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之美探究---三兔藻井图
- 格式:doc
- 大小:702.00 KB
- 文档页数:7
兔年就这样悄没生息的围绕着你我,关于兔子的话题也由来已久,比如:广寒宫里捣药的兔子;十二生肖中“卯兔”的由来;龟兔赛跑等等。
与兔子有关的强大信息可以追溯到敦煌莫高窟第407窟的窟顶藻井图案。
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必经地之一,也是传统丝绸之路的文化汇聚地———敦煌,从莫高窟的第407窟顶藻井遗迹而来的“三兔共耳”图,值得解读和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内涵和叙事性的价值及意义;它作为现代设计纹样、设计元素、稳定的基础设计结构是有着深远意义并可以发扬光大的。
通过深入的重新解读和挖掘,将诸如“三兔共耳”等传统艺术经典中具代表性的元素与当代设计、创意创新相结合;用当代设计元素与当下环境里的受众群体对设计创新创作的需求点相融合,以更好的为当今大众所接受的设计语言转达和呈现给社会,使其服务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现给社会更多美好的意义。
日常印象里,兔子安静,灵动,机智,跑得快;寓意着善良、积极等等。
在有些国家的寓意则不同:英国寓意着晦气、不幸;欧美则寓意着胆怯、警觉和懦弱......兔子还有很重要的图腾意义:我国民间自古有着辟邪、招财的功效,被当成吉祥的图腾,可以旺运、化煞、长寿、富裕、吉祥、官运等等。
在家中或办公室等地方,挂一对兔子祈福马上封侯,旺财运。
各个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赋予兔子的意义差异也不少,日常印象里,兔子就是安静,灵动,机智,跑得快;它寓意着善良、积极等等。
在有些国家的寓意则不同,在英国寓意着晦气、不幸,而在欧美地区则寓意着胆怯、警觉和懦弱。
兔子还有很重要的图腾意义,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着辟邪、招财的功效,被很多人当成吉祥的图腾,据说它可以旺运、化煞;当然,还有长寿、富裕、吉祥、官运等等。
在家中或办公室等地方,挂一对兔子马上封侯,可以旺财运。
敦煌莫高窟的三兔莲花藻井,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莲花之中是三只相互追逐的兔子,三只撒腿飞奔的兔子,前后相接,互相追逐,又共用兔耳,宛如圆环,“一只兔子两只耳,三只兔子三只耳”的奇妙效果。
敦煌艺术之美探究——三兔飞天藻井图敦煌莫高窟第407窟藻井原貌图隋(公元581年—618年)高128厘米宽128厘米一、世界未解之“兔”谜在敦煌三兔藻井图,位于敦煌莫高窟第407窟、绘制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隋代,是世界上未解之迷其一,最早出现于敦煌的藻井之上。
莲花式井心中呈现出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连在一起的耳朵,在往同一个方向奔跑着,彼此追随着,却又永远追不到对方。
三兔,三耳,却产生一兔双耳的错觉,现代构成理论上也叹服其创造性。
画面中心突出,以动感打破方形的静稳,别有情趣。
三兔图不仅仅存在佛教的艺术中,也存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其艺术造诣相当之高,且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学术界人士一直感到疑惑的是,他们发现三兔共耳的图画中,三只沿着圆环相互追逐,耳朵相互交叠的兔子看起来,造型几乎是一样的,却也毫无违和感,并不让人视觉上产生不均衡感。
更令人惊讶的是,“三兔”造型纹样竟然出现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在时间和空间相距这么遥远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会显著地采用这个图像,欧洲中世纪的教堂内、蒙古游牧人的金属器皿上、埃及瓷器上。
过了若干世纪,大约在13世纪,欧洲的德国、法国和英国基督教堂的屋顶浮雕出现相同或相似图案。
这三只兔子是怎样跨越时空,跑得那么远,“落户”得那么广泛?“三兔”具有怎样的寓意呢?一千多年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这条著名的通商要道把中国同中亚和伊朗联系起来,要道的分支伸延到西藏和南亚。
除了商品之外,宗教和思想也通过这条要道传播到远方。
或许,三耳的形象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
公园13世纪法国Wissembourg圣彼得与保罗教堂天花板公园12世纪埃及或叙利亚瓷器碎片美术史学家安德鲁说:“我们不知道三兔图如何传到西方,最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存在于西方中世纪教堂用来包裹圣物、覆盖圣坛、缝制祭服的东方珍贵丝绸上。
”率领研究组的考古学家格里夫斯说:“那是一个很漂亮和激动人心的图画,它蕴含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
敦煌壁画和藻井图案的色彩艺术研究作者:李成斌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年第01期壁画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别之一。
盛唐时期,敦煌壁画发展鼎盛,不仅色彩绚丽,且充分呈现出盛唐时期的艺术、文化以及经济特色,彰显盛唐繁荣景象。
现代壁画艺术领域学者研究表明,敦煌壁画是中国壁画艺术的精髓,藻井图案则是敦煌壁画中承载花卉纹样、动物纹样的主要图案内容,体现出传统民族集体创造的智慧结晶。
