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价值比较摘要:目的: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
方法:将126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分组,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方式为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方面均更具优势,其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
结论: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相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创保胆手术造成的疼痛更小,机体损伤更轻,更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胆囊结石;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胆囊结石为胆道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和遗传、环境及饮食等诸多因素相关[1],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有所提高[2],同时患者对医疗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胆囊结石多需通过手术治疗,目前微创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微创手术成为胆囊结石常用的治疗方法[3]。
胆囊结石目前常用微创治疗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创保胆取石术,为比较这两种术式的价值,我科选取126例自愿参与研究的胆囊结石患者,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临床试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26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均明确诊断;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用抛硬币法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男24例,女38例,年龄23~78岁,平均(56.3±3.5)岁;观察组64例,男24例,女40例,年龄22~77岁,平均(55.8±3.0)岁;两组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观察组术式为微创保胆取石:全身麻醉后在脐下5mm处作手术切口,构建气腹,以B超对胆囊定位,于胆囊底部作手术切口,将切口部位各层组织钝性分开,找到胆囊后,以1号缝线将胆囊底部缝在切口上方的大单上,按照结石大小将胆囊切开,作长10~20mm的切口,将胆囊外侧及下方缝至腹壁切口。
136中国处方药 第16卷 第7期·临床研究·胆囊结石在肝胆外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同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从目前的治疗方法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首选,虽然治疗效果相对比较理想,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1]。
近年来,内镜微创手术逐渐引入临床,已经得到广泛推广普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已被确诊。
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分别为34例。
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38~76岁,平均为(52.1±3.8)岁。
参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7~76岁,平均为(53.9±3.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通过影像学相关检查证实确实存在胆囊结石;②患者的胆囊大小基本没有出现异常,其空腹时胆囊壁厚度值≤4 mm,患者的胆囊功能基本没有出现异常;③愿意保胆取石,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②存在胆囊非结石性的占位病变的患者;③处于胆囊的急性炎症时期的患者;④存在胆囊颈部相关结石嵌顿现象的患者;⑤存在比较严重的腹腔粘连现象的患者。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双镜联合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首先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利用四孔法实施胆囊切除术,同时置入Trocar,对患者的腹腔和胆囊实际情况进行探查。
而后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并将其胆囊切开,利用电钩进行,切口大小需合理选择,在此期间,需规避血管区,而后利用取石网篮全部取出结石,待上述操作完成后缝合切口,利用可吸收线进行[2]。
在缝合期间,需规避胆囊壁,防止内翻,同时避免对胆囊黏膜光滑度造成严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结石的复发起到预防作用。
待患者完成缝合后需留置腹腔引流管。
参照组患者予以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利用四孔法实施胆囊切除术,同时置入Trocar,对患者的腹腔和胆囊实际情况进行探查。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6768·临床研究·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对比分析李宇,杨珂(河南省邓州市中心医院,河南 邓州 474100)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胆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实施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50例实施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更短,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
(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
(3)体现出胆囊保留后的优势。
结论与传统胆囊切除术对比,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结石的治疗中具有更加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67.0470 引言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技术作为我国微创手术的一种,在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医疗机构与患者的认同和支持[1-2]。
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比较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胆囊结石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胆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8.9±3.5)岁。
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于21~75岁,平均年龄为(49.0±3.5)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8.5±3.3)岁。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目的:探究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为后期治疗胆结石提供可靠的治疗经验。
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本院治疗胆结石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保胆取石术,n=45)和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44),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切口感染)人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效果明显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恢复快、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為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胆结石发生率常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1],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
经常性不吃早餐、过度进行体力劳动、遗传等都是胆结石的常见诱因[2]。
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初期症状相差不大,即腹胀、腹痛。
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会刺激胆囊黏膜,当胆囊颈部或者胆囊管出现结石,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并发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胆结石的常用方式就是手术治疗(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都会产生一定的并发症[3],微创保胆取石术产生的并发症较少,因此大多医生首先向患者推荐的就是微创保胆取石术。
本文主要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本院治疗胆结石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价值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76例胆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微创组38例患者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腹腔组38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微创组38例胆结石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腹腔镜组;微创组38例胆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胆结石手术治疗中,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治疗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但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一定的复发率。
