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数上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两步连乘的概念;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换为两步连乘的形式。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两步连乘的概念及意义两步连乘指的是将两个数相乘后再将得到的积与另一个数相乘。
这种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
例如,若贫困山区的学校在买书时,先从图书批发部订购了120 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0 元,则订购书的总价格为 120 × 10 元。
经过一段时间,学校又发现缺了 2 个班的数学书,这时它在另一家书店买到了每本数学书 16 元的价格,要订购 2 × 30 = 60 本书,则这次的费用为 60 × 16 元。
那么,这次买书的总费用为 (60 × 16元) × (120 × 10元) = 9600 元。
2.两步连乘的应用两步连乘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一个阳台的面积是 6 平方米,每平方米瓷砖 28 元,那么需要花费多少元?解:这个问题可以看成是两步来解决的。
首先,算出阳台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瓷砖:6 个平方米;然后,算出这些瓷砖的总价钱:6 × 28 元。
因此,花费的总价钱为6 × 28元=168元。
例2:一个纸箱的体积为 80 立方厘米,已知一盒铅笔的长是 15 厘米,宽是 10 厘米,高是 3 厘米,这盒铅笔的数量是 550 支,请问最多可以装几盒铅笔?解: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分两步来进行。
在第一步中,需要计算出纸箱可以装多少个标准盒子,这需要知道纸箱的体积和一个标准盒子的大小。
盒子的大小可以根据长、宽、高相乘得到:15 厘米 × 10 厘米 × 3 厘米 = 450 立方厘米。
因此,一个纸箱可以装80 ÷ 450 ≈ 0.177 个标准盒子。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P43-44,想想做做1-4.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2.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意识。
学习过程:一、复习铺垫1. 兔妈妈拔了3筐萝卜,每筐12个,兔宝宝拔了6个萝卜。
两只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1)自由读题后列式计算。
(2)先算什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兔妈妈拔了多少个萝卜。
出示:求两只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用兔妈妈拔的个数+兔宝宝拔的个数2. 看图说出两数之间的关系(1)△ △ △ △ △ △○ ○ ○ ○ ○ ○ ○ ○ ○○比△多3个。
乙数是甲数的3倍。
二、学习新课 1. 把上图转化成线段图,出示“我们可以画线段图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问:表示甲数的这么长的线段可以表示多少?乙数呢?如果甲数是100,乙数有( )个100,甲乙两数一共有( )个100,乙数比甲数多( )个100.2. 出示例图,指名读题。
3. 指导画线段图。
(1) 问:上衣的价钱跟裤子有什么关系?如果画线段表示上衣和裤子的关系,你准备先画表示什么价钱的线段?(师示范在黑板上画)(2) 你能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吗?(指名上黑板画,师行间指导)(3) 指名说出线段图表示的意思。
(4) 出示问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在线段图上指出表示一套衣服钱数的线段,(2)甲数乙数在图上怎么表示?(师示范在图上标出“?元”)(5)再次指名完整叙述线段图表示的条件和问题。
4.指导分析数量关系(1)生独立列式计算(2)交流,说说你是先算什么的,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上衣的价钱的?指导说: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用上衣的价钱+裤子的价钱,上衣的价钱不知道,先求出上衣的价钱。
(3)还有别的方法吗?帮助学生理解1+3=4,4*28=112(元)的思路。
(4)选择一种方法说解题思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80P8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明白得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进展数学摸索,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探究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觉问题1.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适时板书3个条件)2.你发觉哪两个信息之间是有直截了当联系的?依照这两个信息你能求出什么?先摸索一下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出示完整挂图:你能算出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打开课作本,动笔算一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汇报交流: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算的?方法一:52=10(元)106=60(元)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明白了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能够求出什么?还有其他算法吗?方法二:65=30(个)302=60(元)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明白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能够求出什么?2.引导学生摸索: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第二种呢?(先同桌互说再指明生回答)解答方法不同,这是它们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点吗?(结果一样、2个乘法算式)板书:用红粉笔描出乘号。
5.总结:尽管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差不多上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这确实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揭示课题)在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如何样去摸索?你有什么好的策略、方法介绍给大伙儿吗?(关键确实是要找到有直截了当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尝试一下。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一)想想做做第5题1.不完整出示:桃树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打开课作本算一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谈话: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出示图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师逐一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题。
出示例题。
师: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表述题意。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方法一:52=10106=60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二:65=30302=60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26=12125=60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
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
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两步乘法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能够运用两步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能够以简单的语言描述两步乘法的过程和应用场景。
二、教学内容
1.两步乘法的概念和应用。
2.两步乘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向学生简单介绍两步乘法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并通过举一些简单的例
子来说明两步乘法的作用。
2. 讲解
1.通过例题来详细解释两步乘法的步骤和应用方法。
2.强调两步乘法会更方便,因为在使用两步乘法时,如果某一个步骤出
错,我们只需要重新计算那一步就行了,无需重新计算所有的步骤。
3. 练习
1.给学生发放试卷,让他们独自完成题目。
试卷中包含了一些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使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
2.收集试卷后,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情况,并回答疑问。
4. 总结
1.对于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要善于运用两步乘法,加深学生
对两步乘法的理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
四、教学价值
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其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为其日后升学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教学中强调了两步乘法对于快速计算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计算的技能和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P80——81第1——3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2、收集信息。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4、出示完整的例题。
