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重力和弹力 第1课时 重力和弹力
- 格式:ppt
- 大小:7.47 MB
- 文档页数:60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新课标)】《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产生条件、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每一部分,理解重心。
3.知道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弹力的有无的判断、胡克定律教学难点弹力的有无的判断、弹力的方向的判断、胡克定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有支架的平面镜、激光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滑雪、高尔夫、撑竿跳高、蹦床的视频。
教师口述:大家进行过滑雪、高尔夫球、撑竿跳高、蹦床的运动吗。
滑雪运动员在展现出漂亮的身法后,最终落向地面。
高尔夫球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也最终落在地面。
借助于撑竿、蹦床为什么可以跳得这么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力重力教师设问:我们在初中学习了力、重力。
请大家回顾一下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描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
设计思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描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
没有必要再从头到尾详细地讲一遍,让学生回顾一下,教师再给答案即可。
学生活动: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所提问题,然后举手回答。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初中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即用一个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有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有向线段的长度大体地表示力的大小。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为G=mg,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每一部分。
教师活动:讲解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因此,重心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重心并一定就在物体上,如光盘。
1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重力与弹力[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方向及作用点(重点)。
2.理解重心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掌握确定重心的方法(重难点)。
3.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会判断弹力的方向(重难点)。
4.能区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会利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重点)。
一、力及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力的测量:测力计。
(4)力的单位:牛顿,符号为N。
2.力的表示方法作图步骤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选标度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的线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画线段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适当长度的线段标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例1如图所示,一人通过细绳用大小为50 N的力F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物块A,试画出拉力F的图示和物块重力G的示意图,并指出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答案见解析解析由题意知,细绳拉物块A,受力物体是物块A,施力物体是细绳。
画力的图示时,先选好标度,用点A代表物块A,即力的作用点,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最后标上箭头指明拉力的方向,即得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
为了准确无误地表示拉力的方向,图中的虚线是必要的补充。
力的示意图只需把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
从物块A的中心作一条竖直向下的线段,标上箭头,即得重力G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块A。
二、重力干枯的树叶能够飘落到地面;掷出的铅球落向地面;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
你能对这些自然现象和现实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吗?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使物体落向地面。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一节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为力。
其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来。
国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由于力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表示力的时候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力,分别是:(1)、力的图示法: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注:力的图示法要标明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多少)(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需大概反映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两种方法的区别: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前面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进一步的拓展,得出力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根据提示还有初中的知识,回答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教学【教师提问】该实验中显示微小形变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体会反思。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二、几种常见弹力【教师提问】思考讨论你认为在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对手的力是什么性质的力?【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做鼓励性评价。
问:你压玻璃瓶时,你的手对玻璃产生弹力的作用吗?【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做鼓励性评价。
问:同学们能不能分析放在桌面上的书,它与桌面间的作用是什么力?是怎么产生的?方向怎样?请在纸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手产生了力,方向垂直相接处的玻璃面并指向手,作用在手上。
产生,手也受到玻璃的挤压,发生形变,对玻璃产生弹力,方向垂直相接处的玻璃面并指向玻璃;玻璃对手的力,与手对玻璃的力,都是弹力,是相互作用力。
知道如何画几种常见弹力的力的示意图实验的探究过程和数据处理理解胡克定律板书设计§3.1 重力与弹力一、力和力的图示1.定义2.单位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二、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三、弹性形变与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重力、弹力的理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G=mg(g=9.8 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水平支持物支持的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5)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替代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胡克定律,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重心的概念以及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
2.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1.重心概念的理解。
2.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都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观察:苹果落地;滴水的衣服;思考讨论: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衣服上的水为什么会向下?观察:弹簧的拉伸和压缩。
思考讨论:弹簧为什么能被拉伸和压缩呢?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讲的重力、弹力有关。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符号G。
2.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
画出重力方向教师总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4.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1)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2)g的单位:N/kg,m/s21N/kg=m/s2(3)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由静止下落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课时教案第 三 单元第1案课题: §3.1.1 重力与弹力(第 1 课时)总第 案 年月日物理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概念,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弹性形变、弹力定义及产生条件;掌握胡克定律。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理解影响重心的因素;科学思维:会判定弹力的方向;能应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高考考点1、重力产生原因,重心的影响因素 2、弹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胡克定律的应用 3、场 1、重心位置确定 2、弹力方向的判定 3、课型 教法教学环节新授教 具 薄片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引入:学生活动预设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对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总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它不能像数字那样相加,但却遵守一定的运算法则——它就是力。
力有哪些性质,作用效果怎样呢?本章我们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
演示: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变——锯条变形、拉弓等。
总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三种情况:第1页共7页教学环节一、力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1.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独立存在,有力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称相互作用力,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③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举例说明:推车和拉车、关门时力的方向不同结果);④独立性:一个物体可能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每一个力均独立产生作用效果,互不影响。
3.作用效果静态:形变即体积或形状发生变化动态: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单位:牛顿,简称“牛” 符号“N”5.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按效果分:动力、阻力、支持力、向心力等注:①同一个力按照不同的命名方法有不同的名称②不同性质的力可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相同性质的力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