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四讲 新古典主义文论cee
- 格式:pptx
- 大小:5.90 MB
- 文档页数:24
温克尔曼温克尔曼〔Winckelmann,1717—1768〕是德国18世纪启蒙主义早期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家,他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的传统,由诗转向造型艺术的研究,由崇尚古罗马转向古希腊的研究,从而拓宽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成为德国从法国新古典主义向古典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他出生于德国东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领地勃兰登堡,父亲是贫困的鞋匠。
温克尔曼少年时代就学习勤奋,对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等极有兴趣。
1738年进入哈雷大学学习神学。
但他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也研究英国的自然神学,并从自然神学锋利批评?圣经?及其教义的理论中获得教益。
同时,对泛神论也深感兴趣,是一个多神教者,这种思想方式对他本人或我们理解他的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1755年发表了论文?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摹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这里已含有他后来在?古代艺术史?里所提出的一些美学观点的雏形。
由于这篇论文博得了赞赏,萨克森国王出钱送他到罗马去研究古代艺术。
温克尔曼于1764年发表了他的名著?古代艺术史?。
温克尔曼最大的奉献在于,他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第一次认真地研究了古希腊罗马古代艺术的兴衰史,写出了欧洲第一部艺术史专著?古代艺术史?。
他以开展的观点看待艺术史,运用实地考察的实物来说明艺术的起源、开展、演变和衰落,认为艺术随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差异、作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格。
从此,开创了艺术史的研究,特别是以风格来划分艺术史过程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
他根据希腊艺术品中呈现出来的美、审美和风格的特征,把希腊艺术史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为远古风格,在雕刻家斐狄亚斯〔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艺术还仅在初步尝试阶段,“轮廓刚毅但僵硬,雄伟但不典雅,表现的力破坏了优美。
〞这个阶段艺术家的技艺操作的特征是“精细的完善性〞。
其次,到了斐狄亚斯时代,希腊艺术就到达了造型艺术的最高阶段,显出“崇高的或雄伟的风格〞,其特征在于纯朴和完整,从僵直、剧烈表现和有棱角的人体部位“转向轮廓的柔和,赋予不自然的姿势和运动以更多的完善和合理性,而显示出来的与其说是知识性,不如说是优美、崇高和宏伟〞。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书目摘要:1.杨冬编选:?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序言第一章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柏拉图第二节亚理斯多德第三节贺拉斯与朗吉弩斯第四节从普罗提诺到但丁第二章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第二节从布瓦洛到伏尔泰第三节卢梭与狄德罗第四节从德莱顿到约翰逊第五节莱辛第六节歌德与席勒第三章 19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史雷格尔兄弟第二节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第三节赫士列特、济慈和雪菜第四节斯达尔夫人第五节司汤达与雨果第六节黑格尔第七节爱伦坡与爱默生第八节别林斯基第四章 19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圣勃夫第二节泰纳第三节波德莱尔第四节阿诺德第五节佩特与王尔德第六节托尔斯泰第七节尼采第八节勃兰兑斯第五章 20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托斯艾略特第二节艾阿理查兹第三节弗雷利维斯第四节欧文白璧德第五节美国新批评派第六节克罗齐第七节弗洛伊德第八节卡尔荣格第九节普鲁斯特与瓦莱里第十节萨特第十一节俄国形式主义第十二节卢卡契第六章 20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雷纳韦勒克第二节诺思罗普弗莱……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内容提要:自希腊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批评传统。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更被人们称为“批评的时代〞,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纷至沓来,异彩纷呈。
本书试图从一个中国学人的视角出发,系统描述从柏拉图到德里达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开展轨迹,深入辨析各种理论问题。
在勾勒其开展脉络的同时,尤为注重对那些伟大批评家进行个案分析,使宏观研究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坚实根底上。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导论——研究西方文论与编写?西方文论史?的思考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导言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引言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4.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摹仿说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3.灵感说第三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1.文艺本质论2.悲剧理论结语第二章罗马古典主义引言第一节贺拉斯的?诗艺?1.古典主义原那么2.理性主义倾向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那么4.诗的社会作用第二节朗加纳斯的?论崇高?1.崇高作品的特征2.崇高的来源3.崇高作品的创作与意象说4.崇高、天才与社会环境第三节普罗提诺的艺术理论1.神是美和艺术的来源2.对艺术美的观照凭心灵和理性3.对摹仿说的新解释结语第三章3.形式美、虚构与语象理论第二节阿伯拉对世俗文艺的肯定1.文艺不应做神学的奴婢2.情感是创作的动力并支配着对自然的描绘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文艺观1.摹仿自然即摹仿上帝的创造2.美与善、艺术与道德的区别3.?圣经?的象征意义结语第四章的小说理论2.维加的戏剧理论第三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1.锡德尼的?为诗辩护?2.莎士比亚论文艺创作结语第五章新古典主义引言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1.布瓦洛和路易十四时代2.?诗的艺术?的主要内容3.艾弗蒙与布瓦洛的古今之争第二节英国新古典主义1.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2.