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糖尿病的临床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975.50 KB
- 文档页数:16
脆性糖尿病是指在固定进食量、运动量以及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剂量和用法的基础上,仍然出现无法解释的剧烈血糖波动,常出现于1型糖尿病,但在一些胰岛β细胞功能接近衰竭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也较为常见[1-3]。
脆性糖尿病患者多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而外源性胰岛素的药代学特点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存在明显区别,再加上患者自身缺乏有效的辅助调节能力,很容易导致血糖大幅波动,极易发生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
因此,探索合适的血糖控制策略对脆性糖尿病及其不良事件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脆性糖尿病多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每日多次注射治疗,但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基础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即使在相同时间、相同剂量注射也会出现药效学的不同与波动,且仍有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难以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此外,也有通过胰岛移植以及胰岛素泵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从治疗成本上不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4]。
德谷胰岛素是新型的可溶性、超长效基础胰岛素,其半衰期接近25 h,作用时间超过 40 h,注射时间更灵活,而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受影响[7]。
基于此特点,更适合脆性糖尿病的治疗。
然而,国内关于德谷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文献尚缺乏。
本研究旨在观德谷胰岛素在脆性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陈晓正,钟义春,杨素,杜艳牡,何健敏,林慧卿韶关市铁路医院,广东韶关 512023[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德谷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 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内分泌科治疗并建立档案的3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患者入组前均采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每日四次注射治疗方案降糖,治疗时长至少12周,入组后,停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改用德谷胰岛素继续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12周,监测患者血糖控制及血糖波动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等情况。
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空腹C肽水平显著升高,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相关指标及低血糖时间占比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方法脆性糖尿病是一种少见但危险的糖尿病类型,患者容易突然出现严重低血糖而危及生命。
因此,治疗脆性糖尿病需要特殊的重视和精细化管理。
本文将介绍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治疗方法1.营养治疗脆性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营养治疗,保证每日吃饭时间、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患者应该每餐都有合理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保证营养均衡。
在饮食设计方面,建议患者咨询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规划。
2.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主要方法。
因为脆性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严重低血糖,使用胰岛素要更为谨慎。
应使用长效胰岛素或静脉注射短效胰岛素等方式,定时听从医生的指导调整剂量。
3.药物治疗对于脆性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低血糖的糖尿病口服药。
如必须使用,也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小剂量使用。
4.身体活动运动是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脆性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
在运动期间需要监测血糖水平,避免由于运动而导致的低血糖。
二、注意事项1.密切监测血糖脆性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预防低血糖预防低血糖是治疗脆性糖尿病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由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患者应该保证正规的用药和饮食,避免饮酒、低血糖风险因素等。
3.建立团队管理治疗脆性糖尿病需要多学科的配合。
患者建议建立团队管理,包括医疗人员、家庭成员、朋友等人群。
4.保持心态平稳脆性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态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的低血糖。
5.定期复查脆性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视网膜、肾功能、神经系统等,以及全面评估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以上就是治疗脆性糖尿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对于脆性糖尿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问题,建议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想查是否有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别是在城市中较为普遍。
脆性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摘要】:脆性糖尿病又叫不稳定型糖尿病,属1型糖尿病,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级分化的特点。
治疗难度大,对胰岛素异常敏感,胰岛素剂量的微小变化可以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
临床运用以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为主,西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为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脆性糖尿病有其独特的疗效。
【关键词】:脆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不稳定胰岛素剂量中药调理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属1型糖尿病中病情最不稳定和最严重者。
它具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不易控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极分化的特点。
I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相应的升糖激素胰岛血糖素、肾上腺素等不能根据血糖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患者血糖由于各种因素可发生戏剧性波动,均为脆性糖尿病。
其诊断标准:连续数月保持恒定进食量,运动量及胰岛素用量和注射方法不变,如果患者仍同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反复测定每天空腹血糖变化在5.55mmol/L以上,变动百分率呈V 型曲线者;2.每日间尿糖排出量在30g以上范围内波动者;3.不能预期的低血糖发作;4.频繁出现尿酮体阳性;5.日内变动幅度达11.1mmol/L以上,而且无明确原因可查(须除外Somogyi效应及黎明现象),即可诊断为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根据血糖情况分为高血糖(酮症)型、低血糖型、混合型。
脆性糖尿病患者在问诊时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既往的用药史及脆性糖尿病的类型、目前的病史、生活史(包括药物及酿酒情况)、造成血糖极度波动的外界因素。
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寻找并纠正可能因素,由于存在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强化控制并不是其目标,其目标是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尽可能防止严重的高或低血糖,并尽可能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为常规胰岛素多次注射。
