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陆游)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8
1 5 陆游诉衷情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陆游诉衷情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赏析陆游的《诉衷情》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陆游《诉衷情》赏析以供大家阅读。陆游《诉衷情》原文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赏析陆游的《诉衷情》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陆游《诉衷情》赏析以供大家阅读。
陆游《诉衷情》原文
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诉衷情》译文
回想当年为了建立战功以求得封侯的机会,曾经满怀壮志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那段从军戍边的生活已经像梦一样,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当年穿过的貂皮战袍因长期不穿,也已经积满尘土暗淡无光了。
侵略者还没有消灭,可是自己却早已两鬓斑白,想起来只能白白地暗自流泪。人这一生啊,真是难以料想,虽然心里还常常想着去边塞杀敌,可如今却只能慢慢地老死在家园。
陆游《诉衷情》赏析一 2 5 这首词虽然具体写作年代不详,但可基本确定是写于诗人晚年隐居的山-阴-农村的那段时间。作品回顾了诗人当年的军旅生涯,追述了后半生的人生历程,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内心愁苦。 "当时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作品开门见山,简要地概述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这是诗人对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心情与生活的概括描述。诗人陆游满怀一腔报国杀敌之志,单枪匹马驰骋万里疆场,想要通过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以"觅封侯"。"觅封侯",小而言之,是为了光宗耀祖,改变自己和妻室子孙的生活和地位,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也无可厚非;大而言之,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国效力,更大限度地寻求救国之路,施展兴邦之志。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仅仅是为了"欲求高官厚禄、封妻萌子"和"对权势地位是多么的向往"。那样理解对陆游是不公平的。
《语文》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名称 诉衷情
课堂类型 新知课 课时数 1 课时( 45 分钟)
授课对象 14W1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黑板 教材
学生为宜州职教中心微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兴 学情分析 趣不大,基础薄弱。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陆游其人及其文。 ?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 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 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思想感
情。
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
景的了解, 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 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
教学重难点 涵的丰富情感。 ??
难点:通过讨论、感悟、联系历史背景等方法, 让学生理解作
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3 分钟)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情感熏陶法 ?
备注
教师活动 ( 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李白、杜甫的名字响彻寰宇,那么,谁知道,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
是陆游。陆游一生写了 9600 多首诗歌,现存诗歌最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诗词充满了爱国情怀,他是南宋着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写爱国情怀的呢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容易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一、诗人简介
陆游( 1125 年— 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 人,南宋文学家、 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北宋灭亡之际,宋、金两国南北对峙的年代,国土分裂、战争频发、朝政黑暗、人民痛苦。
陆游诉衷情读后感
陆游诉衷情读后感
《诉衷情》
朝代:宋 作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读后感: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酒”(《秋波媚》),“呼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宋代: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标签
忆旧、抒愤
译文
当初我作为低级官吏进入京城,结识的朋友都是英雄豪杰。起草重要文书,用蜡
封固并连夜传送,骑着马奔驰传告中原人们。
时机容易失去,壮志难酬,两鬓已生白发。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
立另外一种“功名”。
注释
青衫:低级官吏的服色。九重城:指京城。豪英:英雄豪杰。蜡封:用蜡封固的
文书,保密性强。传檄:传送文书。谕:告诉,传告。幽并:幽州、并州,此指
金国占领区。
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弹压江山:指点山川。
赏析
词的上片是忆旧。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
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
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陆游为官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多是一
时俊彦,因言“结友尽豪英”。
“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反映出当
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
派的著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词的下片是抒愤。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
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时易失”,
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
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
惜之感。“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
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
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是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的。那时
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
诉衷情 陆游 答案
一生写了9600多首,现存诗歌最多,被称为“多产作家”,他的《诉衷情》原文练习题,你是否学习了?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⑴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⑵上阕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回忆了怎样的生活往事?(2分)
⑶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展分析。(2分)
(1)D(2分)
(2)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2分)
(3)例如: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比照,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比照,深层次地提醒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鬓先秋”中借秋霜形容 鬓发变白(2分)
3.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陆游诉衷情》阅读赏析及答案
《陆游诉衷情》阅读赏析及答案
陆游诉衷情
【作者介绍】
1.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
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影响。这首词,是作者
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
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
人至深,独具风格,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2.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理解词句本身反映的景和情,
通过对词句的品味,细细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
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正音正字】
为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戊戍戌戎
戊戍戌戎
【朗读课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
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课文分析】
这首词,是作者年近七十、隐居山阴农村时写的。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
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时代风雨,英雄本色,
艰难现实,共同酿成了这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
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的
压抑感,又形成了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
指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
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觅封侯”不能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
官厚禄,在这里作者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
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陆游这样
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
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
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诉衷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品读法
★情感与态度: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使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旧知引新,营造氛围)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能够说,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触摸到词人的脉搏。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
(学生发言)
的确,这些名句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能够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能够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
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词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ppt陆游生平和作品)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持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
2.放录音朗读,学生模仿朗读。
3.同学再齐读,希望同学能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着怎样的情感。
四、品读词句,理解情感
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理解当时艰难的现实中浸透着词人爱国深情的悲愤之情:
【 导语】爱国是⼀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传统⽂化⾥强调“舍⽣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
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命。下⾯是为⼤家带来的:爱国诗:陆游《诉衷情•当年万⾥觅封侯》原⽂翻译及赏析,
欢迎⼤家阅读。
诉衷情•当年万⾥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谁料,⼼在天⼭,⾝⽼沧洲。
译⽂
回忆当年鹏程万⾥为了寻找建功⽴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
⼀醒不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地淌流。这⼀⽣谁能预料,原想⼀⼼⼀意抗敌在天⼭,如今却⼀辈⼦⽼死于沧
洲!
