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支山歌过横排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3.1打支山歌过横排 教学 目标 1.通过音乐欣赏,感受江西兴国山歌悠扬.自由.帮衬腔的特点。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山歌的优美,并能结合感受用肢体表现音乐的情境,再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 3.在欣赏中体验劳动人民不怕艰险,不怕困难、艰苦耐劳的乐观精神。 教学 重点 1、对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风格的体验。 2、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 难点 歌头“哎呀嘞——哎”的演唱,掌握歌中装饰音的演唱以及歌曲风格特点的表现。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教师身穿客家人服饰,导入主题。 新授课: 一、作品介绍 山歌简介 教师讲述:我们的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民歌也是丰富多彩,山歌更是异彩纷呈。他们出来具备刚才老师说的山歌共有的特点外,各民族各地区还有他们各自的山歌的风格特点。江西省的兴国县被誉为“山歌之乡”,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一把芝麻撒上天、兴国山歌万万千“可见兴国山歌之多。
1、《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什么意思吗? 教师讲述: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是中国客家居民聚居的县份之一,是全国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素有“山歌之乡”之称。在抗战时期有很多首表现革命斗争和生活内容的歌曲,使之成为有力的战地宣传武器,是红色根据地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打’就是唱,‘支’就是一支,‘过横排’是因为我们家乡有很多山路特别难走,有时过山路还要侧着身体排着队走呢。” 2、第一段中“哎呀嘞……”歌曲好听吗?你听到老师唱了什么?
激趣导入,引入变态发育的话题。 “哎呀嘞”就是“哎……你好”的意思,“横排路上石崖崖”就是山路上到处都是大石头小石头,很危险。 “走了几多石子路,着烂几多的烂草鞋”一天天走呀走,都不知道走烂了多少烂草鞋。 3、第二段中:“山歌打过石崖崖”,就是歌声穿过山路,“山歌打过红花开”,一边唱着山歌,一边走着山路,虽然很辛苦但大家的心情都是快乐的。 (“走了几多石子路,红日升上来”。走了很久,一直走到天亮了,太阳也升起来了,景色真美呀!) 4、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小组回答:畅快、明亮、豪迈之感、风格淳朴、山野气息十足 5、歌曲中运用了那些装饰音?这些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波音、(2)倚音(3)自由延长音(4)连音线的使用 二、欣赏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 1.这首歌好听吗? 歌曲第一句怎么唱的? 小组回答:体验帮衬腔“哎呀嘞哎……”边唱边用动作体验。 (2)打支山歌过横排,“横排”是什么?请你学学怎样走? (3)着烂几多的烂草鞋.”是什么意思? 3.你听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优美、动听)听着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回答:走路很幸苦但心里很高兴,我们江西人不但勤劳、善良,而且不怕困难、努力坚持,在困难面前也特别的乐观。 4.用方言读歌词 哎呀嘞, 打支(za)山歌(guo)过横(wang)排, 横(wang)排路上石(sa)崖(eai)崖; 走了几多石(sa)子路, 不知走烂几多禾(wo)草啰鞋(hai)。 教师小结:我们同唱了兴国山歌,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兴国山歌”,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体会了客家人简朴、快乐的幸福生活。相信,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已打动了你的心;一首悠扬的兴国歌已唤起了你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高歌《打只山歌过横排》,让这份快乐和爱,伴随你到天涯海角,让兴国山歌传遍海角天涯!
《打支山歌过横排》说课稿《打支山歌过横排》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的一节演唱课《打支山歌过横排》。
歌曲为bB调,2/4拍,节奏自由。
曲调高亢悠扬,兴国山歌一般会在开头加上一个固定歌头:“哎呀嘞—哎--”,有先声夺人之效,并将兴国山歌高扬绵长的特点在一开始就表露无遗。
歌曲主要运用了“1、2、6”三个音进行创作,也是其独特之处。
歌曲中运用了倚音、滑音等多种装饰音,加上客家方言的歌词,将客家人爽朗、豪放的性格刻画得形象生动。
二、说学情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乐有一定自己的见解,能表述歌曲的情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中。
但是由于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我要因材施教,在进入演唱课之前,会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习惯,从而保护处于变声期学生的嗓音。
对能力稍弱的学生需要多鼓励、多引导,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增强对兴国山歌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感受“兴国山歌”的风格,培养音乐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了解“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内涵。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有感情的完整演唱“兴国山歌”,增强对“兴国山歌”的热爱之情;难点是掌握“兴国山歌”的`固定歌头部分、装饰音的演唱,及理解兴国山歌的相关背景文化。
人音版音乐八下第3单元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教案1教材分析:《打只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 2/4 拍,速度:中速稍慢,调式:1=D,体裁为兴国山歌的遥唱体,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
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运用“1,2,6”三音的创作手法,音域只在纯四度内盘旋,最后停留在主音上结束,旋律激情动人,娓娓道来。
歌曲中运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
教学过程:(说明:在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去查找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资料。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山歌之乡”,“兴国山歌”成为了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这不仅是兴国人的骄傲,也是江西人的骄傲!我们作为江西人,应该做“兴国山歌”的火炬传递者,为“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接上一棒。
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山野放歌》教学案教材分析:1.《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兴国山歌,属于非方整性的“四句头”结构。
整首歌曲给人以畅快、明亮、豪迈之感,其风格淳厚,山野气息十足。
歌曲以引腔“哎呀嘞哎”开头,这是一种感叹语,用来提示对方歌唱即将开始的方式,强化了山歌的抒咏性,更是兴国山歌特有的一种标志。
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作品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再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回转起伏、优美舒展、高亢嘹亮。
歌曲D商调式,混合节拍,曲式结构可视为单一主题的三部曲式。
教学目标:1.欣赏、体验经典山歌作品,能够喜爱并积极的演唱山歌。
感受民歌随时代变迁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2.能够用坚定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并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表现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拓展聆听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新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的演唱方法,设计思路:1.本节课从音乐切入,通过欣赏、演唱等艺术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经典山歌的魅力,从而喜爱并愿意主动的传唱山歌。
2.层层递进,由简入繁的解决歌曲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对比聆听,分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感受山歌的音乐特点,完成由理性到感性的教学生成。
