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糖尿病.
- 格式:ppt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23
达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脆性 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达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9年12月起筛选病例,至2021年12月得到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76例,按治疗方法做简单分组,以口服西格列汀片的样本为对照组(n=38)并以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样本为观察组(n=38),针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加以分析。
结果:就血糖水平而言,两组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用药后的FPG、2hHPG及HbA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血糖波动情况之时,观察组在用药后的MODD及PPG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达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西格列汀单独治疗的效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且波动相对较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达格列净;西格列汀;脆性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糖尿病严重影响国民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大有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的占比相对较大,而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则是指那些病情极不稳定的患者,其血糖水平忽高忽低而难以控制[1],而其胰岛功能也近乎衰竭,为此又被称作不稳定型糖尿病。
现阶段临床对于脆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对胰岛素异常敏感,即剂量上的微小变化也会引起其血糖水平的大幅度波动,且即使是在饮食及运动量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其病情也极不稳定,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及酮症栓中毒等反应。
为探究达格列净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对2019.12至2021.12间的76例样本进行了差异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12~2021.12为回顾研究时间,对76例样本进行常规分组,以治疗方法为标准,即以口服西格列汀片的样本为对照组(n=38)并以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样本为观察组(n=38),针对其一般资料做差异分析。
脆性糖尿病是指在固定进食量、运动量以及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剂量和用法的基础上,仍然出现无法解释的剧烈血糖波动,常出现于1型糖尿病,但在一些胰岛β细胞功能接近衰竭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也较为常见[1-3]。
脆性糖尿病患者多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而外源性胰岛素的药代学特点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存在明显区别,再加上患者自身缺乏有效的辅助调节能力,很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极易发生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
因此,探索合适的血糖控制策略对脆性糖尿病及其不良事件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脆性糖尿病多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每日多次注射治疗,但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基础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即使在相同时间、相同剂量注射也会出现药效学的不同与波动,且仍有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难以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此外,也有通过胰岛移植以及胰岛素泵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从治疗成本上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4]。
德谷胰岛素是新型的可溶性、超长效基础胰岛素,其半衰期接近25 h,作用时间超过 40 h,注射时间更灵活,而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受影响[7]。
基于此特点,更适合脆性糖尿病的治疗。
然而,国内关于德谷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文献尚缺乏。
本研究旨在观德谷胰岛素在脆性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陈晓正,钟义春,杨素,杜艳牡,何健敏,林慧卿韶关市铁路医院,广东韶关 512023[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德谷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 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内分泌科治疗并建立档案的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患者入组前均采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每日四次注射治疗方案降糖,治疗时长至少12周,入组后,停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改用德谷胰岛素继续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2周,监测患者血糖控制及血糖波动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等情况。
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空腹C肽水平显著升高,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及低血糖时间占比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增加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量对血糖波动的影响作者:王德平孙毓晗金慧鹏朱海夫李思瓯连续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第18期[摘要] 目的通过增加年轻消瘦的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量观察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对30例年龄<30岁、BMI<18.5 kg/m2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先后进行糖尿病饮食及饱餐饮食治疗,采用CGMS监测血糖,观察增加饮食前后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控制情况。
结果与糖尿病饮食相比较,饱餐饮食2周后,SDBG、MAGE、LAGE、MBG及MODD、PT10.0和PT3.9均下降(P<0.05),血糖达标率大幅改善(P<0.05),BMI有所增加(P<0.05)。
继续饱餐治疗至3个月,与饱餐治疗2周时相比,BMI继续增加(P<0.05),但血糖的波动情况未见改善(P>0.05),血糖达标率维持之前的水平(P>0.05)。
结论通过增加年轻消瘦的脆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量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糖的波动。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脆性糖尿病;血糖波动;糖尿病饮食;饱餐饮食[中图分类号] R587.1; ; ; ; ; [文献标识码] B; ; ; ; ;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18-0047-04Effect of increasing food intake on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in patients with fragile type 1 diabetesWANG Deping1; ;SUN Yuhan2; ;JIN Huipeng3; ;ZHU Haifu1; ;LI Si'ou1; ; LIAN Xu1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Mudanjiang 157100, China;2.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157100, China; 3.