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16.00 KB
- 文档页数:4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报告[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金经元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北京在进入大学没多久的时候,在专业论坛逛,常常见到有人谈及《明日的田园城市》这本书。
大二的时候从城市规划导引这门课程中对这本著作有了一点点了解,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决定去当当网买这本书。
不知道什么原因网上都没有货源,2010年十月份在当当网预订,直到2011年10月才入手。
于是开始细细阅读。
1850年霍华德出生于伦敦的中产阶级下层,小时候学会了流畅的书写,为他后来学习速记打下了基础。
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然而,对他影响最大是潘恩,霍华德他自己也称潘恩的《理性的世纪》使他思想大为解放,成为了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是其对社会问题以及资产阶级政要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对他后来提出田园城市设想有着巨大的作用。
当时这个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政治问题,城市人口膨胀,住房短缺,乡村停滞、衰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也为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做了铺垫。
针对这种种问题的研究,最终霍华德提出了一种全面的社会改革的思想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其实他更愿意使用“社会城市”而不是“田园城市”来表达他的思想。
所以他在书中针对“社会城市”性质的定位、社会构成、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等一些方面做了很深的研究并对此展开看了大篇幅的论述。
他分析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点与缺点,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合,城乡结合包含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点,摈弃了原来的缺点。
可以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与愉快的乡村环境和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这种生活的现实性将是一种“磁铁”,它将产生我们大家梦寐以求的效果——人们会自己主动从拥挤的城市投入大地母亲的仁慈怀抱,这个生命、快乐、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霍华德将城市和乡村比作了两块磁铁,他们各自力争把人民吸引过去,而他提出的城市乡村结合的有意思的组合将二者特色吸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三磁铁”关系。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一部反映未来城市发展的科幻小说,作者通过描述未来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方式,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理念。
在这个未来世界里,城市不再是高楼大厦和拥挤的街道,而是一片绿色的田园景观,人们在这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未来城市的面貌,城市里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鲜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人们居住在小而精致的房屋中,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小菜园,可以种植蔬菜和水果。
这种田园式的城市生活方式,让人心情愉悦,生活充满了乐趣。
与此同时,未来城市的交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不再依赖汽车,而是通过自行车、电动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来代步。
城市里到处都是绿色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骑行、散步,享受自然的美好。
这种绿色出行方式不仅减少了交通拥堵,还有利于保护环境,让城市更加宜居。
除此之外,未来城市的生活节奏也发生了改变。
人们不再为了生活奔波忙碌,而是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他们可以在家中种植蔬菜、养鸡、养鱼,享受农耕的乐趣;也可以在郊外野餐、露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种悠闲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压力。
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也对现在的城市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但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加环保。
未来城市不应该只是高楼大厦和拥挤的街道,而是应该是一片绿色的田园景观,让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自然的美好,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
总的来说,《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一部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科幻小说,通过对未来城市的描述,让人们对城市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给人以启发,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希望未来的城市可以变得更加美好,让人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第一次接触到田园城市的理念是在大二的城规原理课堂上,也不记得那时到底了解了什么,没有深思,只是顾名思义的认为这该是个美丽梦幻的假设——有一天,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冷冰冰架构,我们可以同时拥有着城市的便捷和乡村的清新舒适。
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理想居住。
然而最后田园城市这个如梦一样美丽的假想却以失败告终了,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
不过每一个大胆的实践都是为了触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他的试验失败了,可是却给了后人无限的启发。
在真正地阅读了霍华德论述自己理论的书籍之后才知道,对于田园城市我是幻想多于了解了,其实田园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他是霍华德殚精竭虑所创造的一套有组织全面的理论体系。
