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跟腱断裂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34
4种常用的【跟腱断裂】缝合修复方法,你都知道么?跟腱断裂常为突然以足为中心猛然转身后,造成跟腱断裂。
此类跟腱断裂因撕裂所致,断裂不整齐呈马尾状。
另一类常见跟腱断裂,为直接暴力作用于跟部所致的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有时不被患者本身注意,误以为小腿挫伤而延误处理。
诊断跟腱断裂后,应及时手术处理。
手术切开缝合是修复跟腱断裂目前标准术式,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甚至跟腱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
跟腱经皮微创缝合方法的随访结果表明其损伤小、再断裂率低,最重要的是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接近保守治疗。
1治疗原则对于闭合性跟腱完全断裂是否手术修补缝合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
一部分学者认为跟腱断裂的修复方式都是瘢痕愈合,选择保守治疗,只要保持踝关节跖屈位,最终断裂的跟腱都能愈合,而手术切开有切口感染的风险;另一部分学者则坚持建议手术治疗,认为手术治疗后断裂跟腱经精确缝合,大大增加术后跟腱跖屈的力量,通过手术方案的优选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保守和手术治疗的复发和并发症情况,有研究报道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率保守治疗12.6%,手术治疗只有3.5%;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手术治疗为4%,而保守治疗为0。
经皮微创缝合跟腱手术方案再断裂率与传统手术接近,而感染的发生率更低,仅2.4%。
1.非手术治疗多选用跟腱靴、石膏或支具,即将足固定在跖屈位8~12周。
2.切开缝合修复方法选择:(1)新鲜跟腱断裂,断端不齐多呈马尾状,近端回缩断端缺损大约3cm,通过踝关节跖屈跟腱断端可以相互接触、进行端端缝合,如Krackow法、Bunnell法、端端改良Kessler缝合法加细丝线间断加强缝合;经皮微创缝合也可以修复急性跟腱断裂。
(2)亚急性损伤,跟腱断裂超过10天,跟腱挛缩往往达3~6cm,断端变性、坏死不重,单靠踝关节跖屈、不能实现跟腱断端的端端接触。
建议Abraham V-Y法缝合修复。
(3)陈旧性损伤,跟腱断裂时间超过3周,此时跟腱挛缩往往超过6cm。
:跟腱损伤的康复一、概述跟腱(tendo calcaneus)是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下移行合成的粗大腱性组织,止于跟骨结节。
跟腱损伤在小腿和足部软组织损伤中较常见,多发生在青壮年。
跟腱断裂有开放性断裂与闭合性断裂两类,前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多为锐器或钝器直接切割或打击跟腱致其断裂;跟腱自发性断裂即为闭合性断裂,多系跑跳运动损伤,主要是肌肉的猛烈收缩,如不恰当的起跳,落地姿势不当等,使小腿三头肌突然剧烈收缩,使跟腱被撕裂损伤,发病前多有跟腱腱周炎病史,跟腱及腱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二、临床特点1.临床表现及诊断急性损伤,受伤时跟腱部有被踢感,自己常能听见断裂声,继感跟腱部疼痛,腓肠肌麻木、发胀,足踝运动失灵,即刻不能站立行走。
检查局部肿胀,触痛,并能摸到跟腱连续性中断及凹陷,跖屈力弱、Thompson征阳性(俯卧位,捏患者小腿三头肌时,踝不动),O′Brien试验时插入的针不动或针体与肌腱运动的方向相反移动。
X线片检查提示跟腱阴影连续性中断或紊乱,MRI检查明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陈旧损伤多为跛行,平足行走,不能提踵,触及跟腱有凹陷,小腿肌肉萎缩,但因瘢痕粘连连续,Thompson征往往为阴性,踝背屈角度比对侧小。
跟腱的Thompson试验2.临床治疗跟腱损伤现场急救处理按 RICE 原则,即局部制动(Rest)、冰敷(Ice)、压迫包扎(Compression)以及抬高患肢(Elevation)。
送往医院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1)不完全断裂:采用跖屈位小腿石膏固定,严重者可用下肢石膏,膝关节亦屈曲,以减轻腓肠肌的张力。
石膏固定时间不少于三周。
保守治疗常因跟腱断裂端间瘢痕组织较多而失去其坚韧性,且跟腱相对延长而使跖屈力减弱,效果较差,故多数学者主张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跟腱的完整性和坚韧性,尽快恢复小腿三头肌肌力。
(2)完全断裂:早期缝合,术后下肢石膏固定于膝屈曲60°,踝跖屈30°位,3周后更换短腿石膏固定继续固定3周左右。
跟腱断裂后的康复与护理(断友“6+1”网络搜集整理)2008年12月日跟腱断裂后的康复与护理作者 --“6+1”(2008.12.6网络整理)前言跟腱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腱之一,就是武侠片里所说的脚筋。
