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古代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和演变,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化石、古代生物体化石、遗传物质等。
下面是古代生物学专业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的学科,起源于18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的古代生物学迅速发展,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2. 古生物的分类学:古生物的分类分为古植物学和古动物学,古植物学主要研究真核植物、藻类等植物化石,古动物学主要研究古动物体化石。
3.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化石、化学分析、地层学分析、石头实验等多种手段。
二、古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1. 进化论:生物的演化和起源是古代生物学的研究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机制演化而成的,进化论成为了生物学的一支重要理论。
2. 古生物地层学:地质学的发展对于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各种地质方法的应用,可以确定生物化石的地层分布和年代。
3. 生物地理学: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对于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为古代生物的演化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方式,有助于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演化历程。
2. 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对于不同种类的化石的分类和鉴定,是古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包括对古植物和古动物的分类鉴定。
3. 化石的地层分布和时代确定:通过地层学的方法确定化石的地层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有助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4. 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研究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包括各种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演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5. 古生物的生态环境:通过化石的分布和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和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古生物学总结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迹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第一部分化石与古生物学一、化石的定义化石: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第二部分化石的形成一、化石的形成条件生物条件—硬体最有利,软体易腐烂分解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时间条件—时间长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石化作用二、化石的石化条件化石的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改造而形成的话是作用。
1、矿质成天作用2、置换作用3、碳化作用第三部分化石的类型实体化石—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化石。
模铸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
·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如觅食迹、脚印、卵等。
化学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有机质,如氨基酸等。
第二章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一、首先,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标准化石:生存时限短、分布广、保存好、易发现的化石为标准化石。
指相化石:能够明确指示某种沉积环境的化石。
化石层序律:不同的岩层中生物化石各不相同,并根据相同的化石来对比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二、其次要了解古生物的命名,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来建立。
生物的各级分类学名采用拉丁语或拉丁化语表示。
单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属(亚属)以上单位的学名用一个词来表示二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种的学名用两个词表示,属名+种名三名法:根据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规和有关规定,亚种的学名用三个词表示,属名+种名+亚种名优先律:任何分类单位的正确名称是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
古生物的的分类体系:·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第三章古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身体不具备脊椎动物的总称。
古生物科普知识问题古生物科普知识涵盖了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古生物的科普知识:1. 古生物学的定义: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发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包含这些化石的围岩。
2. 古生物学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使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实际就是古生物化石中的一类,因此古生物学的研究对于寻找矿产资源意义重大。
通过古生物的研究,人类能够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面貌、掌握地球环境演变的规律,预测地球环境未来演变的趋势。
一些形态美观的古生物化石可以制作成工艺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目前方兴未艾的奇石市场中,古生物化石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3. 如何通过古生物学来了解地球历史:古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将今论古”的原理,也就是用当今某类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征去推断地史时期同类或相似生物的生存环境。
例如现在的珊瑚都是生活在温暖的浅海中,如果在某地区发现了珊瑚化石,那就可推断亿万年前这个地区也是一片温暖的浅海。
4. 古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学的异同:古生物参照现代生物学对生物门类进行划分,其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古生物学也注重形态学的研究,特别是形态与生存环境、器官发生学以及遗传、进化的研究。
但由于古生物的细胞结构很多都难以保存下来,因此相对于现代生物学,其对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缓慢。
沉积学和埋藏学的研究也是古生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代生物学所不具有。
