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 格式:pptx
- 大小:6.52 MB
- 文档页数:14
4种常用的【跟腱断裂】缝合修复方法,你都知道么?跟腱断裂常为突然以足为中心猛然转身后,造成跟腱断裂。
此类跟腱断裂因撕裂所致,断裂不整齐呈马尾状。
另一类常见跟腱断裂,为直接暴力作用于跟部所致的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有时不被患者本身注意,误以为小腿挫伤而延误处理。
诊断跟腱断裂后,应及时手术处理。
手术切开缝合是修复跟腱断裂目前标准术式,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甚至跟腱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
跟腱经皮微创缝合方法的随访结果表明其损伤小、再断裂率低,最重要的是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接近保守治疗。
1治疗原则对于闭合性跟腱完全断裂是否手术修补缝合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
一部分学者认为跟腱断裂的修复方式都是瘢痕愈合,选择保守治疗,只要保持踝关节跖屈位,最终断裂的跟腱都能愈合,而手术切开有切口感染的风险;另一部分学者则坚持建议手术治疗,认为手术治疗后断裂跟腱经精确缝合,大大增加术后跟腱跖屈的力量,通过手术方案的优选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保守和手术治疗的复发和并发症情况,有研究报道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率保守治疗12.6%,手术治疗只有3.5%;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手术治疗为4%,而保守治疗为0。
经皮微创缝合跟腱手术方案再断裂率与传统手术接近,而感染的发生率更低,仅2.4%。
1.非手术治疗多选用跟腱靴、石膏或支具,即将足固定在跖屈位8~12周。
2.切开缝合修复方法选择:(1)新鲜跟腱断裂,断端不齐多呈马尾状,近端回缩断端缺损大约3cm,通过踝关节跖屈跟腱断端可以相互接触、进行端端缝合,如Krackow法、Bunnell法、端端改良Kessler缝合法加细丝线间断加强缝合;经皮微创缝合也可以修复急性跟腱断裂。
(2)亚急性损伤,跟腱断裂超过10天,跟腱挛缩往往达3~6cm,断端变性、坏死不重,单靠踝关节跖屈、不能实现跟腱断端的端端接触。
建议Abraham V-Y法缝合修复。
(3)陈旧性损伤,跟腱断裂时间超过3周,此时跟腱挛缩往往超过6cm。
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治疗拇长屈肌腱断裂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治疗拇长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100例拇长屈肌腱断裂患者,依照入院时间的次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常规组患者采取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治疗,比较两组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4.00%,高于常规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度为96.00%,高于常规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拇长屈肌腱断裂患者采取改良Kessler缝合法结合伤科洗方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手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改良Kessler缝合法;伤科洗方;拇长屈肌腱断裂;治疗拇指功能占据手功能的50%~60%,其中拇指屈曲活动占据拇指功能的百分比可达到20%,便于完成精细动作,拇长屈肌腱断裂是常见的临床损伤,以开放性损伤为主,一般需要一期手术修复以帮助患者促进手功能的早日康复[1,2]。
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10日~2017年1月10日本院就诊的100例拇长屈肌腱断裂患者,对该类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抽取2015年1月10日~2017年1月10日于本院就诊的100例拇长屈肌腱断裂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均为外伤导致疾病。
依照入院时间的次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常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10±8.25)岁。
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4.89±8.4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应用同种异体肌腱加强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张志才;段德宇;邵增务;杨述华【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加强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在跟腱断裂两侧的正常跟腱组织冠状面钻孔环扎,加强修复断裂的跟腱.结果 26例均获随访9~52个月,平均30.7个月,除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伤口均I期愈合,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无跟腱黏连再手术者,无跟腱再断裂发生.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方法,优22例(84.6%),良4例(15.4%).结论同种异体肌腱加强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3(019)010【总页数】3页(P891-893)【关键词】跟腱断裂;异体肌腱;移植【作者】张志才;段德宇;邵增务;杨述华【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南,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南,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南,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湖南,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2随着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增加,跟腱断裂在临床上也逐渐增多。
