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09 KB
- 文档页数:5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正数是大于零的数,负数是小于零的数。
有些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们被称为零。
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
自然数指的是正整数和零的集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数。
我们可以用a>0表示a是正数,a≥0表示a是正数或零,a<0表示a是负数,a≤0表示a是负数或零。
1.2 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它们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有理数可以分为六类:正整数、正分数、零、负分数、负整数和整数。
我们可以用数轴来表示有理数,数轴是一条直线,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
一般来说,当a是正数时,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个单位长度。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当a是正数时,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和a,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相反数指的是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它们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绝对值是数a到原点的距离,用|a|表示。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
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可以表示为a=|a|或a=-|a|。
如果a>0,则|a|=a,如果a<0,则|a|=-a。
有理数的比较可以在数轴上表示,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正数大于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用数轴来表示。
当加上一个正数时,表示数的点向右移动,当加上一个负数时,表示数的点向左移动。
同样地,当减去一个正数时,表示数的点向左移动,当减去一个负数时,表示数的点向右移动。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以下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汇总:
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比较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数轴上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同号相乘除法的规律,异号相乘除法的规律
4.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6.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分数乘整数/分数,分数除以整数/分数
7.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小数的大小比较
8.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
9.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小数乘整数/小数,小数除以整数/小数
10. 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和运算,比例的倒数、倒数的比例
11. 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百分数的大小比较,百分数的转化和计算
12. 简单利益的计算,利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复利的计算
13. 平均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14.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文章描述的数据和实际情况不符的数据
15. 数据的分组和统计,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的计算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
(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3.0表示的意义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
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1.2 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3,整数也能化成分数,也是有理数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正整数正整数整数 0 正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有理数有理数 0 (0不能忽视)正分数负整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负分数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3.数轴⒈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一章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一)正数:大于0的数。
(二)0的意义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2、“0”不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某种量的基准。
(三)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
(四)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含义①具有相反意义②具有数量2、通常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正数表示,那么与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可以用负数表示;例:若规定收入1000元记作+1000元,则支出300元记作-300元。
若规定前进10米记作+10米,则后退5米记作-5米。
注: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究竟哪一种意义的量为正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习惯上把“前进、上升、收入、盈利”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亏损”等规定为负。
二、有理数(一)分类及有关概念1、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分有理数整数正整数统称为整数(根据整数的奇偶性)奇数1、3、5、7、9……排列用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03、5、7、9、11……排列用2n+1负整数偶数(2n )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属于分数)正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负分数2、根据有理数的性质分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3、数集:把一类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集合,简称数集;每个集合最后的省略符号“”表示填入的数只是集合的一部分。
(二)数轴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
3、一般的,设a是一个正数,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为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侧,与原点的距离为a个单位长度。
(三)相反数1、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一、知识归纳:1、数轴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方向、长度单位的直线。
有了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它上面的一个确定的点来表示。
在数的研究上它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使数和最简单的图形——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
但要注意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是都有有理数和它对应。
借助于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法则是: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相反数是指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
互为相反的两个数位于数轴上原点的两边,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
有了相反数的概念后,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就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3、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显然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
4、倒数可以这样理解:如果a与b是非零的有理数,并且有a×b=1,我们就说a与b互为倒数。
—有了倒数的概念后,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就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即负数<零<正数;(2)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大;(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4)在数轴上表示的有理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6、科学记数法:是指任何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用式子表示|a|的范围是0<|a|<10。
