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10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学说连线选择页面风格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内容提要: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人民严密相随的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起源于赣南客家、流传和开展于赣南客家。
客家山歌创作手法单纯、演唱自由,自娱自乐性与即兴性强,是实用性和表现性于一体的一种地方民间歌唱艺术形式。
客家山歌由于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功用价值强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艺苑中的一束独具异彩的奇葩异卉。
本文通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的分析,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并促进客家山歌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客家山歌表现手法价值分析一、赣南客家山歌赣南地处XX的最南部,今系指XX市所辖的十九个县〔市〕,计面积约四万八百余平方公里,人口近八百万。
这里紧接北回归线,纬度较低,山地丘陵纵横,河谷众多,受亚热带森林气候的影响,土地肥沃,林木茂密,因而向来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法。
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常年生活在这里的赣南客家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开展长河中创造了极富赣南客家特色的赣南客家山歌艺术。
赣南的客家山歌是一种自由的即兴编唱、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歌,其风格刚健粗暴而又清新动听,高亢激越而又朴实平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客家人常年生活于山野河谷处,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随编随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的客家民间歌曲。
赣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就是赣南客家山歌倾吐芬芳的沃土。
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抒发客家人们的内心思想情感,所以在山歌的创作手法上就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山歌完全可以根据人们自己内心感情的需要,即兴自编自唱,从而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就有了更大更广的空间,显得更加自由灵活。
赣南客家山歌和其他山歌一样,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功用意义。
二、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劳动人民严密相随的一种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浅谈客家山歌的意义与教学方法作者:黄秀贤来源:《成长》2019年第06期摘要:客家山歌的语言风格鲜明,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充分体现客家人的民俗习惯。
江西省的铜鼓客家山歌吸纳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内涵,综合其本身的歌曲感染力,具备强烈的表现能力。
客家山歌语言淳朴方言化、口语化特色鲜明,歌颂风格较为原始直白,体现表演者即时的情绪。
在开展铜鼓客家山歌表演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探究客家山歌的语言特色、唱法节奏、语调风格等,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案,为客家山歌的教学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铜鼓;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教学当代国人都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客家文化以民族传统文化的身份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许多文化精华都具有传承价值。
客家山歌作为民俗天籁,引入学校教学课堂,可以启发中小学生的音乐天赋,适宜进入中小学课堂。
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针对这一文化的传承性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措施,收效颇丰。
但是目前仍面临着长期良好发展的转折问题,如何使客家山歌以实践技能的形式落实与课堂教学,将其与课程知识相结合,还需要教育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发扬传统民俗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成长。
客家山歌的课堂教学是全国各地民俗文化步入课堂的一个典型,反映了国家教育对传统精华文化的重视与弘扬。
1 “客家山歌进课堂”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圣地,也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战场,学校的音乐教学为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提供了便利。
客家地区学校将客家山歌引入课堂,除了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现实意义外,还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1.1 极大促进青少年对客家山歌的了解在现实中,由于近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导致客家山歌的传承出现困难,在客家地区客家山歌的传唱者年龄均偏大。
青少年群体中极少有喜爱歌唱传统山歌的,对客家山歌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传承与发展变得愈加艰难。
将客家山歌导入课堂,从山歌的历史形成、发展历程、社会地位等方面系统地介绍客家山歌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客家山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其唱法、节奏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客家山歌剧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融入其中。
在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值得分析的地方。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注重自然与景观的表现。
山水相连的客家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景,这种自然风光常常成为舞台美术的主要元素之一。
在舞台上,通过山川、水流、村庄等元素的表现,能够为观众呈现出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氛围。
通过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布景设计,舞台美术能够使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进一步加深对客家人民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注重色彩和光线的运用。
舞台美术中,色彩和光线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客家山歌剧常常会采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及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线,来突出舞台上人物、道具和背景的形象,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色彩和光线的配合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表达的情感,加强舞台效果。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还注重舞美效果的创新和表达手法的丰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舞台美术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创新和尝试。