蒲柏的?论批评?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第三节德国新古典主义1.高特雪特与莱比锡学派2.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理论结语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导言第六章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引言第一节法国启蒙主义文论1.伏尔泰文艺思想的二重性2.卢梭的“回到自然〞理论3.狄德罗的戏剧改革理论第二节德国启蒙主义文论1.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2.赫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第三节意大利维柯的?新科学?1.人类历史开展与文学艺术的开展2.原始思维——想象的特征结语第七章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引言第一节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文艺理论1.对文学艺术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2.文学艺术理论第二节席勒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诗的分类及其根据2.感伤的诗的类型3.历史的分类和风格的分类第三节歌德的艺术经验总结1.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2.文艺与时代:古典的与浪漫的3.文学的开展: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第四节黑格尔的艺术哲学1.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2.理想性格的主要特点3.艺术理想与艺术创造4.艺术开展的三种类型5.各门艺术的系统和诗论结语第八章浪漫主义引言第一节德国浪漫主义1.以史勒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派浪漫主义2.海涅?论浪漫派?中的文艺思想第二节英国浪漫主义1.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2.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3.济慈的“消极能力〞说4.雪莱与庇卡克的对峙第三节法国浪漫主义1.夏多勃里昂的“基督教诗意〞说2.史达尔夫人对南方文学、北方文学的划分3.雨果的美丑对照原那么……第九章现实主义第十章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第十一章唯美主义第十二章直觉主义第十三章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第十四章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第十五章俄国形式主义第十六章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艺理论第十七章英美“新批评〞第十八章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文化研究批评〕第十九章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第二十章解构主义第二十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十二章阐释一接受理论、读者反响批评第二十三章女权主义批评及性别批评理论第二十四章新历史主义批评第二十五章后殖民主义批评第二十六章“文化研究〞批评理论后记第二次修订后记内容提要:文论是"文学理论"的简称,主要包括对文学规律的总结,对具体作品的评判,对文学新潮的倡导,推动等方面的系统理论。
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ism)
产生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后产生了一种主张理性至上、尊重传统道德价值、倡导公民义务等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
这一思潮发源于法国,对西欧也有一定影响。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原则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追求雅典、庄重、和谐。
新古典主义在英国的发展
新古典主义在英国文学中主要是指1660-1784年从德莱顿到
约翰逊这一文学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文学鼎盛时期和约翰逊时期。
主要代表作家:德莱顿、斯威夫特、斯梯尔、哥尔德斯密斯、吉本等。
这一阶段作家的散文、诗歌以及戏剧创作一般以严谨清晰的思想、简约优美形式与和谐完整的结构为主。
17世纪中叶英国散文开始进入形式讲究、体律丰满的境地,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逐渐促使散文体规范化和形式上典雅完美。
18世纪中叶散文又出现了一次自觉繁荣的高潮,斯梯尔、斯威夫特、爱狄生等撰写的散文一扫文风雕琢、华而不实之习气而使散文面向生活,走向朴素、诚实和自信。
18世纪初,古典主义精神在蒲诗中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体现,并
使英雄双韵形式的运用达到最高的完美境界。
他的诗作思想明晰,结构匀称,语言优雅,音韵和谐,影响英国多年。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一、新古典主义(文学领域)1. 定义- 在文学上,新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崇尚理性,强调文学创作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法则。
2. 背景- 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既有矛盾又有妥协。
这种社会状态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新古典主义既带有封建贵族文化的一些特征,又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
3. 特点- 崇尚理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发展等都要符合理性逻辑。
例如,在戏剧创作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要适度,不能过度放纵。
- 模仿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从题材、体裁到创作手法都进行模仿。
像法国剧作家拉辛的悲剧作品就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
- 遵循“三一律”:这是新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重要规则。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
即一部戏要在一天(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点,完成一个情节线索。
这一规则有助于使戏剧结构紧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自由。
- 体裁有严格界限:例如,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分明,悲剧表现崇高、严肃的主题,多描写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的命运;喜剧则以讽刺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为主,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
