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30
二年级下册赣美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认识色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讲解。
2. 色彩的感知和表达练习。
第二章:线条与形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知识,如线条的种类和形状的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形状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内容:1. 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知识讲解。
2. 线条和形状的感知和表达练习。
第三章:绘画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构图、透视、光影等。
2.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内容:1. 绘画基本技巧的讲解。
2. 绘画的感知和表达练习。
第四章:剪纸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2. 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剪纸技巧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内容:1. 剪纸基本技巧的讲解。
2. 剪纸的感知和表达练习。
第五章:手工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拼接、缠绕、粘贴等。
2. 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手工制作技巧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内容:1. 手工制作基本技巧的讲解。
2. 手工制作的感知和表达练习。
第六章:雕塑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如塑造、刻画、拼接等。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雕塑技巧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内容:1. 雕塑基本技巧的讲解。
2. 雕塑的感知和表达练习。
第七章:水彩画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的调配、画笔的使用、渲染等。
2. 培养学生对水彩画艺术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年月日生:日本。
师:对。
今天是个好天气,哆啦A梦头上戴着竹蜻蜓,带着小伙伴们到处逛一逛,看一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看。
你们猜他是谁?他在干什么?生:警察?师:这是一个工人。
他穿着一身朴实的工作服,正在维修电线。
工人不怕风吹日晒,正在认真的工作。
日本的小朋友把工人修电线的样子画下来了。
播放日本小朋友的画。
师:弯弯曲曲的电线,伸长的手臂,这是日本小朋友画的修电线的工人,画的非常生动。
我们要像他们学习,做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法国的小朋友,他们正在干什么?生:听音乐师:你们喜欢听音乐吗?生:喜欢师:让我们来听音乐吧。
播放《let it go》音乐。
(2分半钟)师:这首歌好听吗?生:好听!师:你们听到很好听的音乐的时候会不会也感觉很快乐呢?学生:会。
播放法国小朋友的画。
师:法国小朋友画了一幅画,就把一个人听到音乐快乐的样子画出来了。
这幅画上的男人,他踩在一串音符上,你们仔细看看,他的头抬起来,嘴巴向上翘,是什么表情?生:在笑。
师:对,他听到好听的音乐感觉很快乐,脸上都带着微笑。
连他的大红色的围巾都快乐的飘起来了。
法国小朋友的这幅画非常棒。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位越南的女孩。
出示越南女孩的图片。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越南的女孩有什么特点?生:头发又黑又长。
师:小朋友一下就看出了越南女孩的特点,非常棒。
越南女孩画了什么呢?出示越南小朋友的画。
师:画里面的两个人正在干什么?谁看出来了?生:梳头发。
师:越南的小朋友把妈妈给小女孩梳头的情景画出来了。
她用简单的造型,把她们一头又黑又长的头发画出来了,衣服用了几种很鲜艳的颜色搭配。
师:我想问一问小朋友,如果你的头发这么长,最喜欢谁来帮你梳头发呢?生:妈妈师:嗯。
妈妈会给我们梳头发。
你们给妈妈梳过头发吗?举手和老师说一说。
生:有/没有。
师:很棒,没有给妈妈梳过头发的小朋友回家可以试一试也帮妈妈梳梳头。
不管是妈妈给我们梳头发还是小朋友们给妈妈梳头,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难忘的外国童话故事形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可爱的卡通形象2.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的卡通形象。
了解可爱的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
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重难点:1.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
2.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
可爱的卡通形象3.观察卡通的“造型与色彩”特点和中国卡通形象用线勾、平涂着色的特点。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剪刀和各种色纸,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卡通人舞。
教学过程:一、引入1.欣赏教师的示范画2.了解老师画中意境,比较均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二、讲授新课1.课题:可爱的卡通形象2.提问:(1)你看到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卡通人物?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色彩、夸张)(3)线条卡通人物与艺术家表现的卡通人舞各有什么特点和独特的拟人的艺术手法、美感?3.教师讲授新课:4.过程与方法:①在“说一说知道的卡通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我”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5. 学生想象与创作: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进行创作。
②.用彩色笔绘画创作。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卡通形象“拟人化”和具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6. 感情于态度:①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②能与同学合作。
③明确自己的任务。
三、小结评价目标:1.有创意:2.拟人化:3.装饰美:四、作业自评:①要求:能设计一个自己喜欢卡通人舞。
②能运用对称、色彩、夸张等手法表现卡通人物。
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2、造型多样的生活用品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水墨漫画,体味水墨漫画的趣味性。
2、运用看、听、说、画等一系列的方法,以勾斫、皴擦、点染为手段,进行水墨漫画创作。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水墨漫画的欣赏及创作能力、大胆表现能力,并能体会其带给我们的艺术审美享受。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幸福一家》赣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9课幸福一家》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程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幸福家庭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观察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家庭和睦、亲情关爱的幸福感受。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家庭人物描绘、家庭生活场景设计等,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家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家庭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他们在课堂上乐于表现自己,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对家庭人物的描绘较为简单,缺乏细节处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睦、亲情关爱的幸福感受,提高学生的家庭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绘画能力,学会描绘幸福家庭的生活场景。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幸福家庭的生活场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庭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家庭情感的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幸福家庭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幸福。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家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幸福家庭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材料。
