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诗歌、小说、戏剧
- 格式:ppt
- 大小:396.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名题分解(备注:无。
)1.(2011年北京卷,22)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考点】近现代世界文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理解。
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强调主观想象力,用诗歌表达人的强烈情感,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故选B项。
【答案】B1.(2011年浙江文综,23)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的少女》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应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组合类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
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答案】B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2011年本课时没有命制试题必修三模块综合1.(2011年山东文综,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青州三中高二历史导学案编号:17 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新授李学顺高二历史组高二级部高二级部学习目标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学习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学习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预习学案(一)自学指导:一.浪漫主义诗歌:1、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记忆)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_________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_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2、特点:(1)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______________”,他们渴望冲破阻碍____的思想藩篱,在揭露_______的同时,憧憬着____,体现了_____的追寻。
(2)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_____揭示________。
3、代表及作品:(1)拜伦:A、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_______和_______的诗篇①、激烈抨击________与_________的丑恶现象②、塑造出一些追求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B、代表作:①《____________》②《_____》:被誉为“”的百科全书(2)雪莱:A、思想倾向: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②、诗中充满,体现出一种真正的B、代表作(《》)体现乐观精神的浪漫杰作4、评价:他们的作品对_____寄予深切同情,尽管用_________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极富_____,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记忆)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随着___________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______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________日趋尖锐的矛盾,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审视与批判,在文学领域中也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潮流。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导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巨大变化。
不同的人们怀着惊奇、喜悦、迷茫或者痛苦的眼光,观察着这个变动中的世界。
那些目光敏锐、思想活跃的文学家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他们对社会变动的深刻思考。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英国雪莱《西风颂》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法国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课本重点给我们介绍了两个浪漫诗人?拜伦和雪莱有表情的朗读拜伦与雪莱作品节选谈谈两位诗人创作风格有何不同?从材料那里可以反映出来?材料一《唐璜》节选: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材料二《西风颂》节选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答:拜伦:通过塑造孤傲、倔强、狂热、浪漫的叛逆式英雄形象,来抨击丑恶现实,以此展现作者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体现出追求自由、幸福、民主。
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蕴含着批判封建专制。
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丰富的想象力。
)雪莱: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展现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恩格斯赞美雪莱是“天才的预言家”。
这句充满憧憬的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勇敢走出人生的低谷。
)从两个诗人的特点及课本知识我们来归纳一下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特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二)文学特点⑴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知识梳理】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1、产生背景:对启蒙理性的失望:经过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的革命和改革,欧洲各国并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
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兴起。
2、代表人物:(1)拜伦:①作品风格特点:创作的诗篇,猛烈抨击,塑造拜伦式英雄”②代表作:《唐璜》:被誉为《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2)雪莱:①作品风格: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体现出精神②代表作:《西风颂》,诗中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物和作品还有小字部分《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等。
3、作品特色(思想倾向):(1)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他们渴望冲破,在揭露,,体现了理想主义追寻。
(2)浪漫主义作家想象力丰富,注意情感世界。
(3)人教版: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4、文学地位: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群众,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背景:①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事物的最高准绳。
②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矛盾。
促使人们对现实进行审视与批判。
(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和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迅速陷入赤贫。
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与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于是出现了一批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
)2、代表人物和作品:(1)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①创作宗旨: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力图使作品成为②代表小说集:《人间喜剧》:艺术价值:展示了,揭露,所以被誉为(2)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艺术价值:描写赞扬_展现揭示___所以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3)法国司汤达《》英国狄更斯《》此外还有《安娜卡列尼娜》、莫泊桑《项链》、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20世纪萧伯纳《苹果车》、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德莱赛《美国的悲剧》等。
高二历史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年______月______日编号 17
第 1 页
材料一:(
第 3 页
第 4 页
附:自主学习检查表格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其中拜伦的代表作主要是《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
诗歌风格:拜伦的诗歌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
⑵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再现典型人物,剖析社会本质问题。
⑶材料一是浪漫主义文学材料二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材料三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
⑷文化是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的反应当堂训练:DAABC。
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主备人:赵立红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探讨荒诞剧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历出、史论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教学过程导入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一、自主探究1、自主学习:完成导学练知识梳理2、预习检测:导学练基础检测题二、合作探究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1.时代背景(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2)二是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3.代表人物及作品1、拜伦(英)(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①、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2)、代表作: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2、雪莱(英)(1)、思想倾向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②、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2)、代表作(《西风颂》)体现乐观精神的浪漫杰作(强调典型句子:“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学生通过二者作品的欣赏、感悟去理解他俩作品的特点及其文学价)4、影响、意义:(1)、以卓越的诗歌创作和坚决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2)、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丑恶(矛头)5、浪漫主义艺术特点: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1)、注重描写人物内心情感,构思奇特,情节跌宕(2)、充满激情与乐观主义精神思考探究:拜伦和雪莱有什么共同性和不同性?相同点①、经历相似:都出身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都因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先后流亡异国;②、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③、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不同点拜伦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表现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雪莱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诗歌——浪漫主义(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
1、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社会动荡、不平等、物欲横流,人们失望不满。
2、代表
①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西风颂》,被恩格斯誉为“天才的预言家”;
③英法两国成就高;另有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等。
3、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①揭露批判丑恶的现实,具有民主精神和反叛精神;②憧憬美好未来,追求理想世界,想象力丰富,抒发个人情感,富有感召力;③局限:失于空幻
二、小说——现实主义文学
1、时代背景:
①资本主义逐渐巩固,工业革命扩展,金钱成为最高衡量标准,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②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2、主要代表:
①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被誉为“近代的《伊利亚特》”;
③其他:法国司汤达;英国狄更斯;俄国普希金;丹麦安徒生;美国马克吐温。
3、特点:
①直面现实,深刻批判;②真实再现,注重细节,冷静审视
三、荒诞派
1、原因: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产生失望、苦闷、迷茫等精神危机。
2、代表: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3、特点:①反理性:强调个人感受,手法夸张怪诞;②反传统:戏剧人物、情节、语言、道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