二、新古典主义(美术领域)1. 定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思潮。
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追求庄重、典雅、和谐的艺术风格。
2. 背景- 一方面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过度装饰、娇柔造作的一种反叛;另一方面,受到当时考古发现的影响,人们对古希腊、罗马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向往。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也希望通过这种艺术风格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显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3. 特点- 构图与造型:构图严谨,造型准确,注重素描关系。
画家们强调对物体结构的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例如安格尔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比例精准,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对造型完美性的追求。
文本分析库从狄德罗看布瓦洛的模仿自然说1、知识点:布瓦洛认为文艺要表现理性,就必须模仿自然。
2、知识点讲解:布瓦洛认为文艺要表现理性,就必须模仿自然。
并且他认为这才是文艺的根本任务。
他曾说,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而自然就是真,一接触就能感到。
为了求美,就要求真,也就要模仿自然。
布瓦洛认为,美、真、理性和自然是一体的,不可分的。
他说“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
布瓦洛的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根底上的。
他所指的自然只要是表达在事物中的事之常理,人性中的人之常情,特别是指自然人性。
模仿自然就是模仿自然人性。
3、实体内容:狄德罗的“模仿自然〞说就是针对古典主义的脱离实际,一切从抽象理性出发,对自然矫揉造作的问题而提出的。
他认为真实的模仿现实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本原那么, 模仿的越完善,越能符合各种原因“我们〞就会觉得越满意。
从这一点来讲,狄德罗和布瓦洛的意见是统一的。
他们都认为文艺的任务就是真实地反映自然。
但不同的是,狄德罗要求的反映自然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布瓦洛。
他认为,但凡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它开展的一定规律性。
自然所创造的没有一样不正确的东西,任何形式,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都有它的原因。
在他看来,古典主义虽也提倡“模仿自然〞,但是那个自然是已经封建标准化了的,是造作出来的矛盾,都是虚伪的,都不是发生在自然里的动作,都是矫揉的、造作的。
狄德罗认为艺术需要的是未经雕琢的和动乱的自然, 因为这种自然充满着原始的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充满着艺术所需要的“巨大的粗暴的野蛮的气魄〞。
这种说法就与布瓦洛的想法有了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看出狄德罗是站在平民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表述他的“模仿自然〞说的,这与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的布瓦洛是根本对立的。
狄德罗还认为艺术对于自然的模仿是有选择性的, 它不能以描绘事物的外貌而满足,而应该对原来的自然事物进行艺术的加工。
狄德罗认为画家应该具有才学、想象和诗感,要对自然“正常的减少和增加某些东西〞,它所要求的艺术对自然的模仿是要根据自然和超越自然。
屈雷顿的法英之争
法英之争:屈雷顿的?论诗剧?以四人对话的形式写成,用论辩的口吻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其中之一为法英之争。
关于法英之争,一方认为,英国戏剧应模仿和学习法国戏剧,法国剧作家信奉古典的“三一律〞原那么,重视对韵的运用,而这些都是无须证明的戏剧艺术的正确规那么。
另一方认为,戏剧是对自然的生动模仿,法国戏剧虽然遵守规那么、结构整齐,但却想象狭隘,缺少激情,情节贫乏单一,人物没有个性。
相比之下,英国戏剧那么是想象雄伟,气势恢宏,情节变化有致,人物气质独特。
因此,英国戏剧高于法国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成就可为佐证,他超越其他剧作家,“像参天松柏高出短小的灌木一样〞。
西方文论整理笔录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依据时间先后序次,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和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期间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示主义——自然主义启示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责备” ——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响责备——女权主义责备——新历史主义责备——后殖民主义责备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公元前 427-前 347)出生于雅典世袭贵族之家,从小遇到优异教育,20岁就学于苏格拉底门下,很得苏格拉底赏识,与老师反对民主派的政治立场一致,师生友情非同一般,老师死后,他到各国游览,一方面研究地中海沿岸的各国文化,一方面找寻政治上的支持者,以实现他重修奴隶主贵族执政的理想国的梦想。
回雅典后,在阿卡德摩斯体育场周边他朋友集资买的房子和花园中建立学园开始讲学。
在此开始写作《对话》,还写了《斐立布斯》和《法律篇》等著作,擅长思辨,追求执着,平生不娶,暮年陷着迷秘主义, 82 岁逝世。
其著作设计政治、伦理、教育、哲学,文艺理论和美学是他哲学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散见于好多对话中,其著作几乎都用对话写成,谈论双方会合一个或多个问题,一问一答,相互反驳,揭露矛盾,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谈论,是一个创举。
1.理式论模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系统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 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久不灭的“本体” 。
新古典主义文学简介新古典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兴起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的欧洲。
它倡导恢复古典时期的文学和艺术风格,对抗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学注重形式美和规范,追求平静、理性和秩序。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主义文学的起源、特征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起源新古典主义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倡导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对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新古典主义文学则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它通过对古典时期的文学形式和题材的研究,设计出一套新的文学艺术规范。