7、近似数与精确度:近似数:一个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精确度:右边最后一位数所在的位数,就是精确到的数位。
|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由此可得,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的0;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总复习资料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题总复资料类比归纳专题:有理数加、减、乘、除中的简便运算——灵活变形,举一反三类型一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一、相反数相结合或同号结合1.计算:【方法2】515-3;1-(+6)-3+(-1.25)- 48/82.3+(-1.7)+6.2+(-2.2)-1.1.二、同分母或凑整结合2.计算:【方法2】6.82)+3.78+(-3.18)-3.78;311/-5 + (-9)/8 - 1.25.三、计算结果成规律的数相结合3.计算1+2-3-4+5+6-7-8+…+2013+2014-2015-2016的结果是()A。
B。
-1 C。
2016 D。
-20164.★阅读:因为一个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当a≥时,|a|=a;当a<0时,|a|=-a.根据以上阅读完成下列问题:1)|3.14-π|=________;1/1-1/11+1/111-1/1111+…-1/2013+1/2014-1/2015-1/2016 2)计算:2/3-3/2+4/3-9/8+10/9类型二运用分配律解题的技巧一、正用分配律5.计算.131/2-4+8×(-24);39×(-14).二、逆用分配律666/(-3)-3×(-3)-6×3.6.计算:4×7/7.三、除法变乘法,再利用分配律122/6-7+3÷(-42).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1)原式=1+(-1.25)-6+4/8= -4.75.2)原式=2.3+6.2-(-1.7-2.2-1.1)= 3.5.2.解:(1)原式=[(-6.82)+(-3.18)]+(3.78-3.78)= -10.2)原式=19+8/4-9/8-1.25= 3.3.D4.解:(1)π-3.14=π-3.14.2)原式=1-1/2-1/10= 3/5.5.解:(1)原式=-12+18-3=3.2)原式=2/3-3/2+4/3-9/8+10/9= 55/7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详细梳理一、有理数1.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的数。
3)0的意义:不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某种量的基准。
2.有理数:1)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分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3.数轴: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
4.相反数: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
5.绝对值:1)定义: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6.有理数的运算:1)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4)除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7.乘方:1)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性质: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二、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1)定义: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1)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项: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合并同类项:1)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性质: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十五篇)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a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和练习题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期末总复期末复一有理数的意义一、双基回顾1、前进8米的相反意义的量是;盈利50元的相反意义的量是。
2、向东走5m记作+5m,则向西走8记作,原地不动用表示。
正数{…};负数{…};分数{…};整数{…};非负整数{…};非正数{…}。
4、与表示-1的点距离为3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5、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2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6、3的相反数的倒数是。
7、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是;最大的负整数是。
8、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倒数即是它自己的数是。
9、如图,如果a<,b>0,那么a、b、-a、-b的大小关系是.10、已知︱a+2︱+(3- b)2=0,则a b =。
ab二、例题导引例1(1)大于-3且小于2.1的整数有哪些?(2)绝对值大于1小于4.3的整数的和是多少?例2已知a、b互为相反数,m、n互为倒数,︱x︱=3,求(a+b)2-3mn+2x的值。
例3(1)若a<,a2=4,b3=-8,求a+b的值。
(2)已知︱a︱= 2,︱b︱=5,求a-b的值;3、操演升华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①零上6℃的相反意义的量是零下6℃,而不是零下8℃()②如果a是负数,那末-a就是正数()③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④一个数的相反数长短正数,那末这个数肯定长短负数()⑤若a=b,则︱a︱=︱b︱;若︱a︱=︱b︱,则a=b()2、一种零件标明的要求是Ф10(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零件要求最大直径不超过mm,最小直径不小于mm.。
3、某天气温上升了-2℃的意义是。
5、12的相反数与-7的绝对值的和是。
6、若a<0,b<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a-b<0 B、a-b>0 C、a-b=0 D、(-a)+(-b)>07、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是,它们的商是()A、0B、-1C、1D、不能确定8、若|x|=-x,则x=_____;若︱x-2︱=3,则x= .9、古希腊科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个三角形数为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知识要点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
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
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是近似计算。
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和 统称有理数.)0p q ,p (pq≠为整数且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 (是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a≥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 (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a+b 的相反数是;(3)相反数的和为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相反数的商为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w w w .x k b 1.c o m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 ,0的绝对值是 ,负数的绝对值等于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0a (a )0a (0)0a (a a ⎩⎨⎧≤-≥=)0()0(a a a a a (3);;0a 1a >⇔=0a 1a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非负性;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
结归纳期末复习资料
中招复习策略XX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②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0 a是正数; a<0 a是负数;
a≥0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 a≤ 0 a 是负数或0 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
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3)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3) ;;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1)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2)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4)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5)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奇数个负数为负,偶数个负数为正。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
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简便运算)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a=0,b=0;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
意:不省过程,不跳步骤。
19.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常用于填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