3.拓展欣赏陕北信天游,选择《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新民歌作品,学生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山歌风格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简单复习回顾小调、号子,引出民歌又一大类别——山歌。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之前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一起唱一首熟悉的民歌小调,熟悉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放松学习状态。
(二)学唱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1.初听《打支山歌过横排》,听听歌曲哪一句印象最深刻?“哎呀嘞”的吆喝声,这是山歌中常用的引腔。
《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
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打只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2/4 拍,速度:中速稍慢,调式:1=D,体裁为兴国山歌的遥唱体,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
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运用“1,2,6”三音的创作手法,音域只在纯四度内盘旋,最后停留在主音上结束,旋律激情动人,娓娓道来。
歌曲中运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兴国山歌”成为了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这不仅是兴国人的骄傲,也是江西人的骄傲!我们作为江西人,应该做“兴国山歌”的火炬传递者,为“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接上一棒。
二、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1.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
(以第一个学生的内容为基础,其他学生分别举手补充)。
2.老师总结并补充(幻灯显示内容,学生每人发一分,并请学生课后将同学们说到的而老师没有查到的内容加入在后面)“兴国山歌”简介“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简介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
筵宾中学八年级下学期音乐学科教课方案主备人:王彩虹使用人:王彩虹使用时间:2016 /4/18总编号:08集体备课及个人复课题《打只山歌过横排》课时1课型唱歌课备改正课标要求学习目标重难点经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有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指引学生用优美豪迈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经过合作与沟通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从而表现、感觉和体验“兴国山歌”的境界、情绪微风格。
参加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散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建能力,品尝客家人的生活气味要点 : 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迈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纳合作与沟通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从而感觉和体验“兴国山歌”,的境界、情绪微风格。
难点 : 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修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色、风格。
打破举措倾听、演唱体验、小组合作沟通展现主备人讲堂教课方案环节教师活动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长,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日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 " 中公民间艺术山歌之乡 " ,“兴国山歌”成为了世界优异音乐文化的珍宝,我们应当做“兴国山歌”的火炬传达者,为“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接上一棒。
上节课老师部署同学们去查找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
你们去查找了吗?导入学生活动问题发现与解决学生展现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
猜猜歌名中“打” “横排”是什么意思(起伏的峻峭的山间小道)学生用客家方言读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
[ 打——唱;横排——两山之间曲折的山路,石(sa)、禾 (wo) 、鞋(hai) ]“兴国山歌”简介“兴国山歌”的有关文化简介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
“兴国山歌”历史悠长,兴国山歌以独到的民间风格,灵巧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公民间艺术一颗绚丽的明珠。
1:知识与过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说明:在上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去查找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资料。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二: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1.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己准备的资料内容。
(以第一个学生的内容为基础,其他学生分别举手补充)2.老师总结并补充“兴国山歌”简介“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简介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
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兴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有自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
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兴国山歌”曾是战斗的号角,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行知中学 王卉
一、教材分析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中的一
堂唱歌课。《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具有浓郁赣南客家山歌音
乐特点的民歌。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赣南客家山歌以它质朴的
言语、优美的旋律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的艺术形式之一。这首歌曲
音域不宽,风格特征独特,易于学生学唱,并在学唱的过程中可
以体验到山歌体裁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1 学唱《打支山歌过横排》,了解兴国山歌相关文化及其内涵,
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热爱。
2 用高亢热情的声音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用客家方言有韵
味地歌唱,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三、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
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哎------,我在山的那头向你们打招呼,你们怎么回应我?
【先声夺人,引起学生的注意】
用回音的方式师生互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教学课堂,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
时又启到了发声练习的作用。
(二)新课教授
1、聆听《打支山歌过横排》方言版
师:歌曲有何特点?
(1)以“哎呀勒”作为引腔
(2)用方言来演唱
(3)有装饰音
2、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二句
A、通过对比视唱简谱
B、出示歌词,学习客家方言
C、用方言唱出旋律,弱位起拍的地方有手势示意
(2)学唱第二三两句
A、教师哼唱,学生随旋律音高做身势
B、用线条表示旋律起伏
C、视唱简谱,通过对比认识倚音、波音、延长音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D、学习方言唱出旋律
(3)完整练习歌曲
(三)创设情境体验“兴国山歌”
(1)迎红军
A、改编引腔,创设情境,分组表演
B、改编速度
(2)送红军
A、改编引腔,创设情境
B、情绪到位
(3)完整表演
(四)小结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