其实,田园城市是理性的客观的,应时而生的。
在《明日的田园城市》里,霍华德及其冷静客观的讲述了当时城市乡村完全脱节,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农业荒废人口流失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的梦想。
并且不仅仅是创造了这个梦想,更是从城市的收入、收入的来源、支出概况、支出细目、行政管理、执政工作等方便,事无巨细的讲述了关于田园城市实施的具体细节。
这些琐碎的繁杂的细节让我知道了霍华德不仅仅在城市规划上提出了建树性的意见,更是在城市运行城市经济上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安排。
同时也应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想。
是一本兼容多个学科的理论著作。
书的最后霍华德也预见了自己理论实施将面临的危机和困难,并对自己的理论做了大量论述,引用了很多前人提出的积极理论作为支柱。
霍华德本人一生都只是个小小的速记员,在那个社会宗教问题激烈争论的时代,霍华德是大胆而且叛逆的。
他目睹了当时人口过度集中、喧嚣和丑陋、环境污染、罢工、奢侈的生活和贫困在英格兰的绿地上共存着。
于是能否建立一个人人共享的环境美好、文化氛围浓郁、公平与民主的社会成了霍华德思考的重点。
在霍华德的思想中,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中,存在着第三种可选择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把一切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生活和谐的组合在一起。
从开始上概论课,至后面陆陆续续听的一些讲座,《明日的田园城市》这本书被多次提起。
于是我选择了这本书阅读。
在我还没有翻开这本书时,我猜想这本书会是一本关于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理想。
将纷扰喧闹的城市,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规划,成为美丽的田园城市。
但看完这本书后,才觉得自己与许多人一样,望文生义了。
这着实是把一个全新城乡结构形态的伟大思想,降低为了一般人常有的憧憬目标了。
下面,是我读完这本书后做的一些学习记录与心得。
一、终身职业为普通速记员的城市规划思想家——霍华德生平及个人魅力在西方近代诸多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中,其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毫无疑问首推E.霍华德(P.Hall,1975)。
1850年,霍华德出生在伦敦。
家庭的困难使他4岁半就被送入了寄宿的家庭小学,从此,他学会了流畅的书写,为以后的速记打下基础。
15岁,霍华德辍学就业,进入日益庞大的城市职员大军,18岁,他自学速记并得到以为牧师的赏识,成了牧师的助手。
至此,他开始了他的速记生涯。
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W.Whiteman(1819-1892)、若威尔、爱默生。
特别是着名的美国政论家潘恩T.Paine(1737-1809)的思想对他影响很深,霍华德说,潘恩《理性的世纪》这本书,使他思想大为解放,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从美国回到英国后,霍华德有幸进入英国议会担任速记员。
他开始接触到当时英国的许多社会问题以及当时资产阶级政要的观点。
他的眼界和远见也在慢慢的拓宽和变化。
他开始对议会是否能进行社会改革持有怀疑态度,但这样的工作经验和环境让他学会了以有力的论点用语言及文字来表达相关问题。
这是一段难得的经历和学习。
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霍华德写这本书的最大契机。
直到1920年退休,霍华德终生的职业都是一名速记员。
但这终生的速记生涯使他能够从较深层次上来理解各种社会问题。
在霍华德的心里,把社会问题看做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容不得下半点私心。
他花了不少时间研究间距可调的打印机。
浅议城市规模控制——读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有感韩继征
【期刊名称】《城市》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 伴随着18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浪潮.而快速的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布局混乱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危机和"城市病"问题的出现也促成了控制城市规模膨胀理论的提出.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韩继征
【作者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及其现实启示--重读《明日的田园城市》有感[J], 高中岗;卢青华
2.痛失田园——读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 [J], 王育
3.城市规划改革的宣言——读《明日的田园城市》 [J], 王季卿
4.再谈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 [J], 金经元
5.《明日的田园城市》与《社会城市》打开未来之门的“万能钥匙”——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源起 [J], 付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眉批: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针对英国城市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城市居民贫困、农民流入城市引起的城市膨胀、城市生活条件恶劣等,设想了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即“田园城市”理论,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认为新的社会城市经济应足够繁荣,能提供许多就业机会,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多数居民能够安居乐业。
指出城市应由一个代表公共权力的机构来掌握,这个机构有权占有土地、制定城市规划、提供城市服务;他强调城市应能够协调、平衡和独立自主地解决城市社会问题。
创造完美的社会生活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的理想城市在实践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关注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重视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意义,规划与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摘要:《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一、城市—乡村磁铁和田园城市的收入支出情况1、城市、乡村、城乡一体的三磁铁作用引力是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主要原因,传统上,乡村无法做到比城市更有吸引力,霍华德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供选择的第三个引力,即城市和农村的两块磁铁以外,还有一个与之抗衡的吸取两者特色的城市—乡村磁铁。