文章就敦煌壁画和藻井图案展开分析,先概述敦煌壁画以及藻井图案,然后详细讨论敦煌壁画和藻井图案的色彩艺术,了解二者所呈现出的艺术特征。
一、敦煌壁画概述敦煌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著名的壁画之城,著名的敦煌飞天就在这座城市,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已经上升到世界艺术层次。
在敦煌的众多艺术形式中,壁画是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范围广,而且呈现出高超的工艺特征,充分体现了敦煌壁画诞生年代的辉煌历史。
壁画的内容包含浓郁的政治色彩和强烈的人文气息,不仅表现形式多样,而且充分体现出东方古老传说,展现出东方神明的形象。
敦煌壁画的形成主要是为了记录人们的现实生活,通过独特艺术表达,展现中国古代民族传统气息。
二、藻井图案概述古代的很多建筑装饰图案中都包含四方形、八角形等图案,这种图案主要处于天花板的位置,呈现出“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装饰特征,该种装饰图案就是藻井。
在古代,藻井也被称为“斗八”“天井”或“龙井”,是古代建筑中屋顶构造的主要形式之一,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图案正是根据孤岛建筑形成的藻井方式所形成的一种壁画新元素。
敦煌是连通中西方国家的主要城市,佛教由此被带入中原,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敦煌艺术气息浓厚,充分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特性。
敦煌壁画作为无形的纽带将建筑元素、雕塑元素以及绘画元素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藻井图案是敦煌艺术图案中最为典型的图案之一,主要分为几何、云彩、植物、火焰以及动物等多种类型,每种艺术图案都蕴含着足够的生命力,成就了藻井图案的艺术精髓。
[图说敦煌]“藻井”是佛教洞窟中最高、位于最中央的一部分,即洞窟的窟顶。
艺术家们在这一大的面积上绘满图案,来表示“天外之天”的意境,使其具有了华丽的装饰面貌。
藻井图案是敦煌莫高窟装饰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覆斗形的窟顶装饰,因和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结构藻井相似而得其名。
敦煌藻井简化了中国传统古建层层叠木藻井的结构,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
主题作品在中心方井之内,周围的图案层层展开。
由于藻井处于石窟内中央顶部,使石窟窟顶显有高远深邃的感觉。
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踞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的很完好。
敦煌的藻井多达四百余顶,绘制十分精致。
按其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方井套叠藻井: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只得保留了方井套叠框架的结构,井内纹样却有多样变化。
斗四藻井天宫伎乐第272窟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纹样倾向自然形态。
井外有圆形连珠纹、忍冬纹、白珠纹三道边饰,长、大精美的三角纹垂幔。
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边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妙。
311窟隋团花化生童子藻井(注:化生是一佛教常用术语。
佛教宣扬人有四生:“一曰胎生,二曰卵生,三曰湿生,四曰化生。
”化生是指无所依托,借业力而出现者。
佛教所指的化生就是从莲花中生。
“化”与“花”同义,“化生”就是“花生”的意思。
佛教“净土三经”中宣扬,只要闻听佛经佛法,口诵阿弥陀佛,心想西方净土的人,其寿命终时,阿弥陀佛和八大菩萨就会接引他往生西天极乐净土。
他的生命会在西方净土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中育化后,从莲花中化生出世,但他化生出世的时间,由前生修行的业力而定,分为“三辈九品”,即“三等九级”。
敦煌壁画中为了形象地表现这一内容,在莲花含苞或刚开的莲花中画一些或坐或立的童子,人们称之为化生童子,在已开放的莲花上画一些或坐或立的菩萨,人们称这为化生菩萨。
敦煌莫高窟盛唐藻井图案探析藻井图案是敦煌石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洞窟氛围的营造起到积极地作用,其中盛唐时期的藻井图案装饰华丽、组织构架繁复、构成元素丰富,具有一定代表性。
文章以敦煌莫高窟盛唐时期典型洞窟中的藻井图案为研究对象,将从藻井图案的构成元素、色彩选择、组织构架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纹样演变规律,进而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一种可能地指导方向。
标签:敦煌;盛唐;藻井;设计1敦煌莫高窟盛唐藻井图案的基本内容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象征天井的装饰,所谓“交木为井,画以藻文”。
在整个洞窟中位置是最高的就是藻井,位于窟顶,图案绘制在覆斗式石窟顶部中央。
最初的藻井题材比较质朴单一,大多是几何形、植物造型和动物形象演变而成,随着朝代的发展才逐渐创新和丰富起来。
