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5.93 MB
- 文档页数:8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17例经病理证实的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
结果217例中良性病变179例,恶性病变38例。
超声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4.00%(204/217)。
良恶性肿物的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软组织肿块;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浅表软组织肿块是临床常见病症,为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本文对2年来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检查的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给予超声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患者217例,其中男141例,女76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7.58±4.26)岁。
患者的体表均可以摸到肿物,直径在0.5~15cm,平均直径(5.42±1.37)cm,发现时间1d~22年,平均1.5年,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学证实。
1.2方法采用philips7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探头频率5~13mhz。
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择适合检查的体位,采用直接扫查法。
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然后用cdfi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的血流分布特点,并用脉冲多普勒(pw)对血流进行检测,获得频谱,分别记录其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等血流参数。
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3],最后将超声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2结果2.1诊断准确率2.2血流参数对比3讨论20世纪80年代,alexanderh首先报道了用脉冲超声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厚度的测量,从而开创了超声在皮肤的应用[1]。
高频超声在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0例浅表软组织肿块做超声检查,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珍。
结果: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的检出率高,绝太多数为良性以脂肪瘤最为多见,在一定程度上可提供定性诊断。
结论:一些常见浅表软组织肿块各有其特点,对临床可提供依据。
对浅表软组织肿块成分来源复杂的,声像图缺乏特征的,病理诊断较困难,超声可以确定穿刺进针部位及深度。
【关键词】高频超声;浅表软组织肿块;彩色多普勒随着高频超声的发展,在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应用上逐渐增多,因声像图清晰,敏感性高,诊断准确,从而体现了它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100例病例因浅表组织肿块在我院超声检查,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的,患者年龄1~70岁,男性5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6岁。
1.2仪器与方法philips一iu22 型、gelociq-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12mhz。
针对肿块的作多角度多切面扫查,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彩色多普勒的分布情况等,如果肿块过大,其深部结构难以显示,此时可结合3.5mhz探头观察肿块才能全面了解肿块及周固组织的结构。
2 结果100例肿块分布全身各部位,主要在颈部、胸部、腰背部,臀部及四肢。
良性肿块98例,尤其以脂肪瘤、表皮样囊肿、胭窝囊肿最为多见,诊断的准确性最高,cdfi:绝大多数未见血流信号,其次,纤维瘤、血管瘤也不难做出诊断,cdfi:可见少许短棒状血流信号,恶性肿块2例均为转移,表现在外形欠规整的低回声,cdfi:显示条状的血流信号。
3 讨论浅表组织包括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即皮肤、纤维、肌肉、脉管等多种组织。
脂肪瘤为成熟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各处,大多位置表浅,好发于背、颈等部位,极少见复发或恶性变,如瘤内含有较多纤维组织,则称纤维脂肪瘤,血管脂肪瘤是脂肪瘤的亚型,与普通脂肪瘤的不同在于成熟脂肪间有许多分支状小血管[l],三者的声像图几乎无区别,绝大部分为中等回声或略高于周围脂肪组织回声,内有条状稍强田声,外形呈扁平状或梭形,边界清,cdfi∶仅3例显示少许血流信号。
超声检查出皮下实性包块,会是什么?超声检查是一项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医学诊断技术,通过声波的反射和回声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在这个先进的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注意到皮下出现的实性包块。
当患者听到这个结果时,往往会产生不安和疑虑。
然而,了解实性包块可能的原因和含义是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并应对这一结果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超声检查发现皮下实性包块的可能性,并为您提供一些相关知识和建议。
一、皮下实性包块的定义皮下实性包块是指在皮肤下方出现的肿块或结节。
它们通常由不同类型的组织形成,可以是软组织如脂肪、肌肉、神经组织,也可以是囊性结构或实质性肿块。
这些包块可以在任何部位出现,例如手臂、腿、背部或颈部等。
皮下实性包块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因此及时就医并接受医生的评估和诊断是很重要的。
