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扭转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38
睾丸扭转22例诊断及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提高对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均有睾丸绞痛症状Prehn征阳性。
16例彩超显示睾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
结果:例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手术治疗者睾丸均存活;例发病后6~1小时手术者1例睾丸存活:1例发病后1~小时手术者仅例睾丸存活。
例超过小时手术者无睾丸存活。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诊断不明确时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关键。
关键词睾丸扭转诊断治疗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从年11月~8年8月我院共收治例睾丸扭转病人(侧)年龄8~岁年龄中位数18岁其中小于1岁1例1~15岁例15~岁1例~岁7例。
发病至本院就医时间小于6小时例6~1小时例1~小时1例大于1天例最长的1例天。
鞘膜内睾丸扭转18例(两例双侧)鞘膜外隐睾扭转例。
临床表现与体征:8例发生在睡眠中7例有剧烈运动史其余7例未能提供明确诱因。
发病初期症状为睾丸局部疼痛(/)、阴囊肿胀(1/)、下腹部疼痛(7/)、消化道症状(/)、发热发生较晚(8/)。
5例曾有明确既往阴囊肿痛病史能自行缓解。
例有斜疝修补病史例近期患腮腺炎。
6例发生在寒季节或天气突然变冷时。
体征为患侧睾丸上移肿胀压痛或呈横位Prehn征均陽性。
诊断依据及误诊情况:首次诊断即确诊的1例(/)其余误诊为急性附睾炎、睾丸炎(8/)、睾丸肿瘤(1/)、泌尿系结石(/)、腹股沟斜疝(1/)。
入院病人均行血、尿常规检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6例。
临床诊断标准为:①病史;②临床表现:患侧阴囊红肿睾丸较对侧上升睾丸稍肿大睾丸附睾界限不清Prehn征阳性;③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CDI)检查显示睾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即可确诊。
结果本组例睾丸扭转病人均行手术治疗。
例(1例为双侧)发病时间在6h内就诊手术者睾丸均存活。
手术所见: 1例麻醉下睾丸自行复位其余鞘膜内睾丸扭转例(1例双侧)鞘膜外型睾丸扭转1例;扭转9°1例18°例。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保护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睾丸扭转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腹腔疾病,其发病率在儿童中较为高,可以导致睾丸缺血、坏死,甚至引起睾丸破裂,从而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和生活质量。
睾丸扭转的处理一般包括手术复位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其中手术复位是治疗睾丸扭转最常用的方法。
然而,在手术复位后,睾丸仍然存在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黄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有着多种保护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改善微循环等,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
然而,黄芪注射液对于睾丸扭转复位后的保护作用研究尚缺乏系统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芪注射液对于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保护作用的机理和作用方式,为其在睾丸扭转的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模型,研究黄芪注射液对睾丸扭转复位后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机理和作用方式,为黄芪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建立大鼠睾丸扭转模型,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睾丸扭转复位后进行黄芪注射液治疗。
观察黄芪注射液是否能够降低睾丸的再灌注损伤程度。
2.采取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指标技术,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睾丸组织形态学和生化指标。
3.采用RT-PCR等方法探究黄芪注射液治疗睾丸扭转后的机制,包括其对睾丸扭转造成的炎症反应、氧化损伤、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究黄芪注射液在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黄芪注射液在临床治疗睾丸扭转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使用体外和体内实验方法。
在体内试验中,使用大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在睾丸扭转复位后进行黄芪注射液治疗及对照,通过病理组织学、生化指标、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芪注射液的作用效果;在体外试验中,使用细胞实验方法进行黄芪注射液的生物学效应的评价。
睾丸扭转17例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17例患者年龄5~31岁,平均16.8岁,阴囊内睾丸扭转15例(左侧11例,右侧4例),隐睾扭转2例。
发病到来我院就诊时间4小时~28天,8例在外院多次就诊后转入我院,其中被误诊为附睾睾丸炎6例,腹股沟嵌顿疝2例。
患者多在睡眠中发病(多为凌晨),本组6例(6/17),3例有剧烈活动史。
全部病例均诉患侧睾丸疼痛,7例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检:15例有患侧睾丸肿大触痛,2例腹股沟有触痛性包块。
Prehn征阳性13例,睾丸横位9例,局部皮肤红肿7例。
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检查11例,除1例误诊为附睾睾丸炎外,其余10例均提示患睾增大,回声不均,血供减少或消失,6例有睾丸鞘膜少量积液。
方法:对于<6小时者我们先试行手法复位(3例),1例成功,因患者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故同时行睾丸内固定术。
行手术探查16例。
