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商制度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和商朝的政治制度体系。
而西周封建则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封建制度。
夏商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制度体系之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王朝,其在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建立和统治了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夏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农奴制。
夏朝设有君主、贵族和庶民三个阶级。
君主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权力来自于他的家族地位和神灵认可。
君主主要负责政治和军事事务。
贵族是君主的近亲属和官僚,他们掌握政治和经济权力。
庶民则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是贵族的属民。
夏朝的政权主要通过贵族以及军事力量来维持。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统治时间为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基础的。
商朝设有君主、贵族、公卿、诸侯和庶民等不同等级的统治阶级。
君主是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其权力来自于天命和先祖的神灵认可。
君主主要负责政治、军事和宗教事务。
贵族是君主的亲朋好友,他们享有特权和权力。
公卿是贵族之下的官员,负责处理各种事务。
诸侯则是贵族之下的诸多封地的统治者。
庶民则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繁重的户籍和赋税负担是他们的主要特征。
西周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封建制度。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统治时间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封建制度主要分为天子、诸侯、上卿和大夫四个层次。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他的地位来自于他的家族和先祖的神灵认可。
天子负责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事务。
诸侯是天子封给的诸多封地的统治者,他们享有特权和权力。
上卿是国家高级官员,负责国家的行政和军事。
大夫则是低级官员,负责地方的行政和军事。
西周封建制度的特点是多级封建和分封制,通过授予地位和封地来维持统治,形成了以天子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总体来说,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制度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政治制度体系。
夏商制度是以奴隶制和农奴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而西周封建则是以封建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引言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制度,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讨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结构和制度特点。
夏商制度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两个朝代。
夏朝建立者是禹,商朝建立者是汤。
夏商制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发展。
政治制度夏朝采用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
在夏朝时,君主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
君主的地位是世袭的,常常由君主的儿子继承。
社会结构夏朝的社会结构是典型的等级制度,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
贵族是统治者阶层,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并享有特权。
平民则是劳动人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
经济制度夏朝的经济制度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夏朝实行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贵族拥有大片土地,平民则是依附于贵族的农民。
夏朝的军事制度主要依靠贵族的部落武装。
贵族部落作为军事单位,负责保卫国家的安全。
西周封建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封建王朝,其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与夏商有一定的区别和发展。
政治制度西周采用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王朝的君主与封建领主的关系。
封建王朝的君主赋予封建领主土地和权力,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效忠。
社会结构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也是以贵族和平民为基础的。
贵族是统治阶级,他们掌握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并享有特权。
平民则是劳动阶级,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经济制度西周的经济制度相对夏朝来说更加复杂。
在农业生产方面,西周采用了分封制度,在各个封国内实行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私有制相结合的方式。
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西周逐步发展出了有钱经济,货币开始出现。
西周的军事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制度之上的。
封建领主拥有自己的军队,负责保卫王朝和封地领土的安全。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的比较夏商制度和西周封建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比如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然而,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异。
高中必修一历史重要知识点高中必修一历史重要知识1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前2070—前1600):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前1600—前1046):成汤灭夏。
(1)内服外服: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
但控制力非常有限。
(2)神权色彩: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二、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封邦建国。
1、分封制(1)概念: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建诸侯国。
(2)方法:A、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B、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富庶之处,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C、异姓诸候:(姻亲、功臣、先代贵族)待遇不同(3)影响:周王通过授土授民,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巩固了统治。
但是后来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称雄和国家分裂局面。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矛盾(2)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体系:大宗、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3、礼乐制:成为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上古部落联盟体制的遗存。
高中必修一历史重要知识2第2课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分封宗法制逐渐崩溃;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2、统一:前221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在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措施):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
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精选多篇)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程标准: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西周的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讲授新课:教师: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建立的?它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学生:看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教师:夏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这就是说夏朝已出现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权力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
但是,夏朝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真正完备的国家是商朝。
那么,我们来看商朝。
首先,同学们知道商是怎么建立的吗?学生:略教师:商朝建立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服外服制度。
内、外服制度是怎么回事?商王还有什么统治国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略教师:商朝建立以后,完善了巩固自己统治的政治制度,那就是内服外服制度。
内服外服制度是怎么回事?商王还有什么统治国家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这些问题。
教师:商王朝是一个以商部族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方国联盟。
)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商王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
那什么是内服外服制度呢?学生:回答内服、外服的概念。
教师:(解释商王是如何通过内服、外服进行统治的。
这一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也是商王能够直接控制的区域,是商王的统治根本。
外服是商部族以外的方国。
这些方国或者是依附与商部族的,或者是被商部族征服的。
他们的首领即邦伯要听命于商王。
由此,商王控制了方国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这样,通过内服官员的设置,商王控制了自己的统治区域,通过外服,商王控制了各个方国。
形成了以商王为中心的统治秩序。
除了内服外服制度以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学生:略教师:有,那就是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政治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夏政”。
夏政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他是天神天子之子孙,代表天意统治天下。
夏朝君主以崇拜神灵为核心,认为自己是天神的代理人,因此具有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夏朝的政治机构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夏政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诸侯,侯国承担着管理和控制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夏朝的行政机构,实行官僚制,任命文武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
