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7.28 KB
- 文档页数:2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应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合并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方法抽取74例合并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37例。
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微创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手术操作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进行治疗,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置导尿管,术前使用抗生素,患者体位、术者站位及穿刺孔选择基本同lc(四孔法),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6 mm hg。
用电钩在胆囊管上下1 cm处电凝切开胆总管,切开处结石可用分离钳或抓钳直接取出,自剑突下套管或锁骨中线肋缘下套管置入胆道镜,助手或术者用无创伤抓钳轻轻抓住胆道镜头部,将其置入胆总管,遇到结石用取石网篮取出,小结石可以连同胆道镜及取石网篮一并从套管取出,较大结石可以用勺钳或结石收集袋取出。
对两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期间出血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1.3 疗效评价[3]显效:所有结石临床症状表现彻底消失,生命体征和血象表现都已恢复正常平稳状态,相关临床指标检查结果转阴;有效:部分临床症状表现消失,生命体征和血象表现基本正常,相关临床检验结果已有部分转阴或开始转阴;无效:所有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没有实质改善,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过程中所得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结石症状治疗效果常规组患者经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结石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75.6%;微创组患者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后结石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4.6%。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
2018-11-24T13:22:28.6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作者: 蔚春雨
[导读] 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中选取198例作为此次
研究对象
蔚春雨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山西 朔州 036002)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中选取
198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
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总的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手术完成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以及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总住院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
义(
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结石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治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061-01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质量的不断变化,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均可能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临床调查中显示胆结石患者中女性要多于男性,实际临床症状中的表现主要有腹痛难忍、发热、寒颤等,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引
发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中选取1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
组患者
99例,男45例,女54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5.65±1.61)岁;最大胆结石直径为0.85~1.65cm;对照组患者99例,男44
例,女
5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6.02±1.43)岁;最大胆结石直径为0.9~1.65cm;两组患者年龄阶段、性别比例及胆结石状况
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方式进行胆结石治疗[2]。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1)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2)分别
自患者剑突下
1厘米、脐下1厘米、右夜前线0.5厘米以及肋缘下右锁骨中线0.5厘米四个进行穿刺,将腹腔镜等手术器械置入患者腹中;
(
3)对患者腹内实际情况进行观察;(4)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胆内结实取出,仔细观察患者胆内结实是否还有遗留,保证结实清理干
净;(
5)结实清理完成后采用可吸收线对各层切口进行缝合,同时置入腹部引流管进行引流[3]。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总的出血量以及手术进行时间;(2)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完成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以及
住院总时间。
1.4
统计学意义
本次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均数±标准差)(x-±s)和率
(
%),前者检验值为t,后者检验值为χ2,组间比较经P值判定,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各项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统计及对比
数据见表
1。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及总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少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以上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
意义(
P<0.05),详细统计及对比数据见表2。
3.
讨论
针对胆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腹手术,一种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方式,开腹手术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患
者的伤害比较大,感染率也比较高,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治疗方式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缩小手术伤口,减少出血
量,并且极大地降低了感染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另外通过腹腔镜及胆道镜进行治疗还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患者胆内的实际
情况,对于胆结石的清理也能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
[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手术后感染率为4.04%明
显低于对照组
19.19%,以上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治疗方式在胆结石的
治疗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优化各项手术及治疗相关指标,减轻患者痛苦。
综上可知,针对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中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达到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率
低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汉长.双镜联合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61-64.
[2]
李松.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4):142-142.
[3]
于阜杰,吴瑶,万雅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医疗装备,2017,30(16):117-118.
[4]
李震寰,黄卫华,黄晓方,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7,11(4):313-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