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
- 格式:ppt
- 大小:5.72 MB
- 文档页数:22
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发布时间:2022-09-28T07:27:14.02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期作者:刘少杰[导读]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采用双镜结合(腹腔镜与结肠镜)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1刘少杰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院 166500【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采用双镜结合(腹腔镜与结肠镜)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结肠镜切除术,给予观察组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术,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双镜结合(腹腔镜与结肠镜)切除术,能快速恢复,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腹腔镜;结肠镜;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laparoscopy and colonoscopy on colorectal polyps.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polyp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lonoscopy res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olonoscopy resection.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index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polyps can recover quickl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is small,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 colorectal polyps; Laparoscopy; Colonoscopy; Clinical indicators; Complication rate结直肠息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由增生发展成为腺瘤,最终发生癌变,其中多发性息肉、不典型增生等是导致结直肠息肉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为了避免结直肠息肉发生癌变,结直肠息肉患者需要在早期实施切除术【1】。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的优势研究程海平;林建伟【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24(45)6【摘要】目的:探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的优势。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与接受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的结石排净率达到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1~3天,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手术后的CD3^(+)、CD4/CD8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CD3^(+)、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可提高手术微创性,更加有效地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减少结石残留,从而减少术后复发。
【总页数】4页(P1320-1323)【作者】程海平;林建伟【作者单位】福州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6【相关文献】1.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取息肉术手术配合体会2.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3.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手术78例临床分析4.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期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5.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对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镜联合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3例复杂肾结石的临床资料。
年龄33-76岁,平均49.5岁。
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31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观察组患者(32例)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镜联合取石术在复杂的肾结石治疗中创伤小,结石取石率高,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联合、复杂肾结石临床中,复杂肾结石主要是指直径在≥2.5 cm及的肾结石以及多发性肾结石、肾鹿角状结石等,这类型患者的结石情况比较复杂,临床治疗难度也较大。
传统治疗中,对复杂肾结石主要以多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为主,以减少结石残留率,但是多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影响较大,因此,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也比较突出,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为了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对我院收治的63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效果较佳,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6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3例复杂肾结石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检查均为复杂肾结石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1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观察组患者(32例)行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32例通过双镜联合取石。
患者63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49.5岁;病变位于左侧30例,右侧32例,双侧1例。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患者护理经验的回顾,总结针对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21例患者行双镜联合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行腹腔镜辅助内镜手术,15例行内镜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术中出血,应用钛夹止血成功。
术后平均住院5-9d,患者恢复好,全部痊愈出院。
结论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它具有定位准确、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充分的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监护、体位和活动的指导、加强饮食护理、各引流管的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在患者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双镜联合胃间质瘤围手术期护理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或腹部、CD34表达阳性,富于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可发生在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胃是GIST的多发部位 [1]。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发展,内镜、腹腔镜在胃肠道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成熟。
内镜治疗有局限性和潜在风险性,而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其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与内镜比其仍具有较大创伤。
基于两者的微创优势及存在的局限性,腹腔镜与内镜双镜联合可以优势互补,更大程度地拓宽其临床应用指征。
[2]我院于2010年1月一2012年1月共完成21例双镜联合治胃肠间质瘤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8-25岁,平均40岁,病史2个月-8年。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隐痛、包块、腹胀、上消化道出血等,一部分患者为无明显临床表现而在体检时发现。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CT或超声检查证实。
1.2手术方法1.2.1双镜联合的治疗方式:(1)腹腔镜辅助内镜手术(1aparoscopy—assisted endo—copic technique,LAET);腹腔镜在整个手术进程中严密监视内镜下切除肿瘤的过程,并能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双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小球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7例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37例接受双镜联合治疗。
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其出现相关并发症,防止对其术后恢复效果造成影响,从而促使患者能够更快下床活动,缩短其住院时间。