由小腿三头肌,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
此肌有三个头,两个头构成此肌的前部及腓肠肌,比目鱼肌在深层,所有三个头向下组成一个总的弓腱,止于跟骨节间。
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他。
跟腱若是完全断裂就会寸步难行。
传说古时候有过把人的两侧跟腱砍断作为一种刑罚,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跟腱的延长愈合,严重者会导致不能提脚后跟,甚至跛行。
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种是:锐利的东西直接割伤,通常伴有皮肤的损伤或骨折,经伤口就可看到断裂的肌腱,这种叫做开放性跟腱断裂。
第二种是:当跟腱处于紧张状态时,受到横向砸伤,或由于肌肉突然猛力收缩而引起断裂,常见于运动员和演员。
此时,皮肤常常保持完整,称为闭合性跟腱断裂。
还有一种:就是跟腱由于长期慢性损伤或经过可的松注射导致肌腿营养不良,跟腱发生退行性改变或钙化,削弱了跟腱的强度而易受牵拉而断裂。
运动员、练武的人和演员,进行强度很大的跳跃、蹬腿等动作。
超过耐受能力,可使跟腱劳损,周围发生无菌性炎症,强度降低。
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
一、跟腱损伤的机制跟腱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之一,主要成分是胶元蛋白。
能承受很大的张力,除个别疾病外,日常生活中很少发生断裂。
损伤的主要原因:①跟腱患有退行性病变,变得脆弱,易断裂。
②跟腱部位过度疲劳。
③热身活动不足。
④技术动作不合理。
⑤跟腱的退行性变化提前于肌肉造成的软组织活性不协调。
⑥可能的原因:近几年来吃的转基因食品较多或所含激素成分较多.造成肌腱脆性增加。
二、跟腱断裂主要症状和体征(一) 主要症状第一,跟腱部疼痛;第二,有棒击感;第三,患者受伤时,自己或别人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
(二)主要体征第一,患足不能提踵,即患足的脚后跟提不起来;第二,跟腱外形消失,触之有凹陷感;第三,跟腱部皮肤有敏锐的压疼,肿胀不显著;第四,休息位时,跟腱延长;第五,捏小腿三头肌试验呈阳性,试验方法为病人俯卧,两足置于床沿外,用手捏小腿三头肌的肌腹,正常侧踝关节出现跖屈,而跟腱断裂侧不动。
2014年10月业务学习——杜倩敏陈旧性跟腱断裂一、概述陈旧性跟腱断裂是指那些原发损伤4-6周后的跟腱断裂。
和急性跟腱损伤一样,陈旧性跟腱断裂已经变得较为常见,其发生率高并常伴随相当程度的功能不全。
绝大多数外科医生认为陈旧性跟腱断裂需要手术治疗。
二、发病原因跟腱断裂好发于从事体育运动的中年男性。
一些病例中,患者跟腱断裂而未被诊出,患者4-6周表现为陈旧性跟腱断裂。
尽管对如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尚存在诸多争论,但大多数医生认为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明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采取合理的手术治疗。
对功能要求较低或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可作为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一种方法。
三、跟腱断裂主要症状和体征(一)主要症状第一,跟腱部疼痛;第二,有棒击感;第三,患者受伤时,自己或别人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
(二)主要体征第一,患足不能提踵,即患足的脚后跟提不起来;第二,跟腱外形消失,触之有凹陷感;第三,跟腱部皮肤有敏锐的压疼,肿胀不显著;第四,休息位时,跟腱延长;第五,捏小腿三头肌试验呈阳性,试验方法为病人俯卧,两足置于床沿外,用手捏小腿三头肌的肌腹,正常侧踝关节出现跖屈,而跟腱断裂侧不动。
四、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伤后早期处理正确,体疗与训练安排恰当,完全可以恢复原运动项目的正规训练与原有成绩,甚至对跟腱负担最重的某些体操或武打动作也能完成。
非手术治疗:在无条件进行手术或局部皮肤有感染,不宜手术的情况下,可用长腿石膏将踝固定于自然跖屈位8周,再垫后跟走路4周,这种方法治疗跟腱全断裂非常有效。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将断端的跟腱缝合后,再行腱瓣加固。
对陈旧性的跟腱断裂,如果缺损较多,可将腱瓣嵌接断端的断腱中,腱瓣折成索条状。
术后治疗:我们还没有注意到一些专门针对陈旧性跟腱断裂术后治疗的研究。
但是急性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早期活动是现在的趋势。
最近的meta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比术后下肢固定有更好的主观反应,且二者在跟腱在断裂上无明显差异。
跟腱断裂原因、症状及治疗1.常见原因跟腱断裂是非常严重的损伤,它的发生通常与预先存在跟腱炎或运动开始前拉伸运动不足有关。
这种损伤通常发生在一些体育运动的旋转改变方向或扭转身体动作时,比如美式橄榄球、足球和篮球等。
2.识别方法运动员的踝关节背发出“噗”的一声响,在肌腱中出现断裂处,而且可以摸到。
肌腱功能丧失。