术中我们根据Arda 等“三级评分系统”决定睾丸的取舍,即切取一深达髓质的患睾组织送检,温盐水纱布促进血流,观察活检创面出现动脉血渗出时间:1级:立即出现;2级:10分钟内出现;3级:10分钟内不出现渗血。
睾丸保留8例(其中1级4例、2级3例、3级1例)。
保留的睾丸与健睾均行内固定术。
术后我们常规给予血塞通静滴。
结果术后随访1~3年,1例3级患睾萎缩消失。
讨论睾丸扭转并不少见,多见于青少年,且多发生于春秋交替季节,因昼夜温差较大,外界温度下降,使精索过度活动或痉挛,容易诱发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所致的睾丸缺血、坏死与扭转程度有关,与扭转持续的时间也密切相关,因此对青少年的阴囊急症,应首先考虑睾丸扭转并积极行手术探查,对于可回缩性睾丸也有扭转趋势,也视为睾丸内固定术适应证。
对于保留患睾者,术后我们常规给予血塞通静点,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药物,血塞通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功效,可以扩张睾丸的供应血管,增加血管内血流量,可以抑制血栓形成,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
隐睾扭转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隐睾扭转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隐睾是指睾丸未能下降至阴囊,仍停留在腹股沟区或腹壁内。
隐睾是常见的儿童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孩患病率约为3%至5%。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报告两例隐睾扭转的患儿,同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
案例一一名6岁男孩就诊,主要症状为右侧腹股沟区间歇性疼痛,并伴有自觉察觉略有肿胀感。
从出生至今,患儿的右侧睾丸一直未能下降至阴囊。
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质硬、无压痛的肿块,并有明显叩击痛。
超声检查显示右侧隐睾扭转,需要立即手术干预。
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隐睾扭转,经扭转复位后,在阴囊内固定。
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周复查未见异常。
案例二一名8岁男孩就诊,主要症状为左侧腹股沟区剧痛,伴有阴囊肿胀。
患儿从出生时起,左侧睾丸就未能下降至阴囊。
体格检查发现左侧腹股沟区有一个压痛的肿块。
经过超声检查,诊断为左侧隐睾扭转,需要手术治疗。
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睾丸和附睾扭曲,扭转解开并复位到阴囊内,术后恢复良好。
隐睾扭转是隐睾的一种并发症,通常是由于下降过程中附睾的扭转所致。
扭转可以引起睾丸血供受阻,从而导致睾丸缺血甚至坏死。
患儿的主要症状通常是剧烈的阴囊或腹股沟区疼痛,伴有阴囊肿胀。
在诊断方面,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能够明确隐睾扭转的存在,进一步指导手术干预。
针对隐睾扭转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包括手动扭转、镜下手术以及开放手术等。
对于患儿而言,手动扭转可能是一个较为轻微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经过手动扭转复位后,睾丸通常需要固定在阴囊内,以避免再次扭转。
预防隐睾扭转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干预。
根据相关研究,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隐睾扭转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并预防睾丸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在儿童期定期检查隐睾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隐睾扭转是儿童泌尿外科领域的常见疾病,但数据显示目前关于隐睾扭转的研究仍然相对有限。
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隐睾扭转的发病机制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68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阴囊急症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虽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较高误诊率。
据Corbett和Simpson L统计,急诊医师和泌尿外科专家能早期正确诊断该病的概率分别为39%和76%,因此睾丸扭转仍是年轻男性失去睾丸的常见原因。
本院1992年1月至2005年4月间共收治68例睾丸扭转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年龄8-50岁,平均19.8岁。
单侧扭转66例,双侧同时、不同时扭转各1例。
左睾丸扭转50例,右睾丸扭转20例,隐睾扭转4例。
22例首次就诊时确诊,46例误诊,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35例,肾绞痛5例,肠炎2例,隐睾炎2例,隐睾恶变1例,睾丸外伤1例,误诊率67.6%。
确诊时间2 h 至30 d,10 h内12例。
36例发病于夜间睡眠和晨起时,占52.9%,6例发病于剧烈运动后,性交后2例,2例有阴囊外伤史,22例于安静状态下,占32.3%。
首次疼痛部位:阴囊疼痛55例(80.9%),腹股沟痛7例(10.3%),下腹痛6例(8.8%)。
伴恶心呕吐16例(23.5%),发热17例(25%),其中低热15例。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升高21例(30.9%),尿常规正常。
体征:睾丸肿大、触痛、质硬,睾丸附睾界限不清,Prehn 征41例(+),占60.3%。
58例行B超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55例确诊,误诊的3例睾丸扭转时间均在10 h内,且扭转角度≤180°。
一例血流无明显变化,手术证实为睾丸扭转;两例血流指数增高,误诊为睾丸炎,一例手术探查证实为睾丸扭转,另1例症状自行好转,结合突发而短暂的睾丸疼痛史最后诊断为扭转自行复位。
2例行二维超声检查,8例行Tc-RBC阴囊核素显像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hrasonography,CDU)主要表现为睾丸内血流消失或明显减少。
睾丸和附睾内血流消失48例,血流明显减少7例,血流无明显减少1例、增多2例;内部有片状低回声区31例,鞘膜积液12例。
睾丸扭转的临床病例分析睾丸扭转是一种紧急状况,在临床上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本文将对睾丸扭转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病情及其处理方法。