3.准备课堂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幸福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2.呈现(5分钟)老师分别展示不同幸福家庭的生活场景,如一家人共进晚餐、亲子活动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家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选择一个幸福家庭场景进行描绘。
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色彩表现家庭氛围。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江西赣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整理一、教学内容1. 第十四章:《色彩的奇妙世界》详细内容:学习色彩的分类、色彩的三要素、冷暖色搭配等基本知识。
2. 第十五章:《线条的舞蹈》详细内容:学习线条的种类、线条的组合、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第十六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学习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画法及其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线条、图形的基本知识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冷暖搭配、线条的组合应用、图形的创意画法。
2. 教学重点:色彩、线条、图形的基本知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画纸、彩笔、水粉、画板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色彩、线条、图形的基本知识,进行示范画。
3.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4.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知识2. 线条的舞蹈3. 有趣的图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冷暖色搭配画一幅画。
(2)用线条组合画一幅画。
(3)用基本图形创意画一幅画。
2. 答案:(1)例:画出冬天的雪景,用冷色系表现寒冷的氛围。
(2)例:画出跳舞的小人,用线条表现动作的优美。
(3)例:用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画出一幅城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线条、图形,提高审美能力。
(2)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如手抄报、绘画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推荐相关美术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色彩的冷暖搭配:应详细讲解色彩的冷暖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冷暖色彩的视觉效果,并掌握如何运用冷暖色彩表达情感。
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第13课文具的家》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具的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具的种类、功能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日常使用的文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种常见的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圆规等,并通过简单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文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手中的画笔和各种绘画工具充满了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掌握文具的使用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文具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常见文具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文具,并养成良好的爱护文具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了解文具的种类和功能。
2.讲解法:教师讲解文具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文具的使用技巧。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使用文具的经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课件和教学道具。
2.准备各种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圆规等。
3.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都知道哪些文具?它们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文具的图片,并讲解文具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
如铅笔用于写字和绘画,橡皮用于擦除错误,尺子用于测量长度,圆规用于画圆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文具,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文具的使用技巧。
如用铅笔写字、用橡皮擦除错误、用尺子测量长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使用文具的经验和心得。
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画房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画房子》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房屋的结构和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房子的图片和绘画步骤,便于学生参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房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房屋的结构和画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房屋的结构和画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房屋的结构和画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房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房屋,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画房屋的过程,让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反复练习画房屋。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绘画工具、房屋图片、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课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房子?房子由哪些部分组成?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不同类型的房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结构和组成是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画房屋的过程,边画边讲解房屋的结构和画法。
学生在课本上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画房屋。
4.巩固(10分钟)教师随机挑选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评价和讨论,共同提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房子。
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如房子里的装饰、周围的环境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房屋的结构和画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幅房屋绘画作品,要求结构准确、画面丰富。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房屋的结构和画法。
