轻管理、弱服务”的现象,将街道工作中心转移到强化公共服务上来,实现街道办事处职能“归位”。建议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经济统计等经济职能,将街道职能具体界定为基层党建、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综合治理等。同时调整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撤销街道经济职能科室,增设社会事业科、社区建设科、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指导中心等,以充分保障街道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此次街道职能转变的近期目标是,完全剥离街道的经济管理职能,将街道办事处这一区级政府派出机构的职能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转化。而改革的远景目标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实现政府在社会管理的方面的扁平化指挥,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借鉴。 二、完善街道配套制度,强化职能调整保障措施 一是调整街道财政体制,取消街道的一级财政职能,街道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教授讲座读书报告 题目:《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姓名:赵家一 学号: 061102140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年级: 2011 级 2015年1月

目录 1 简介 (1) 2 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及思想渊源 (1) 3 田园城市理论内容 (1) 3.1“城乡磁铁”理论 (1) 3.2 田园城市理论 (3) 4 理论影响 (4)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5)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1 简介 《明日的田园城市》是由英国的埃比尼择·霍华德所著,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知名度很高的书,在现时的城市规划教科书里几乎不无介绍这本巨著,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这本书自1898年10月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的书名出版以后,在英国共出过6个版本。第二版在1902年发行,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以后各版间隔都在20年左右。可见此书对于城市规划行业影响之深远。 2 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及思想渊源 从18 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 在思想渊源方面,他的思想组合了三个不同的方案:韦克菲尔德和马歇尔教授提出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运动;首先由彭斯提出,然后由乌托邦主义者托马斯?斯宾塞做了重大修改的土地使用体制;詹姆斯?西尔克?贝金汉姆的模范城市。同时,霍华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其他一些思想家的影响,如乌托邦思想家勃来梅的著作《回顾过去》,以及本杰明?沃德?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 3 田园城市理论内容 3.1“城乡磁铁”理论 基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在城市中人手闲置工作不足和在农村中的土地闲置劳力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于这个问题,霍华德认为“不论过去和现在使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原因是什么,一切原因都可以归纳为‘引力’。把每个城市看做磁铁,每个人民看做磁针,只要建立

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

xx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 册期末测试(B)卷 一、知识展示台( 25分,每空1分) 1.( )是班级管理的依据,是每一位同学应当遵守的准则。 2.完善的班级制度,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 ),确助于良好( )的养成,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3.( )是维系社会生活正常化的基本保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 4.我国针对青少年颁布的法律有( )、( )、( )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 986年7月1日起实施,我国的儿童和少年接受( )年义务教育,受法律保护。 6.任何事物都有( )的一面,也有 ( )的一面,小学生社会经验少,如果不警惕就容易被不良诱惑所伤害,因此,当诱惑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说“( )”。 7.交通事故给人们的( )和( )造成巨大的损失。 8. 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褒奖的是胜利学与医科学科交叉碰撞产生的丰硕成果---( )技术,它的发明人是保罗·劳特希尔(美)、彼得·曼斯非尔德(英)。 9.人类一直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自确‘记载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地(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还将继续( )。 1O.( )、( )、( )、轮船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加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铁路网、水路航线,构成了( )体系。

11.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言必信、(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 )和( )。 12.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使我们的生活空间不再局限在陆地上,( )和( )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捉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 1、健康的杀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烟草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其中__________的危害最大。 3、电子游戏包括__________游戏、__________游戏、__________游戏、__________游戏等,它们都是__________发展的产物。 4、1987年召开的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禁毒国际会议的口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将每年的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定为世界禁毒日。 5、诚信是做人做事的__________,只有恪守诚信,才能维护自己的 __________,赢得别人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完善的班级制度,有助于形成__________的班风,有利于良好 __________的养成,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__________。 7、法庭是执行__________的场所,这里的气氛是庄严而神圣的,代表着__________的法律之剑,能压倒一切__________。 8、法庭审判大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个阶段。 9、“__________”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活动,我们应当共同维护遵守,为营造一个__________有__________的良好环境共同努力。