城市磁铁较乡村磁铁相比,优点是工资高、就业机会多,前途诱人,建筑漂亮;但是地租高,物价高,压力大,空气污染严重,贫民窟凄惨。
乡村美丽且环境好,但缺乏社交、收入低,基础设施差,卫生条件不良。
两块磁铁相结合的城市—乡村磁铁吸取了两者的优点,自然之美—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社会公正—无贫民窟、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城乡和谐—城市繁荣和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
2、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的基本内容我们的意图是提高各阶层忠实劳动者的健康和舒适水平,实现这些意图的手段就是把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健康、自然、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个土地上体现出来。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出版于1898年。
在过去的110余年里,这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对近阶段平稳地推动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一本逻辑上十分慎密的著作,它通过13个章节对“田园城市”的用地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运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霍华德认为土地和金钱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所以从这两点出发,他首先提出了消灭地产主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田园城市”土地将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产权归社区所有居民共同拥有。
“田园城市”的全部收入来源于地租,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和承租人所需承担的费用远远低于大城市的生产生活成本(东莞不可能做到,因为身为世界制造业名称,土地有限依靠地租无法养活庞大的来到东莞工作生活的新莞人或土生土长的东莞人)。
对田园城市的支出,霍华德考虑的更为细致周到,详细地列出了城市建设和维护所必需的12项支出。
通过收入支出的计算,他认为“田园城市”的收支平衡可以轻易地做到。
在“田园城市”中人民不但减少了赋税,还拥有了土地、稳定的收入、舒适的住宅、便利的交通和健康的环境。
同时,“田园城市”拥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高效的管理机制。
从社会改革和城市运行的角度,霍华德全面完整地勾画了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未来城市的发展框架。
从这里看看我们生活的东莞,很大程度上缺少了这样的规划去建设田园城市。
因为这样的原因:1.城市规划随意性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
《明日的田园城市》概述作者:[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译者:金经元作者序言虽然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党派与宗教之间会有不同的立场,但对于人口逐渐向拥挤的城市集中这一问题上,大家都深感不安。
尤其是在伦敦,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所有的人都在探求解决办法的最好的“万能钥匙”,就是使人民离开城市,返回土地。
但现在的农村远没有令人离开城市的吸引力,针对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优缺点,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兼具农村与城市共同优点的模式:“城市---乡村”,在“三磁铁”的图解中,建设一种全新的城市—乡村磁铁。
第一章城市—乡村磁铁设想用24万能镑买一块6000英亩的田纯耕地,委托四位名士来代管:建设一座供城市和乡村人共同生活区的田园城市。
用地中心的约1000亩地用为建设田园城市,可以是半径124码的圆形用地,6条120英尺宽的林荫大道从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分成6个相等的分区;中心是5.5英亩的圆形花园,四周是大型公建,其余的广大空间是一个用水晶宫围起来的“中央公园”,有145亩,水晶宫是环绕中央公园的玻璃连拱廊面向公园敞开,供人民可以风雨无阴地购物。
水晶宫城外,面向水晶宫有大量以同心圆方式布置的住宅,面向水晶宫或环形大街或林荫大道。
全城有约3万人,农业用地有约2000人,5500块住宅用地,多块约20英尺×130英尺。
再向城外是420英尺宽,3英里长的带形绿地,构成115亩的公园,设有6所学校及各派别的教堂。
再向城市的外环有环形铁路与铁路干线连接,沿环形铁路布置有工厂及仓储。
全城以电力为能源,城市垃圾被大面积种植的农业用地消化。
多个分区设商店和供应站。
所有的工人和农村都有充分自由,市政当局以市场方式管理城市,但不包括城市四周的各种慈善机构。
第二章田园城市的收入及其来源---农业用地田园城市的全部收入来自地租。
之前,城乡之间的最显著差别在于土地的租金。
田园城市聚集了32000人,这使城市土地大量的增值,而这逐渐上涨的全部增值是整座城市的财富。
田园城市读书笔记【篇一:《明日的田园城市》读书笔记】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是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的知名度很高的书。
它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都受其影响,建设了一些“田园城市”。
这本书被称为城市规划的学习与研究中必读的代表名著之一。
这本书最初出版的书名为《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后又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倡导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他认为城市和乡村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城乡一体的新社会才能扬长避短达到最好的结果。
田园城市很容易让人误会是花园城市,其实霍华德的规划思想并不在城市花园上。
他只是想让人由“田”联想到“乡”,从而表达他“城乡一体”的主题思想。
霍华德还提出田园城市按照正确的原则渐渐发展,形成一个城市群,就是社会城市。
他还提出了用“社会城市”改造大伦敦的设想,结合了当时地铁、铁路事业的发展。
他的规划思想不仅适用于一个新的城市中,也可用于改造已建成的旧城市中。
当时世界各地建设的“卫星城”和“新城”看似与霍华德所主张的“田园城市”相似,但是它们与“田园城市”的主题思想是恰恰相反的。
“田园城市”思想是属于分散主义,而“卫星城”模式却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变相的扩大了城市。
像大伦敦规划方案就是母城外建了很多新城和卫星城的这种结果,这种只是表面像田园城市,但是与田园城市却背道而驰。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采用了大伦敦规划这种手法,不断向四周扩张,都变成了“大饼”。
