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岳麓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探讨荒诞剧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鉴赏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去总结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历出、史论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4、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教学策略手段采用讲练结合法默写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学习新课: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背景: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高潮年代的产物(1).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2).揭露了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对未来寄予理想,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3).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二)、代表及作品1、拜伦(英)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2、雪莱(英)代表作(《西风颂》)(三)、影响、意义:(1)、以卓越的诗歌创作和坚决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2)、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资本主义的丑恶(矛头)二.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一)、背景: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思潮席卷全欧,形成欧洲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高峰(1).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日益暴露(二)、代表及作品1、巴尔扎克(法·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教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浪漫主义文学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 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最后强调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展深化。
5、巩固提升1.恩格斯指出: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 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A. 古典主义文学B. 浪漫主义文学C.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 现代主义文学2.“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 他要用笔来完成”, “他立志使他的每一部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 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他也做到了”。
“他”是()A. 巴尔扎克B.拜伦C. 托尔斯泰D. 雨果3、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认为, “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 是它的本质。
”下列文学作品中, 创作风格与车尔尼雪夫斯观点不一致的是4.《尤利西斯》用大量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不分段落, 没有标点,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充分体现了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这部小说体现了哪一文学流派的创作特征()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5.下列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产生于革命和改革激荡的时代②描绘了新世界的绚丽画面③反映人们对资产阶级统治失望④揭露了大企业时代的黑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1969年, 瑞典学院常任理事罗金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说, “如果4分钟。
【教学目标】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处理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提前预习并查找相关作家的生平、代表作等信息资料。
教学中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教、互助,达到理解掌握重点,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时代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处理方法:对于浪漫主义诗歌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兴盛的背景,用恩格斯的一段经典论述作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得出结论。
对于荒诞派戏剧有关的情况,先播放一段《等待戈多》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受。
因思想内涵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以教师讲解为主。
【教学方法】1、分组合作学习:课前根据学生兴趣和意愿划分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分头预习并准备相关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搜集整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2、以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或者以复习回顾方式导入,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3、专题报告式的课堂教学: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向全班同学介绍相关作家及作品。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
4、编排表演课本剧《守财奴》,形象直观地反映巴尔扎克作品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培养能力。
5、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媒体展示作家画像、作品封面、片段、改编的影视作品【板书设计】【情景导入】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
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讲授新课】(展示板书):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18世纪中叶以后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原指用罗马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识记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及其代表作。
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贝克特等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贝克特的作品进行概括、比较、整理,从而得出各种文学特点的不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另外,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鉴赏作品和分析史料总结其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感悟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特点,从而认清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画卷和时代变迁,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作品特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难点:理解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作品的不同;理解《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四、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文学作品,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西方的诗歌、小说与戏剧这种相对乏味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第三单元的内容老师(问):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三单元的学习,第三单元我们最主要学习了一种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在讲人文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最主要讲了近代西方三场思想解放运动,请问同学们,这三场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的批判对象分别是谁?学生(答):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批判对象:文艺复兴批判的是宗教神学,宗教改革批判的是教皇的权威、教会的特权,启蒙运动批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荒诞派戏剧的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运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阅读一些文学史的材料,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
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
(2)充分扩大教学资源,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真正做到生活即历史。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些成就和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能以历史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的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
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
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第 17 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要求】了解 19 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19 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
【预习探究】请认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完成下表:材料一《唐璜》节选: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 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不论那巨大的蝗虫,“毁灭”如何地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材料二《西风颂》节选: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课堂导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朗读上面两段诗歌节选并结合课本有关内容思考问题: 1、谈谈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风格有何不同?2、思考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怎样的文学特点和影响?材料三:《法国·自由引导人民》 《美国权力制约平衡图》 3、依据材料三,总结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代表人物代表作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特点:(通过葛朗台这个形象可以看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注重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背景:3、结合课本 71 页下边方框内材料,分析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材料:革命者把巴威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印成传单。
母亲担当起到塔尼亚去送传单的任务。
但在一个小车站上,她被暗探发现了。
最初,她想逃跑,忽然她想到这是给儿子丢脸的可耻行为。
于是,她当众把箱子打开,把传单散发给群众,并高声地向群众说道:“昨天审判了一批政治犯,里面有个叫符拉索夫的,是我的儿子!他在法庭上讲了话,这就是他演说的稿子!……请你们相信母亲的心,和她的白发,我们可以告诉你们:因为他们要向你们诸位传达真理,所以昨天被判了罪!……这种真理……没人能反抗!……我们一辈子都在劳动里,在污泥里,在欺骗里,一天一天地葬送自己的生命!可是别人却利用我们的血汗来享乐,坐享其成……我们的生活就是黑夜,墨黑的黑夜!”“对啊!”有人低声地附和起来。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世纪以来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成就及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难点:从文学艺术作品中透视历史的发展变化【导入新课】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一、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诗歌(一)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经历了;革命或改革之后并没有出现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民普遍感到;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二)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想象丰富,情节跌宕,在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丑恶现象的同时,抒发了强烈的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
