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25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时代背景(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消灭启蒙学者所描绘的奇特景象。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抱负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2.主题思想(1)“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冲破阻碍共性解放的思想藩篱。
(2)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奇特的将来,体现了抱负主义的追寻。
3.代表人物(1)拜伦:①作品风格: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拜伦式英雄”。
②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后者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①作品风格:布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②代表作:《西风颂》。
4.创作特点(1)想象力丰富,留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2)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怜悯,极富感召力。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1.时代背景(1)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2)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冲突,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端详与批判。
2.代表作品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战斗与和平》。
(1)《人间喜剧》呈现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战斗与和平》呈现了在战斗与和平交替的年月中俄国社会宽敞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3.作品特点(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留意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2)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供应了生疏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教学设计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从容说课19—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转型、动荡到日趋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欧洲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领域各自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何抓住这两个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特征并阐明其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以点带面,通过介绍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清晰地勾勒出19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脉络。
如何根据新课标构建教材三维目标,如何落实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将是本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可通过设置课内小专题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教学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荒诞派戏剧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具准备有关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及其作品的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分析拜伦、雪莱以及巴尔扎克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2.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重在对具体问题的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课前准备(如有的学生讲到拜伦的《唐璜》,讲到雪莱的《西风颂》,讲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1.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名家,你更喜欢谁的作品?请说说理由。
高二历史导学案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编制人:田宏审核:高二历史组【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诗歌、小说和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自主学习】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1、时代背景:(1)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反映到文艺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
2、代表:(1)拜伦:①作品特点:具有和精神,抨击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追求的“拜伦式英雄”。
②代表作:叙诗长诗和《唐璜》。
《唐璜》被誉为。
(2)雪莱:①作品特点:充满,体现精神。
②代表作:3、特点:表现出“”,体现了的追寻。
【探究思考】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小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冷酷的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准绳,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现实审视与批判。
2、代表作品:法国司汤达、巴尔扎克的、英国狄更斯的、俄罗斯托尔斯泰的。
3、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代表作-----《人间喜剧》内容:①由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②展示了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被誉为。
(《欧也妮•葛朗台》其中最出色的小说)4、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家,代表作:。
描写俄国人民反抗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的光辉与阴暗面。
5、特征:注重描写,剖析。
揭露金钱扭曲的灵魂,抨击,提供认识的镜子。
【思考探究】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和文学风格上有何不同?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风起云涌。
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第一篇: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背景: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
2、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3、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三)、代表及作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异同点)1、拜伦(英)(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①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2)代表作:叙事长诗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3)不同点:①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②表现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2、雪莱(英)(1)思想倾向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②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2)代表作《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3)不同点①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②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四)影响: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