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文论详解
- 格式:pptx
- 大小:523.06 KB
- 文档页数:34
屈雷顿的法英之争
法英之争:屈雷顿的?论诗剧?以四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用论辩的口吻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其中之一为法英之争。
关于法英之争,一方认为,英国戏剧应模仿和学习法国戏剧,法国剧作家信奉古典的“三一律〞原那么,重视对韵的运用,而这些都是无须证明的戏剧艺术的正确规那么。
另一方认为,戏剧是对自然的生动模仿,法国戏剧虽然遵守规那么、结构整齐,但却想象狭隘,缺少激情,情节贫乏单一,人物没有个性。
相比之下,英国戏剧那么是想象雄伟,气势恢宏,情节变化有致,人物气质独特。
因此,英国戏剧高于法国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可为佐证,他超越其他剧作家,“像参天松柏高出短小的灌木一样〞。
一、杨冬?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蒲柏?论批评?的保守倾向然而,英国新古典主义批评中的保守倾向在德莱顿之后不是削弱了,而是强化了。
即使从形式上看,蒲柏的((论批评?(An Essay On Criticism,1711)由于摹仿贺拉斯和布瓦洛而采用诗体写成,也说明了这种保守倾向的滋长。
虽然蒲柏把自己的论著命名为“论批评〞而不是“论诗艺〞,似乎说明他的忠告首先是针对批评家,其次才是针对诗人的,但就根本精神而言,蒲柏的见解却与他所推崇的那些批评家〔亚理斯多德、贺拉斯、朗吉弩斯和布瓦洛等人)如出一辙。
蒲柏在((论批评))一开篇就指出,批评家的工作与诗人的创作同样不易,同样需要天才、趣味、判断力和学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的失误甚至比创作的错误危害更大:“写作的错误较小,而评判的毛病却多,十个错误的批评针对一个写作的错误;一个愚人只有他自己曝光一次,而诗文中的一个愚人却招致批评中的许多蠢蛋。
〞因此,在蒲柏看来,要真正赢得批评家的高贵称号,防止批评中的失误,“就应该认识你自己和你的造诣,认识你的天才、趣味和学问有多高;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而要审慎,划清理智与愚钝的界线〞。
显然,蒲柏的核心思想依然是“摹仿自然〞。
在他看来,无论从事诗歌创作,还是从事文学批评,首先就必须忠实于普遍永恒的自然:首先要追随自然,让你的判断力以它永远同样正确的标准构成:正确无误的自然!永远神圣灿烂,一种清晰的、不变的和普遍的光芒,以生命、力量和美灌注一切,它是艺术的源泉,也是艺术的目的和检验。
而“追随自然〞,就意味着诗人的想象和感情必须遵从理性的指引。
正如他所说的:“重要的是引导而非鞭策缪斯的骏马,抑制其暴怒而非刺激其速度;那长着双翼的骏马,就像一匹大度的坐骑,一旦你控制其进程,它便愈益显出真正的气概。
〞而要正确地摹仿自然,在蒲柏看来,最便捷的一个方法,就是遵从亚理斯多德和贺拉斯所制订的诗艺规那么。
因为这些规那么不仅是从自然中发现的,而且是“条理化的自然〞。
17世纪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新古典主义文论主要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其哲学基础主要包括理性主义、古典主义、均衡对称以及道德教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新古典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和重要性,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理性认识世界,进而理解和解释现实。
这种理性主义的观点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为对作品内在逻辑和秩序的追求,以及对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类情感的理性分析和解读。
2.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另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强调古代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古代的经典作品是后世创作的典范。
在新古典主义文论中,古典主义强调作品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要符合古代戏剧和诗歌的传统,同时要求作家使用清晰、准确、优雅的语言。
3.均衡对称均衡对称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
均衡对称强调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布局要对称、平衡,以达到美的效果。
这种美学原则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为对作品整体结构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以及对作品细节的精致雕琢。
4.道德教化道德教化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道德教化强调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宣扬道德伦理,引导读者走向善良和高尚。
这种价值观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为对道德主题的关注和探讨,以及对正面人性和道德的宣扬和倡导。
综上所述,17世纪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理性主义、古典主义、均衡对称以及道德教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新古典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论一.新古典主义概念新古典主义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学思潮和艺术理论。
它发源于17世纪的法国,而布瓦洛《诗的艺术》正是这种思潮和理论的全面系统的总结。
17世纪的西欧,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大的时期,也是趋向没落的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强化王权的时期。