盛唐时期佛教文化异常的繁盛,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莲花样式常出现于藻井中,呈婉转的射线向四周发射状,就仿佛佛光照耀着大地,周围还环绕着云气,整个图案有着勃勃生机。
后以莲花纹为基础结构,融入了牡丹花的形态,造型突破了现实中的莲花,而创造出了宝相花。
其花型较于莲花更为繁密,形态多变,层次更为丰富,也更被频繁的使用。
窟319(盛唐)为覆斗藻井窟顶,井心绘八瓣宝相花,四边围着四分之一的宝相花,中间饰有连珠,忍冬纹,波状卷草纹,最外层是团花纹并以忍冬纹为间隔,整个藻井图案端庄又显得丰富华丽。
从此窟也能看出藻井纹样构成非常有韵律感,盛唐时期的藻井样式以中心方井式为主,佛教文化的深刻融入,演变出了宝相花,原来的忍冬纹转化为卷草纹、连珠纹等,花草和藤蔓互相连接行云流水,整个纹样显得生机勃勃,这些似乎也表达了盛唐的繁荣兴旺景象。
2敦煌莫高窟盛唐藻井图案的艺术特色2.1色彩的艺术特点藻井图案的早期色彩较为简单,多以大色块为主,赭石土红配以绿色和白色,最后以黑色勾线,整体的色调显得非常质朴且厚重。
经过了隋代一直到盛唐时期的复杂演变,颜料种类也逐渐增多,色彩更加的鲜明,丰富多彩了起来。
敦煌艺术之美探究——三兔飞天藻井图敦煌莫高窟第407窟藻井原貌图隋(公元581年—618年)高128厘米宽128厘米一、世界未解之“兔”谜在敦煌三兔藻井图,位于敦煌莫高窟第407窟、绘制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隋代,是世界上未解之迷其一,最早出现于敦煌的藻井之上。
莲花式井心中呈现出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连在一起的耳朵,在往同一个方向奔跑着,彼此追随着,却又永远追不到对方。
三兔,三耳,却产生一兔双耳的错觉,现代构成理论上也叹服其创造性。
画面中心突出,以动感打破方形的静稳,别有情趣。
三兔图不仅仅存在佛教的艺术中,也存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其艺术造诣相当之高,且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学术界人士一直感到疑惑的是,他们发现三兔共耳的图画中,三只沿着圆环相互追逐,耳朵相互交叠的兔子看起来,造型几乎是一样的,却也毫无违和感,并不让人视觉上产生不均衡感。
更令人惊讶的是,“三兔”造型纹样竟然出现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在时间和空间相距这么遥远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会显著地采用这个图像,欧洲中世纪的教堂内、蒙古游牧人的金属器皿上、埃及瓷器上。
过了若干世纪,大约在13世纪,欧洲的德国、法国和英国基督教堂的屋顶浮雕出现相同或相似图案。
这三只兔子是怎样跨越时空,跑得那么远,“落户”得那么广泛?“三兔”具有怎样的寓意呢?一千多年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这条著名的通商要道把中国同中亚和伊朗联系起来,要道的分支伸延到西藏和南亚。
除了商品之外,宗教和思想也通过这条要道传播到远方。
或许,三耳的形象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
公园13世纪法国Wissembourg圣彼得与保罗教堂天花板公园12世纪埃及或叙利亚瓷器碎片美术史学家安德鲁说:“我们不知道三兔图如何传到西方,最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存在于西方中世纪教堂用来包裹圣物、覆盖圣坛、缝制祭服的东方珍贵丝绸上。
”率领研究组的考古学家格里夫斯说:“那是一个很漂亮和激动人心的图画,它蕴含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
在当地美术文化背景下进行艺术教育的研究和传承重要性分析——以敦煌藻井画案为例发布时间:2021-10-12T07:28:50.253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5月第14期作者:郝若璇[导读] 这篇文章主要着重从敦煌地区的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来分析敦煌地区在艺术文化背景下所利用的各种艺术资源作为一个整体。
郝若璇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这篇文章主要着重从敦煌地区的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来分析敦煌地区在艺术文化背景下所利用的各种艺术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并且是把它们融入敦煌地区的美术教育中所具有的必要性,尝试探索建立一条适应敦煌地区的艺术文化特色的整体美术教育道路。
关键词:敦煌;壁画;藻井图案;美术教育;本土文化正文:东汉的应邵给《汉书》做注解中称"敦,大也。
煌,盛也。
"敦煌是一个神奇地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传统文化都是在这里相互交织和融合,敦煌的壁画更是这灿烂文化中一朵永不凋谢的莲花。
对于它的存在,学者们从未停止过研究,形态各异的图文样式随着石窟文化的时代和内容不断变化,更成为了连接建筑、壁画、雕塑的纽带,最令人们所停滞目光的区域应是装饰于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
历代以来,藻井纹样不断的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这些纹样的发展是非物质的、开放的、随机的,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总结和创造的,是一种在人类精神的寄托中而存在的文化艺术产物。