江西赣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整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江西赣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材进行整理,具体章节及内容包括:1. 第1课:《春天来了》内容:描绘春天的景象,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春天的气息。
2. 第2课:《可爱的动物》内容:学习动物的特点,用画笔描绘可爱的动物形象。
3. 第3课:《美丽的家园》内容:描绘家园的美景,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园的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春天、动物、家园等主题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表现在作品中。
2. 教学重点:掌握绘画技巧,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范画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春天为例,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点。
以动物为例,播放动物视频,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
以家园为例,展示家园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例题讲解:对每个主题进行绘画技巧的讲解,如线条、色彩运用等。
举例示范,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绘画。
3.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业点评: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点评。
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改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整理2. 内容:第1课:春天来了第2课:可爱的动物第3课:美丽的家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春天。
描绘你喜欢的动物。
画出你的家园。
2. 答案:春天:阳光、花草、树木等。
动物:形态、特点、色彩等。
家园:建筑、景观、人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绘画进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3课画房子》教案1一. 教材分析《画房子》是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房子,了解房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运用线条和颜色进行房子的绘画创作。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房子的各个部分,以及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达房子的美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房子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房子,对房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无法用专业的语言和绘画技巧来表达房子的美感。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房子的特点,帮助他们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房子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房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达房子的美感。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房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达房子的美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房子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房子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房子,了解房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学生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房子的美感。
3.创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房子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房子图片、绘画材料(如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2.学具:学生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房子图片,引发学生对房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房子?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房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房子的各个部分,如屋顶、墙壁、门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逐一解释房子的各个部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房子的美感。
2023年江西赣美版二年级自然下册教案全册概述本教案是针对2023年江西赣美版二年级自然下册编写的教案全册。
本教案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江西赣美版二年级自然下册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江西赣美版二年级自然下册的主题展开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活中的物质:了解常见物质的特征和用途;2. 生物与生活:认识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性;3. 生物和看不见的世界:初步了解细菌、病毒、昆虫等微观生物的基本特征;4. 水的利用和保护:了解水的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5. 食物和生活:认识不同种类的食物及其来源,培养合理饮食惯;6. 能量和声音:了解能量的种类和传播方式,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 观察与实践: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4. 情境教学:通过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价和反馈本教案将使用多种教学评价和反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所在;2. 练和作业:布置练和作业,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3. 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计划根据江西赣美版二年级自然下册的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语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教案,帮助教师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中外卡通故事形象教学目标: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学会用大胆、夸张、抽象的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放假都看了很多好电视吧?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生:略师:这些都是动画片。
你们知道吗,动画片和漫画就是卡通。
英文中卡通是cartoon读音象卡通,所以我们中国翻译成卡通。
我们今天就是要学第一课:出示课题:《中外卡通故事形象》(边放以前的国产动画片)在以前还没有电脑时,要完成一部动画片要画出成千上万的画,把很多个连续动作的画连续播放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动画片。
二、欣赏卡通1、(出示教材中的卡通图片)教师讲解教科书左边的几个动物明星:(1)《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态个异,高矮胖瘦对比十分强烈,而且样子滑稽可笑,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发现小和尚心里正想事呢。
用笔非常简洁,人物内心刻画栩栩如生。
(2)《大闹天空》孙悟空,家喻户晓谁都喜欢,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中外观众。
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个性鲜明,造型传神。
(3)《米老鼠和唐老鸭》滑稽、夸张的形象、人物幽默风趣、故事精彩跌宕,所有情节都是那么有趣和出人意料,在欢笑声中濡染真善美。
2、(播放动画片段)师:注意这些人物(包括动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特征、性格。
