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7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夏商西周是三个重要的朝代,这些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
这篇文档将对这些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详细的讨论,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演变。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朝,成立于公元前21世纪。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以“职业”、“领地”、“祖先祭祀”为核心的三种制度。
首先,职业制度是夏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之一。
在夏朝时,人们根据其职业来分工,各司其职,统一负责管理国家的各种事务。
夏朝的职业制度十分严格,每个职业的职责以及服色和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次,领地制度是夏朝政治制度的第二个核心。
夏王朝是农业社会,土地是该朝政治经济的基础。
在夏朝时,皇帝将土地分给贵族或部落首领作为封地,这个制度后来演变为封建制度。
最后,祖先祭祀制度也是夏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夏朝时,祖先崇拜非常盛行。
所有人都需要上香祭祀自己的祖先,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这个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也很普遍。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政治制度比夏朝更加完备和成熟。
商朝的政治结构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两个层次。
中央权力由商朝的王室掌握,王室是商朝的政治中心和最高行政机构。
商王掌管各种事务,监督部长,负责领导全国各地。
地方权力由封建贵族掌握,贵族是商朝地方上的统治者。
他们负责管理自己的封地和领地,同时向朝廷缴纳税赋。
商朝的各个地方往往由一个或多个诸侯统治。
此外,商朝中还有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的是鸟、山、伯,是商朝王室的三大官员,分别负责文、武、掌政方面的事务。
“九卿”指的是商朝下属的政府机构,包括负责司法、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各种官员。
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朝代,为中国历史上奠定了许多重要基础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分为王室、诸侯和官员三个方面。
西周的王室是朝廷的最高权力中心,阖闾(国君)和上卿(宰相)是朝廷的最高领导者。
阖闾负责政治和军事事务,上卿则负责监督地方贵族,并处理重要政务。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迁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三个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演变。
夏朝采用开国君主制度,商朝则发展出了贵族委任制度,而西周则开始施行封建制度。
下面就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开国君主制度”。
当时夏禹因其功勋,在传位给夏桀后,被封为诸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领地逐渐形成,这就是“五等爵位制”。
夏桀在王位上38年,他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强化中央权力,组建军队,控制土地。
他设立官员管辖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责任。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在政治制度方面,商朝采用了贵族委任制度。
商汤的政治思想是“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即通过赏罚分明,贞正公正治理国家。
他还引领贵族向中央统一各民族的潮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王也开始削弱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管理。
但是,商朝最终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取得成功,因其腐败、军队的衰弱、中央困局而被周武王灭亡。
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封建制度。
周武王是西周社会中的主导力量,使用西方文明、制度和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
封建制度下的领主掌握大片土地,可以追溯到前代的封建领地。
西周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政府权力极强,实行分封制度,以加强统治。
这种制度逐步发展了周天子~周公署任命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封建时代中非常重要,也被称为传统中国的“政治地图”。
以上就是夏商西周三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可以看到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不管是夏朝、商朝还是西周,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篇章,对于我们研究历史、了解文化和民族性格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意义。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高一历史知识点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之一,这些朝代的政治制度各不相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其政治制度是简单的、原始的,主要特点如下:1.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家庭部落制度为基础,父权制法是夏朝的核心,自始至终贯穿整个社会制度之中。
2. 在整个政治上没有出现中央集权的状况,而是采用宗法制度来管理社会秩序,以主君、侯伯、大夫、士、庶民等等不同的阶层分布在不同的土地上,分为五等人民。
3. 在刑事上,夏朝采用了宗法刑罚,由宗族负责制裁罪犯,而政府没有相应的部门或机构来制定或管理法律。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第二个朝代,其政治制度中还继承了一些夏朝的政治制度,如父权制、宗法制度等,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特点,主要如下:1. 商朝的政治制度中,中央集权逐渐形成,而且这种权力已经逐渐超越了家族集团和宗法制度的限制,统治者往往极端强大,不容置疑。
2. 商朝还出现了“三公九卿”的治理体系,创立了官职制度,并在经济上创出了丝绸、青铜器等文化领域成就,政治上也继承了夏朝的九州制度。
3. 商朝在国际关系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先后与外族开展了贸易和战争,这些交往催生了“盟”的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了一种强制性的联盟制度,成为商朝外交的重要特点。
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时期之一,其政治制度是封建等级制的代表。
主要特点如下:1.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宗教制国,通过天命来衡量一国政治的合法性,国家有三宗:天官、地官、人官,王的权力想象为代表天的负责者,而辖制各项功能的大臣,类似于宗教方面的仙师,起到御灾、祭祀官方神的等等作用。
2. 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出现了五等爵位制,具体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这些爵位是用来巩固加强王权的。
3. 西周政治制度中,还出现了“三公九卿”和“九州制度”,九个州各自辖区和官吏,而三公九卿负责国家最高决策,主管各种事务。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政治是在于理解的,不是说你不停的背就可以弄懂的。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政治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夏政”。
夏政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他是天神天子之子孙,代表天意统治天下。
夏朝君主以崇拜神灵为核心,认为自己是天神的代理人,因此具有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夏朝的政治机构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夏政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诸侯,侯国承担着管理和控制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夏朝的行政机构,实行官僚制,任命文武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
军制是夏朝的防御体系,由夏王统帅各地的武装力量,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是夏朝重要的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为国家培养合适的官员。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商政”。
商政继承了夏政的一些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商朝的政治核心仍然是王权,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
商朝的政治机构也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商政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贵族,贵族承担着管理和控制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商朝的行政机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由君主任命,管理国家事务。
军制是商朝的防御体系,由君主统帅各地的军队,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也是商朝的重要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其政治制度被称为“西周政制”。
西周政制在夏商政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
西周的政治核心仍然是王权,国家由一位称为“天子”的君主统治。
西周的政治机构包括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封建制度是西周政制的基础,国家由君主分封诸侯国,诸侯国承担管理地方的职责。
官制是西周的行政机构,官员分为文官和武官,由君主任命,管理国家事务。
西周的军制也发展得更加完善,君主统帅各地的军队以保卫国家安全。