如果使用中效胰岛素应分为早晚两次注射,以保证稳定的胰岛素化,剂量的增加应十分慎重,也可以对适当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或者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治疗。
“双C”强化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优越性和适时性目的:探讨“双C”强化后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第一、二、三组,分别在“双C”强化后的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进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稳定情况。
结果:三组间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第一组患者各个阶段血糖水平总体而言要高于第二组和第三组,且与第二组、第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第二组和第三组之间各个时间段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三组经过“双C”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
结论:“双C”强化7天获得血糖波动规律及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有利于掌握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规律,为后期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安全进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且最经济,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appli cation of “double C” enhanced insulin aspart combined with 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in the treatment of brittle diabetes.Method:In our hospital from 2009 December to 2013 in our hospital since January and 54 brittl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patients,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respectively,in the “double C” after reinforcement third days,seventh days and tenth days of insulin aspart combined with 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treatment,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a certain time after treatment,blood glucose level and glucose homeostasis.Result:The three groups are not i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differences exist,the treatment of the first group,is in the “double C” enhanced after third days of insulin aspart combined with lon g-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of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various stages of patients overall more than second group and third group,second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ird groups (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cond group and third group all the time of blood glucose levels(P>0.05). But the three groups after the “double C”enhanced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blood glucose level is low.Conclusion:“Double C” enhanced 7 days to obtain th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and after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s conducive to grasp the law of brittle diabetes blood glucose,provide powerful guidance for treatment of more scientific,more secure for insulin aspart with long-acting insulin analogues for the latter can,and most economic,has obvious superiority in clinic.[Key words] Double C reinforcement;Brittle diabetes;Insulin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以及某些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认为是患者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所致,是糖尿病中最不稳定和最严重的糖尿病,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不稳定、不容易控制,容易发生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因此,对于脆性糖尿病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大难题[1]。
五种情况警惕“脆性糖尿病”2017-09-28你可能听说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但你知道什么叫“脆性糖尿病”吗?它并不是糖尿病的一个新类型,而是指病情极不稳定、血糖忽高忽低、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
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朱常青介绍,“脆性糖尿病具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不易控制,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两极分化现象等特点。
”脆性糖尿病患者约占1型糖尿病患者的5%,但临床上也有2型患者患脆性糖尿病。
这类患者大多比较消瘦、营养不良,胰岛功能极差或完全衰竭。
朱常青提醒,糖尿病患者在连续数月保持进食量、运动量及胰岛素用法及用量恒定的情况下,仍出现以下情况就应引起警惕:1.非同日空腹血糖波动5.55mmol/L(100mg/dl)以上;2.一日内血糖变动幅度达11.1mmol/L(200mg/dl)以上,无明确诱因;3.每日尿糖排出3.0克以上;4.不能预期的低血糖发作;5.频繁出现尿酮体阳性。
糖友可参考以上标准,判断自己是否有脆性糖尿病的可能,但最好还是到正规医院内分泌专科找医生排查确诊。
治疗目标:减少血糖波动“与一般糖尿病患者不同,脆性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调节十分敏感。
”朱常青发现,当血糖升高时,脆性糖尿病患者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如2个单位)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因此治疗难度很大。
由于这类患者血糖波动大,反复低血糖与酮症酸中毒交替发作,对血糖的控制目标不宜定得过严,不需要马上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而是尽量先减少血糖的波动。
治疗目标是空腹血糖为8~11mmol/L,不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反应。
朱常青建议,脆性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动态血糖仪与胰岛素泵两者联合的降糖方案。
动态血糖仪连续监测患者血糖72小时,反映全天血糖水平及波动情况;胰岛素泵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泵的基础输注率和餐前大剂量,使血糖得到平稳的控制。
何谓“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是1型糖尿病中的特殊类型,它具有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不易控制。
脆性糖尿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只是未被认识或被忽视而已。
对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血糖控制,即使作为内分泌科的医生有时也会感到很棘手。
由于只能使用胰岛素治疗才能控制病情,但胰岛素剂量哪怕是极微小的变动,都可能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由于这种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近乎衰竭,血中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绝对的减少,长期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对于该类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严,控制的标准更应体现“个体化”,以策安全。