封建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生活,不得不依靠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钱袋,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力量还不够,寄希望于开明的君主,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条件。
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处于既斗争又妥协、势均力敌的状态,但政权仍然掌握在封建贵族手里。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强化封建王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秩序和理性,与此同时在文论上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理论体系,于是便出现了新古典主义。
所谓“新”古典主义,就是因为它是在17世纪的“新”时代产生的,以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古典主义文论思想为依据;而且,它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强调“先天观念”,认为人类先天就有辨别真伪美丑的能力,理性高于一切,理性是判断一切的准则,这相对于中世纪对上帝至高无上地位的强调和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彰显而言,也有其“新”的特征。
唯理主义是17世纪法国的主导哲学思想,核心是崇拜理性而轻视感性和情感,它认为人世间存在着一种普遍永恒的人性,即天赋的良知,也就是理性,每个人都应该唯理性是从。
唯理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作为文艺复兴时期高扬人性的继续和发展,作为科学进步的产物,以理性反对宗教迷信,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要求,但唯理主义的形而上学性质又适应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秩序和法则的需要,成为一股思潮,这股思潮反映在文艺上,就强调以理性为文艺立法,以此来整顿文艺复兴以来的“混乱”的文艺状况。
以上就是新古典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这种背景,模塑了它的特征。
从总体上看,新古典主义的特征表现在∶崇尚理性,主张摹仿自然,拥护王权,鼓吹规范化。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4.3 高特雪特、温克尔曼书目摘要:1.:鲍桑葵?美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第一章我们的研究方法以及这一方法同美的定义的联系第二章一个富于诗意的世界的创立,以及它和思想界的第一次接触5.“模仿〞一词在古代哲学中的广泛应用6.希腊艺术为什么可以称为“模仿性〞艺术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希腊人关于美的理论的根本轮廓第四章希腊人关于美的理论向前进步的迹象第五章从亚历山大里亚和希腊—罗马文化到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代第六章审美意识在中世纪连续的一些痕迹第七章但丁和莎士比亚在某些形式特点方面的异同第八章近代美学哲学的问题3.这个问题的准备:从笛卡儿到鲍姆嘉通第九章近代美学哲学的资料第十章康德——把问题纳入一个焦点第十一章具体综合的头几步——席勒和歌德第十二章客观唯心主义——谢林和黑格尔第十三章德国的“精密〞美学——从叔本华到施图姆普夫第十四章客观唯心主义在方法上的完成第十五章内容和表现在理论上重新结合的开端附录一黑格尔美学体系撮要附录二对于音乐表现的一些分析参考书目译名对照表译后记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比拟详细而完整的西方美学史专著,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当代的美学开展历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唯心主义美学史观。
重点论述了自然美同艺术美的关系,从论述美学史和美的艺术史、自然美和艺术美、美的定义及其与美学史的关系入手,在对这些关系作了明确阐述的根底上,按美学史开展的线索对各个时代的美学理论予以考察和论证,并表达了各个时期审美意识的特征以及这些审美特征赖以形成的历史根底和现实条件。
2.:斯太尔夫人?德国的文学与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目录:前言第1章古英语时期文学第1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吟游诗歌第2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僧侣文学第3节英国散文的起源第2章中西英语时期文学第1节盎格鲁-诺曼文学第2节杰弗里?乔叟第3节乔叟同时代诗人第4节十五世纪散文第5节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民谣第6节艰苦剧的萌芽第3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1节初期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第2节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第3节多恩与玄学派诗歌第4节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散文第5节莎士比亚以前的戏剧第6节威廉·莎士比亚第7节莎士比亚同期及后期的戏剧第4章十七世纪文学第1节约翰·弥尔顿第2节骑士派诗人及其他抒情诗人第3节革命时期的散文作品第4节王政复辟时期的戏剧第5节王政复壁时期的散文第6节约翰·德莱顿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第6章十九世纪诗歌第7章十九世纪小说第8章二十世纪小说〔上〕第9章二十世纪戏剧第10章二十世纪诗歌第11章二十世纪小说〔下〕第12章后记附录内容提要:这部中等规模的英国文学通史以历史进程为顺序,以文学体裁的演化为框架,以流派运动的转换为线索,是古往今来英国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研讨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