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辛弃疾
- 格式:doc
- 大小:37.04 KB
- 文档页数:3
王安石一、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做出了贡献。
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
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
还有一些诗篇,虽然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王安石霸祖孤身取二江①,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二江:宋代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
②西纣王的叔父箕子路过殷商旧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作诗《麦秀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题目中的“怀古”标明了这首诗的题材,“金陵”是地名,今指南京。
B.“霸祖”句是写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只身匹马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C.“东府”句虚实结合,写现在的金陵东府,将来可能只剩几间佛寺。
D.“后庭”化用了唐朝杜牧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E.宋诗常以议论入诗,这首诗也如此,夹叙夹议,增添了诗歌的理趣。
2.全诗分为几层?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北民王安石河北民,生近二边①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②,南人丰年自无食。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岑参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岑参)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岑参的全部内容。
岑参一、简介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郡望南阳。
曾祖文本、伯祖长倩、伯父羲,皆以文辞致位宰相。
父植,仕至晋州刺史。
参少孤,从兄读书,能自砥砺。
天宝三载,进士及第,释褐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八载,以右威卫录事参军入参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掌书记。
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储光羲、薛据游,同登慈恩寺塔,有诗唱和。
十三载,任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至德元载,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岁晚东归。
二载,以杜甫等五人荐举,入为右补阙。
乾元二年,改起居舍人,旋出为虢州长史。
宝应元年,以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
广德元年,入为祠部员外郎,改考功员外郎,转虞部、库部郎中.永泰元年,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乱半途折回。
大历元年,以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参其幕。
二年,赴嘉州刺史任。
世称岑嘉州.三年,罢官东归,寓居成都,四年末或五年初,卒于旅舍。
参博览史籍,工于缀文,诗调清尚,又“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
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
故其描绘边塞风光之作,如《白雪歌》《热海行》《走马川行》等最为脍炙人口。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常识》文学常识1.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①先秦时期【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大体上是汇集老子的语录。
【孔子】其言行语录和思想由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下来,做成《论语》。
【墨子】《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学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孟子】《孟子》七篇为其晚年和学生共作。
【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一书,内篇基本出于庄子本人,外、杂篇则基本出于庄子的后学。
【屈原】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诗经》】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②两汉、魏晋时期【司马迁】其作《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班固】其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曹操】“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
工于乐府歌辞。
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③隋唐五代时期【孟浩然】其诗风格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多反映隐逸生活。
【王昌龄】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精神。
【高适】其诗思想感情深沉雄厚,语言洗练苍劲。
【王维】其诗意境高远,诗情和画意完全融为一体。
【李白】其诗讴歌理想、追求自由、蔑视权贵、抨击时政,诗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流转自然。
【崔颢】其边塞诗歌颂戍边将士报国赴难,慷慨豪迈的情操,诗风雄浑奔放。
【杜甫】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寓深切同情,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人民的愿望。
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
【岑参】其擅长用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宏伟,情辞慷慨。
【孟郊】其诗多叙写困顿失意的境地及赶伤遭遇。
【白居易】其诗风浅近平易。
【李贺】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一生穷苦潦倒。
其诗刻意锤炼词句,想象丰富奇特,善用神话传说,意境新奇瑰丽。
④两宋时期【林逋】孤高自好,恬然好古,终生不求仕进,隐居西湖之孤山。
其诗多些自然风景和隐逸情趣。
【柳永】词作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陆游一、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词作量虽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书喜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①足,经年②无吏叩柴荆③。
注①官赋:官家的赋税。
②经年:一整年。
③柴荆:柴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袭”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E.“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①陆游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③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
②万火牛:指火牛阵。
欧阳修一、简介欧阳修(1007 —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幼时而孤,贤母荻杆画地育教。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以诗唱和。
其诗主要有《食糟民》《南獠》《生杳子•无夕》《画眉鸟》《戏答元珍》等,意境别颖,清丽秀美,耐人寻味。
叶梦得《石林诗话》有评:“欧阳文忠公诗,始矫昆体,专以气格为主,故言多平易疏畅。
”其词多写男女感情,如《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临江仙》(柳外轻雷)等,情思深远,婉转清丽,与晏殊词风相近。
部分词作表现了个人志趣抱负,如《采桑子》《朝中措》(平山栏槛)等。
而其《六一诗话》则开历代诗话之先河,影响深远。
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
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攲:倚、依。
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 这首词的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 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2 .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例:“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例:“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月”意象。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3.“冰心”“冰雪”意象。
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水”意象。
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例: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
例:“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关山”意象。
①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例:“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②历史存在。
例:“关河梦断何处”“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6.“清风”“白云”意象。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