勒柯布西耶个人简介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 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他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路德維格·密斯·凡·德·羅、富蘭克·勞埃德·賴特並稱為現代建築派或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又譯做柯比意。 他豐富多變的作品和充滿激情的建築哲學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城市面貌和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從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別墅建築、馬賽公寓到朗香教堂,從巴黎改建規劃到昌加爾新城,從《走向新建築》到《模度》,他不斷變化的建築與城市思想,始終將他的追隨者遠遠的拋在身後。柯布西耶是現代建築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一個取之不盡的建築思想的源泉。 勒·柯布西耶出生於瑞士西北靠近法國邊界的小鎮,父母從事鐘錶製造,少年時曾在故鄉的鐘錶技術學校學習,對美術感興趣,1907年先後到布達佩斯和巴黎學習建築,在巴黎到以運用鋼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築師奧古斯特·貝瑞處學習,後來又到德國貝倫斯事務所工作,彼得·貝倫斯事務所以嘗試用新的建築處理手法設計新穎的工業建築而聞名,在那裡他遇到了同時在那裡工作的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和路德維格·密斯·凡·德·羅,他們互相之間都有影響,一起開創了現代建築的思潮。 他又到希臘和土耳其周遊,參觀探訪古代建築和民間建築。 勒·柯布西耶於1917年定居巴黎,同時從事繪畫和雕刻,與新派立體主義的畫家和詩人合編雜誌《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筆名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寫到:“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它植根於一種新的精神,有明確目標的一種建設性和綜合性的新精神。”後來他把其中發

辽海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辽海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 沈阳市大东区杏坛小学赵朔 课题:瞭望世界 子课题:壮丽而奇异的地球风光(一)世界第三极 学习目标: 1、认识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2、能够通过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了解那里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原因。 3、理解人类在这些自然区域说从事的各种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4、了解青藏铁路之最及相关情况的,感受铁路建设者们的伟大。 学习准备: 教师:第四版十元人民币一张、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世界地形图。 学生:课前收集的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相关资料、中国地形图。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实物投影出示第四版十元人民币) 你知道这张人民币背面是什么图案吗? (珠穆朗玛峰) 2、珠穆朗玛峰位于什么地方? (青藏高原) 3、一提起青藏高原你都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与青藏高原有关的词条写下来。 (学生分组活动,统一写在纸板上) 二、认识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1、根据学生所写的词条中与自然特征相关的词让学生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并适时揭示课题——世界第三极) 2、猜测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学生分组交流,全班汇报。) 3、(出示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 (1)你能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吗? (学生读图,找到青藏高原的位置。) (2)根据图例上的颜色判断青藏高原的高度。 (通过读图,使学生明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区域,是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一。) 4、(多媒体出示南北极和青藏高原的图片) 猜猜看,哪里是青藏高原? (通过图片对比,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有与南北极相似的地貌,是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二。) 5、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在青藏高原上也会出现烈风、酷寒、暴雪 这些在南北极会出现的自然现象,即它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之三。) 三、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课件播放:青藏风光) 考考你的记忆力:你都看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回忆图片内容,了解那里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 2、说说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你知道它是怎样测得的吗? (介绍第二次测珠峰的经过。) 3、想象一下他们在登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四、了解青藏铁路。 1、说说你所了解的青藏铁路。 (学生根据资料汇报:长度、通车时间、之最、环保等等。)

勒柯布西耶个人简介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 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他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路德維格〃密斯〃凡〃德〃羅、富蘭克〃勞埃德〃賴特並稱為現代建築派或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又譯做柯比意。 他豐富多變的作品和充滿激情的建築哲學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城市面貌和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從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別墅建築、馬賽公寓到朗香教堂,從巴黎改建規劃到昌加爾新城,從《走向新建築》到《模度》,他不斷變化的建築與城市思想,始終將他的追隨者遠遠的拋在身後。柯布西耶是現代建築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一個取之不盡的建築思想的源泉。 勒〃柯布西耶出生於瑞士西北靠近法國邊界的小鎮,父母從事鐘錶製造,少年時曾在故鄉的鐘錶技術學校學習,對美術感興趣,1907年先後到布達佩斯和巴黎學習建築,在巴黎到以運用鋼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築師奧古斯特〃貝瑞處學習,後來又到德國貝倫斯事務所工作,彼得〃貝倫斯事務所以嘗試用新的建築處理手法設計新穎的工業建築而聞名,在那裡他遇到了同時在那裡工作的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和路德維格〃密斯〃凡〃德〃羅,他們互相之間都有影響,一起開創了現代建築的思潮。 他又到希臘和土耳其周遊,參觀探訪古代建築和民間建築。 勒〃柯布西耶於1917年定居巴黎,同時從事繪畫和雕刻,與新派立體主義的畫家和詩人合編雜誌《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筆名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寫到:“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它植根於一種新的精神,有明確目標的一種建設性和綜合性的新精神。”後來他把其中發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管理活动。当今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使社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成为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组织,也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基础平台,该组织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辖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本文从社区层面对基层社会管理组织进行界定。 基于大连城市社区分析,探究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路径。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管理的相关概念、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基层社会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随后结合对大连社区的调研资料,分析了大连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探讨了其内部管理机制,指出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接着,论文探讨了我国以及国外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模式,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益的实践经验。 之后,探讨了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机制创新体系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包含五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从我国近些年来倡导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背景出发,引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总结、归纳、对比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理论热点,进而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管理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对本文所研究的基层社会管理进行概念和范围的界定,明确了本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研究范围,并系统阐述了文章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对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各个阶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大连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基层社会管理法律制度薄弱、社区治理行政化色彩浓厚、社会力量发展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不完善等存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做法。我国具有典型代表的上海和沈阳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国外发展比较好的美国、日本、新加坡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总结了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第五部分,结合前文的分析和研究内容,从构建新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理顺不同层级的关系、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完善基层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几个方面,提出我国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笔记