睾丸扭转是睾丸固定在鞘膜下发生的病症,可导致睾丸的血液供应中断,严重时可能造成组织坏死。
该病情通常由运动或外伤引起,但亦可无明显原因发生。
常见症状包括睾丸部位疼痛、肿胀、恶心、呕吐和发热。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临床病例:一位15岁的男性患者因睾丸剧烈疼痛来到急诊。
患者回忆起几个小时前曾进行剧烈运动。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右侧睾丸肿胀、垂痛明显,腹股沟区叩诊呈阳性反应。
诊断医生怀疑患者可能出现了睾丸扭转,立即安排紧急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右侧睾丸被扭转,扭转角度约为180度。
右侧睾丸的血供断断续续,显示有坏死迹象。
医生紧急解开了扭转,恢复了睾丸的正常位置,并移除了坏死组织。
术后,在适当的休养和抗生素治疗下,患者的疼痛逐渐缓解,睾丸的肿胀也减轻。
随访观察半年后,患者康复顺利,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以上案例展示了一个睾丸扭转的典型病例,但实际上,睾丸扭转的症状和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无特殊体征,或只有轻微的不适感。
因此,任何儿童或青少年男性出现下腹部或会阴部疼痛时,都应该引起家长和医生的关注,并尽快就医。
对于可能出现睾丸扭转的患者,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医生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
一旦怀疑睾丸扭转,尽快行手术解除扭转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手术时,医生需要将扭转的睾丸复位,并检查血液供应是否恢复正常。
如果组织坏死严重,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如切除坏死组织或行睾丸切除术。
手术后,适当的休养和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总结起来,睾丸扭转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出现的下腹部疼痛症状,并及时就医。
通过适当的诊断手段和紧急手术,可以及时恢复睾丸的血液供应,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附26例临床报告)摘要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发病10×109/L者19例,尿常规检查均正常。
手术探查23例,术中均证实睾丸精索有不同程度的扭转,而且均为鞘膜内扭转。
其中行患侧睾丸复位,睾丸、精索固定+对侧睾丸固定术12例,行患侧睾丸切除+对侧睾丸固定术11例。
2 结果3例发病6 h诊断明确者,均应尽早手术探查治疗。
睾丸扭转所致的睾丸缺血、坏死与扭转程度和扭转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睾丸扭转后4~6 h内复位者,对睾丸的生精功能多无明显影响,超过24 h复位者,绝大多数患者出现睾丸缺血坏死。
因此睾丸扭转临床处理的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复位固定治疗,特别是及时行睾丸探查术,可提供准确的诊断,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降低睾丸切除的风险。
即便术中确诊为急性附睾炎、睾丸炎,行附睾被膜或睾丸白膜切开减压亦可减少误诊,起到减压引流、缓解症状、缩短治疗周期的作用。
由于睾丸扭转的先天解剖学异常或睾丸扭转的诱发因素多为双侧性,对侧睾丸日后也有可能发生扭转,故术中应同时行对侧睾丸固定术。
本组手术患者,不论术中切除患侧睾丸与否,均将健侧睾丸予以预防性固定,防止其发生扭转。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上疑有睾丸扭转的患者,只有做到早期、迅速的正确诊断,争取时间尽早手术探查、复位、固定治疗,才能减少误诊,提高患侧睾丸的挽救率。
参考文献[1] 李铁强,朱朝阳,姜鸿胥,等. 睾丸扭转(附18例报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0):631-633.[2] Blaivas M,Batts M,Lambert M. Ultrasonographic diagnlsis of testicular torsion by emergency physicians. Am J Emerg Med,2000,18(2):198-200.[3] 吴阶平.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955-1958.。
30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分析。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睾丸扭转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总结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急性发作的不同程度的睾丸疼痛、腹股沟区肿块疼痛、睾丸剧烈疼痛、疼痛向同侧下腹部放射、恶心呕吐、体温升高,部分患者出现阴囊皮肤水肿、合并阴囊皮肤化脓性感染、腹股沟区肿块。
3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后30例均获得随访2年,均未出现睾丸扭转复发。
18例已婚患者中,14例患者已育,4例未育,对未育者精液常规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
8例保留睾丸患者中,5例睾丸发育大致正常,2例出现睾丸萎缩,质地变软。
结论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治疗是保护睾丸、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临床医生应明确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
标签:睾丸扭转;临床诊治睾丸扭转是阴囊的常见急症,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青春期最为多见[1],一旦误诊、延误治疗,常会造成患者的睾丸缺血、坏死、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延误诊治的发生,笔者选取2004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睾丸扭转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2~21岁,平均(17.12±1.32)岁,从发病至就诊时间2 h~10 d,平均3 d。
1.2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总结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临床表现3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