对于霍华德来说,田园城市既不意味着隔离孤立,也不是指那些位于偏远地区、好像与世隔绝的寂静的乡村城镇。
1903年,田园城市协会在莱奇沃思购得一块土地,成立了第一个田园城市公司,开始建设第一座田园城市;1919年,又在韦林购得一个狩猎场,建设了第二座田园城市。
1909年,国际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成立,由霍华德任主席,直到他去世。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金经元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北京
在进入大学没多久的时候,在专业论坛逛,常常见到有人谈及《明日的田园城市》这本书。
大二的时候从城市规划导引这门课程中对这本著作有了一点点了解,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决定去当当网买这本书。
不知道什么原因网上都没有货源,2010年十月份在当当网预订,直到2011年10月才入手。
于是开始细细阅读。
1850年霍华德出生于伦敦的中产阶级下层,小时候学会了流畅的书写,为他后来学习速记打下了基础。
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然而,对他影响最大是潘恩,霍华德他自己也称潘恩的《理性的世纪》使他思想大为解放,成为了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是其对社会问题以及资产阶级政要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对他后来提出田园城市设想有着巨大的作用。
当时这个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政治问题,城市人口膨胀,住房短缺,乡村停滞、衰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也为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做了铺垫。
针对这种种问题的研究,最终霍华德提出了一种全面的社会改革的思想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其实他更愿意使用“社会城市”而不是“田园城市”来表达他的思想。
所以他在书中针对“社会城市”性质的定位、社会构成、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等一些方面做了很深的研究并对此展开看了大篇幅的论述。
他分析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点与缺点,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合,城乡结合包含了城市和乡村的优点,摈弃了原来的缺点。
可以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与愉快的乡村环境和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这种生活的现实性将是一种“磁铁”,它将产生我们大家梦寐以求的效果——人们会自己主动从拥挤的城市投入大地母亲的仁慈怀抱,这个生命、快乐、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霍华德将城市和乡村比作了两块磁铁,他们各自力争把人民吸引过去,而他提出的城市乡村结合的有意思的组合将二者特色吸取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三磁铁”关系。
霍华德在本书中指出,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明日的田园城市》这本书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向我们说明这么来构成一个城市——乡村磁铁。
《明日的田园城市》这本书十分详细的论述了如何建立理想的田园城市,并论述了其可行性。
他的逻辑十分严谨,在这十三个章节中,包含了对城市建设用
地及其来源、收入和支出、行政管理和运行费用等内容非常详细的解说。
以至于让我认为这不是我们城市规划专业的书籍,而是一本政治经济学的书。
或许,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因为其中包含太多的经济账目分析,行政管理等等相关内容。
霍华德认为,土地和金钱是产生社会问题的主要的一个根源,所以他提出了消灭地产住的土地制度改革方案,提倡将废除土地私有制,要将土地产权归社区所有居民共同拥有。
田园城市的全部的经济来源于地租,而所有的来源除了偿还债务外,其他的钱都用于田园城市日常运作所需要的维护费用和城市建设所需的经费。
此书中详细的列举了城市建设和维护所必须的支出,通过预测将计算将支出明细都一一列举。
从而证明他的田园城市的建设得可行性。
居住在田园城市的人民,有着非常便宜的地租、稳定的工作、比伦敦更为舒适的环境、便利的交通。
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未来城市的发展蓝图在此书中已经成型。
田园城市理论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他认为城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和矛盾。
这些问题仅仅进行城市的物质形态规划是不够的,是解决不了当时现状下的问题的,必须综合社会多方面的因素,综合整治,并运用社会改革来治理城市,才能够将城市建设好。
他的城乡结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是首次在此书中提出。
城市和乡村分离将无法解决当时所存在的问题。
自从工业革命来,城市中出现的各种严重的问题,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结合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证明了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方法。
霍华德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田园城市理论的研究,尽管遭遇了失败和挫折,但他致死坚持着,不惧困难。
想先建设一个小的田园城市作为工作模型,然后才是建设城市群,将田园城市连锁效应化。
为贫民窟城市建设家园城镇;为拥挤的宅院设置花园;在被淹的洼地建筑美丽的水道;建立一个科学的分配体制以代替混乱;建立一个公正的土地租赁体制代替我们希望废弃的自私的体制;为现在监禁在贫民习艺所中的贫苦老人建立享有自由的抚恤金;在堕落的人的心田中消除绝望,唤起希望;平息愤怒的叫嚣,唤醒兄弟情义的友好的轻柔音符;让强壮的手拿起和平的建设得工具,从而减少无用的战争和破坏的工具。
然而,他的改革方案触及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迫于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压力,他不得不将书名
更改了,淡化了改革的痕迹。
作者意识到了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强调的是公平;而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强调的是生产的增加。
他们都被局限于旧的财富形式了,而此书则提出了一种新的财富形式。
第一遍读此书,只明白了其中的大意,很多地方都带着疑问。
再读此书吗,仍然有一些疑惑,霍华德想通过建设新的田园城市群,靠着田园城市的优势将人们吸引出来。
这样伦敦将被挖空,虽然这是温和的改良路线,没有直指政府。
当时的英国政府又为什么允许田园城市的存在,它又采取了什么政治策略。
读完此书,感觉自己的历史背景知道得太少,以至于很多方面的问题还是不够了解,给阅读带来了一些阻碍。
以后应该多多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