二、皮下实性包块的特征1. 形态和轮廓:皮下实性包块通常具有清晰的边界和规则的形态,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的外观。
其形态的变化可能与包块的性质有关,但一般来说,恶性肿瘤包块的形态会比较不规则。
2. 尺寸和位置:皮下实性包块的大小和位置各异。
它们可能很小,只有几毫米,也可能很大,达到数厘米。
包块通常位于皮肤下方的组织层或深层结构,具体位置取决于其病理原因。
3. 回声特征:超声检查可以根据包块的回声特征来进一步评估其性质。
常见的回声特征包括:等强回声(与周围组织相似)、强回声(回声多于周围组织)、低回声(回声少于周围组织)和混合回声(回声呈现混合型)等。
4. 壁结构:皮下实性包块的壁结构也是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
厚壁或分隔可能与恶性病变相关,而薄壁则更常见于良性包块。
5. 血流情况: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皮下实性包块内部的血流情况,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显示血流信号。
正常脂肪瘤通常不会显示明显的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则可能伴有异常的血流供应。
三、皮下实性包块可能的疾病及其病因1. 脂肪瘤:脂肪瘤是最常见的皮下实性包块,它是由体内脂肪细胞的异常增生形成的。
高频超声诊断巨大软纤维瘤一例1胡长珍2曹连芳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1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因“左侧髋部皮下无痛性肿物10余年”收住入院。
患者10余年无意发现左侧髋部皮下扣及一肿物大小约10X10cm,无压痛,无发热,患者自感肿物逐渐增大,行走、穿衣不便,最近时常感到隐隐作痛,特来我院就治。
查体:T:36.3℃,P:68次/分,R:20次/分,BP:120/78mmHg。
神智清,精神尚可。
左侧髋部皮下可见大小约15.5X11X3.0cm椭圆形肿物,皮肤颜色呈紫褐色,无破溃,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髋关节活动无受限。
高频彩超检查:左侧髋部皮下可见一大小约15X11.5X2.8cm实质性不均质性包块,包膜完整,界限清,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并探及管状低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效应,探头加压后其弹性良好。
CDFI:包块内部探及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附图1)。
超声诊断:左侧髋部实质不均质性包块(1)巨大纤维瘤(2)血管瘤?。
CT:左侧髋部皮下中等密度影,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
术中所见:实质性灰白色,质韧肿物,血流非常丰富。
病检: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其下为纤维组织,(附图2)。
.病理诊断:软纤维瘤。
(附图1)(附图2)2讨论软纤维瘤是一种表皮过度角化和真皮组织增生性的疾病。
为小的肉色到暗褐色针头大和较大无蒂和带蒂的乳头状瘤,常发生于颈部,往往与小的脂溢性角化病伴发。
也常见于腋窝眼睑,其次为躯干。
有些带蒂的软纤维瘤呈泪滴状,触之似小的囊袋偶亦可因小蒂扭曲而发炎,触痛,甚至坏死。
临床以多发性丝状或蒂状赘生物为主要表现,故又称皮赘、软垂疣、软痣或颈部乳头瘤。
中老年人多发,亦可见于妊娠妇女。
病因尚不明。
国外有人认为是肠息肉的一种皮肤标志。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皮赘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甘油三脂者。
认为皮赘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一种皮肤标志。
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肿物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类似乳头层的结缔组织其中有很多毛细血管。
软组织肉瘤诊断治疗软组织肉瘤的表现开始大多为无痛性肿块出现,生长一般较快,从几个月到半年,也有生长较慢者,根据肿瘤的部位有些患者一开始便出现疼痛,一般到晚期均会出现疼痛。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发生部位除了肢体和躯干,内脏器官也可以发生。
滑膜肉瘤大多发生在肢体的大关节附近,但很少累及关节腔内。
脂肪肉瘤好发于臀部及大腿,在此部位发生肿瘤时,要考虑原发盆腔内肿瘤通过闭孔、坐骨大孔、耻骨弓甚至腹股沟韧带沿股管及肌肉间隙向下延伸。
横纹肌肉瘤多发生于肢体和躯干部,因此部位的横纹肌组织比较发达。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多生长在头颈、眼眶周围,也可见于儿童的泌尿生殖器官。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好发部位主要位于肢体,尤其是以下肢最多见,其中臀部和大腿占1/2以上,发生于躯干比较少见。
软组织肉瘤的体积与恶性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脂肪肉瘤的体积通常较大,其直径可以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形状不规则。
软组织肉瘤的疼痛与发生的部位受肿瘤组织的来源及与神经的关系决定。
软组织肉瘤诊断软组织肉瘤的主要症状是局部肿块,单纯依靠X线,术前的诊断很困难,近年来影像学诊断的发展,如超声、CT、MRI、核素扫描、PET-CT 等检查对术前的诊断有了很大的帮助。
对手术计划的选择,术前治疗效果的评估有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临床检查无痛性肿块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软组织肉瘤多深在,边界不清,病史较短,或生长迅速,常伴一些压迫症状或骨侵犯。
恶性者大约3%~5%的病人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对较晚出现远隔转移,以肺转移为主。
1.症状对于软组织肉瘤,从发现肿瘤到来医院就诊,一般几个月以内的多见,但也有少数患者数年甚至是10余年的。
可以是无痛性的肿块,一般生长较快。
临床上可以看见生长多年的肿块突然增大,提示肿瘤恶性可能性大。
2.望诊一些表浅的肿瘤,皮肤的血管肉瘤可见多中心的血管窦样病灶。
神经纤维瘤病可见典型的咖啡斑。
上皮样肉瘤可见于手足部的腱鞘,晚期可形成难治的溃疡。
3.触诊一般检查肿瘤的大小、边界、软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波动是否存在,有无搏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