近年来,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逐渐面向世界,我们对本土文化充满了自信。
面对国外各种潮流文化的冲击,人们逐步意识到中国当地和国内外艺术文化的宝贵和继承必要性。
怎样去传承、维系和保护中国当地的艺术文化,已成为了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论证,我们一致认为,将敦煌地区的艺术文化和甘肃省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融入到一起,将被看作是一种传承和发展敦煌地区本土艺术文化的一种最佳方式。
一、敦煌本土文化的艺术特点——以藻井图为例敦煌藻井可按时期来划分,主要分为南北朝藻井、隋代藻井、唐代藻井和五代藻井四大类。
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图
作者:白鸟
敦煌壁画是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中一只永不凋谢的莲花,它集宗教神学、绘画艺术、民俗文化于一体,对于它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
1900年3月,由李叔同发起和主持的海上书画公会在上海福州路杨柳楼台旧址成立。
本年,敦煌千佛洞发现秘密石室,内有大量魏、晋、唐经卷及唐拓碑铭。
这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一个大事记。
藻井是敦煌艺术的精华,多以莲花为主题图案,绘制精致,造型繁什,令人叹为观止!
1、莲花童子藻井
藻井中间为莲花,四角有化生童子,身披飘带或合十,或持带,或献花,坐于莲花上,周围有忍冬陪衬。
2、莲花藻井
藻井中心为大莲花,外围有云纹与大小莲瓣环绕,层层迭晕。
3、葡萄藤蔓藻井
藻井中心为四个石榴,并与葡萄藤曼组合在一起,素净淡雅。
4、莲花飞天藻井
藻井中心为莲花,周围有四身飞天围绕着莲花行舞。
5、莲花藻井
藻井中心集莲花为玄云图,四角以蝴蝶为边饰,赋色沉着优雅。
6、双龙藻井
藻井中心双龙戏珠,浮游于绿水池中外围有连珠纹,彩色莲花环绕。
7、五龙藻井
藻井中心为一飞腾团龙,四角为长龙环绕,五龙口吐火焰宝珠,嬉戏于空中。
8、团龙藻井
团龙头上翘,张口露齿,龙身鳞甲细密,前抓握火焰宝珠,须发翻飞。
四周有连珠纹与莲瓣纹环绕。
9、莲花藻井
藻井中间为一单瓣莲花,周围环绕连珠纹,四坡为忍冬纹、火焰纹。
10、舞童莲花藻井
莲花心内有二身舞童,棕色肌肤、白色肚兜,举手提脚,欢畅对舞。
隋代中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莫高窟,位于今天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代中期,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莫高窟石窟艺术成就非常惊人,著名的莫高窟藻井图案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藻井图案作为莫高窟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表现、宗教内涵及历史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隋代中期莫高窟藻井图案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珍品。
一、藻井图案的艺术特点隋代中期的藻井图案在莫高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藻井图案是莫高窟石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装饰,它们位于塔刹、窟顶、楼阁、大佛殿等建筑的上部,以彩绘、浮雕、雕刻等形式出现。
隋代中期的藻井图案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图案丰富多彩,多为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
隋代的藻井图案以几何图案、莲花、叶纹、蔓藤等为主题,色彩斑斓,构图繁复,展现出隋代独特的审美风格。
二是构图精美繁复,考究细致。
藻井图案在构图上讲究对称、比例和平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处理,呈现出精美细腻的艺术效果。
三是装饰效果突出,给人以美的享受。
藻井图案的丰富多彩和构图精美,使得藻井成为莫高窟石窟的一大亮点,也成为隋代石窟艺术的杰作之一。
二、藻井图案的宗教内涵藻井图案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而且在宗教内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
隋代中期的藻井图案,一方面体现了佛教对艺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佛教教义的内涵。
藻井图案中常常出现的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都是佛教教义中的重要符号。
几何图案代表着佛法的无尽奥秘,而植物纹样则是对佛法中“菩提树”、“莲花”等形象的表现。
藻井图案中的色彩运用也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
隋代佛教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常常运用金、银、绿、红、蓝等色彩,代表着佛教教义中的各种涵义。
