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附件扭转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95.02 KB
- 文档页数:2
睾丸扭转的围手术期护理华翔鹰(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外六病区,安徽马鞍山 243000)【关键词】泌尿外科;睾丸扭转;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4.91.02睾丸扭转(testicular torsion)是泌尿外科的常见急诊,睾丸扭转是指一侧或双侧精索发生扭转,使精索内的血循环发生障碍,睾丸供血被阻断,从而发生缺血、缺氧而导致睾丸缺血梗死,是常见泌尿外科急症,通常需要积极手术干预。
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儿童以及青少年人群中,尤其12~16岁。
现将我院收治此类患者22例的临床护理工作体会,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睾丸扭转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6~34岁,左侧14例,右侧8例,发病时间4 h~63 h,夜间20点后就诊有12例。
1.2 临床症状多为突发性单侧睾丸剧烈疼痛,清晨起床即开始,4例在睡梦中痛醒,疼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疼痛可向腹股沟放射,有3例病人表现出右下部痛,拟急性阑尾炎就诊,亦可初发时表现为隐痛,但随时间发展为疼痛逐渐加重。
1.3 临床体检患侧阴囊明显红肿,附睾及睾丸均有肿大且界限不清,阴囊触碰明显,精索明显增粗。
托起阴囊不能缓解疼痛[1]。
1.4 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对于睾丸扭转具有诊断意义,其准确率高达90%以上[2]。
本组全部22例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7例血流完全消失,10例血流严重减少,5例轻度血流减少。
1.5 手术治疗睾丸缺血坏死有两大最主要因素:一是从睾丸缺血时间;二是扭转程度。
故发病到就诊的间隔时间极为重要。
文献报道:起病6 h内解除梗阻,睾丸保留率为90%,若超过12 h则保留率降至50%,而24 h后则小于10%。
诊断明确后,尽快手术探查恢复精索及睾丸的正常解剖是保存睾丸的唯一途径。
本组全部22例患者行开放手术探查,其中17例行睾丸固定术,5例行睾丸切除术。
摘要:睾丸复位手术是治疗睾丸扭转等疾病的重要手段,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睾丸复位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活动、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及心理调适等方面,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一、术后饮食护理1. 术后禁食:术后6-8小时,如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开始进食。
初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稀饭、面条等。
2. 逐渐过渡:术后3-5天,可根据患者食欲和消化情况,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一周内,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伤口炎症。
4.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二、术后活动护理1. 术后卧床:术后24小时内,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逐步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后,可逐步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3. 避免提重物:术后1-2周内,避免提重物,以防伤口裂开。
4. 注意休息:术后1-2周内,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三、术后伤口护理1. 保持伤口干燥:术后伤口敷料需保持干燥,避免沾水。
2. 观察伤口情况:术后3-5天,拆线前,每天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渗出等异常情况。
3. 拆线:术后7-10天,伤口愈合良好者可拆线。
4. 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复查一次,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四、术后药物使用1. 抗生素:术后3-5天,根据医生建议,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止痛药:术后根据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3. 其他药物:如激素、抗炎药等,遵医嘱使用。
五、术后心理调适1. 保持乐观心态:术后,患者应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 沟通交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3. 心理咨询:如有需要,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六、术后注意事项1. 避免性生活:术后1-2个月内,避免性生活,以防伤口裂开。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每天清洗,避免感染。
隐睾围手术期小儿护理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摘要:本文针对隐睾围手术后小儿护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经验总结出在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重点强调了手术期小儿护理中的重要性,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指导。
关键词:隐睾围手术;小儿;术后护理引言:隐睾是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统问题,而围手术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
然而,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隐睾围手术后小儿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系统地分析这些问题,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指导,确保患儿获得最佳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效果。
1.关键问题1.1术后出血与感染风险隐睾围手术期小儿护理中最突出的关键问题是术后出血与感染的风险,这两种并发症可能对患儿的康复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其健康。
在手术创口处,术后出血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尽管围手术后会给患儿进行适当的缝合和处理,但仍然存在出血的可能性。
这种出血可能由于手术区域的血管未充分闭合或血凝机制尚未完全恢复而引起,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观察和处理,因为大量出血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影响术后康复。
另一方面,感染是术后伤口最常见的并发症,手术后的创口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若不进行适当的消毒和护理,细菌可能侵入伤口,引发感染,尤其是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感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1.2疼痛管理问题手术后,小儿可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舒适感和情绪状态,还可能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有效的疼痛管理是确保患儿能够顺利康复的关键环节。
术后疼痛可以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手术后伤口的生理性疼痛、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性疼痛以及与手术相关的情绪和焦虑所引起的心理性疼痛。
另一方面,药物治疗是管理小儿疼痛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小儿来说,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特别谨慎,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过量的风险。
1.3家庭护理协同问题首先,伤口护理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家庭成员需要确保能正确执行医嘱的伤口护理步骤,并了解如何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如何应对可能的异常状况。
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观察及围术期护理体会
陈玉晶;庞燕梅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4
【摘要】睾丸扭转在小儿生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因而对就诊患儿的睾丸和阴囊应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发现睾丸有肿胀或阴囊外观异常均应立即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及早发现的阴囊急症,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以提高睾丸存活率。
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睾丸存活的关键,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及悉心的护理是早日康复的前提。
现将本院收治的睾丸扭转患儿30例的临床诊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2-72)
【作者】陈玉晶;庞燕梅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持续改进临床唇腭裂患儿围术期的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2.对20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4.支气管哮喘患儿3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5.普外科手术患儿围术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睾丸扭转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睾丸扭转的护理,提高睾丸存活率。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诊治经过及护理经验。
结果 7例行睾丸复位固定,8例行睾丸切除。
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探查和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患者睾丸存活率和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睾丸扭转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266-02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的急症,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患者的睾丸精索本身解剖异常或是因活动度加大而引起的精索内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睾丸坏死或不可逆的萎缩,睾丸扭转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2—18岁的青少年为本病高发年龄段,约占65%[1],主要临床表现为阴囊疼痛、肿胀,常因误诊为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等疾病而延误最佳手术时机,而导致睾丸发生缺血、坏死和不可逆的损伤[2]。
睾丸扭转的治疗关键为尽早恢复受累睾丸血流,一经确诊可先行手法复位,但有一定的盲目性,即使成功,也有再度发生扭转的可能[3]。
因此本病根本的治疗方法是行手术复位。
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我科共收治睾丸扭转患者15例,7例行睾丸复位固定,8例行睾丸切除,平均年龄19.26岁。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12岁~42岁,平均19.26岁,均为单侧睾丸扭转,11发生在左侧,4例发生在右侧,病程6小时~14天,>24h 8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侧睾丸肿大、回声不均、睾丸附睾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
1.2 手术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患侧阴囊皮肤做一纵行或横行切口,逐层切开阴囊皮肤至睾丸鞘膜,剪开睾丸鞘膜暴露精索下段及睾丸,判断精索扭转的方向及程度,观察睾丸颜色、质地,将睾丸复位后色泽转为正常,用外科可吸收缝合线固定;或复位后给予温盐水湿敷20分钟,如睾丸色泽转为红润,则予保留睾丸,否则行睾丸切除术。
1.3 结果 15例均行手术探查,7例手术复位成功,行睾丸固定术,8例行切除坏死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