避免强行降低血糖欲求达标而发生不可逆的严重的低血糖昏迷。
这是因为患者血中胰高血糖素几乎没有了,既无法应对外源性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也没有调整升高血糖的能力,所以这种低血糖反应严重,抢救难度大。
因此,为了避免发生意外,对这种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要求是:空腹血糖8.0~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14.0mmol/L。
脆性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低血糖,与胰岛素的剂量、用法、作用时间及饮食数量、种类、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因此该病糖友们除严格遵守医嘱合理用药外,更应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日总能量不变为前提)、不甜不咸(每日摄入食盐量少于6g)、有粗(粮)有细(粮),七八分饱。
才能有效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如您存在血糖波动幅度大,较易出现低血糖,请务必及时专科就诊,以听取专业意见,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预防意外发生。
重点好文!!脆性糖尿病诊疗措施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脆性糖尿病是糖尿病中病情最不稳定,最不易控制的一种。
表现为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极不稳定,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两极分化现象,出现低血糖-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昏迷反复变化的临床表现。
脆性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要比一般糖尿病患者高,临床上应着重做好这部分患者血糖的监测与管理工作。
什么是脆性糖尿病?脆性糖尿病是指足以中断病人生活方式的血糖不稳定状态,以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发生低血糖和/或酮症酸中毒为主要特征。
脆性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3/1000,1 型糖尿病、病程长且病情严重的 2 型糖尿病均可发展为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不易控制,治疗难度大,对胰岛素异常敏感,微小的剂量变化可引起血糖的剧烈变化,容易出现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的两级分化现象。
脆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对脆性糖尿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国外学者一般将脆性糖尿病的定义作为诊断依据,即病人的生活持续受到低血糖或是高血糖的影响,不论其原因如何,均为脆性糖尿病。
2010 年国内有学者给出了新的诊断标准:(1)晨空腹血糖日差变动 > 5.55 mmol/L;(2)不能预期的低血糖发作;(3)反复频繁出现酮症;(4)日内血糖变动 > 11.1 mmoI/L。
近年来国外学者建议采用血糖波动的平均幅度(MAGE)、平均的日差变化(MODD)等来作为评价脆性糖尿病的客观、量化的指标,而且随着动态血糖监测仪(CGM)的使用逐渐增多,这些指标更能准确的反映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
脆性糖尿病与低血糖1. 哪些患者需要警惕低血糖?脆性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高达32.5%。
年龄、病程、BMI、胰岛β 细胞功能低下等都是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
年龄:与年轻人群相比,80 岁及以上的人群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要增加 1 倍。
病程:病程 > 20 年,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体内降糖药物因代谢与排泄能力减弱而蓄积,从而出现低血糖。
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末梢血监测血糖、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bA1c,配带胰岛素泵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第10天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糖波动幅度显著减低(P<005),低血糖明显减少,治疗三个月、半年、一年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并趋稳定。
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能更加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血糖的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生存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胰岛素泵;脆性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脆性糖尿病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相应的升糖激素不能根据血糖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患者的血糖发生显著波动,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给患者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脆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观察了我院从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25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及糖化红蛋白的变化,为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脆性糖尿病患者,诊断均符合ADA及《实用内分泌学》第2版脆性糖尿病诊断标准[1]。
男14例,女11例,年龄7~45岁,平均年龄215岁,入选病例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观察胰岛素泵使用前后患者的血糖及糖化红蛋白的变化。
12研究方法所有25例患者,入院前采用末梢血(强生血糖仪)监测患者空腹、三餐后2 h、夜间12时、凌晨6时血糖,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糖化血红蛋白,入院后停用以前治疗方法(有口服降糖药物、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等),调整为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胰岛素泵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均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用SPSS 150软件包完成。
2结果3结论脆性糖尿病是指连续数月保持恒定的治疗方法不变,如果患者仍出现以下5种情况:①反复测定每天早上空腹血糖,日差变动在555 mmol/L以上,变动百分率至V型曲线。
达格列净联合黄连素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脆性2型糖尿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黄连素治疗疗效。
方法:我院选取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划分小组,两组采取不同治疗,观察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BW、BMI、HbA1c、FPG、2hPG、PPGE、MODD、SDBG较低,FINS、CP较高(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达格列净联合黄连素治疗脆性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安全性高。
【关键词】达格列净;黄连素;脆性2型糖尿病脆性糖尿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的不稳定性糖尿病,一般在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晚期2型糖尿病中比较常见,患者血糖易出现异常波动,未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脆性2型糖尿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胰岛素治疗,多次为患者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血糖出现波动,易引起低血糖,选择科学的药物治疗极为关键[1]。
达格列净、黄连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常见药物,深受患者信赖,二者联合应用对脆性2型糖尿病的治疗缺乏依据。
本研究对选取的患者分组实施不同治疗,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21年1月-12月选取脆性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男、女(n=20、13),年龄30~66(48.69±6.41)岁;病程1~35(17.42±6.32)年;观察组:男、女(n=19、14),年龄30~66(48.69±6.40)岁;病程1~35(17.42±6.31)年。
两组资料均衡(P>0.05),可对比。
参与患者均知情,双方签署知情协议,取得医学伦理研究会审查批准。
纳入标准:①与脆性2型糖尿病诊断准则符合;②空腹血糖(FPG)日差波动≥5.55mmo l/L;③合并无预期低血糖发作;④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