眉批: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英国城市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城市居民贫困、农民流入城市引起的城市膨胀、城市生活条件恶劣等,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理论,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认为新的社会城市经济应足够繁荣,能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居民能够安居乐业。指出城市应由一个代表公共权力的机构来掌握,这个机构有权占有土地、制定城市规划、提供城市服务;他强调城市应能够协调、平衡和独立自主地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创造完美的社会生活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的理想城市在实践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关注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重视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意义,规划与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摘要: 《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一、城市—乡村磁铁和田园城市的收入支出情况 1、城市、乡村、城乡一体的三磁铁作用

引力是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主要原因,传统上,乡村无法做到比城市更有吸引力,霍华德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供选择的第三个引力,即城市和农村的两块磁铁以外,还有一个与之抗衡的吸取两者特色的城市—乡村磁铁。城市磁铁较乡村磁铁相比,优点是工资高、就业机会多,前途诱人,建筑漂亮;但是地租高,物价高,压力大,空气污染严重,贫民窟凄惨。乡村美丽且环境好,但缺乏社交、收入低,基础设施差,卫生条件不良。两块磁铁相结合的城市—乡村磁铁吸取了两者的优点,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社会公正—无贫民窟、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城乡和谐—城市繁荣和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 2、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的基本内容 我们的意图是提高各阶层忠实劳动者的健康和舒适水平,实现这些意图的手段就是把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健康、自然、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个土地上体现出来。田园城市总共6000英亩,总人口32000人。城市用地为1000英亩,位于整个土地的中心附近,人口约30000,农业用地5000英亩,人口2000。1000英亩的城市形状可为圆型,120英尺宽的六条林荫大道从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划分成6个相等的分区;中心是5.5英亩的圆型花园空间,大型的公共建筑和面积为145英亩的中央公园;环绕中央公园是一个玻璃连拱廊,城内有5500块住宅用地,大多以同心圆方式面向各条大街,平均面积为20英尺*130英尺;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 活动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 教学目标: 1、知道诚实的含义; 2、即使做错了,也能勇敢承认错误; 3、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谎”也会使自己失去别人的信任,给自己带来麻烦; 4、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体会。并适时赞扬学生们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情景对话,事例导行 1、看教材第2页的两组情景对话,学生对照自我总结的诚实的含义进行判断。 2、学生谈感受。、 1)学生读《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学生就故事和父亲的对话展开讨论。 2)学生思考:你喜欢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 3、书写建议和想法,排练小品。 1)在现实中,常常还存在说谎话和说真话之间的矛盾,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儿子,你应该怎么做才对,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处理? 3)写建议:与同学讨论想法或书写自己的建议。 4)排练小品:根据自己的想法,找到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同学,根据自己日记内容续演男孩回家后与爸爸的对话。