在客家山歌剧中,舞台美术常常会利用投影、音效等现代技术手段,使景物和人物变得更加逼真和生动。
通过这些手法,舞台美术能够更好地表达剧情和情感,进一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具有自然与景观的展示、历史与文化的呈现、色彩与光线的运用以及舞美效果的创新等特点。
这些方面的设计和表达,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和感受,更能够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客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作者:贺明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8期摘要:赣南客家山歌,虽然大部分为口头即兴创作,但其中的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哲理性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它不仅具有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也有岭南灿烂人文景现的深刻烙印。
赣南山歌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弘扬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延伸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支艺术珍宝和奇葩。
关健词: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勤劳善良的客家民族,喜欢用心灵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在田间劳作还是漫步林间小道,客家人开口就唱、张嘴就啍。
一曲曲远久悠长的山歌,信手拈来,被他们唱的是小草含羞,花儿低头。
如歌如诉,荡气回肠。
时而在林间激情,时而在心头缠绵。
一首首动人心弦的山歌,成了客家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心灵的慰籍。
本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艺术手法进行粗浅的分析。
希望对研究客家文化人士提供帮助。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特点赣南客家山歌同其他民族的山歌有同样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赣南山歌与其他民族的山歌歌词押韵一样赣南客家山歌同其他民族山歌比较,其歌词的押韵度是一样的。
即尾字韵律相同。
所不同的是: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格律不同,它有五句7字律和7字4句律等形式。
(二)即兴式口语化同其他民族山歌相似或相近赣南客家山歌源于生活,歌唱于生活。
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出于对劳动压力的释放,即兴高亢几句,用于减轻劳动重负,释缓劳动疲惫。
也或思念心中情人,激情演唱。
表达对情人的思绪。
这些山歌虽然是口语化即兴演绎。
但也具有深刻的文化韵蕴和民间音乐艺术内涵。
其他民族山歌也一样,田边、地头、林间等,都有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欲望。
(三)歌词大众化,男女皆会,老少皆宜赣南客家山歌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产物。
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娱乐的工具。
过年,闹元宵,婚嫁丧娶,砌屋上新。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客家山歌剧是一种具有浓郁客家民俗风情的地方戏曲形式,它包含了山歌、剧情和舞蹈等元素,舞台美术在客家山歌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的分析。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在舞台布景方面注重再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风貌。
舞台布景通常以客家村庄、田园风光和山水为主题,通过巧妙的搭建和舞美效果,营造出浓厚的客家乡土气息。
舞台布景中也融入了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如客家四大传统行业中的农耕、织布、制瓷和木偶,以及客家民居中的石头、砌墙和瓦片等,展现了客家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在道具和服装设计方面,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也注重展现客家人的朴实和务实特点。
道具方面,舞台上通常会出现与农耕、制瓷等传统行业相关的道具,如犁、陶罐、织布机等,这些道具不仅为演员们的表演提供了支撑,更加丰富了舞台画面。
而服装方面,演员们通常身穿传统的客家服饰,如蓝布衣、竹制帽等,这些服饰的设计体现了客家人的朴实和勤劳精神,同时也与舞台布景相协调,形成整体的美感。
灯光设计在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灯光的变化能够烘托出不同场景的氛围和情感,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客家山歌剧中,灯光的运用通常以明暗的对比为主,通过调整照明的强度和角度,使舞台上的人物和道具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更好地展现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感情。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在舞台布景、道具和服装设计以及灯光运用等方面都以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风貌为基础,通过再现客家文化的细节和特色,营造出浓厚的客家乡土气息。
舞台美术的精心设计为观众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文化上的沉浸,使得客家山歌剧在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的同时具备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作者:袁小夏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摘要】客家山歌悠久的历史、灵活多样的表演形式、个性鲜明的曲调、完善的表现技法、丰富的内涵,都使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通过客家山歌的表演形式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来解析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客家山歌;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一、客家山歌的简介客家人由于历史政治原因不断迁徙,从北到南,沿途经过江西赣南、福建等地,大部分的人就在这些地区停下安顿。
福建闽西的长汀县、连城、宁化还有梅县地区都聚集了大批的外来民众,这些人将自己称之为“客人”。
众所周知,歌曲起源于劳动。
那时的人们劳作一天后会放声歌唱来释放劳累与压力。
从刚开始的不成曲调,到后来有意识的赋予旋律音调,在群众中传唱。
随着时间的发展,客家山歌流传的地域也越来越为广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梅州地区有着“山歌之乡”“客都梅州”的称号。
二、客家山歌的表演形式(一)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1.独唱运用清唱的歌唱形式,一个人独立吟唱。
这类唱法在种类上属于劳动之余形成的山歌,最具代表的是“号子系列”,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纤夫的号子“一根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栓,踏穿岩石无人问,谁知纤夫心里寒。
”这种唱腔浑雄有力,反应出人的内心感情。
2.对唱对唱又名“驳山歌”,以男女在山上对驳情歌的形式演唱。
可以尾尾对唱,也可以各唱各的,大多数的对唱形式都是对唱,一人一句。
这种形式的山歌大多都是为了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男女一人一句,意境含蓄、耐人寻味、把无影无形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4]。