特征1. 形式美和规范新古典主义文学注重形式美和规范。
它倡导文学作品在结构、语言和韵律方面的严谨与完美。
作家们运用古典时期的写作原则和技巧,诸如合适的节奏和押韵、平衡的句式和段落,来创作出富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2. 平静和理性与浪漫主义追求激情和感性的表达不同,新古典主义文学追求平静和理性。
它试图抑制情感的波动,通过客观冷静的语调来表达思想和感受。
作品中充满冷静的推理和逻辑分析,而非情绪化的描述和描绘。
3. 古典题材和人物新古典主义文学喜欢用古典题材和人物作为创作的素材。
例如,希腊神话和罗马历史是常见的创作题材。
作家们通过对古典时代的英雄、神话和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批判。
4. 社会和政治批判虽然新古典主义文学追求平静和理性,但它并非与社会和政治脱离关系。
相反,新古典主义文学常常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讽刺,传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观点。
作家们通常使用古典题材和人物来隐喻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现象。
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新古典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对文学形式和技巧的要求提供了一种规范,使得后来的作家们能够借鉴并发展。
例如,正是在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诗人们开始更加注重韵律和押韵。
此外,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和冷静的表达方式也影响了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
另外,新古典主义文学在艺术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新古典主义文论主要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其哲学基础主要包括理性主义、古典主义、均衡对称以及道德教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新古典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和重要性,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理性认识世界,进而理解和解释现实。
这种理性主义的观点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为对作品内在逻辑和秩序的追求,以及对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类情感的理性分析和解读。
2.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另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强调古代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古代的经典作品是后世创作的典范。
在新古典主义文论中,古典主义强调作品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要符合古代戏剧和诗歌的传统,同时要求作家使用清晰、准确、优雅的语言。
3.均衡对称均衡对称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
均衡对称强调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布局要对称、平衡,以达到美的效果。
这种美学原则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为对作品整体结构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以及对作品细节的精致雕琢。
4.道德教化道德教化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道德教化强调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宣扬道德伦理,引导读者走向善良和高尚。
这种价值观在文艺创作中体现为对道德主题的关注和探讨,以及对正面人性和道德的宣扬和倡导。
综上所述,17世纪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理性主义、古典主义、均衡对称以及道德教化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新古典主义文论的核心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论⏹一、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背景及特征⏹1、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2、哲学基础——唯理主义3、文化历史传统⏹二、布瓦洛《诗的艺术》⏹二、布瓦洛《诗的艺术》⏹1、理性原则2、摹仿自然原则3、尊崇古典、摹仿古典4、形式的规范与技巧的完美⏹“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我绝对不能欣赏一个背理的神奇,感动人的绝不是人所不信的东西”。
⏹“不管写什么主题,崇高还是谐谑,都要情理和音韵永远互相配合。
”⏹在布瓦洛看来,理性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的,遵从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根本途径。
理性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帮助诗人正确认识事物的关系、程序、条理,可以帮助作家写出有条有理、合乎情理的文章。
人们凭借理性判断是非真伪,凭借理性从善避恶,求得真理。
真理是理性的产物。
美的东西必然是符合理性的,理性=真实=美。
⏹他认为不论是作家的情感和想象,还是艺术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服从理性。
⏹在内容上,他主张表现高贵人物,歌颂王权。
反对在艺术上表现“市井”、“村俗”。
在形式方面,强调形式要符合内容的理性要求,也必须合乎情理。
反对以辞害义,因韵伤理。
主张运用“恰如其分”、“尺度严密”的形式把理性内容清晰明白的表达出来。
强调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如对戏剧:“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的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结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2、摹仿自然原则⏹“要永远追随自然,一步也不要离开自然。
”⏹“写每个人都要抱着他的本性不移。
”⏹布瓦洛的“自然”不只指客观自然界,而且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人性。
他认为,人性的根基是理性,因此合乎理性的人性才是人性的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理性的。
要求以理性去筛选自然,改造自然,表现合乎理性的自然事物。
这种合乎情理的自然,在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
不允许描写性格的人和发展变化。
“自然”主要指的是“城市”和“宫廷”。
因此,他的自然原则是理性原则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