如果让受伤的运动员向下弯曲踝关节(“踩刹车板”),他们往往无法做到。
由于疼痛剧烈,运动员受伤的腿通常无法负重。
3.治疗方法同样地,即刻的治疗方法是PRICE(保护、休息、冰敷、加压和抬高)。
然后由医生进行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只是部分撕裂或由缺乏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检查,很多跟腱断裂在受伤的时候都会被误诊。
跟腱断裂的两种基本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
它们各有其优点和缺点,而且有趣的是,这两种方法有相同的并发症发生率(19%)。
非手术方法在脚跟部位打石膏固定,直到肌腱愈合,这需要6~8周。
这种疗法的好处是避免手术和所有相关的并发症,缺点是损失肌腱强度,而且在肌腱愈合期间再次发生断裂的可能性更高。
手术方法可以恢复肌腱的正常长度和强度,但是可引起静脉炎和伤口感染并发症。
哪种方法是最好应由运动员和医生决定。
无论哪种方式,康复训练在恢复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4.重返体育运动跟腱断裂后的恢复过程强调重建肌肉力量和恢复活动范围。
不管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受伤之后2~3个月才可重返健身房。
在4个月之后才可以跑步,在6个月之后才可以参加旋转改变方向的运动。
完全恢复可能需要1年,建议运动员遵守。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及康复指导谢松卿;劳宁生;梁向坚;刘学东;曹兴海;郭涛【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年(卷),期】2004(12)12【摘要】目的 :探讨陈旧性跟踺断裂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指导。
方法 :对 3 8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 (其中误诊 2 0例 ,手术失败 18例 )分别采用V—Y缩短、水平重叠缩短、“Z”缩短、冠状纵劈缩短等成型 ,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腓肠肌腱瓣翻转或跖肌腱转移加固术。
术后按A—B—C—D—E顺序进行功能练习 ,同时辅以中药熏洗康复治疗。
平均随坊 4.3年 ,按Arner -Lindholm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 :优2 8例 ,良 7例、差 3例 ,优良率为 92 .1%。
结论 :陈旧性跟腱断裂多为运动伤 ,容易误 (漏 )诊。
手术方法主要应用各种缩短成型 +腱瓣加固术 ,同时采用带蒂筋膜包裹跟腱吻合处 ,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愈合 ,并减少与皮肤的粘连。
术后中药熏洗并按照A—B—C—D—E顺序进行功能练习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再断裂的关键。
【总页数】3页(P913-915)【关键词】跟腱断裂;手术;康复;指导【作者】谢松卿;劳宁生;梁向坚;刘学东;曹兴海;郭涛【作者单位】广东佛山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1【相关文献】1.跟腱断裂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J], 郭金惠;陈晚英;王媛媛2.改良Bosworth法联合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对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和康复护理[J], 谢爱群;陈雪;谢鸣3.跟腱断裂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J], 孙炉燕; 陈丽芬; 方伟娟; 陈震霞; 杨莉; 宋欢4.跟腱断裂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J], 孙炉燕; 陈丽芬; 方伟娟; 陈震霞; 杨莉; 宋欢5.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 [J], 武进华;冯志斌;张建河;刘勇;许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跟腱断裂手术治疗进展跟腱断裂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多见于体育爱好者。
其治疗大致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
目前跟腱断裂首选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1 经皮修复Ma&Griffith(1977年)设计了最早的一种经皮修复方法,即在肌腱中部和侧方纵行开6个小口,以缝线进行肌腱吻合。
术后伤口外观较好,皮肤坏死和延迟愈合相对较少。
但术后腓肠神经卡压发生率高,对此Majewski M提出术中充分暴露腓肠神经可较好解决此问题。