军制是夏朝的防御体系,由夏王统帅各地的武装力量,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是夏朝重要的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为国家培养合适的官员。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商政”。
商政继承了夏政的一些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商朝的政治核心仍然是王权,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
商朝的政治机构也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商政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贵族,贵族承担着管理和控制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商朝的行政机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由君主任命,管理国家事务。
军制是商朝的防御体系,由君主统帅各地的军队,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也是商朝的重要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西周政制”。
西周政制在夏商政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
西周的政治核心仍然是王权,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
西周的政治机构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西周政制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诸侯国,诸侯国承担管理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西周的行政机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由君主任命,管理国家事务。
西周的军制也发展得更加完善,君主统帅各地的军队以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是西周政制的一项重要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综上所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都以王权为核心,实行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面批时间_______【课标及考纲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案】【高效学习图解】[古代史分期]1.奴隶社会:夏 商 西周 2.社会转型:春秋 战国 3.封建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前期)[本课知识线索]自主预习问题思考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_______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标志:夏代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_。
2.商朝(1)建立: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_______与_____制度。
含义:内服:内服是王畿,即_______直接统治的地区, 外服:外服则是______管辖的地区。
关系: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______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3)特点: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_______。
商朝是个弥漫着___________的王朝。
1.归纳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 商: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奴隶社会 夏: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公共权力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称________,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_____和____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目的:拱卫____.(3)分封对象:①②③④①__________是分封的主体。
②异姓诸侯国:有______、______、原来的_______、也分封了一些___________、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4)分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授土”“授民”)(5)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①各诸侯国必须服从______的政令,重要官职任免要呈报______批准。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内服外服和神权色彩,商王直接统治地区,而附属国管辖地区则由商王控制。
商朝还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的统治。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秦朝还统一了度量衡、货币、文字和法律,并修建了万里长城等伟大的工程。
第三课:汉初政治与“大一统”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严重。
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帝还改革了官制,设立了中朝,作为决策机构,而原来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
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刺史制度,作为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第四课:战国时代的纷争与变革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以富国强兵。
其中,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影响也最为深远。
战国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手工业。
同
时,战国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著名思想家和学派。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历程。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高一二部历史:审定:时间:2015/9/4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道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含义、目的、内容
2.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朝代
夏商西周(奴隶制时期)→春秋和战国(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时期)→秦汉
(西汉和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北宋和南宋)夏金元→
明清(1840年前)。
【基础梳理】: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代的政治制度
①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_________
②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 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
(1)制度:①内服制度:_____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制度:______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2特点:①商王在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_________ 。
③商王通过垄断神权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色彩。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1、分封制:即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配到各地,广建封
国,以拱卫王室。
(1)、分封制的目的:_________(根本目的:维护西周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_______).
异姓诸侯(包括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封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山西的简称是鲁、
晋与当时的分封制有关。
(4). 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义务: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如派兵随王出征。
定期
朝觐和缴纳各种贡赋。
)
(5)分封的作用:
a.扩大了_________________ ;
b.周王确立________________ 的地位;
c.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序列。
d.势力膨胀,诸侯争霸。
(4)分封制的特点:1.周王是最高统治者
2、分封对象的多样性
3、土地、人民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联系的纽带
4、层层分封。
等级制度森严。
2、宗法制:(含义:是周人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通过血缘的亲
疏,确立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
)
(1)目的:为巩固_________ ,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____ 上的矛盾.
(2)内容):a.以_________________ 为核心。
(嫡长子是宗子,是土地、财产、权力的主要继承者。
b.确立了严格的______________体系。
c. 大宗小宗的关系:
A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B.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
(3)作用:a.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_____________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
c.强化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d.亲族疏远,效果减弱。
(4)宗法制的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
4、形成严森的社会等级
3、礼乐制度: 周朝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即周礼.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三、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
2、血缘关系与政治制度紧密结合
3、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具有上古血缘纽带和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特点。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形成体系:
【自学达标】
一、单项选择
1、我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
A 夏朝
B 商朝C西周D东周
2、商王与外服附属国的关系是
A 绝对控制B支配与被支配 C 平等 D 互不干涉
3、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分封的主体是
A 殷商遗民B功臣姻亲C古老方国 D 同姓亲族
4、与分封制相结合,西周还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
A 血缘关系
B 礼乐制度
C 嫡长子继承制
D 礼乐制度
5、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周王
B 鲁国国君
C 卿大夫D士
6 、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体系中,以后继承齐王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 齐王妾生的21岁大哥B齐王妻生的19岁二哥
C 齐王妾生的16岁三哥
D 齐王妻生的14岁四哥
7 、西周宗法制中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B 政治隶属关系
C 单一的血缘关系
D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