5. 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化石是指保存于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化石区别于一般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学特征,或者是由生物活动所产生并保留下来的痕迹。
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及其生命活动在被沉积物掩埋后,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往往伴随着矿物质的交代和充填)最终形成化石。
生物工程知识:古生物学——探究生命的演化历程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今天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古生物学为我们研究这个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本文将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发现,以及它们对于我们对生命演化历程的理解的贡献。
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古生物学是研究化石和化石记录的学科。
化石是古生物学家获得有关生命演化历程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它们是地球上过去生命的遗迹和痕迹。
古生物学家使用多种技术来研究化石,包括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放射性测年和遗传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确定化石的年代、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关系等信息。
化石记录是由地球上过去的生命遗骸所组成的,包括化石、化石遗址和化石记录。
这些记录提供了对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至关重要。
二、古生物学的重要发现1.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地球的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在地球的演化早期,生命形式相对单一,只有原核生物和古菌。
这些生物形态简单,没有真核细胞中的器官和细胞器,并且没有进化成更复杂的生物。
2.最古老的生命形式通过对地球上最古老的化石记录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已经确定了许多最古老的生命形式。
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大多数为原核生物,包括蓝绿藻、硫细菌和氧化亚铁细菌等。
3.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演化古生物学家对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演化也做出了贡献。
多细胞生物、软体动物、脊椎动物、恐龙和人类都是地球上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
这些生物的演化通过不断的自然选择和进化适应环境来实现。
4.物种灭绝和生命的重建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多次物种灭绝,生命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和重建。
古生物学家对过去的物种灭绝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引起人们对未来的生态危机的关注。
此外,古生物学家还关注生命的重建,为为人们提供启示。
三、结论在人类探索宇宙和发现新的生命蓝图的进程中,古生物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是研究地球上古代生物及其环境演化的学科,它是理解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地球历史的重要窗口。
本文将从古生物学和古生态演化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历史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古代生物的学科。
通过对古代生物的遗骸、化石以及其他化石记录等的研究,可以了解它们的生命特征、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进而推断出它们的进化关系、地理分布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古生态学则侧重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和古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化等。
二、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的研究方法1. 化石记录:通过对化石的发掘、采集和分类研究,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特征和演化历程。
化石记录包括动物和植物的遗骸、化石孢粉、微化石等。
2. 碳同位素分析:通过对古生物体内所含的碳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方式、生态位以及古环境的变化等信息。
3. 氧同位素分析:通过对古生物化石中氧同位素的测定,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环境的气候条件及水分条件等。
4. 分子遗传学:利用DNA或蛋白质等分子的遗传信息,对古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过程进行研究。
5. 古地理学:通过对地形、地貌、地层的研究,可以重建古地理环境,进而分析古气候、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演化。
三、古生物学与古生态演化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1. 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古生物学和古生态演化揭示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历程,拓展了我们对生命起源和多样性的认识。
2. 重建地球历史:通过对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的重建,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演化以及大规模灭绝事件等重要事件。
3. 解释生物适应机制:通过对古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生物是如何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揭示出生物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的生存策略。
4. 提供资源勘查依据: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为石油、矿产等资源的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什么是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命、生态、进化和演化等问题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在地球演化史上生存过但已经灭绝的生物,主要是古代的动植物、微生物和真菌等。
古生物学主要采用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跨学科的方法研究,以揭示古生物和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古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一、古生物学的历史古生物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人们开始发现化石,并且开始将化石作为一种记录地球历史的证据。
到19世纪中期,古生物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人们开始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研究化石,识别化石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它们的分布和演化。
到20世纪,随着化学、物理、生态学等新技术的应用,古生物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古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石的形态学与分类学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化石分为化石类群,如哺乳动物、鱼类、植物等等。