你能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组织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问:你是怎样想的?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继续引导理解方法二的思路: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问:这种方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归纳反思⑴问: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⑵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吗?揭示课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1、想想做做1⑴收集信息,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⑵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⑶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教师依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并重点问一问步同方法的计算依据。
2、想想做做2、3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评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2.学会使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两步连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工具:课件、黑板、彩色粉笔、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用黑板上的数学题引出新知识;•让学生思考问题:1个苹果1元,2个苹果能卖多少元?2. 知识讲解•讲解两步连乘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加减乘除的操作顺序;•利用两步连乘方法计算上一步引出的问题。
3. 实际问题解决训练•教师出示两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两步连乘的方法计算;•讨论同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数学规律的发现•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并总结规律;•小组合作,讨论规律和方法。
五、教学总结1.总结两步连乘的概念和方法;2.复习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3.总结数学规律。
六、课后作业•选择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的两步连乘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学习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成功涉足了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对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此外,教师恰当地组织了实际问题解决训练、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发现、创新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1)(第7课时: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对策:一方面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唤起旧知。
师:出示乒乓世界冠军张怡宁的照片。
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她吗?(学生交流)师:今天让我们走进乒乓球,研究与乒乓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一袋乒乓球。
师:如果要你去买这些乒乓球,你首先要了解什么?学生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师:出示(每个乒乓球2元)学生求5个乒乓球多少元。
二、层层深入、思考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再出示5袋这样的乒乓球。
问:现在根据上面的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先自己思考,写一写,再进行交流。
1、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2、这些乒乓球一共多少元?学生自主解决问题1并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抓住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再开展讨论)方法一:先算一袋要多少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2=10(元)106=60(元)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0又表示什么?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
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方法一的解题思路。
方法二: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6=30(个)302=60(元)师: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30又表示什么?学生说出算式中各个部分的意义。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分析思考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过去的2008年是我国的奥运年,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份珍贵的记忆。
老师也珍藏了了几套福娃邮票,想看吗?(电脑出示)
从图上看,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板书: 收集信息)(电脑出示: 买了3套,每套5张,每张2元)
你能从这三个信息中,选择两个有联系的信息,(板书: 选择信息)提出一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
(买一套邮票要多少元?买一种福娃的邮票要多少元?一共买了多少张邮票?)口答列式。
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
(出示: 这些邮票一共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用一步计算解决吗?那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读一读,先让我们把题目完整地读一读。
2.想一想,先独立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把你们的解题思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和先求什么,再根据,求出什么。
相机板书计算方法。
(板书)
方法1. 先算一套福娃多少元?方法2. 先算一种福娃多少元?
5×2=10(元) 2×3=6(元)
10×3=30(元) 6×5=30(元)
方法3. 先算3套一共多少张?
5×3=15(张)
2×15=30(元)
4.同学们真厉害,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想出了三种方法。
结果完全相同,正好起到了互相检验的作用。
答: (略)
5.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都是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
不同:第一步选择的信息不同,解题思路也不同。
(电脑演示不同)
看来,这三种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回忆一下,我们在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先收集信息,再选择两个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算什么,再根据第一步所求的和第三条信息组合解决所求问题。
(板书: 解决问题)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解决例题。
这样的实际问题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老师这就带你们去几个地方参观一下、感受一下。
第一站我们先到商店看看。
你从题中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电脑演示)
不仅要找文字信息,还要会找图中的信息。
把收集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你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然后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演示算理。
(若学生出现2×6能说出算理则肯定,说不出算理则强调要选择有联系的信息)2.“想想做做”1。
第二站我们要参观的是果园,你会像刚才一样先在题中收集信息吗?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运4车苹果,每车2筐,每筐苹果20千克。
读一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独立解答。
展示学生作业,汇报想法,电脑演示算理。
小结:解题时要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收集信息时,要收集有用信息,也就是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
3.“想想做做”5。
果园里还有一个数学问题也要请同学们解决。
请一个学生读题。
独立解答。
借助线段图讲清第二种方法的算理。
小结:这是一道有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可以选择这两条信息先算梨树的棵数,再算出苹果树的棵数;也可以根据这两条信息先算苹果树是梨树的6倍,再算苹果树的棵数。
我们发现画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4.“想想做做”7。
最后我们要参观的是电脑房。
他们是指什么?(4人)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独立列式解答,对照算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
四、回顾总结,拓展提高
1.通过这节课的参观、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同学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像这样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相信你们一定能积极动脑,用正确的数学方法有条理地去思考,去解决。
在我们古代,这样的连乘应用题就已出现。
(出示古代数学问题)你想求什么?怎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