另外一般认为发生肌腱再次断裂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但近年来随着缝线材料及专用仪器的更新与发展,目前很多国外学者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后认为这是一种较可靠的修复方法。
2 新鲜跟腱断裂开放手术治疗方法2.1新鲜损伤中的开放性断裂,创缘整齐,宜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锁扣缝合法(Tsuge)缝合或握持缝合法Kessler缝合。
Strauss EJ等对74名开放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随访2至4年,平均SOFAS评分为96分,其中9例伴刀口浅表感染,1例再断裂。
远期效果均属优良,切口局部接近正常,功能恢复正常。
对跟腱挤挫伤患者清除挫损肌腱至断端整齐,其间若约缺损较小(一般认为小于6cm),可采用V-Y腱成形术。
2.2闭合性断裂,如跟腱从止点撕脱,采用Bunnell钢丝缝合法,将跟腱固定于跟骨上;对撕裂型损伤,跟腱断裂犹如马尾,采用丝线做Bunnell缝合顺行整理断裂跟腱,使两断端马尾状断缘互相交叉呈瓣结样,此种缝合法较为稳妥,不易发生再断裂。
Uchiyama E等采用先调整肌腱至适当长度用Tsuge缝合后,再将每个纤维束纵向聚集成束并以Bunnell缝合固定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此外,Rippstein PF等提出微型开口技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此方式结合了经皮修复与开放手术两种修复方式。
由于愈合过程中没有形成中间疤痕组织,减少了制动时间,允许早期安全负重,减少了再次断裂的可能性。
陈旧性跟腱断裂28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外科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28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分别采用abraham倒“v-y”腱成形术、lindholm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和早期康复治疗,术后严格按照合理的康复程序,早期科学功能锻炼,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标准评定。
结果:优22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6.42%。
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多为急性跟腱断裂误诊引起的。
手术方式应根据跟腱损伤的缺损程度和病理变化而定,除手术修复技术外,还应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疗效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74跟腱断裂属于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新鲜损伤病例治疗的效果大多满意。
而闭合性跟腱损伤时,易由于误诊或患者自身延误,而转为陈旧性跟腱断裂。
maffulli[1]报道误诊率为20%~30%。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困难,术后效果与新鲜损伤病例治疗比较,疗效往往较差。
2005年7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28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分别采用abraham倒“v-y”腱成形术、lindholm 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和早期康复治疗,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
年龄16~53岁,平均36.2岁。
左侧10例,右侧18例。
致伤原因:24例为运动损伤,均为闭合性断裂;4例为开放性切割伤,均因误诊或患者自身延误而转为陈旧性断裂。
术前经mri检查,均证实跟腱断裂。
自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为14~100 d,平均66 d。
1.2方法1.2.1手术方法18例采用abraham倒“v-y”腱成形术修复;10例采取lindholm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
患者取俯卧位,硬膜外麻醉后,于跟腱内侧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
切开跟腱腱膜,探查损伤情况,彻底切除断端瘢痕组织,膝关节于屈曲30°位、踝关节于跖屈20°位测量肌腱缺损长度。
应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陈旧跟腱断裂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应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陈旧跟腱断裂12例。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8个月,采用Amer-Lint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优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67%。
