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重力与弹力
- 格式:pptx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10
第1节重力与弹力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3.知道常见的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4.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5.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一、力的概念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为。
力是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力不能离开和而独立存在,力可以用一根来表示,它的表示力的大小,它的表示力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
二、重力重力是由于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总是向下。
重力的大小:=,为重力加速度,=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重心位置与和物体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上.重心(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三、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变化.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填“能”或“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4.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5、几种弹力及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绳中的弹力常常叫做张力.四、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劲度系数: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是N/m.是表示弹簧“软”“硬”程度的物理量.一、力的概念情景设置:运动员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刹车后会慢慢停下来;球撞到地面上会弹起来;弹簧被压缩长度会变短;用手压锯条,锯条会变弯。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第1节重力与弹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2.重力大小:G = 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的位置:(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4)悬挂法确定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2)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3)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第2节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2)公式:F f=μF N,μ是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因数无单位。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1)随着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2)跟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无关;(3)大小取值范围0<F≤F m;(4)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静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垂直。
第一节重力和弹力第一部分重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说明:(1)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2)不同地点,同一物体在地面上所在位置的纬度越高,所受重力越大;在地球上空的位置海拔越高,重力越小。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4.作用点: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说明:(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
(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
(4)重心的确定方法: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
5.重力的测量(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物体的重力一般用它来测量。
(2)对应状态:要准确测量某物体的重力,应让它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测量原理: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所受力为平衡力,若物体只受重力及另外一个力,则另一个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知道另一个力,则可以知道重力。
(4)测量方法:将被测物体悬于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或是放在弹簧测力计上,让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第1节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基础演练1.(2022秋·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中)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的B.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D.两物体间即使不接触,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答案】C【详解】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向下的,例如接触面不水平时,重力与接触面不垂直。
故A错误;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任何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
故B错误;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的重心在圆心,不在圆环上。
故C正确;D.弹力是接触力,两物体间存在弹力一定相互接触。
故D错误。
故选C。
2.(2022秋·江苏淮安·高一统考期中)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B.足球对木板的压力就是足球受到的重力C.足球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D.足球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足球发生了弹性形变【答案】C【详解】A.木板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足球发生了弹性形变,A错误;B.足球对木板的压力与足球受到的重力不是一个力,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木板,重力的受力物体是足球,B 错误;C.足球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木板发生了弹性形变,C正确,D错误。
故选C。
3.(2022秋·浙江温州·高一温州中学校联考期中)教材中给出了一些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标准值:29.80665m /s g =地点纬度()2/m s g -⋅赤道海平面0︒9.780马尼拉1435'︒9.784广州2306︒'9.788武汉3033'︒9.794上海3112'︒9.794东京3543'︒9.798北京3956︒︒9.801纽约4040'︒9.803莫斯科5545︒︒9.816北极90︒9.832A.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B.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C.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D.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都相同【答案】C【详解】A.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相等,则所受的重力大小不相等,故A 错误;B.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 错误;C.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重力加速度不变,根据v g t∆=∆可知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故C 正确;D.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并不相同,故D 错误。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一节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为力。
其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来。
国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由于力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表示力的时候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力,分别是:(1)、力的图示法: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注:力的图示法要标明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多少)(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需大概反映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两种方法的区别: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前面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进一步的拓展,得出力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根据提示还有初中的知识,回答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教学【教师提问】该实验中显示微小形变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体会反思。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二、几种常见弹力【教师提问】思考讨论你认为在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对手的力是什么性质的力?【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做鼓励性评价。
问:你压玻璃瓶时,你的手对玻璃产生弹力的作用吗?【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做鼓励性评价。
问:同学们能不能分析放在桌面上的书,它与桌面间的作用是什么力?是怎么产生的?方向怎样?请在纸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手产生了力,方向垂直相接处的玻璃面并指向手,作用在手上。
产生,手也受到玻璃的挤压,发生形变,对玻璃产生弹力,方向垂直相接处的玻璃面并指向玻璃;玻璃对手的力,与手对玻璃的力,都是弹力,是相互作用力。
知道如何画几种常见弹力的力的示意图实验的探究过程和数据处理理解胡克定律板书设计§3.1 重力与弹力一、力和力的图示1.定义2.单位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二、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三、弹性形变与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重力与弹力》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重力与弹力》。
第三章主要讲述相互作用——力,以相互作用为学习主题。
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
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在力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
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最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本章研究这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作用观念、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而让学生具有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五节内容,本节是第一节,探究重力与弹力。
承载着实现全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2.1 认识重力、弹力。
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
例 1 调查生产生活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
例 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原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第一节。
本节探究重力与弹力。
从重力的概念切入,继而阐述重力与物体质量和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关系式,物体的重心。
接下来讲述了弹力,通过演示、文字叙述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得出胡克定律。
教材以图片和问题导入,注重思考与讨论,依次讲述了“重力”、“弹力”和“胡克定律”三部分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大小计算;能确定物体重心(受重力的作用点)位置,能用力的图示表示力。
2.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3.通过实验理解胡克定律。
(二)核心素养:物理观念:通过研究重力和弹力,形成**和相互作用观念,能用其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