注释
诉衷情:词牌名。
万⾥觅封侯:奔赴万⾥外的疆场,寻找建功⽴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志,尝⽈,⼤丈夫应当“⽴功异
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戍(shù):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
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裘上落满灰尘,颜⾊为之暗淡。这⾥借⽤苏秦典故,说⾃⼰不受重⽤,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
载,苏秦游说秦王“书⼗上⽽不⾏,⿊貂之裘敝,黄⾦百⽄尽,资⽤乏绝,去秦⽽归”。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彼⽅之物。南宋词中多指⾦⼈。此处指⾦⼊侵者。
鬓:鬓发。秋:秋霜,⽐喻年⽼鬓⽩。
天⼭: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代指南宋与⾦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的地⽅,古时常⽤来泛指隐⼠居住之地。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创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个多⽉的戎马⽣活。公元1189年(淳熙
引导语: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下文是他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欢送大家阅读学习。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朝代:宋代
原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时机,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参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注释
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时机。《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⑶戍(shù):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创作背景
赏析
最后三句,通过自身的遭遇反映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误国误民政策的无比愤慨。谁会料到,像他这样一生志在恢复中原,时刻准备奔赴疆场,为国献身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此时被罢官回乡,只得披上渔蓑,去作江边的无名隐士,终老于镜湖之滨了。这种“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矛盾,不仅表达在陆游身上,南宋许多爱国志士同样也有切身的体验。因此陆游所抒发的悲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之二)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名。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这首词虽然没有从正面揭露和谴责南宋投降派,仅就个人的身世经历和遭遇而言,但通过诗人饱含热泪的诉说,不难看到投降派迫害爱国志士的罪行,从而激起读者对他们的愤怒。
【篇一】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在理解词意的根抵上, 哺育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力
量。
★过程与方法:品读法
★情感与态度:理解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的根抵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在悲忿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旧知引新,营造气氛)
唐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 是我国文学富强的一个
象征。可以说,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词人的脉搏。你们
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
(学生发言)
确实,这些名句或者闲雅幽远,或者慷慨激扬,或者沉郁顿挫,令人回味无
穷,别有一种感染力气。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出色
的词人—— 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
灵的对话。
二、简介、写作背景
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 下他的生平经受(也可以沟通一下他的诗词作品)。
2.在同学沟通的根抵上出示词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ppt 陆
游生平和作品)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诞
生的其次年适逢靖康之乱, 随父离开中原南下, 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
乱之中, 中年入蜀抗金。 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两度因力 主抗金而被撤职, 退居山阴, 写下了大量的诗词, 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识内容
1.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
2.放录音朗读,学生仿照朗读。
3.同学再齐读,指望同学能在正确朗读的根抵上感受在词中渗透着 怎样的情感。
四、品读词句,理解情感
引导学生品读词句, 理解当时艰难的现实中浸透着词人爱国深情的悲
愤之情:
1.播放词的录音朗读,圈划出直接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沟通听后 的感受。
诉衷情陆游乐乐课堂
摘要:
一、陆游与《诉衷情》的创作背景
1.陆游简介
2.《诉衷情》创作背景
二、《诉衷情》词作赏析
1.上片赏析
2.下片赏析
3.词作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乐乐课堂与《诉衷情》的关联
1.乐乐课堂简介
2.《诉衷情》在乐乐课堂中的应用
四、通过乐乐课堂学习《诉衷情》的意义
1.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2.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正文:
一、陆游与《诉衷情》的创作背景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生于北宋灭亡之际,一生坎坷,历经战乱,因此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抒发壮志未酬、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诉衷情》是陆游晚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二、《诉衷情》词作赏析
《诉衷情》上片以“当年万里觅封侯”开篇,回忆当年壮志凌云,奋发向前,万里奔波寻求封侯的壮丽场面。紧接着的“匹马戍梁州”,形象地描绘出作者英勇戍边的景象。这两句诗展现了作者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下片以“关河梦断何处?”开篇,表达了作者历经战乱,梦醒关河的悲壮之情。紧接着的“尘暗旧貂裘”,暗示了时光流逝,曾经的荣耀已不再,反映出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最后一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达了作者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
整首词作主题鲜明,既有对过去壮志的回忆,又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在艺术上,陆游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将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乐乐课堂与《诉衷情》的关联
乐乐课堂是我国一家专注于 K12 阶段在线教育的企业,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在线课程。在乐乐课堂的语文课程中,《诉衷情》作为一首经典的宋词,被列为教学内容。
四、通过乐乐课堂学习《诉衷情》的意义
通过乐乐课堂学习《诉衷情》,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词作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