由于是闭合损伤,患者可勉强行走,往往因误诊或未及时治疗成为陈旧性跟腱断裂。
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加强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26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男21例,女5例;均为跟骨结节上3~5 cm处断裂的闭合性损伤。
其中体育运动伤22例,摔伤4例。
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52~180 d(平均104 d)。
6例跟腱断裂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术前控制血糖。
1.2 手术方法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俯卧位,上消毒止血带。
踇长屈肌腱转移术治疗陈旧性胫后肌腱断裂10例程贵元;戴志刚;刘金兰;冯磊;刘帅【期刊名称】《潍坊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3【摘要】目的观察踇长屈肌腱转移手术治疗陈旧性胫后肌腱断裂的疗效。
办法2008年5月-2011年4月对10例陈旧性胫后肌腱断裂患者行踇长屈肌腱转移术,术后随访6-26个月,测量术前、术后足最大内翻、跖屈角度,有无跖行步态等。
结果患者足内翻、跖屈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内翻角度术前(0.100±3.604)°,术后(18.200±4.442)°,与术前相比内翻角度有显著差异(t=18.010,P〈0.05);跖屈角度术前(0.600±3.893)°,术后(20.600±3.273)°,与术前相比跖屈角度有显著差异(t=15.000,P 〈0.05);跖行步态术前无,术后有,、结论踇长屈肌腱转移术是治疗陈旧性胫后肌腱断裂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2页(P235-236)【关键词】踇长屈肌腱;转移术;胫后肌腱【作者】程贵元;戴志刚;刘金兰;冯磊;刘帅【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1【相关文献】1.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 V-Y延长治疗陈旧性跟腱缺损 [J], 范洪进;陈磊;韩清銮;张波;韩明通2.副舟骨切除+趾(母)长屈肌腱转移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J], 刘浩宗3.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瓣V-Y延长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J], 余春华;杜俊锋;朱仰义;林炯4.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失能的研究 [J], 张杰超;戴号;高峰;5.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失能的研究 [J], 张杰超;戴号;高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考文献[1]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痰涂片镜捡质量保证手册.2004.7.[3]毛太兰,张琴,苟家容.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12月第17卷第12期.掌长肌腱移植治疗拇长伸肌腱陈旧性断裂任建民李占奎李启才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646-01拇长伸肌腱断裂临床多见,大多都一期缝合.但也有个别漏诊的病例,我院多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功能重建,自2004年8月到2007年3月,收治3例患者,均背侧伸肌腱广泛损伤。
而采用掌长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17~56岁,左手2例,右手l例,钝割伤l例,爆炸伤l例,车祸伤1例。
损伤至手术时间:4周至2个月.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半.结果:3例患者伸拇功能均恢复,内收、外展正常,捏握有力.1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患肢上气囊止血带,拇指背侧延伸肌腱走向切口,找到拇长伸肌腱远断端,修剪整齐;腕背部切口于Li s t er结节尺侧缘尺骨中点作一连线,沿此连线延长切口,找到拇长伸肌腱近断端,向远端拉紧,测量短缩的长度,断端修剪整齐。
然后取掌侧切口,按照测量长度加2C M,取横行小切口切取掌长肌腱。
先将移植肌腱与伸肌腱远断端吻合,用肌腱导针将其自腱鞘拉至腕背切口,然后将腕关节在功能位时测量肌腱的张力,使拇指掌关节、指问关节调整在伸直位,用Pal vert aR法编织缝合.术后伸拇位石膏外固定3周,逐渐加强功能锻炼。
2结果例患者伸拇、对掌功能均良好。
3讨论l拇长伸肌腱断裂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自发断裂或陈旧损伤患者,因肌腱断裂处撕裂或近端回缩较远,不能做直接吻合,只能做肌腱移位或游离肌腱移植2食指固有伸肌腱缺如或者腕背部的广泛损伤致食指固有伸肌腱缺损、粘连、无力时采用游离肌腱移植重建3、掌长肌腱常用于游离肌腱,有足够的强度和长度,对功能无影响.4、采用P ul ve rt af【法缝合肌腱,肌腱表面光滑、无粗糙面,大大地减轻了肌腱的粘连.4、肌腱止点和起点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保证直线传递拉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伸拇功能。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及康复指导谢松卿;劳宁生;梁向坚;刘学东;曹兴海;郭涛【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年(卷),期】2004(12)12【摘要】目的 :探讨陈旧性跟踺断裂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指导。
