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重难点】重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主干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禹死后,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原始社会后期的制被制所取代。
我国开始了早期的国家政治政治制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和---分别授予、和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连续推行分封制度,。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诸侯有为周天子、、和____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分赐给士。
如此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士”。
西周后期_____衰落,分封制受破坏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的具有性质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导。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的稳固和团结。
【重难点分析】1.分封制的目的、特点及其阻碍材料1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通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从材料1得知,西周推行分封制的要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从材料2得知,西周分封制的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3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材料4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1)背景:BC2070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确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形成4) 方式:王位采用世袭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5)强化: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建立: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内容: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义务:A定期向王纳贡B奉命征伐)二、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特征)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4、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5、内容:(土地和人民)即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6、推广: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7、诸侯的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8、诸侯的权利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a设置官员、b建立武装、c征派赋役等,d可实行再分封。
9、特点:制度一贯,对象广泛,部族色彩,宗法相连,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0、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评价:1)从积极方面看: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从消极方面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也就埋下了诸侯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的隐患。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朝代歌)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标志:启夺取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
影响:a、传子b、家天下c、生产力d、后世
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的色彩。
结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
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A、分封制
1、目的:拱卫王室
2、前提:西周实行井田制(周王控制全国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3、内容:土地和人民
4、方法: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层层分封
5、对象:三个
6书本
7、影响
①积极的: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使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成为了强国;
②消极的:
诸侯独立性大,不利于中央权力巩固和国家统一;
;
8、破坏: (第二课开头)
破坏时间:西周后期——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
Q:是不是以后就没有分封制了呢?(七国之乱的国,朱棣是燕王,平西王吴三桂)只是没有这个制度,但是还是有这个形式。
9、原因:铁器牛耕出现推广(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
王室衰微、王权衰弱;
诸侯势力增强,地方权力大;
Eg:楚王问鼎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
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10、破坏的表现: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B、宗法制(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和子孙传承和财产政权继承制度。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导语:分封制说统治者对权力的分配,但是没能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拿那怎么解决呢?
1、宗法制来源:父系氏族社会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3、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家与国紧密结合
4、作用:a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贵族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c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
Eg:宁次和雏田(火影忍者)
Q:宗法制现在还存在吗?
“宗”的本义是指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室内场所祠堂、宗庙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现象,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对比图:
A、分封制
B、宗法制
天子天子(大宗)嫡长子下一任天子
诸侯诸侯嫡长子下一任诸侯
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下一任卿大夫
士士嫡长子下一任士
(权力的分配、管理地方的制度)(权力继承原则、分配的办法)
从图表中对比看出:
分封制的特点:以血缘为纽带,较大独立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家与国紧密结合
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分封制血缘关系为纽带(里)宗法制
政治表现(表)
互为表里:甲是乙的外表,乙是甲的内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表,宗法制是分封制是内里。
相互依存。
C、礼乐制度(简单了解)
1、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2、内容: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社会活动中,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强化等级秩序
3、作用: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稳定。
深度探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秩序的关系?
前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分封制是对权利的分配形式,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确立亲疏嫡庶的依据,是分封制的基础和纽带,是核心。
礼乐秩序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用以规范贵族身份地位,确立政治文化和道德规范。
D、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要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护分封制和宗
法制)(对比郡县制时期,派一个非亲戚也可以治理得很好)
2、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3、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