藻井图案呈现的对称、比例和平衡也是佛教文化中“和谐”、“平等”、“平衡”的表现。
藻井图案的宗教内涵不仅体现了佛教对隋代中期艺术的影响,也彰显了佛教教义的深厚内涵。
敦煌艺术之美探究——三兔飞天藻井图敦煌莫高窟第407窟藻井原貌图隋(公元581年—618年)高128厘米宽128厘米一、世界未解之“兔”谜在敦煌三兔藻井图,位于敦煌莫高窟第407窟、绘制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隋代,是世界上未解之迷其一,最早出现于敦煌的藻井之上。
莲花式井心中呈现出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连在一起的耳朵,在往同一个方向奔跑着,彼此追随着,却又永远追不到对方。
三兔,三耳,却产生一兔双耳的错觉,现代构成理论上也叹服其创造性。
画面中心突出,以动感打破方形的静稳,别有情趣。
三兔图不仅仅存在佛教的艺术中,也存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其艺术造诣相当之高,且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学术界人士一直感到疑惑的是,他们发现三兔共耳的图画中,三只沿着圆环相互追逐,耳朵相互交叠的兔子看起来,造型几乎是一样的,却也毫无违和感,并不让人视觉上产生不均衡感。
更令人惊讶的是,“三兔”造型纹样竟然出现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在时间和空间相距这么遥远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会显著地采用这个图像,欧洲中世纪的教堂内、蒙古游牧人的金属器皿上、埃及瓷器上。
过了若干世纪,大约在13世纪,欧洲的德国、法国和英国基督教堂的屋顶浮雕出现相同或相似图案。
这三只兔子是怎样跨越时空,跑得那么远,“落户”得那么广泛?“三兔”具有怎样的寓意呢?一千多年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这条著名的通商要道把中国同中亚和伊朗联系起来,要道的分支伸延到西藏和南亚。
除了商品之外,宗教和思想也通过这条要道传播到远方。
或许,三耳的形象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
公园13世纪法国Wissembourg圣彼得与保罗教堂天花板公园12世纪埃及或叙利亚瓷器碎片美术史学家安德鲁说:“我们不知道三兔图如何传到西方,最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存在于西方中世纪教堂用来包裹圣物、覆盖圣坛、缝制祭服的东方珍贵丝绸上。
”率领研究组的考古学家格里夫斯说:“那是一个很漂亮和激动人心的图画,它蕴含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
隋代中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隋代中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不仅在政治和社会制度方面有着重大变革,也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
莫高窟作为隋代中期的代表性艺术遗产,其藻井图案更是展现了当时的艺术风貌和审美趣味。
本文将重点对隋代中期莫高窟藻井图案进行研究,探索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藻井图案的基本特点莫高窟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造型最为丰富的一处古代石窟艺术。
藻井是莫高窟壁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镂空的石雕结构,用以装饰和点缀洞窟的上部。
藻井图案通常采用对称的方式设计,画面精细、形象生动,内容涉及佛教经典、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
在隋代中期,莫高窟的藻井图案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多样性:隋代中期藻井图案表现出了丰富的艺术特点,内容涉及佛教经典、神话传说以及历史人物等,画面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纹饰和图案装饰,呈现出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2. 细致精美:在隋代中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的制作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画面的雕刻和绘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细致和精美,尤其是在线条的处理和形象的塑造上更是别具一格。
3. 丰富的文化内涵:隋代中期莫高窟藻井图案中所呈现的故事和题材不仅仅是装饰性的,更多的是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
二、藻井图案的艺术表现1. 装饰性:隋代中期的藻井图案在装饰性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特点,从图案设计到色彩运用都呈现出了浓烈的艺术氛围。
整体上看,藻井图案以对称美为主要设计风格,图案纹饰繁复,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展现了隋代中期独特的艺术审美。
