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 格式:pptx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35
教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浪漫主义文学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最后强调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展深化。
5、巩固提升1.恩格斯指出: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 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A. 古典主义文学B. 浪漫主义文学C.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 现代主义文学2.“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 他要用笔来完成”, “他立志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 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他也做到了”。
“他”是()A. 巴尔扎克B.拜伦C. 托尔斯泰D. 雨果3、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认为, “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 是它的本质。
”下列文学作品中, 创作风格与车尔尼雪夫斯观点不一致的是4.《尤利西斯》用大量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不分段落, 没有标点,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充分体现了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这部小说体现了哪一文学流派的创作特征()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5.下列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产生于革命和改革激荡的时代②描绘了新世界的绚丽画面③反映人们对资产阶级统治失望④揭露了大企业时代的黑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1969年, 瑞典学院常任理事罗金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说, “如果4分钟。
教学设计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从容说课19—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转型、动荡到日趋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欧洲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领域各自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何抓住这两个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特征并阐明其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以点带面,通过介绍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清晰地勾勒出19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脉络。
如何根据新课标构建教材三维目标,如何落实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将是本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可通过设置课内小专题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教学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荒诞派戏剧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具准备有关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及其作品的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分析拜伦、雪莱以及巴尔扎克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2.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重在对具体问题的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课前准备(如有的学生讲到拜伦的《唐璜》,讲到雪莱的《西风颂》,讲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1.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名家,你更喜欢谁的作品?请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