【关键词】胆管结石;双镜联合治疗;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资料表明,在结石性肝胆疾病中,大约80%的患者都属于肝胆管结石,这种疾病是有阶段性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机体长期受到结石的刺激,就会导致肝脏萎缩,从而引发黄疸、胆管变形、胆管纤维化等病变,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关文献报道,在胆道内窥镜辅助下,能够实现较少的并发症及较好的术后恢复,缩短对患者的治疗时间,并改善其预后效果。
因此,本文分析对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5月到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小球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7例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37例接受双镜联合治疗。
研究组的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为28到61岁,均龄为(38.2±4.3)岁;参照组的男女比例为22:15,年龄为26到60岁,均龄为(38.6±4.5)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差异(P>0.05)。
1.2方法参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具体流程为: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帮助其调整为仰卧位,行全身麻醉,确认其进入麻醉状态后。
于脐下做1厘米的切口,通过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显微镜内镜双镜联合方式题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显微镜和内镜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2.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的意义
3.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的操作步骤
4.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5.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的优势与局限
正文
一、显微镜和内镜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它可以将微小的物体放大到人眼可见的范围,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内镜则是一种用于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器械,它可以通过人体内部的开口或切口进入,直接观察器官的病变部位,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的意义
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即将显微镜和内镜结合起来使用,可以在放大微小物体的同时,直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病变部位,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三、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的操作步骤
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首先,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并将其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内镜将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送入人体内部,直接观察病变部位;最后,通过内镜进行诊断或治疗。
四、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肿瘤诊断、
内镜手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再通过内镜进行活检,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肿瘤诊断结果。
五、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的优势与局限
显微镜与内镜联合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放大微小物体的同时,直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病变部位,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双镜联合诊断肺癌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联合诊断肺部肿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4年2月58例肺部肿瘤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联合诊断肺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8例患者均明确诊断。
气管镜取病理活检16例,完全胸腔镜手术1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47例。
肺楔形切除39例,肺葉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9例。
病理报告:肺鳞癌23例,肺腺癌19例,肺结核瘤7例,炎性假瘤9例。
结论双镜联合检查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同时可评估手术指征。
标签: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同时获取标本做细胞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测来确诊肺癌。
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双镜联合检查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同时可评估手术指征。
我院自2012年9月~2014年2月收治了58例肺部肿瘤患者,确诊肺癌42例。
现对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联合诊断肺癌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1例,女27例,26~74岁,平均(46±17)岁。
左肺肿物26例,右肺肿物32例。
均为孤立肺结节,直径2~5cm,平均(2.6±1.1)cm,术前均无胸腔积液,无头痛、头晕等脑部症状。
全部病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胸腔镜微创手术。
气管镜取病理活检16例,完全胸腔镜手术1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47例。
肺楔形切除39例,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9例。
1.2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术:在局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
纤支镜经鼻插入,进入气道后先按支气管分支顺序进行可见范围的检查,重点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观察。
依据术前胸部CT片显示以及检查术中所见确定活检部位,将活检钳自纤支镜的工作孔道伸入,送至病灶部位进行钳夹活检。
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或肺叶切除术:双腔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全麻成功后即开始单肺通气,健侧卧位,在第8肋间腋中线处作1.5cm的切口,此孔放入胸腔镜镜身,探查胸腔,病变位于肺野外带,术中探查较顺利者采用完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标本于术中进行病理检查确诊。
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效果及对TBilALPALT水平的影响【摘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研究探讨了双镜联合和开腹手术在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效果及对TBil、ALP、ALT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治疗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双镜联合和开腹手术在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均具有显著疗效。
双镜联合手术能够更好地保留胆管功能,而开腹手术在严重病例中显示出更好的清除感染效果。
调整TBil、ALP、ALT水平对于评估疾病预后和治疗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双镜联合和开腹手术在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对TBil、ALP、ALT水平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双镜联合、开腹手术、TBil、ALP、ALT水平、疗效、预后。
1. 引言1.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急性发作的右上腹疼痛、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常常感到剧烈的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右上腹部,可能伴随着寒战和高热。
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和口腔黄染,尿呈暗色,大便则呈浅色。
恶心、呕吐是由于胆汁反流至胃内刺激胃黏膜所致。
除了临床表现外,患者还常常伴有实验室检查异常的表现,如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B超、CT、MRI等,可以明显显示受累胆管的扩张、壁增厚及积液程度。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应及时有效,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脓肿形成、胆道梗阻等。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及时诊断和科学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治疗效果。
1.2 双镜联合与开腹手术在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地位和优势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常见、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