3.尾驳尾对唱所谓的尾驳尾对唱就是一个人先唱,然后后一个人接着上一个人的最后一句开头,接唱三句,依次循环下去,这样的唱法一般演唱时间比较长,多用于“打擂台斗歌”。
4.山歌小组唱、表演唱这种形式的唱法就是经过创作者的仔细思考,斟酌所创作出来的具有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形式。
这种形式的表演需要由一个主要的人物领唱,后面的人分组合唱、和唱,还有兼带表演动作,这种形式经过发展变成了现在专有的山歌剧。
浅析赣南民歌艺术特点以及现代文化传承1、赣南民歌独特的艺术特征赣南民歌刚健粗犷而又清新动听,高亢激越而又朴实平易,并且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等许多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赣南民歌不仅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国内各族人民的高度赞赏。
由于受地理条件以及客家人的传统的宗教观念和保守思想的影响,至今不少的赣南客家人在语言和生活礼俗上都仍然保留着原有的独特性,对赣南民歌的音乐色彩有着巨大影响,从而产生了赣南民歌几大色彩区。
1、南部色彩区:这里与粤北相临,语言接近客家方言,民歌似说似唱,语调旋律较重。
2、东北部色彩区:以客家居民为主,语言受赣语系大,民歌基本音调以赣南山歌、灯歌为主导地位。
3、中部色彩区:多为丘陵地带,民歌韵调和调子成分大,山歌旋律优美,语言复杂多样,但平近易懂。
赣南民歌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乡土文化气息浓郁,有以表现男女爱情,展现劳动人民宽广乐观胸怀或朴实高尚情操的“山歌”;有用来祈求人寿年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灯歌”;有音调高亢悠长的劳动“号子”;有曲调朴实,泥土气息浓厚的“小调”;有在特定节日或时间表演,思想性和风俗性强烈的“风俗歌”等四种形式组成。
2、赣南民歌所面临的问题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深入人心。
如何保护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民俗艺术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为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快餐音乐、流行音乐冲击着民俗传统文化。
民俗民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具体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赣南客家山歌是在传统的农耕劳作中起源发展起来的。
随着劳动方式的转变和思想方式的变化,赣南民歌在创作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2)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民歌曲风和强调难以满足如今广大群众的口味和审美标准。
如何进一步完善民歌,如何融入现代因素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3)民俗文化的理论基础如何加强也是当下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如何展开专门的赣南民歌课题研究,如何让青少年爱上传统文化,如何提高民歌艺术的影响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家山歌文化知识关于客家山歌文化知识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
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
下面是介绍客家山歌文化的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一、客家山歌简介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主要流传于梅州、河源、惠州、赣州、龙岩、韶关各县以及深圳的盐田、龙岗、石岩、观澜,漳州、湛江廉江、茂名电白、汕头潮阳、潮南、汕尾陆河、陆丰,揭阳揭西,潮州饶平,广西的贺州、博白、陆川,海南儋州南丰,湖南炎陵、浏阳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
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二、来源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
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
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
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三、客家山歌形成背景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
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
客家山歌介绍词客家山歌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独特的传统音乐形式,以客家人为主要传承群体。
它源于中国古老的歌谣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征。
它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客家人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山歌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旋律优美动听。
旋律多以柔和、婉转的方式表达,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它的旋律简单、朴素,常伴以长嗓、长音和大小调来描绘情感变化,给人以深厚的艺术印象。
它通过沉静或激昂的旋律,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思念、对爱情的期盼、对家乡的眷恋等情感,使人们在欣赏它时往往共鸣颇多。
另一个客家山歌的特点是它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歌词常常以客家方言为基础,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客家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心灵世界。
一些山歌歌词用于抒发对生活的喜悦,歌颂自然风光和丰收的喜悦;一些山歌歌词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和向往;还有一些山歌歌词通过夸张手法和幽默的对比,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不满,具有讽刺意味。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歌词,它们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们在欣赏时仿佛置身于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此外,客家山歌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
它不仅可以独唱,还可以伴奏以及合唱。
在演唱形式上,有的山歌要求演唱者扮相特定的角色并服饰,使得演唱更具戏剧性和视觉效果。
在伴奏上,山歌常常伴以小提琴、板胡等民族乐器,并配以鼓点,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尤其是在合唱方面,客家山歌的合唱形式丰富多样,有四人、六人、八人等不同的合唱组合,更能凸显其饱满的音乐效果。
客家山歌作为传统民间音乐,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客家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还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园的热爱。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引起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它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弘扬和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客家山歌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特色鲜明的传统音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