方法 :对 3 8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 (其中误诊 2 0例 ,手术失败 18例 )分别采用V—Y缩短、水平重叠缩短、“Z”缩短、冠状纵劈缩短等成型 ,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腓肠肌腱瓣翻转或跖肌腱转移加固术。
术后按A—B—C—D—E顺序进行功能练习 ,同时辅以中药熏洗康复治疗。
平均随坊 4.3年 ,按Arner -Lindholm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 :优2 8例 ,良 7例、差 3例 ,优良率为 92 .1%。
结论 :陈旧性跟腱断裂多为运动伤 ,容易误 (漏 )诊。
手术方法主要应用各种缩短成型 +腱瓣加固术 ,同时采用带蒂筋膜包裹跟腱吻合处 ,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愈合 ,并减少与皮肤的粘连。
术后中药熏洗并按照A—B—C—D—E顺序进行功能练习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再断裂的关键。
【总页数】3页(P913-915)【关键词】跟腱断裂;手术;康复;指导【作者】谢松卿;劳宁生;梁向坚;刘学东;曹兴海;郭涛【作者单位】广东佛山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6.1【相关文献】1.跟腱断裂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J], 郭金惠;陈晚英;王媛媛2.改良Bosworth法联合应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对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和康复护理[J], 谢爱群;陈雪;谢鸣3.跟腱断裂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J], 孙炉燕; 陈丽芬; 方伟娟; 陈震霞; 杨莉; 宋欢4.跟腱断裂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J], 孙炉燕; 陈丽芬; 方伟娟; 陈震霞; 杨莉; 宋欢5.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 [J], 武进华;冯志斌;张建河;刘勇;许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陈旧跟腱断裂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我院应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陈旧跟腱断裂12例。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8个月,采用Amer-Lint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优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67%。
结论应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陈旧跟腱断裂能够较好地恢复跟腱功能,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标签:陈旧性跟腱断裂拇长屈肌腱转移术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形成,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
在日常生活如走路、跑跳、提踵等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跟腱断裂是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常因运动不当、意外受伤或病理因素致跟腱断裂。
开放性跟腱断裂容易确诊;闭合性、病理性跟腱断裂常因就诊较晚、误诊、漏诊或保守治疗失败导致陈旧性损伤,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治疗不当会遗留终生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闭合性、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患者12例,应用拇长屈肌腱转移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7~47岁,平均28.6岁,病程28~147d,平均78d。
受伤原因:运动伤11例,重物砸伤1例。
4例经手术修复后再断裂,伤后未处理1例,保守治疗2例。
临床表现:12例均述踝跖屈提踵无力,其中9例足跟痛、跛行。
体检:跟腱断裂处凹陷,Thompson试验8例阳性,3例可疑,1例阴性。
术前均行MRI检查。
2手术方法仰卧位,硬膜外麻醉,术中驱血并使用止血带,入路均采用跟腱内侧0.5cm纵行切口,显露跟腱断端。
术中见残段均为陈旧疤痕组织充填,清理疤痕组织,直至正常跟腱组织。
再在足第1跖骨内侧下方做一纵行切口,长约5cm,获取拇长屈肌腱,远端缝合至趾长屈肌腱上,近端自纵行切口拉出。
手术治疗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及术后康复临床探讨摘要:目的:观察陈旧性跟腱断裂及术后康复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36例中,跟腱缺损6cm的13例采取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
并加强伤口管理,分时段、逐步加大术后康复训练。
结果:按照amer-lindholmpin评定法,优占75.0%、良占22.2%、差占2.8%。
其中,评定为差的1例,是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术后出现了皮肤粘连致功能障碍。
结论:对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并通过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能取得良好疗效的疗效。
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疗效【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85-01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困难,术后效果与新鲜损伤病例治疗比较,疗效往往较差。