(三)代表人物1、拜伦(英国)知识拓展:拜伦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
他生活放荡,经常债台高筑。
曾经游历欧洲,并且在意大利参加秘密革命团体烧炭党,后参加希腊的独立战争。
1824年4月19日拜伦与世长辞,希腊举国哀悼。
他成为无私的爱国主义的象征和希腊人民的英雄。
(1)代表作:叙事长诗和。
想一想:你了解上述作品的基本内容吗?(2)作品的风格:作品具有和,激烈抨击与的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的人物,人称。
2、雪莱(英国)知识拓展:雪莱出生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先后就读于伊顿大学、牛津大学。
思想叛逆,因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
投身社会后,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迁居意大利,积极支持意大利的民族解放斗争,终年不足30岁,葬于罗马,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着:“雪莱,众心之心。
(1)代表作:“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2)作品的风格: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诗中充满着,体现出一种真正的精神。
思考:拜伦和雪莱有何异同?(三)影响: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岳麓版高中历史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4页)【单元概述】文学艺术差不多上特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在意识形状领域的反映。
19世纪以来,相伴着资本主义的进展,启蒙思想家曾经期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人们对社会现实普遍感到败兴。
有些文学家和艺术家对以后连续抱有美好的向往,崇尚浪漫主义。
然而,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风行。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危机,使人们陷入怀疑、迷茫和苦闷之中,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20世纪,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学曾经繁荣一时。
亚非拉国家也产生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伟大作品,如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等。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进展,影视艺术也迅速进展起来。
它们不但为本民族的社会和文化进展做出杰出的奉献,更在促进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明白得、借鉴、交融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学习本单元,要重点关注时代特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明白得时代变迁对文学艺术进展的阻碍。
【知识网络】第17课诗歌、小说和戏剧★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要紧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阻碍。
★学法指导本课重点:19世纪以来各种文学流派的要紧特点及其要紧成就。
难点:明白得文学流派与产生背景之间的关系。
学习本课的第一步,是熟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并结合语文学科对相关作品进行鉴赏。
第二步是结合历史进展的时期性特点分析各种流派显现的背景。
第三步是尝试归纳不同派别的特点。
二.现实主义的文学(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1.背景⑴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平复、深刻的凝视与批判。
⑵俄国:A.社会矛盾专门尖锐B.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宽敞劳动群众的直截了当行动。
教学设计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从容说课19—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转型、动荡到日趋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欧洲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领域各自取得了巨大成就。
如何抓住这两个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特征并阐明其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教材内容以点带面,通过介绍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清晰地勾勒出19世纪以来欧洲文学发展的脉络。
如何根据新课标构建教材三维目标,如何落实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将是本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面面俱到,可通过设置课内小专题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教学难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荒诞派戏剧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具准备有关拜伦、雪莱、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人及其作品的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2.通过分析拜伦、雪莱以及巴尔扎克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主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能简单通过名著来解读历史。
二、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等基本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2.能对各种历史资料概括、比较、整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重在对具体问题的探究,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2.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课前准备(如有的学生讲到拜伦的《唐璜》,讲到雪莱的《西风颂》,讲到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1.拜伦、雪莱、巴尔扎克等名家,你更喜欢谁的作品?请说说理由。
高二历史导学案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编制人:田宏审核:高二历史组【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诗歌、小说和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自主学习】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1、时代背景:(1)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反映到文艺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
2、代表:(1)拜伦:①作品特点:具有和精神,抨击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追求的“拜伦式英雄”。
②代表作:叙诗长诗和《唐璜》。
《唐璜》被誉为。
(2)雪莱:①作品特点:充满,体现精神。
②代表作:3、特点:表现出“”,体现了的追寻。
【探究思考】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小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时代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冷酷的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准绳,社会矛盾尖锐,促使人们对现实审视与批判。
2、代表作品:法国司汤达、巴尔扎克的、英国狄更斯的、俄罗斯托尔斯泰的。
3、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代表作-----《人间喜剧》内容:①由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②展示了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被誉为。
(《欧也妮•葛朗台》其中最出色的小说)4、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家,代表作:。
描写俄国人民反抗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的光辉与阴暗面。
5、特征:注重描写,剖析。
揭露金钱扭曲的灵魂,抨击,提供认识的镜子。
【思考探究】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和文学风格上有何不同?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风起云涌。
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第一篇:第十七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出现背景及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作品特点体味时代背景【知识梳理】【自主学习】一.浪漫主义诗歌(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背景: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1、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着理想主义的追寻。
2、想象力丰富,注意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3、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三)、代表及作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异同点)1、拜伦(英)(1)思想倾向: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①激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2)代表作:叙事长诗①《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②《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3)不同点:①更具有忧郁的气质,作品常流露出忧郁的情绪②表现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及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和忧郁2、雪莱(英)(1)思想倾向①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②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2)代表作《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3)不同点①作品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对于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②鲜明表现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四)影响:1积极:对下层劳动群众寄予同情、极富感召力、给人鼓舞。
2局限:用人道主义的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
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程标准: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②情景再现:学生表演戏剧?等待戈多?或欣赏精彩的文学片段,以加深印象;③比拟:如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差异。
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奉献;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学情、教材分析与建议: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同时这是新课讲授,考虑到学生虽从语文教材上接触过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但对于具体的特点及区别并不熟悉,更加不了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演变过程和原因,所以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通过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认识西方社会的重大变化。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
自2007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8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
山东0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
具体题目是1.(2012·广东文综卷·1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来判定选项。
浪漫主义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盛行,从题干中的“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因此A项正确;从时间信息和艺术特征上看,BCD与题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