结论应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陈旧跟腱断裂能够较好地恢复跟腱功能,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标签:陈旧性跟腱断裂拇长屈肌腱转移术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形成,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
在日常生活如走路、跑跳、提踵等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常因运动不当、意外受伤或病理因素致跟腱断裂。
开放性跟腱断裂容易确诊;闭合性、病理性跟腱断裂常因就诊较晚、误诊、漏诊或保守治疗失败导致陈旧性损伤,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治疗不当会遗留终生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闭合性、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患者12例,应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7~47岁,平均28.6岁,病程28~147d,平均78d。
受伤原因:运动伤11例,重物砸伤1例。
4例经手术修复后再断裂,伤后未处理1例,保守治疗2例。
临床表现:12例均述踝跖屈提踵无力,其中9例足跟痛、跛行。
体检:跟腱断裂处凹陷,Thompson试验8例阳性,3例可疑,1例阴性。
术前均行MRI检查。
2手术方法仰卧位,硬膜外麻醉,术中驱血并使用止血带,入路均采用跟腱内侧0.5cm纵行切口,显露跟腱断端。
术中见残段均为陈旧疤痕组织充填,清理疤痕组织,直至正常跟腱组织。
再在足第1跖骨内侧下方做一纵行切口,长约5cm,获取拇长屈肌腱,远端缝合至趾长屈肌腱上,近端自纵行切口拉出。
手术治疗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及术后康复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观察陈旧性跟腱断裂及术后康复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36例中,跟腱缺损6cm的13例采取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
并加强伤口管理,分时段、逐步加大术后康复训练。
结果:按照amer-lindholmpin评定法,优占75.0%、良占22.2%、差占2.8%。
其中,评定为差的1例,是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术后出现了皮肤粘连致功能障碍。
结论:对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并通过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能取得良好疗效的疗效。
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疗效【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85-01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困难,术后效果与新鲜损伤病例治疗比较,疗效往往较差。
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坚持进行术后康复治疗,均取是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中,随机抽出的手术患者36例。
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8岁,平均36.6±4.7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未曾手术29例,术后再断裂7例;从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最短4周,最长12周。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中,患者俯卧,硬膜外麻醉,屈膝30度,跟腱内侧纵切,分离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露出跟腱断端,彻底切除瘢痕组织,测量肌腱缺损长度。
跟腱缺损6cm的13例采取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
对v-y腱成形术修复的,采用小腿三头肌腱膜v形切口,长度为缺损1.5倍以上,腓肠肌肌瓣下移,断端对合缝线,再间断缝合加固的方法;对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的,采用,腿三头肌切取长条状的腱膜及部分腱性组织,修整粗糙面,距离跟腱断端约1.5cm处向下翻转,缝合修补断裂跟腱,长腿石膏托固定的方法。