考试制度是西周政制的一项重要教育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综上所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都以王权为核心,实行封建制度、官制、军制和考试制度等。
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悠久,从古代到现代,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革,以适应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
以下是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个概述:一、古代政治制度1.夏商时期: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以王权神授为主,国家实行世袭制,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君主将土地赐予诸侯,诸侯有义务为君主提供军事支持。
2.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君主将土地分封给宗室和功臣,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一定的权力,但需要向君主纳贡称臣。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中央政权逐渐衰落。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地方割据的特点,各国互相攻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4.秦朝: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加强了对中央政权的控制,实行焚书坑儒,强化思想统一。
5.汉朝: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诸侯王国,以巩固中央政权。
同时,汉朝开创了察举制,选拔官员以实行官僚政治。
6.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制度多变。
这一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逐渐转向门第出身。
同时,地方上实行州郡制,州郡成为地方政治的基本单位。
7.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时期,地方上实行道州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唐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逐渐转向才学。
8.宋朝: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地方上实行路府州县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继续以才学为主。
9.元朝:元朝实行一省制,中央政权高度集中。
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成为地方政治的基本单位。
元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依然以才学为主。
二、近现代政治制度1.明朝:明朝实行内阁制,皇帝通过内阁处理国家大事。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朝代,它们的更替和制度变迁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公认夏代的建立者是大禹。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主体,实行以君主为核心的统治。
1.政治制度:夏朝的统治者以“天命”为依据,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夏朝的国家机构分为九级,分别是“禹、侯、伯、子、男、采、夫、庶、氏”,贵族子弟可以入仕,进行分封制的封建国家。
夏王还设立了相、司马、司徒、司空等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军事、民政等方面的事务。
这些官员同时也是贵族,加强了统治者集权的力量。
2.经济制度: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封建私有制度。
夏朝的国家土地归王室所有,由贵族进行分配,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贵族利用农民劳动力进行生产,同时也要缴纳赋税给王室。
3.思想制度:夏朝的思想以尊崇天命、社会等级为核心。
尊崇天命的思想认为君主是天命所授,统治者有权通过天灾人祸来危及君主地位。
而社会等级制度强调贵族的特权地位,平民与奴隶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汤。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室世袭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1.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遵循九级封建制度,但相较于夏朝,商朝的王权更加强大。
商朝的国家机构设置了丞相、太师、司马、司徒等一系列的官职,负责国家的管理和军事事务。
朝廷统治者凌驾于贵族之上,给予了王室实际的统治权力。
2.经济制度: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发展了手工业。
在经济方面,商朝推行的是一种以王室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土地制度。
国家土地属于王室,由王室进行分封,地方王借给下级封地的土地归王室,不得私自占有。
3.宗教制度:商朝的宗教制度较为复杂,有科威特国教(以王室系)以及各部族的巫师(不同地区的部落首领)。
祭祀是商朝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商朝统治者利用宗教信仰来巩固政权。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个王朝——夏。
建立: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特点: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行政管理制度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一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二是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
三是承前启后。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说明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
题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护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 D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
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目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主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推广:武王死后,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影响在分封制下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王位世袭制
商朝: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
西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来的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的瓦解和奴隶制社会的确立。
内外服制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即王室和贵族分为内服和外服两类,内服是王室直系亲属,享有特权和尊荣;外服是王室旁系亲属或其他贵族,受到限制和监督。
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即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国,并授予爵位和职务,使之成为周天子的臣属。
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但也埋下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宗法制:西周实行宗法制,即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等级秩序和礼仪规范。
宗法制体现了周人对祖先、家族、国家的忠诚和敬畏。
礼乐制度:西周实行礼乐制度,即以礼仪、音乐、舞蹈等形式表达对天地、神灵、君臣、父子等之间关系的敬意和谐。
礼乐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影响:(1)积极①在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2)消极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6.发展演变:(1)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2)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含义: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讲义一、夏商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出现。
在夏朝,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其政治制度还较为简单。
商朝取代夏朝后,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内服与外服制度商朝实行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商王控制着内服地区,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则相对有限。
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较大的自主权,但需要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二)神权色彩商朝的政治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占卜是商朝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商王几乎每事必卜,以此来决定国家大事。
(三)行政管理商朝在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参与商王决策。
地方上的封侯和伯,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建立后,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完善。
(一)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影响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了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二)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