4、出示教材中“小幽默”《作业》,学生谈谈读了这则小幽默,有什么感受? 三、辩论理解 1、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不撒谎。 2、有的时候不能全讲真话,也有善意的谎言。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活动主题二:拍手拉钩不要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守时、说到就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2、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为自己不守时或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时,会有羞耻感,并努力做到。 3、知道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尽力做到,这样,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学生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变!”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这个歌谣。 2、你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时指的是一件什么事?你做到了没有? 3、学生发言。 二、听故事,学榜样。 1、听故事《宋濂抄书》。 2、提问:宋濂诚信的美德对他有什么帮助?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三、讲故事 1、在你身边,有没有像宋濂这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请你介绍介绍。 2、介绍形式:1)小组内先交流,代表发言。2)根据故事情节表演。 四、看小品,解难题、 1、看小品。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中的问题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启发 一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柯布西耶是上个世纪伟大的建筑大师,他的机械美学为人所津津乐道,但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他在当代城市规划建筑上也有伟大的贡献。他曾提出过关于城市规划的观点。我们可以把他总结成四点: 第一:他认为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有功能老朽。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 第二:关于拥挤问题可用提高密度的方法解决。 第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第四: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且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总之他就是认为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二柯布西耶的伏埃森规划 1925年他做了巴黎中心区的改建设计,即伏埃森规划。他设计了16幢60层供国际总部大厦等使用的高塔。地面完全开放,可自由地布置高速道路和公园、咖啡馆等。这样使空间从四面八方展开去。 概括一下他对巴黎规划的总体思路,其内容为将城市分为三个区:中心区、商业区、行政区。在他看来,城市需要建高楼,高楼之间建绿地,这套建筑空间理论中带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但这个巴黎方案并没有被采用。 现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为什么这个方案未被采纳? 我们先看这个规划,它还是提倡城市集中发展,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分散主义思想盛行,尤其是霍华得的田园城市在欧洲影响很大,而且当时巴黎城市地区无限膨胀,中心城用地紧张,人口过度膨胀,为了解决这个困局,巴黎当局偏向分散的规划理念,认为城市应该一步一步分离,城市中心功能应被进行分担。此时,由田园城市理念发展而成的卫星城更符合这个思想。因为卫星城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所以不可避免的这个规划未被采纳。 三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发 要知道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就得从我国规划国情出发来探讨我国将来的规划怎么走。 我们知道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曾长期沦为不同宗主国的殖民地,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产业革命对我国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很小。解放后,我国长期推行传统计划体制,其旧城仍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计划分配、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城市结构特点。我国真正意义的产业革命(相当于英国18世纪的产业革命)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目前尚处于城市化的初步发展阶段。因此,中国城市更新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更新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解放初期直至70年代,我国为摆脱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状况,依靠自力更生,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经济,城市建设在“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城市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方针指导下,一直以生产性建设为主,建设重点在于发展工业生产,项目集中于城市新区。由于当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城市问题太多,而且能力十分有限,对旧城的政策只能是“充分利用,逐步改造”。所谓旧城改造主要是着眼于改造棚户和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背景内容价值 田园城市理论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群,即社会城市。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 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学说和社 会改革学说,田园城市理论不是空 穴来风,它有着时代社会背景以及 深厚的思想渊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埃比尼 泽·霍华德霍。埃比尼泽·华德 1850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霍华德霍目睹了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见证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现状分析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现状分析 侯保疆 【内容提要】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前城市基层政府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究竟有哪些,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对此作一粗略探讨。 城市基层政府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城市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已取得阶段性绩效,如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各地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镇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

问题得到改善等。城市基层政府通过积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在各领域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复杂多样,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系统内部管理问题;一类是政府系统外部管理问题。 (一)政府系统内部管理问题。 这是指城市基层政府自身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这类问题主要有: 第一,机构设臵问题。社会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秩序维护、环境保护、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从现行政府机构设臵情况看,县级以上(包括县级)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机构设臵基本上是实行上下对口设臵模式,如省有卫生厅,市县区有卫生局。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却没有,其机构实行的是综合设臵模式,一般设5至8个综合性办事机构,如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计生办公室、宣传教育办公室、维稳综治办公室等。于是,本该由卫生、广电、旅游等部门做的事都交由镇宣传教育办去做;本该由民政、社保等部门做的事都交由镇社会事务办去做。经粗略统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几个办公室的上级对口科室多达几十上百个,致使基层政

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埃比尼泽?霍华德 读书笔记 xx2010xxxx xx2010xxxx xx2010xxxx xx201023xx 目录 一、作者简介 二、田园城市形成背景 三、综述 四、本书内容总结以及小结 城市—乡村磁铁和田园城市的收入支出情况田园城市的行政管理 田园城市面临的问题和遵循的理论道路社会城市与伦敦发展 五、启示 作者简介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 1月29日生于伦敦,1928年5月1日卒于韦林。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

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形成背景 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英国城市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城市居民贫困、农民流入城市引起的城市膨胀、城市生活条件恶劣等,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理论,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认为新的社会城市经济应足够繁荣,能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居民能够安居乐业。指出城市应由一个代表公共权力的机构来掌握,这个机构有权占有土地、制定城市规划、提供城市服务;他强调城市应能够协调、平衡和独立自主地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创造完美的社会生活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的理想城市在实践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关注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重视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意义,规划与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综述 初看起来,这种办法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很难办到的。有人会问:“怎样才能使乡村比城市对普通人更有吸引力——使乡村的工资,或者至少是物质享受的标准,高于城市;保证普通男女在乡村能享有与大城市相等的,且不说更多的,社交和前途呢,”在报刊上以及各种形式的讨论中,结论往往非常相似。大家似乎一直认为人民,至少是劳动人民,现在不可能,甚至永远不可能有任何选择或取舍。他们只能要么抑制对人类社会的向往——甚至仅仅是取得比孤独的村落生活稍广一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