辛弃疾一、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有《稼轩长短句》。
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辛弃疾再用韵,时国华①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
元和圣德②要君诗。
老去不堪谁似我。
归卧。
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
直上。
看君斩将更搴旗。
歌舞正浓还有语。
记取。
须髯不似少年时。
注①国华:卢彦德,字国华。
时任福建提点刑狱使。
②元和圣德:韩愈写了一首《元和圣德诗》,用以歌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的德业。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
“黍离”出自《诗经》,后世常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C.“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D.“看君斩将更搴旗”一句,照应上片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是将自己与卢国华作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韦应物一、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在中唐最大。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
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
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
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
”(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
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韦应物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②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③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
②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③理会:通达事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厅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风驰雨骤令人厌烦,但是满堂的嘉宾却令诗人倍觉神清气爽。
C.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将未睹“斯民”之康与自惭“居处”之崇两相对比,表达了真切的反省之意。
D.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达到忘我的境界。
E.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襟怀,也通过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了闲适的情趣。
2.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韦应物①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杜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杜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七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第一章杜牧的全部内容。
杜牧一、简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的“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自贻杜牧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注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
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
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白居易一、简介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两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喻诗的创作而发的。
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梦得[注]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梦得:刘禹锡。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
“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
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 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 颈联写“闲饮”的细节。
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 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辛弃疾
一、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有《稼轩长短句》。
二、作品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辛弃疾
再用韵,时国华①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
元和圣德②要君诗。
老去不堪谁似我。
归卧。
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
直上。
看君斩将更搴旗。
歌舞正浓还有语。
记取。
须髯不似少年时。
注①国华:卢彦德,字国华。
时任福建提点刑狱使。
②元和圣德:韩愈写了一首《元和圣德诗》,用以歌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的德业。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
“黍离”出自《诗经》,后世常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C.“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D.“看君斩将更搴旗”一句,照应上片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是将自己与卢国华作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声声慢
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时年33岁,知滁州任上。
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
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
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建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
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
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
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气势。
B.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C.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
D.道旁巡卒不断,路上车水马龙,一派安定繁荣景象,让词人无法抑制喜悦的心情。
E.这首词豪放雄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表现出词人胸怀天下的情怀。
4.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
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出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E.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6.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CE [C项“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联系前文可知,是写自己老大无成唯有归卧青山,谋生之道却“费寻思”,实际上是以己之今况作反面陪衬,希望友人能引以为戒,奋发有为。
E项“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是告诫友人,歌舞宴饮是少年们的乐事,规劝他不要沉湎丧志,以免消磨光阴,荒废事业。
]
2.(1)自己虽然年老,但不愿归隐青山,渴望为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做出贡献。
(2)不能沉溺于享乐而丧失志向,当珍惜时光,及时建立功名。
3.BC [B项“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错。
C 项“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土的信心”错,此处是表达自己故土难回的客居之愁。
]
4.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表现出词人胸怀天下的情怀。
(1)欣慰之情。
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老百姓获得了一个安定丰收的好年景。
(2)悲痛之情。
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沦落,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
(3)喜悦(自信)之情。
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宁静和平。
5.BE [B项应是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机。
E项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
6.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
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