近年来,我院对收治的3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坚持进行术后康复治疗,均取是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中,随机抽出的手术患者36例。
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8岁,平均36.6±4.7岁;左侧15例,右侧21例;未曾手术29例,术后再断裂7例;从受伤到手术治疗时间最短4周,最长12周。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中,患者俯卧,硬膜外麻醉,屈膝30度,跟腱内侧纵切,分离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露出跟腱断端,彻底切除瘢痕组织,测量肌腱缺损长度。
跟腱缺损6cm的13例采取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
对v-y腱成形术修复的,采用小腿三头肌腱膜v形切口,长度为缺损1.5倍以上,腓肠肌肌瓣下移,断端对合缝线,再间断缝合加固的方法;对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复的,采用,腿三头肌切取长条状的腱膜及部分腱性组织,修整粗糙面,距离跟腱断端约1.5cm处向下翻转,缝合修补断裂跟腱,长腿石膏托固定的方法。
・732・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年8月第12卷第8期ChinJOrthopTrauma,August2010,V01.12,No.8躅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跟腱缺损的疗效分析孙超王智张建中【摘要】目的探讨蹰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6cm以卜.跟腱缺损的疗效。
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躅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治疗19例跟腱缺损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20一6l岁,平均(42.6±8.2)岁;跟腱炎清创后跟腱缺损15例,其中lo例合并急性跟腱断裂;陈旧性跟腱断裂4例。
跟腱断裂至手术时间为0—6个月(平均2.6个月)。
跟腱缺损长度为6.10cm。
19例患者均采用两切U躅长屈肌腱移位替代跟腱术治疗。
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与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评价患者术后足踝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12。
48个月(平均22.2个月)随访。
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跖屈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分别为17.80±1.90、39.1o±2.3。
及(91.8±1.7)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0±0.7)分,与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患者对手术满意率达100%。
结论躅长屈肌腱移fiz替代跟腱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跟腱较长缺损时的重建治疗。
手术町以明显解除疼痛,改善足部功能,且对足部影响较小。
【关键词】跟腱;腱损伤;呈母长屈肌腱EvaluationofflexorhallucisIongustendontransferasatreatmentforAchillestendondefectsofmorethan6cmsUNChao,WANGzhi,ZHANGJian-zhong.DivisionofFootandAnkleSurgery,DepartmentofOrthopaedicSurgery,Be啦ngTongrenHospital,CapimlMedicalUniversity,Be讲ng10073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ZHANGJian—zhong,E-mail:trfoot@126.tom[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resdtsofflexorhallucislongus(FHL)tendontransferintreatmentofpatientswithAchillestendondefectsofmorethan6cm.MethodsBetweenJanuary2005toFebruary2009,19patientswithAchiliestendondefects。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常见诊断与治疗方法综述张飞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省兰州市,730000摘要: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由于急性断裂的误诊或漏诊所致。
起诊断与治疗方式多样个,暂无系统方法。
临床常见专科诊断和影像学诊断,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
本文就当前临床领域常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作一综述,提出降低陈旧性跟腱断裂发生的一些意见,以期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一些临床思路。
关键词:损伤、诊断、治疗、检查1.前言:跟腱是是踝关节最主要的屈肌腱,占小腿跖屈力量87%[1]。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创伤,常见于体育运动爱好者。
而陈旧性断裂通常为急性跟腱断裂误诊、漏诊所致。
关于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具体时限尚存争议,陈旧性断裂的诊疗方式亦无统一结论。
本文就当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诊断与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2.诊断:跟腱断裂误诊或漏诊率较高,其原因是:跟腱断裂出现在腱鞘内,外部瘀伤和肿胀较轻微而跟腱纵向断裂或断端出血肿胀后导致断端不明显[4]。
