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 格式:ppt
- 大小:819.00 KB
- 文档页数:19
【教学目标】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处理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提前预习并查找相关作家的生平、代表作等信息资料。
教学中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教、互助,达到理解掌握重点,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时代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处理方法:对于浪漫主义诗歌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兴盛的背景,用恩格斯的一段经典论述作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得出结论。
对于荒诞派戏剧有关的情况,先播放一段《等待戈多》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受。
因思想内涵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以教师讲解为主。
【教学方法】1、分组合作学习:课前根据学生兴趣和意愿划分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分头预习并准备相关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搜集整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2、以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或者以复习回顾方式导入,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3、专题报告式的课堂教学: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向全班同学介绍相关作家及作品。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
4、编排表演课本剧《守财奴》,形象直观地反映巴尔扎克作品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培养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媒体展示作家画像、作品封面、片段、改编的影视作品【板书设计】【情景导入】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讲授新课】(展示板书):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8世纪中叶以后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原指用罗马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时代背景(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消灭启蒙学者所描绘的奇特景象。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抱负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2.主题思想(1)“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渴望冲破阻碍共性解放的思想藩篱。
(2)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奇特的将来,体现了抱负主义的追寻。
3.代表人物(1)拜伦:①作品风格: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拜伦式英雄”。
②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后者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①作品风格:布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②代表作:《西风颂》。
4.创作特点(1)想象力丰富,留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2)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怜悯,极富感召力。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1.时代背景(1)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绳。
(2)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尖锐的冲突,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端详与批判。
2.代表作品法国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和俄罗斯托尔斯泰的《战斗与和平》。
(1)《人间喜剧》呈现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战斗与和平》呈现了在战斗与和平交替的年月中俄国社会宽敞的生活画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3.作品特点(1)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留意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2)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格外犀利,抨击罪恶的社会现实更具震撼力,供应了生疏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教学设计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从容说课19—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转型、动荡到日趋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欧洲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领域各自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何抓住这两个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特征并阐明其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以点带面,通过介绍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清晰地勾勒出19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脉络。
如何根据新课标构建教材三维目标,如何落实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将是本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可通过设置课内小专题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教学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荒诞派戏剧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具准备有关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及其作品的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分析拜伦、雪莱以及巴尔扎克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2.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重在对具体问题的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课前准备(如有的学生讲到拜伦的《唐璜》,讲到雪莱的《西风颂》,讲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1.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名家,你更喜欢谁的作品?请说说理由。
新用葛根芩连汤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等组成,出自《伤寒论》原文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本方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病邪热内传、大肠传导失司所致的下利,属于太阳病变证,其病机是湿热蕴结于阳明。
清代伤寒家用之治疗温病表热证。
作为经方,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运用范围。
笔者认为,经中医辨证凡属于阳明湿热所致病证均可加减应用。
近年来,笔者用葛根芩连汤治疗阳明湿热型糖尿病、青春期痤疮、抑郁症等病症均取得满意疗效规举例介绍如下。
王某,男,59岁,2013年7月8日初诊。
近年来日渐消瘦,神疲乏力,口干口苦,干渴引饮,多汗多尿,食欲旺盛,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白微腻,脉弦滑。
空腹血糖15.9mmol/L,餐后糖20.5mmol/L。
诊断:消渴。
证属津亏气伤,湿热内盛。
治宜益气生津,清热除湿。
自拟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葛根、黄芩、黄连、黄柏、萆薢、五味子、天花粉、生地黄、玉竹、石斛、甘草,各1袋(一方制药生产的中药颗粒制剂),1剂/d,开水冲化后分早、中、晚3次温服。
7剂后复诊:诸症减轻,查空腹血糖13.5mmol/L,餐后血糖17.5mmol/L。
原方加太子参1袋,再服7剂。
三诊:精神转佳,患者自诉体力如常。
再查空腹血糖10.1mmol/L,餐后血14.8mmol/L。
原方减黄柏、生地黄,续服14剂。
期间于7月26日复查空腹血糖7.3mmol/L,餐后血糖10.4mmol/L。
原方加减续服。
9月24日复查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血糖9.2mmol/L。
嘱继续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食,监测血糖,规范服药。
随访3个月,血糖基本稳定在空腹血糖5.5—6.2mmol/L,餐后血糖7.7—10.3mmol/L。
按:消渴一症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是一种常见病、疑难病、多发病,总为阴虚液损,燥热偏盛而成。
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第一篇: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背景: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
2、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3、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三)、代表及作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异同点)1、拜伦(英)(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①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2)代表作:叙事长诗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3)不同点:①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②表现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2、雪莱(英)(1)思想倾向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②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2)代表作《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3)不同点①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②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四)影响: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