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Mudanjiang; ;157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its effect on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by increasing the diet of young, wasting, fragile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Thirty fragile type 1 diabetes patients with age <30 years old and BMI <18.5 kg/m2 were successively treated with diabetes and full diet. CGMS was used to monitor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and control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increasing die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diabetic diet,SDBG, MAGE, LAGE, MBG and MODD, PT10.0 and PT3.9 all decreased after full diet for 2 weeks(P<0.05), and the blood glucose compliance rate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BMI(P<0.05). After continued full treatment for 3 months, BMI continued to increas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full diet for 2 weeks(P<0.05), but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did not improve(P>0.05). And the blood glucose compliance rate was maintained before the level (P>0.05). Conclusion By increasing the diet of young patients with fragile type 1 diabetes, blood sugar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can be improved.[Key words] Type 1 diabetes; Fragile diabetes; Blood sugar fluctuations; Diabetic diet; Full diet脆性糖尿病又稱为不稳定型糖尿病,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和一些病程长、胰岛功能近衰竭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患者对外源性胰岛素特别敏感,故血糖昼夜波动大,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级分化的现象,给临床医生的治疗带来诸多困难[1]。
何谓“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的特殊类型,它具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不易控制。
脆性糖尿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只是未被认识或被忽视而已。
对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血糖控制,即使作为内分泌科的医生有时也会感到很棘手。
由于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但胰岛素剂量哪怕是极微小的变动,都可能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由于这种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近乎衰竭,血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绝对的减少,长期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对于该类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严,控制的标准更应体现“个体化”,以策安全。
避免强行降低血糖欲求达标而发生不可逆的严重的低血糖昏迷。
这是因为患者血中胰高血糖素几乎没有了,既无法应对外源性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也没有调整升高血糖的能力,所以这种低血糖反应严重,抢救难度大。
因此,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对这种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要求是:空腹血糖8.0~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14.0mmol/L。
脆性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低血糖,与胰岛素的剂量、用法、作用时间及饮食数量、种类、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因此该病糖友们除严格遵守医嘱合理用药外,更应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日总能量不变为前提)、不甜不咸(每日摄入食盐量少于6g)、有粗(粮)有细(粮),七八分饱。
才能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如您存在血糖波动幅度大,较易出现低血糖,请务必及时专科就诊,以听取专业意见,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预防意外发生。
单纯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与联用伏格列波糖治疗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比较发表时间:2016-04-19T11:56:32.8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作者:钱语[导读]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对于脆性糖尿病的治疗,强化控制并不是其目标,其目标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尽可能防止严重的高或低血糖。
钱语(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在加用伏格列波糖后血糖波动情况。
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餐超短效胰岛素加睡前长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给予餐时口服伏格列波糖0.2mg,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波动、餐后血糖漂移情况。
结果观察组平均血糖为(10.12±1.32)mmol/L。
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为(10.98±1.96)mmol/L、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为(4.85±2.03)mmol/L,上述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餐后血糖漂移情况/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伏格列波糖可明显改善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降低胰岛素用量。
【关键词】脆性糖尿病;伏格列波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于脆性糖尿病的治疗,强化控制并不是其目标,其目标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尽可能防止严重的高或低血糖,并尽可能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为餐前及睡前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但存在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等弊端,也可以对适当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1],但该方案费用较高且患者依从性差。
为此本研究在传统单纯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伏格列波糖,观察其疗效。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接受单纯胰岛素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40(男性16、女性24)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20—49(25.7±5.8)岁;病程8~15(11.3±1.2)年。
达格列净联合黄连素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脆性2型糖尿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黄连素治疗疗效。
方法:我院选取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划分小组,两组采取不同治疗,观察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BW、BMI、HbA1c、FPG、2hPG、PPGE、MODD、SDBG较低,FINS、CP较高(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达格列净联合黄连素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安全性高。
【关键词】达格列净;黄连素;脆性2型糖尿病脆性糖尿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的不稳定性糖尿病,一般在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晚期2型糖尿病中比较常见,患者血糖易出现异常波动,未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脆性2型糖尿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胰岛素治疗,多次为患者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血糖出现波动,易引起低血糖,选择科学的药物治疗极为关键[1]。
达格列净、黄连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见药物,深受患者信赖,二者联合应用对脆性2型糖尿病的治疗缺乏依据。
本研究对选取的患者分组实施不同治疗,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21年1月-12月选取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女(n=20、13),年龄30~66(48.69±6.41)岁;病程1~35(17.42±6.32)年;观察组:男、女(n=19、14),年龄30~66(48.69±6.40)岁;病程1~35(17.42±6.31)年。
两组资料均衡(P>0.05),可对比。
参与患者均知情,双方签署知情协议,取得医学伦理研究会审查批准。
纳入标准:①与脆性2型糖尿病诊断准则符合;②空腹血糖(FPG)日差波动≥5.55mmo l/L;③合并无预期低血糖发作;④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