患者常诉:体育运动中似小腿后部被踢伤。
查体常见断裂部位明显凹陷、小腿肌萎缩等。
患者通常跛行、提踵无力,但无明显病理征存在[5]。
故医生临床经验不足也易造成误诊。
临床方面跟腱断裂诊断方法通常可分为两种:专科检验与影像学检查。
2.1专科检验:2.1.1Thompson试验:患者俯卧位,双足悬于床外,分别挤压健侧和患侧小腿腓肠肌下方,健侧踝关节跖屈,患侧跖屈消失,提示跟腱断裂[5]。
2.1.2Matles试验:患者俯卧位,主动屈曲双侧膝关节至90°,踝关节跖屈位,如跟腱断裂患者,患侧出现中立位或背伸位[7]。
2.1.3O'Brien针刺实验:患者俯卧位,用一皮下针插于离跟腱附着于跟骨处的近端10cm处,后试者用将患者的足部跖屈或背伸。
背伸时,如针能向近动,则说明针到跟骨处的肌腱连接;反之可能断裂[8]。
如有上述两个实验或以上呈阳性,则可明确诊断为跟腱已经断裂。
2.2影像学检查:2.2.1高频超声:超声检查具有以下优点:(1)易操作;(2)高效率;(3)动态检测性[11]。
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慢性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6-03-31T16:21:38.0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肖小芳伍俊星裴超莲[导读]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慢性跟腱缺损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421001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拇长屈肌腱转位修复慢性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康复护理。
方法总结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慢性跟腱断近止点裂患者38例(38足),围术期护理的重点问题及康复护理要点。
结果 38例患者均功能恢复良好,均未出现跟腱再断裂。
结论慢性跟腱缺损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关键词:拇长屈肌腱;慢性跟腱断裂;护理;康复跟腱由腓肠肌腱和比目鱼肌腱混合而成,成人跟腱长约15 cm,起始于小腿中下1/3部,止于跟骨结节后面的中点。
随着年龄增长、跟腱反复劳损、长期慢性炎性刺激、局部激素注射治疗,跟腱中血管数量趋于减少,劳损等微小积累,使得跟腱组织不断损伤变性,致使跟腱强度逐渐减弱[1]。
并且随着周末运动的兴起,平日无时间锻炼的人们集中于周末锻炼,也为跟腱断裂埋下隐患。
本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慢性跟腱断裂患者38例,均使用拇长屈肌腱转位重建跟腱,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38例,慢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24 例,女14例;年龄16~65 岁,平均39.2 岁。
左足16例,右足22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3~242天,平均116.7天;26例为运动致伤,12例为劳动损伤,其中10例有局部激素注射史。
症状及体征:用力蹬地史,走路无力,跟腱沿途压痛,跟腱区凹陷,Thompson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
均行MRI检查,证实跟腱断裂。
趾长屈肌腱和(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曲家富;曹立海;赵洪波;高建华;李绍光;杜晓健;孙洋;彭义;王良【期刊名称】《中国骨伤》【年(卷),期】2008(021)004【摘要】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跟腱断裂.采用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行(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结果:13例随访时间11个月~4.5年,平均2年,伤口无感染,跟腱无再断裂,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足背屈跖屈功能良好,未发生锤状趾畸形.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6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3例),良3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2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1例),差1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结论:采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用(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更趋近于合理.【总页数】3页(P297-299)【作者】曲家富;曹立海;赵洪波;高建华;李绍光;杜晓健;孙洋;彭义;王良【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第二医院足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双侧足(足母)长、趾长屈肌腱伴足底方肌变异一例 [J], 夏姣;赵薇;袁琼嘉2.趾长屈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应用 [J], 于绍斌;於玮;丰波;陈欣3.长屈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对趾运动的影响分析 [J], 王玺喆; 张杰; 张华; 韩小平4.长屈肌腱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对趾运动的影响分析 [J], 王玺喆; 张杰; 张华; 韩小平5.[足母]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筋膜瓣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J], 方家刘; 张积森; 许新忠; 谢武昆; 詹俊锋; 荆珏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