研究者通过对化石的外形、大小、骨骼、牙齿等进行研究分类。
通过研究化石的形态学,可以了解不同种类的古生物多样性、生态成分和地理分布等。
2. 古生态学古生态学是研究古生物生存环境的学科,它主要通过研究化石洞穴、沉积物、岩石和古水体等场地中的化石和化石记录来了解过去生态系统和生态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出古生物生存社会的面貌和动植物相互作用的特征,以及生物的灭绝原因和机理。
3. 古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古生物地理分布演化和地球制约因素对古生物生态环境和生态共存的影响的学科。
古生物地理学主要运用地质学扩展古生态学,并通过地球动力学的长期演化和地理变动的影响力研究生物的迁徙、扩张和分化。
三、古生物学的现代应用古生物学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在现代生活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 古生物学在石油等能源领域的应用古生物学研究中对于沉积盆地和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可以为石油勘探、开采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的概述古生物学是研究过去生命的学科,即研究地球上早期生命及其演化的学科。
已知的生命始于约35亿年前,而第一个复杂生命形式——蓝藻仅有22亿年的历史,便比普遍的小单细胞早了13亿年。
古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演化过程,探究生命和星球之间的关系,揭示生命体系和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从而推断出地球上生命的未来走向。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这是指游离于地层中的存在于地球上,经过埋藏和固结后的形成的化石。
化石是古生物学的基础材料,它们是完整或部分保存下来的生命形式痕迹,包括晶体化的骨骼、牙齿、鳞片、孢子、胚胎、种子或其他生物的遗物。
化石被分为完整化石和碎片化石,其中完整化石指的是保存完整的化石,如恐龙化石,而碎片化石指的是仅保存化石碎片或痕迹,如化石化虫洞。
古生物学的分类古生物学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按照地质年代的不同,古生物学可以分为古生物学、中生物学和新生物学;按照研究领域的不同,古生物学可以分为植物古生物学、动物古生物学、微生物古生物学、化石学、比较解剖学和生物地理学等。
植物古生物学:研究过去地球上出现的植物群落,如陆地上的森林、草原等,以及这些植物群落的起源、分布、演化过程和相互关系。
动物古生物学:研究过去地球上出现的动物群落,如史前海洋生物、恐龙时代的巨兽、以及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
微生物古生物学:研究化石中保存有微生物遗物的地质时期和微生物的演化过程。
化石学:是古生物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化石的形成、保存和分类,以及它们对生态、生物地理和进化等问题的启示。
比较解剖学:研究各种生物形态上的异同,帮助解决生物进化的难题。
生物地理学:研究过去的生物分布,以及生物与地理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古生物学的应用古生物学的应用基于两个基本原理,即地层原理和生物演化原理。
地层原理是根据岩石的年代、岩性、变化及其分布情况,和化石群、化石形态、分布及异同等进行推论。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第三章•古生物学第四章•什么叫化石第五章•微化石第六章•超微化石第七章•化学(分子)化石第八章•生物层序律第九章•系统古生物学第十章•演化古生物学第十一章•理论古生物学第十二章•生物地层学第十三章•古生态学第十四章•古生物学地理学第十五章•生物成矿作用第十六章•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第十七章•石化作用第十八章•化石的石化作用有哪些类型?第十九章•矿质充填作用第二十章•置换作用第二十一章•碳化作用第二十二章•化石埋藏学第二十三章•死亡群第二十四章•埋藏群第二十五章•化石群第二十六章•原地埋藏第二十七章•异地埋藏第二十八章•残留化石群第二十九章•混合化石群第三十章•搬运化石群第三十一章•如何区分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第三十二章•概述“ 化石记录不完备性” 的原因第三十三章•化石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第三十四章•实体化石第三十五章•模铸化石第三十六章•印痕化石第三十七章•印模化石第三十八章•外模第三十九章•内模第四十章•核化石第四十一章•内核第四十二章•外核第四十三章•铸型化石第四十四章•遗迹化石第四十五章第二章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第四十六章•古生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第四十七章•古生物的分类系统第四十八章•确定化石种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第四十九章•地理亚种第五十章•年代亚种第五十一章•形态属第五十二章•双命名法第五十三章•三命名法第五十四章•优先律第五十五章•保留命名第五十六章•模式种第五十七章•模式标本第五十八章•正模第五十九章•副模第六十章•原核生物第六十一章•孢子植物第六十二章•种子植物第六十三章•维管植物第六十四章•简述生物的分界及其与生物系统发生的关系。
第六十五章•简述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六十六章第三章古无脊椎动物第六十七章一 . 珊瑚动物第六十八章•珊瑚的隔壁第六十九章•鳞板第七十章•横板第七十一章•泡沫板第七十二章•主隔壁第七十三章•对隔壁第七十四章•主内沟第七十五章•侧内沟第七十六章•中轴第七十七章•中柱及其组成第七十八章•联接孔第七十九章•角孔第八十章•壁孔第八十一章•联接管第八十二章•联接板第八十三章•轴管第八十四章•四射珊瑚有哪四种构造组合带型?每种类型包括哪些构造?第八十五章•四射珊瑚的隔壁是怎样发生的?第八十六章•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第八十七章•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不同点第八十八章•隔壁与泡沫板那种构造先生长?第八十九章二软体动物第九十章•软体动物主要分哪几个纲?第九十一章•腹足类的缝合线第九十二章•腹足类的脐第九十三章•腹足类的裂口第九十四章•腹足类的裂带第九十五章•双壳类的新月面第九十六章•双壳类的盾纹面第九十七章•双壳类的足丝凹口第九十八章•双壳类的足丝凹曲第九十九章•外套湾第百章•外套线第百一章•闭肌痕第百二章•双壳纲的齿系类型及其特征。
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古生物学
•什么叫化石
•微化石
•超微化石
•化学(分子)化石
•生物层序律
•系统古生物学
•演化古生物学
•理论古生物学
•生物地层学
•古生态学
•古生物学地理学
•生物成矿作用
•化石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石化作用
•化石的石化作用有哪些类型?
•矿质充填作用
•置换作用
•碳化作用
•化石埋藏学
•死亡群
•埋藏群
•化石群
•原地埋藏
•异地埋藏
•残留化石群
•混合化石群
•搬运化石群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和异地埋藏?
•概述“ 化石记录不完备性” 的原因
•化石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印痕化石
•印模化石
•外模
•内模
•核化石
•内核
•外核
•铸型化石
•遗迹化石
第二章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
•古生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古生物的分类系统
•确定化石种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地理亚种
•年代亚种
•形态属
•双命名法
•三命名法
•优先律
•保留命名
•模式种
•模式标本
•正模
•副模
•原核生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维管植物
•简述生物的分界及其与生物系统发生的关系。
•简述植物界和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三章古无脊椎动物
一. 珊瑚动物
•珊瑚的隔壁
•鳞板
•横板
•泡沫板
•主隔壁
•对隔壁
•主内沟
•侧内沟
•中轴
•中柱及其组成
•联接孔
•角孔
•壁孔
•联接管
•联接板
•轴管
•四射珊瑚有哪四种构造组合带型?每种类型包括哪些构造?