2. 故事性:隋代中期藻井图案所呈现的故事题材多样,有来自佛教经典的故事,也有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的形象故事,有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的反映了人与神的关系,有的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丰富内涵。
三、藻井图案的文化内涵莫高窟藻井图案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信仰:莫高窟藻井图案中的很多题材都来源于佛教经典和神话传说,表达了隋代中期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崇敬之情。
敦煌藻井图案图案画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石窟的建筑、彩塑、壁画既起装饰陪衬作用,又起连接、分界作用。
图案形式多种多样,图案纹样变化无穷,成千上万,和彩塑、壁画成为一体。
但也有单独形式装饰洞窟顶部的。
其中藻井图案规模最大、纹样最丰富、结构最完整、表现手法最精密。
藻井是对洞窟顶部天井的一种装饰。
经过彩绘的洞窟天并称为藻井,描绘天井的装饰图案,称之为藻井图案,形如倒置的“斗”形藻井为覆斗式藻井。
莫高窟早期藻井图案结构简炼,造型朴拙,为斗四叠涩、三套路、四岔角的构图形式。
到隋代以后,进行了变革,装饰图案极为丰富,新的纹样异彩纷呈,发展为规整形的覆斗藻井。
隋代最有代表性的是第407窟著名的三兔莲花藻井图案。
此窟顶部比较宽大,象征天空的蓝色方井中央,绘一黑红相衬、双层仰开着八瓣大莲花,呈悬空状。
莲花四周蓝底色上,画八身飞天,姿态各异,有的持莲花,有的托花盘,有的棒香炉,有的舞锡权,环绕莲花飞翔。
飞天身上彩带飘舞,香花点点,彩云飞旋。
井心四周是多层菱格莲花纹,小形垂幔纹边饰。
四层莲花中心画了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
由于画家丰富的想象力,使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巧妙地代替了应有的六只耳朵。
但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一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
三只耳朵组成等边三角形,表现了三兔活跃奔跑时的神态。
莲心奔跑的兔子和莲心外飞翔的飞天,飘旋的天花方向一致,仿佛连静止的莲花也在旋转!这幅藻共图案的特点是结构疏密相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纹样丰富;主题突出,意境新颖,色彩鲜艳,绚丽多姿。
整个图案生动活泼,富有韵律。
是莫高窟图案画中的精品之一。
唐代的藻并图案,在隋代创新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纹样富于变化,对比强烈。
整个画面光彩夺目,富丽豪华。
第392窟的莲花飞天藻井图案是唐代初期最有代表性的图案。
此窟的窟顶为方形覆斗形。
蓝色方井象征着蓝天。
正中绘一朵装饰性的五彩大莲花。
花心是莲籽,五彩色轮环绕,大小莲花瓣在旋转的色轮上放光,色彩斑斓,眩人眼目,象征着法轮常转。
I
敦煌艺术经
藻井莫高窟第407窟隋
—藻井中央为四层莲花花瓣,形态饱满,曲线生动。
莲花中央为三兔连耳图案,三只 逆时针方备奔跑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单独看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构思十分巧妙。
环绕莲花周围的飞天与云纹如水波般缓缓流动,异常生动美妙,天人化生的花蕾散落、在四边,使井心区域更为丰富。
藻井四周的边饰分别绘菱格纹、鱼麟纹、垂角纹,由忍冬、团花构成基本装饰元素,垂幔层层叠叠恰到好处地烘托着莲花与飞天。
撰文:张春佳
摄影: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
图像解析作者:苏丽古娜来源:《商情》2016年第07期[摘要]:公共壁画展示了城市的文化、时代精神和发展方向。
兰州火车站天顶壁画取材于敦煌莫高窟407窟“莲花三兔藻井”。
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三兔图现在是世界上未解之谜之一。
三只兔子,耳朵连在一起,在往同一个方向奔跑着。
彼此接触着对方,却又永远追不到对方。
三兔图不仅仅存在佛教也存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
莲花纹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
莲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谓大俗大雅之物。
俗可作美食、器具,雅可入艺术境界和宗教文化。
试从美学角度分析兰州火车站天顶壁画中飞天,莲花,三兔图符号的出现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公共壁画是凝固在人潮中的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作为后代的责任,我们应有的使命,我们更有责任将其告知后人。
因为这是文化,更是生命的延续。
[关键词]:壁画敦煌莫高窟飞天三兔图莲花纹伴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壁画不断介入城市公共空间。
作为公共艺术的组成部分,公共壁画展示了城市的文化、时代精神和发展方向。
壁画是墙壁上的艺术,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壁画基本上被运用在大型的场所里,因为其最关键的是起到社会作用。
恢弘、大气、体现国家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往往首推壁画表现。