微创保胆取石术保胆适应症为:胆囊功能好、炎症较轻,在临床应用中要重视手术适应症。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价值在临床上,胆结石属于十分常见的胆管疾病之一。
一直以来,胆囊切除都是胆结石治疗的首选方式[1]。
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微创保胆取石术逐渐应用于临床[2]。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价值,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76例胆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微创组38例患者中男例20,女例18;年龄为21-72岁;病程为8个月-3年。
腹腔组38例患者中男例21,女例17;年龄为22-74岁;病程为6个月-3.5年;微创组患者与腹腔镜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微创组38例患者接受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行全身麻醉,以患者脐下戳孔位10mm,行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以剑突下、右锁骨中线以及右腋前线肋缘下2cm,做横行切口,将操作器械与腹腔镜置入。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7-09-05T14:36:12.0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1期作者:徐兴贵[导读]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五大连池市福康医院黑龙江黑河 16410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8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联合组,192例)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190例)的术后指征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联合组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3.6±3.5)h,对照组为(25.5±3.9)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胆管损伤、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联合组为5.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胆囊结石时,可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实现微创治疗的同时还可最大程度保持患者胆道的完整性及胆囊功能。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99-02 在肝胆外科中胆囊结石病例较为常见。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胆囊结石时主要是以胆囊切除术为主[1]。
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关于胆囊功能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保胆取石微创手术疗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患者胆道的完整性,保留患者的胆囊功能,有着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2]。
本文将以我院所治疗的382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比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179-02临床上胆囊结石属于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成人为该疾病主要发病群体[1]。
现阶段,临床上通常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虽然这两种手术方式均能够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但是其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
所以本研究主要针对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6例胆囊结石患者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
分为2组,观察组例数33,其中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21±5.26)岁。
对照组例数33,其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43.05±5.12)岁。
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患者脐下1厘米处做出一个手术切口,切口长度约为1厘米,然后将Trocar穿入,进行气腹的建立,将内镜置入,对患者腹腔进行探查,将胆囊周围粘连情况明确,如果镜下显示胆囊为淡红色,则表示内张力不高,没有出现严重炎症,可以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法对其进行治疗,在患者胆囊底部相应的腹部做出一个1.5厘米的切口,将Trocar置入,在腹腔镜下对胆囊周围粘连组织清除,将胆囊缓慢的采用抓钳将胆囊提出腹外,将气腹排出。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比较探讨
摘要:目的: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比较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60例胆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费用五项指标结果分别是(39.01±7.96)min、(22.09±11.35)ml、(3.09±1.37)d、(11.09±5.49)h和(6780.09±1033.35)元,和对照组五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对于治疗胆结石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手术效果;探讨
胆结石是当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类腹部外科疾病[1],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是当前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胆结石疾病的过程,以往采用的是传统开腹手术,之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受到了医院的亲赖,但是在最近几年关于胆结石外科手术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微创保胆取石术。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胆结石患者,每组各80例。治疗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21岁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0.13±2.39)岁,单发结石患者30例,多发结石患者50例。对照组,男51例,女29例,年龄21岁到57岁之间,平均年龄(40.42±3.31)岁,单发结石患者32例,多发结石患者4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手术开始之前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选取患者肚脐下方大约0.5厘米的位置处作为手术切口位置,穿刺后建立气腹。放置腹腔镜探测患者的腹腔内部和盆腔内部情况,然后准确的探测到胆结石位置,将胆结石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与周围的粘连情况都需要进行准确的探测和记录[2],在手术视野范围内观察到患者的胆囊壁是浅红色,表明胆囊壁炎症反应较轻,适合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过程,但是如果探测的胆囊壁的颜色较深,同时水肿情况严重,则需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切除治疗过程。在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进行胆结石切除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胆囊大小、松弛度等进行准确的测量,这是确定是否适合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的重要依据。 在肋边缘下方距离胆囊底部最近位置处选取大约1.5厘米的切口[3],放置腹腔镜进行监测,然后在腹腔镜监测下实施手术过程,将胆囊底部提出到腹腔外,然后正确排出气腹后进行胆结石切除过程。在胆囊底部采用1号线进行正确缝合,根据所探测到的胆结石大小将相应的胆囊进行准确切开,其切口长度大约为1厘米-2厘米,之后将胆囊切口处进行缝合,放置胆道镜,然后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将胆汁清洗干净后取出分散的胆结石,之后观察胆囊管开口处胆汁引流是否通畅,确定结石切除彻底[4]。缝合切口位置,确定没有出现胆漏情况,术后观察患者腹腔内是否出现了积血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费用五项指标结果和对照组五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对比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比较胆结石患者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1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研究组(微创保胆取石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少或短,同时研究组GLQI总评分(113.5±4.6)分高于对照组的(93.1±3.3)分(P<0.05)。