播放完师: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先叫几个学生回答再让全班同学集体评价几幅(教师注意启发引导从不同角度评价,主要从美术的角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中外卡通故事形象教学目标: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学会用大胆、夸张、抽象的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欣赏卡通1、(出示教材中的卡通图片)教师讲解教科书左边的几个动物明星:(1)《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态个异,高矮胖瘦对比十分强烈,而且样子滑稽可笑,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发现小和尚心里正想事呢。
用笔非常简洁,人物内心刻画栩栩如生。
(2)《大闹天空》孙悟空,家喻户晓谁都喜欢,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中外观众。
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个性鲜明,造型传神。
(3)《米老鼠和唐老鸭》滑稽、夸张的形象、人物幽默风趣、故事精彩跌宕,所有情节都是那么有趣和出人意料,在欢笑声中濡染真善美。
2、(播放动画片段)师:注意这些人物(包括动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特征、性格。
播放完师: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先叫几个学生回答再让全班同学集体评价几幅(教师注意启发引导从不同角度评价,主要从美术的角度)三、学生动手玩你说我画的游戏:一位同学描绘一下想表现的人物形象的一些特征。
另一位同学把其描绘的形象画出来。
(教师引导用夸张特征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比如:猪八戒的特点是耳朵大,肚子又大又圆等,你就要把这些地方画的夸张点。
还可以画上象征性的佩物——耙子。
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来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教师巡视指导)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趣味水墨(一)教学目标: 1.体验墨点的艺术趣味,学习用中国画的方式和各种不同的墨点来表现心中的构想。
2.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创作以“墨点”为主要造型元素的国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寻找墨点:课件演示:展现米罗、沙孟海、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探寻画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的运用,并引出“墨点”。
取师引语:假设:这是三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谁能说说他们是谁的作品?作品中用了哪些造型符号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呢?→引出墨点教学实况1:上课班级是一个小县城的中心小学,学生关于美术的知识面不是很广,但仍有小部分学生了解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了这幅作品的一个共同点,即作品中充满了一个独特的视觉符号:点,并表现出对这一造型符号的新奇感。
二、感受墨点:课件展示墨点教师引语:“同学看到这墨点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与线、色块等相比,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教学实况2:对单一黑点的感受学生们更多地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如象铝球象一个太阳等、教师适时引导了学生生活中任何东西当离我们越来越远时,都会成为一个黑点、并最终消失。
在艺术的感悟中,老师引导学生体验了墨点的抽象性、概括性、多义性等,这一点很重要。
三、探索墨点:1.教师现场示范画一个墨点,简单解说画法(如调墨、用水、运笔等)要点后,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小宣纸上用较短的时间画出一个或几个与老师不一样的墨点。
2.展示(用实物投影仪)与交流:“说说你画了一个怎样的墨点、它有什么独特之处,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学实况3:国画教学并不是定全摈弃示范,相反示范是很重要的,在这个环节,老师作了简单的示范,强调出了墨点表现最基本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在表现墨点时关注用笔、用墨、用水与最终墨点效果的关系,并激发起学生对墨点的探索的强烈欲望。
在学生的墨点探索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们都能充满兴趣地变化出各种与老师不一样的墨点,在展示与交流活动中也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个教学步骤为学生进行墨点的主题创作活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4、欣赏一些不同的墨点,进一步感受墨点表现的丰富性。
(如形状、浓淡、干湿、疏密等不同的变化)教师引言:“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些墨点(课件欣赏),它们与我们自己刚才画的墨点有什么不同?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5、为了进一步地开阔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关于墨点的视觉表象,老师按排了这个教学的步骤,重要的是对这个教学的步骤作了简化的处理,仅仅作为对学生自我探索墨点的完善与补充,我认为这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观念。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趣味水墨(一)教学目标: 1.体验墨点的艺术趣味,学习用中国画的方式和各种不同的墨点来表现心中的构想。
2.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创作以“墨点”为主要造型元素的国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想象墨点:1.单个墨点的联想:“看到这样一个个墨点,你有怎样的想象?可以小组讨论,并想象一个画面。
2.组构墨点的联想:看到这样一组墨点,你又有怎样的想法呢?3.学习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对墨点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教学实况4:这个步骤的二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教师作了教学的深入,组织了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尤其对于组构的墨点学生们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构想出了许多构思新颖奇特、充满趣味的画面。
三、欣赏墨点(课件演示)欣赏以墨点为主要造型方式进行表现的作品,体会艺术家与其它小朋友们是怎样用墨点来表现自己的构想的?四、表现墨点:请小朋友自由创作一幅以墨点为主要造型元素的国画作品,看谁的作品表现出墨点的趣味和新意,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教学实况7:学生的创作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相互间可以交流和借鉴,课堂里播放着轻松的音乐。
在创作中有的学生主题表现得不够明确,把许多对墨点的构想安排在同一个画面里,这时老师加以了提醒,使学生按一个主题性构想进行构图和艺术的表现。
有的学生不太能感受到自己的这种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一种现代艺术味与美感,而只是好奇地加以把玩,老师也要用贴切的话加以点拔和鼓励。
有的学生画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构思,如日全食、火警、池塘与蝌蚪等,老师加以了留意,并在评价活动中对这些作品加以了。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趣味水墨(二)教学目的: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一)导入:现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
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
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
三、作业要求: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
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
四、教学小结:1、表扬笔墨效果,水分把握较好的学生,并展示习作,要求多在实践中体会。
2、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
四、教学小结:第六课时教学内容:趣味水墨(二)教学目的: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一)导入:现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
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②笔触练习:点、线、面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①墨色:浓、淡、干、湿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
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
三、作业要求: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