在卷轴画没有出现以前,壁画曾经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画种,而宗教壁画又是古代壁画压倒一切的题材,甚至可以说二者是可以互换的代名词。
当你被一幅艺术作品吸引驻足观看时,你是否了解其图像背后的意义?兰州火车站天顶壁画取材于敦煌莫高窟407窟,此窟被人多称为“莲花三兔藻井”。
藻井为四方叠涩交接而成,藻井中心有八瓣莲花图案,四层莲花中心画了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三只兔子共用一只耳朵,但整体画面却使人产生出一兔双耳的艺术效果,造型极为优美。
敦煌艺术之美探究——三兔飞天藻井图
敦煌莫高窟第407窟藻井原貌图隋(公元581年—618年)高128厘米宽128厘米
一、世界未解之“兔”谜在敦煌
三兔藻井图,位于敦煌莫高窟第407窟、绘制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隋代,是世界上未解之迷其一,最早出现于敦煌的藻井之上。
莲花式井心中呈现出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连在一起的耳朵,在往同一个方向奔跑着,彼此追随着,却又永远追不到对方。
三兔,三耳,却产生一兔双耳的错觉,现代构成理论上也叹服其创造性。
画面中心突出,以动感打破方形的静稳,别有情趣。
三兔图不仅仅存在佛教的艺术中,也存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其艺术造诣相当之高,且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学术界人士一直感到疑惑的是,他们发现三兔共耳的图画中,三只沿着圆环相互追逐,耳朵相互交叠的兔子看起来,造型几乎是一样的,却也毫无违和感,并不让人视觉上产生不均衡感。
更令人惊讶的是,“三兔”造型纹样竟然出现在世界各个宗教之中,在时间和空间相距这么遥远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都会显著地采用这个图像,欧洲中世纪的教堂内、蒙古游牧人的金属器皿上、埃及瓷器上。
过了若干世纪,大约在13世纪,欧洲的德国、法国和英国基督教堂的屋顶浮雕出现相同或相似图案。
这三只兔子是怎样跨越时空,跑得那么远,“落户”得那么广泛?“三兔”具有怎样的寓意呢?一千多年前,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这条著名的通商要道把中国同中亚和伊朗联系起来,要道的分支伸延
到西藏和南亚。
除了商品之外,宗教和思想也通过这条要道传播到远方。
或许,三耳的形象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
公园13世纪法国Wissembourg圣彼得与保罗教堂天花板公园12世纪埃及或叙利亚瓷器碎片
美术史学家安德鲁说:“我们不知道三兔图如何传到西方,最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存在于西方中世纪教堂用来包裹圣物、覆盖圣坛、缝制祭服的东方珍贵丝绸上。
”率领研究组的考古学家格里夫斯说:“那是一个很漂亮和激动人心的图画,它蕴含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
”他说:“要是我们能搞清楚为何同一样东西对古代相距数千里,相隔几百年的人们都同样具有意义的话,那我们就能够帮助现代人理解不同文化和宗教中共同的事物。
”
12世紀伊朗铜盘上的连耳三兔《圣经》首字母“T"中的三兔图案1270——1280年
英国利德古堡旅馆玻璃窗户上的三兔图(1550年)英国大英图书馆出版的《IDPNEWS》
▲“三世轮回”说
三只兔子,耳朵连在一起,在朝同一个方向奔跑着。
彼此接触着对方,但又永远追不到对方。
这三只兔子代表的分别是“前世”、“今生”与“来世”,寓意前世、今生与来世是无限循环着的,有“因果报应”、“因果循环”、“生死轮回”之意。
▲《周易》“三阳开泰”说
《周易》六十四卦之中第十一卦,称之为“泰卦”,“泰,小往大来,吉亨”。
成语“否极泰来”即源于此。
《周易》中以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故又称“三阳开泰”。
“三阳”意为春天开始,表示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复苏。
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后作为一种祝颂,也作“三阳交泰”,《宋史·乐志七》:“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三阳开泰”,又称“三羊开泰”。
在中国古代,“阳”与“羊”同音,羊在中国古代又被当成吉祥神兽,人们喜欢用“羊”字讨个吉利,“三羊开泰”中的“羊”字其实是借“阳”的谐音。
莫高窟407窟中“莲花三兔飞天”藻井中的“三兔”,其创作原形当源于“三羊开泰”中的“三羊”,寓意即为“三羊开泰”,以此来表达一种吉祥亨通的美好祝颂。
▲“中华文化元素融汇”说
我们的民族历来崇尚“和”,而圆形是对“和”的最好图形诠释。
“太极图”就是最好的例证。
世间万物,循环往复,此消彼长。
“三”表示众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二、三兔飞天藻井图的艺术造诣
纵观敦煌石窟历代藻井的设计,隋代藻井装饰已由浓郁的西域风格逐渐转为明显的中原格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407窟著名的三兔飞天藻井图,结构谨严,疏密相间,造型生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纹样丰富,意境新颖,色彩鲜艳,绚丽多姿。