结论: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更好,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088-02胆结石是临床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这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目前临床对于胆结石的治疗则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微创保胆取石术。
为了进一步探讨上述两种主要手术治疗方式在胆结石中的治疗效果,本院对110例患者展开的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10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而这110例患者经检查后均确诊为胆结石,并已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合并急性炎症或相关手术禁忌证患者。
而后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5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2/23,年龄在32—69岁,平均(44.2±7.9)岁;而研究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1/24,年龄在33~67岁,平均(42.8±6.6)岁。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李明超;王晓亮【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23(8)2【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其对胃肠激素水平、结石复发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应激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术后30 d,观察组的胆囊收缩素(CKK)、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0 d,观察组的GAS、MTL、S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30 d,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镜结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较好,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胆囊功能,也能提高胃肠激素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总页数】4页(P46-49)【作者】李明超;王晓亮【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2【相关文献】1.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2.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比较3.腹腔镜结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4.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的对比临床研究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WHR202012132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邓宇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将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实行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犘<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犘<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犘<0.05)。
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更快地完成对患者的手术,减少术中出血量,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从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开腹手术;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腹部外科疾病,针对该病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可以直接为患者取出结石,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1]。
但是,传统的开腹手术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的创伤,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所以临床上需要积极探索对患者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对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76·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大医生 2021年第 6卷第 4期 2021 Vol.6 No.4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分析刘连宝 (淄博市高青县中医医院,山东淄博 256300)【摘要】目的 分析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淄博市高青县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石完全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而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 (P <0.05);观察组结石完全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5)。
结论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可改善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指标,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取石术;胆囊结石;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2665.2021.04.076.02作者简介:刘连宝,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外科疾病诊断治疗。
胆囊结石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与患者身体功能逐渐减弱密切相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果任由胆囊结石的病情发展将危及生命[1]。
临床以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为主,在手术方式中,又以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最为常用,而相比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而言,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治疗术更加科学有效。
原因在于,在双镜的支持下,可使术野更加清晰、创口更小,更能改善手术指标,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更加安全可靠;此外,该手术方式还可满足患者的保胆愿望,患者接受度和认可度更高[2]。
本研究将对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如下。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6-08-04T15:03:10.3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6月第11期作者:李建良[导读] 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
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普外科,214233【摘要】目的: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单双号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采取双镜联合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对。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用时、住院用时以及术后镇痛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选择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方法,此方法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开腹手术;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Double lens combin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open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stone with common bile duct calculi Jiang liangYixing shanjuan orthopaedic hospital, general surgery, 214233【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ouble mirror combin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open surgery for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gallbladder stone with common bile duct calculi.