发生急性跟腱断裂后应该如何治疗根据跟腱断裂的时间,可以将其分为急性断裂、亚急性断裂和陈旧性断裂。
一般来说,受伤3周以内的跟腱断裂为急性断裂。
受伤3-4周的跟腱断裂为亚急性断裂。
而跟腱断裂后4-6周如果没有得到治疗,就可以被称为陈旧性跟腱断裂。
对于初次跟腱断裂治疗后(包括保守或手术)的再次撕裂,一般也认为是陈旧性跟腱断裂。
急性跟腱断裂可以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请看以下具体介绍:一、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让踝关节处于极度跖屈位进行石膏固定4周,使跟腱断端接触,自行愈合。
在此期间,需要严格扶拐行走,患肢绝对不能负重,也不能有小腿肌肉收缩的动作,以后再用支具固定4周,以确保充分愈合。
手术治疗一般指缝合跟腱两侧断端,以缝线将跟腱断端固定使其达到充分牢固的接触,以后以石膏固定4-6周,使跟腱断端达到充分愈合。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
保守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手术。
但在石膏固定期间,完全禁止小腿肌肉收缩是很难达到的。
患者在扶拐行走甚至起立时均会无意中收缩肌肉,导致跟腱断端愈合不充分,从而影响疗效。
保守治疗后的跟腱不愈合和再断裂几率很高,可以高达12.6%,而手术治疗的跟腱再断裂几率只有2%左右。
而一旦跟腱不愈合或再次撕裂,就将作为陈旧性撕裂来处理,治疗效果会远远不及急性撕裂,手术并发症也将成倍增加。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疗效确切,术后基本上可以恢复正常行走和适量运动。
但由于跟腱局部血供较差,术后伤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局部感染等几率可以高达7.5%,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导致跟腱感染并坏死。
二、手术治疗尽管手术治疗存在手术并发症可能,但如果患者不能接受以后跛行的生活质量,考虑到保守治疗后跟腱不愈合和再断裂的高几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增加,目前的主流观点还是尽早进行手术缝合。
近年来,为了减少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发展了微创缝合技术。
微创缝合技术一般需要通过特殊的手术器械操作,其手术切口可以小至3cm左右,进而术后的粘连和伤口问题均明显减小。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常见诊断与治疗方法综述张飞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00摘要: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由于急性断裂的误诊或漏诊所致。
起诊断与治疗方式多样个,暂无系统方法。
临床常见专科诊断和影像学诊断,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
本文就当前临床领域常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作一综述,提出降低陈旧性跟腱断裂发生的一些意见,以期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关键词:损伤、诊断、治疗、检查1.前言:跟腱是是踝关节最主要的屈肌腱,占小腿跖屈力量87%[1]。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创伤,常见于体育运动爱好者。
而陈旧性断裂通常为急性跟腱断裂误诊、漏诊所致。
关于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具体时限尚存争议,陈旧性断裂的诊疗方式亦无统一结论。
本文就当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诊断与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2.诊断:跟腱断裂误诊或漏诊率较高,其原因是:跟腱断裂出现在腱鞘内,外部瘀伤和肿胀较轻微而跟腱纵向断裂或断端出血肿胀后导致断端不明显[4]。
患者常诉:体育运动中似小腿后部被踢伤。
查体常见断裂部位明显凹陷、小腿肌萎缩等。
患者通常跛行、提踵无力,但无明显病理征存在[5]。
故医生临床经验不足也易造成误诊。
临床方面跟腱断裂诊断方法通常可分为两种:专科检验与影像学检查。
2.1专科检验:2.1.1Thompson试验:患者俯卧位,双足悬于床外,分别挤压健侧和患侧小腿腓肠肌下方,健侧踝关节跖屈,患侧跖屈消失,提示跟腱断裂[5]。
2.1.2Matles试验:患者俯卧位,主动屈曲双侧膝关节至90°,踝关节跖屈位,如跟腱断裂患者,患侧出现中立位或背伸位[7]。
2.1.3O'Brien针刺实验:患者俯卧位,用一皮下针插于离跟腱附着于跟骨处的近端10cm处,后试者用将患者的足部跖屈或背伸。
背伸时,如针能向近动,则说明针到跟骨处的肌腱连接;反之可能断裂[8]。
如有上述两个实验或以上呈阳性,则可明确诊断为跟腱已经断裂。
2.2影像学检查:2.2.1高频超声:超声检查具有以下优点:(1)易操作;(2)高效率;(3)动态检测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