整个作品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勃勃的情调,富有韵律,是敦煌莫高窟藻井画中的精品之一。
三兔飞天复原临摹图段文杰李复临摹
第407窟窟顶部比较宽大,象征天空的蓝色方井中央,绘有一朵黑红相衬、双层仰开着的八瓣大朵莲花,花瓣重叠厚重,呈悬空状。
莲花四周以蓝色为底衬,蓝底色上画八身飞天绕花飞翔,飞天姿态各异,有的持莲花,有的托花盘,有的捧香炉,有的舞锡权,环绕莲花飞翔,或持物或展双臂,体态轻盈而洒脱。
飞天身上彩带飘舞,香花点点,彩云飞旋。
藻井四周是多层菱格莲花纹,这种纹样常
见于隋唐时代的织锦。
最外层画三角形垂幔纹边饰,红底蓝花白缘,色彩和谐而典雅。
藻井的中心画了三只相互追逐奔跑的兔子。
最为奇特、最惊叹不已的是古代画工丰富的想象力,绘制的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巧妙地代替了应有的六只耳朵。
古代画工巧妙地利用了兔耳借用与被借用的关系,以三耳表六耳,使三兔于花环内相互追逐无始无终。
但观赏者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一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既简洁又明快。
三只耳朵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活脱表现出三兔活跃奔跑时的神态。
三耳构成三角形,与圆形的莲花、方直的外框,曲直对比,不仅摆脱了南北朝时期那种斗四抹角叠涩的程式,而且在艺术美的构成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
古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藻”,故历史上常把月亮视为兔魂,民间也习惯以玉兔为月的代词。
三兔与圆心外框自然成趣。
莲花四周环绕飞翔的八飞天和旋动的天花,运动方向与三兔一致。
仿佛连禁止的莲花也在旋转。
整个藻井结构谨严,纹样新颖,造型生动,色彩华丽,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智,是藻井的代表作之一。
敦煌莫高窟洞窟中绘有“三兔”的藻井,不只第407窟,至少有16个洞窟出现这一图案,但是细节并不雷同。
这些洞窟分别建于隋(589—618)和晚唐(848—907)时期。
如此说来,“三兔”藻井造型就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了。
(注: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
藻井是敦煌图案中的精华,由于它高居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同时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保存得很完好。
)
三、三兔飞天图形态的构成之谜
▲共生形态(形的共用法)
就是形与形的轮廓线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相互借用,组成巧妙的两形公用一条轮廓线的形态,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三兔飞天藻井图,三支相互追逐的兔子本应有六只耳朵,但画面却让它们共有三只耳朵,画面构成一个三角形,简洁明快,巧妙生动。
互相融入,互相借用,构成一个非客观存在的共形形态。
现代立体派绘画中,毕加索作品中亦可经常看到共生构形方法的应用。
如《和平的面容》,女人脸、和平鸽和橄榄枝三种形状有机地结合,显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比例的变异
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具有自然相对的比例。
人为地违反这种相对的正常比例,改变常规下物态的大小比例关系的“思维定式”,突破常规习惯的比例秩序。
在保持原来形象不变的前提下,使所表现的物体比例发生根本的变化。
使大的变小、小的变大,三兔飞天图突破事物之间固有的比例关系,使自由创造变为可能,观赏者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一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
然而这种看似合理的画面却蕴藏着现代设计的各种表现方法。
三只兔子的身体比例都进行了微妙的变异,才使得与三只共用的耳朵协调合理的呈现画面。
▲视错觉
形成视错觉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它们可以是在快中见慢、大中见小、重中见轻、虚中见实、深中见浅、低中见高等,三兔飞天图中三兔与圆心外框自然成趣,顺时针圆周奔跑,莲花四周环绕飞翔的八飞天和旋动的天花,运动方向与三兔一致,仿佛连禁止的莲花也在旋转。
此种构图给人以旋转的视觉感受,同时结构谨严,疏密相间,造型生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十分有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今日话题--关注】敦煌:隋代的三兔飞天
2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段文杰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3 《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五卷
4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构图思考————张东亮
5 敦煌壁画艺术中的美学特征——陈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