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92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stone with bravery manager,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can b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of double mirror respectively combin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open surger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group, operation tim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stone with bravery manager should choose double mirror combin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this method can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and help patients recover.【 key words 】 double mirror combin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pen operation. The gallbladder stones; Common bile duct calculi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临床为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中对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创伤,且患者恢复时间过长,并且还会产生相关并发症[1-2]。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概述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胆结石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胆囊以及胆道镜取石等,但这些治疗方式存在着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率高等问题。
近年来,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从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原理、治疗效果、并发症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原理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腹腔镜对胆囊进行取石和胆囊切除,然后通过胆道镜对胆管进行清理和取石。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率低,适合大部分患者。
而胆道镜可以对胆管内的结石进行清理,确保胆道通畅,避免结石再次形成。
通过联合运用腹腔镜和胆道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治疗效果1.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时间通常在1-2小时之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时间。
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一般可以在1-2天内出院,极大地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2.取石彻底:通过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可以保证对胆囊和胆管内结石的取除彻底性,避免了结石残留的可能性,减少了结石再次形成的概率。
3.术后疗效显著: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术后疗效显著,97%以上的患者术后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疼痛消失、胆汁排泄通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4.并发症率低: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手术,术后胆汁瘘、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极少发生,术后恢复顺利。
三、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并发症分析1.胰腺炎: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手术中,若操作不慎,可能会刺激胰腺,导致术后胰腺炎。
但通过严格的手术操作及术后的注意观察和支持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胰腺炎的发生。
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
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对双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进行对比。
方法 2006年9月——2012年10月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观察组)5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49例,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两组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缩短(p0.05)。
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但其术后的远期疗效尚待深入研究和对比观察。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55-01
胆囊结石病是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和微创保胆取石术
(mini-cholecystectomy,mc)三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既保留了胆囊,又可彻底取净胆囊结石,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目前,临床上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开展的较多,但将mc和lc实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的很少。
我院收集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lc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分析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总时间、出血情况、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讨论mc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06年9月——2012年10月我科治疗的胆石病患者共102例,按具体手术方式分为2组,53例行mc的作为观察组,性别构成为男21例,女32例,年龄36岁-72岁,平均年龄56岁,合并症为高血压病10例,2型糖尿病6例。
49例行lc作为对照组,性别构成为男22例,女27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61岁,合并症为高血压病5例,2型糖尿病10例。
1.2 手术适应征①无显著右上腹痛病史或者疼痛较轻者,伴胆囊积液、胆囊壁萎缩及反复发作者需排除;②经超声检查确诊胆囊结石,个数少,单发结石为佳,胆总管无扩张,无胆囊壁增厚,胆囊的收缩功能较好;③患者保胆意愿强烈。
1.3 手术方式
1.3.1 观察组全麻+四孔法。
以电凝钩于胆囊底部近肝脏膈面胆囊壁的无血管区打开胆囊,切口长度根据术前b超结果确定。
于切口内放入胆道镜以取石网取出结石。
3-0羊肠线连续锁边缝合关闭切口。
检查无胆漏及活动出血,于肝下放置硅胶引流管1条。
1.3.2 对照组全麻+三孔法。
常规lc步骤处理,胆囊管→胆囊动脉→剥离胆囊。
检查无胆漏及活动出血,于肝下放置硅胶引流管1条。
1.4 统计方法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方法为t检验,p0.05)。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胆漏和出
血等术后并发症,而且结石均完全取净。
3 讨论
凡出现右上腹痛及胆囊炎发作病史,或胆囊已经丧失功能且伴病理改变者,行lc适应征较明确。
但对一个尚有功能且又没有明显病变的胆囊行切除术,弊大于利[1]。
现在,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指征国内已有了统一标准[2]:①经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确诊有胆囊结石;②经te99或口服胆囊造影,胆囊显影,且功能良好;
③经te99或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但术中可以取净结石,并证明胆囊管已通畅者。
禁忌症为:胆囊壁增厚、水肿;泥沙样的结石;胆囊和周围组织粘连较重。
我院的研究显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术中通过胆道镜能清楚显示胆囊腔内和内壁情况,且可在直视下完全取净结石,还能对部分良性息肉一并切除,极大避免了盲目取石对胆囊黏膜的损伤。
为防止结石遗漏,可于术中行b超检查(我科大部分医师均具有大型仪器上岗证)。
mc手术出血少,术后进食较早、下床提前,切口小,恢复速度快[3]。
另外,mc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防止了因胆囊缺失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的前提下,安全有效。
其远期疗效(如术后结石复发问题)仍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张延齡.“保胆”与“切胆”的争论应根据循证医学原则[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22(5):359.
[2]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行业公布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取石(息肉)技术规范胆囊结石微创保胆治疗规范[s].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8):2-3.
[3]许建平,刘衍民,简锋,等.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