•四射珊瑚的隔壁是怎样发生的?
•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上见不到横板,而在什么情况下横切面又可以见到横板呢?•比较四射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不同点
•隔壁与泡沫板那种构造先生长?
二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主要分哪几个纲?
•腹足类的缝合线
•腹足类的脐
•腹足类的裂口
•腹足类的裂带
•双壳类的新月面
•双壳类的盾纹面
•双壳类的足丝凹口
•双壳类的足丝凹曲
•外套湾
•外套线
•闭肌痕
•双壳纲的齿系类型及其特征。
•如何区分主齿与侧齿?
•如何确定双壳纲的前后?
•头足类的住室
•头足类的气室
•体管
•隔壁颈
•连接环
•头足类的缝合线
•. 头足纲体管类型及其特征
•头足纲缝合线类型及其特征
•头足纲生态类型与形态功能分析
三. 三叶虫动物
•三叶虫的头鞍
•三叶虫的头盖
•三叶虫的固定颊
•三叶虫的活动颊
•三叶虫的面线
•三叶虫的面线类型及其特征
•根据头甲与尾甲的大小关系,可以分为几种尾甲类型?•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
•试述三叶虫的生态特征
四. 腕足动物
•基面
•三角孔
•三角板
•三角双板
•牙板
•腕骨
•腕棒
•腕环
•匙形台
•根据螺顶指向及初带,腕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腕足动物的铰齿在哪一个壳瓣上?
•腕足动物的生态特征?
•比较腕足动物与软体动物双壳纲在硬体上的不同点?
五. 笔石动物
•胎管
•基胎管
•亚胎管
•共通管
•笔石体
•笔石簇
•图示笔石胎管构造?
•树形笔石有几种胞管?
•判断笔石枝生长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的依据是什么?•正笔石的十种胞管类型及其特征?
•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特征?
•笔石页岩相?
第四章古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哪两个超纲?各超纲分别包括些纲?•软骨替换骨
•膜成骨
•脊椎由哪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椎体的五种类型?
•鱼类尾鳍的主要类型?
•鱼形动物分哪几个纲?
•爬行动物牙齿着生的主要方式?
•试述哺乳动物臼齿类型与习性的关系
•从猿到人的发展演化经历哪些演化阶段?
•试述脊椎动物各纲在生物进化上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古植物
•茎的分枝方式主要有哪些?
•什么叫单叶和复叶?
•叶序
•叶脉
•叶脉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植物界分哪些主要门类?
•维管植物
•叶座
•叶痕
•束痕
•侧痕
•叶舌穴
•什么叫做间小羽片和间羽片
•图示磷木的叶座
•图示小羽片的形态类型
•植物化石保存特点是什么?
•原蕨植物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谈谈你对被子植物起源的认识。
•如何利用植物化石分析古环境?
•古生代和中生代主要造煤植物有哪些?
•试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第六章微体古生物学
•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有孔虫的世代交替
•有孔虫的微球形壳
•有孔虫的显球形壳
•有孔虫壳的双型现象
•初房
•终室
•有孔虫壳壁成分及其特点
•蜓壳的旋脊和拟旋脊
•蜓壳的轴积
•蜓壳的轴切面和旋切面
•蜓壳的原生壁和次生壁分别由哪些结构组成?•蜂巢层
•副隔壁
•试述蜓壳旋壁的类型及其特征。
•有孔虫的生态特征和地史分布。
•试述放射虫的生态特征及地史分布。
•牙形石
•试述牙形石骨骼分子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牙形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
•什么叫孢子?
•什么叫花粉?
•孢子花粉的萌发构造主要有哪些类型?
第七章演化古生物学
• 简述生命起源与热泉或海底黑烟囱的关系。
•如何理解寒武纪大爆发?
•为什么适应是生命特有的现象?
•影响小进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什么是物种?成种作用模式有哪些?
•在地球历史上,显著的生物大进化阶段有哪些?•如何理解大辐射和大绝灭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形式?•简述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及其地质意义。
第八章分子古生物学
• 生物标志化合物
•分子化石
•古DNA 研究对于进化生物学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地质类脂物是否与生物体中的脂质完全一样?
•为什么地质类脂物可以用来追踪过去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
第九章环境古生物学
•生境
•个体古生态学
•综合古生态学
•伯格曼定律
•化能自养生物
•形态功能分析
•同源器官
同功器官
•居群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简述生物的环境分区及各区的生物特点。
•简述水生底栖生物的生活方式。
•简述生物地理分区级别及影响生物地理分区的主要因素。
第十章古生物学的应用
•古生物化石资料用于古环境恢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为什么古生物化石可以用层划分对比?
•试述生物演化与地质年代单位及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为什么古生物化石资料能用于大地构造分析与古大陆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