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模拟题解析(2)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
2023年重庆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4()题)1关于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或升值,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外汇的增收节支B.本国货币贬有利于本国不断扩大出口C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进口外国技术设备D.某国货币升值对持有该国币种债务的国家有利2.单选题《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O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A.必颜B.应当C.可以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4.改良南方地区红壤的主要方法为()A.植树种草B.增施有机肥C.补充生石灰D.禁止砍树5.筛选”操作在()菜单中。
A.文件B.格式C.数据D.编辑6.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C.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的行为7.在学术论文修改中,为保证文章精炼不臃肿,需特别注意A.词句推敲B.过渡照应C.舍得割舍D.详略得当8.21世纪来,英国广播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干家思想家”网络评选,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9.再贴现率是O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
A.商业银行向商业银行B.商业银行向保险公司C.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10.若要减少经济中的失业,可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C.提高社会保险税D.增加货币供给量11.超市里一条毛巾标价为5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12.沙暴的形成条件是A.强风、沙源、干旱B.沙源、风暴C.强风、沙源、不稳定大气、干旱D.沙源、干燥气候13.下列各句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B.乐极生悲,否极泰来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4.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由国家实行一和管理A.总量控制B.直接负责C.专项计划D.分层调节15.)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辽宁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6. 简答题7. 论述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根据制定机关的不同,规范性文件可以分为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由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颁布的《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属于( )。
A.法律B.行政法规C.行政规章D.地方性法规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是国务院;行政规章的制定机关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故本题应选C。
知识模块:法律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担任下列哪个职务?( )A.审计署审计长B.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C.某大学校长D.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知识模块:法律3.“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依法治国以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规范、系统等为必要条件B.依法治国应当树立宪法的权威C.依法治国意味着法律健全完备了,法治就实现了D.依法治国的实现,应做到职权法定、权责对应正确答案:C解析: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系统规范、内在统一,选项A正确。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只有宪法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被人们普遍接受并遵从,才能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才能使法律具有主导作用,理性调控国家权力和社会规范。
依法治国的目的就是用法制约束权力,保障人民公平。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保障)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社会保障被称为“减震器”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是( )。
A.调节功能B.稳定功能C.促进发展D.互助功能正确答案:B解析:社会保障是通过预先防范和及时化解风险来发挥其稳定功能的,它在许多国家均被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或“减震器”。
知识模块:社会保障概述2.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被称为最后一道防线的是( )。
A.社会保险B.社会优抚C.社会救助D.社会福利正确答案:C解析:社会救助是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知识模块:社会保障概述3.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是( )。
A.社会保险B.社会优抚C.社会救助D.社会福利正确答案:B解析: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
知识模块:社会保障概述4.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障基金特征的是( )。
A.强制性B.储备性C.保障性D.适度性正确答案:C解析: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是强制性、互济性、适度性、储备性。
知识模块:社会保障概述5.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 )实施监督。
A.征缴、运营、支出B.收支、管理、使用C.运营、管理、支出D.收支、管理、运营正确答案:D解析: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运营实施监督。
知识模块:社会保障概述6.社会保障是以为国民提供( )为出发点。
A.生活保障B.生活需求C.基本生活保障D.物质保障正确答案:C解析:社会保障一般只为国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超过基本生活保障之上的需求通常不能从社会保障途径获得解决。
知识模块:社会保障概述7.( )不是社会保障社会化特征的表现。
A.筹资社会化B.给付对象的世界化C.服务社会化D.管理与监督社会化正确答案:B解析:社会保障之所以有别于家庭保障与职业(或机构)福利,是因为它不是封闭运行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开放,并通过社会化机制加以实施的制度安排。
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 )。
A.依法行政B.教育手段C.经济手段D.政治手段正确答案:A解析: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它包括以下四层意思:①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②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③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④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故本题答案选A。
知识模块:管理2.机构的职权与职责相平衡是( )。
A.权责一致原则B.精简与效能原则C.完整统一原则D.职能优先原则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管理3.下列关于公共产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共产品的效用是不可分割的B.公共产品的受益具有非排他性C.提供公共产品不是为了营利D.公共产品的取得具备竞争性正确答案:D解析: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故本题答案为D。
知识模块:管理4.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基本职能就是向社会提供( )。
A.公共服务B.公共商品C.公共设施D.公共物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管理5.事前行政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开展行政行为,进行行政决策之前,对其进行的监督。
下列属于最典型事前行政监督的是( )。
A.国政调查B.质询C.听证会制度D.人民代表视察正确答案:C解析:最典型的事前行政监督是听证会制度。
听证会是由立法机关、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和某些行政事业性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召集社会各阶层、当事人或有关受益、受害者进行交流、沟通的会议。
故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管理6.在一个组织内,李明帮助王刚做事情,但不承担责任,李明对于王刚是( )。
A.被授权者B.代理职务C.助理或秘书D.参谋人员正确答案:D解析: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的参谋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带答案)1.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 国家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 国家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答案:A2.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犯罪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B. 犯罪是违反道德的行为C. 犯罪是违反纪律的行为D. 犯罪是违反规章的行为答案:A3. 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不得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B.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可以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C.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D.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可以不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答案:A4. 下列关于我国经济法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B.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C.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D.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人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答案:A5. 下列关于我国诉讼法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诉讼法是调整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审判过程中发生的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B. 诉讼法是调整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发生的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C. 诉讼法是调整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D. 诉讼法是调整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起诉过程中发生的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答案:A6. 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国家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B. 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国家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发生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C. 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国家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D. 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国家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发生的人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答案:C7. 下列关于我国教育法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90(总分58,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学生甲和学生乙刚参加完一次民事案件庭审的旁听,回来的路上,二人边走边谈。
学生甲说:①王某违约不向张某交付货物就应该承担交付货物的法律责任;②王某不交付货物,就要由张某对其进行法律制裁。
学生乙说:①法院判王某不仅交付货物,而且要赔偿张某的经济损失,让王某尝一下承担法律责任的滋味;②王某如果不履行法院的判决,法院就要强制执行,对其实行法律制裁。
二者的谈话中,正确的说法有( )。
SSS_SINGLE_SELA 学生甲①②学生乙①②B 学生甲①与学生乙②C 学生甲②学生乙①D 学生甲①学生乙①②分值: 2答案:B解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有法律责任不等于有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责任可以主动承担,而法律制裁必须由司法机关通过诉讼程序进行。
本题中学生甲的论点①和学生乙的论点②正确地反映了这种关系,所以应选B。
学生甲的论点②的错误在于进行法律制裁的主体不应是张某,而应是法院;学生乙的论点①混淆了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概念。
2.下列法律名言与法的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SSS_SINGLE_SELA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权利与义务的统一B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的强制性C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调整人的行为D 法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法具有普遍约束力分值: 2答案:C解析:法的特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A选项体现的是没有绝对的自由,即法调整人们的行为;B选项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法律的普遍约束力;C选项体现的正是上述第一点特征。
D选项体现的是法律实施的重要性,体现的是法的强制力。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161(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50.00)1.以下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
(分数:2.00)A.普遍性、确定性B.国家性C.强制性D.非阶级性√解析:解析: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阶级性,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下列不属于执法活动的是( )。
(分数:2.00)A.工商局给某企业颁发营业执照B.人民法院对王某盗窃一案进行审理√C.县物价局进行物价大检查D.市公安局将李某行政拘留解析:解析:执法,即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贯彻和执行法律的活动。
B项属于司法活动。
3.宪法从其本质上讲仅是配置国家( )的一种手段。
而其根本目的是借助这种手段达到限制国家权力,并最终为作为国家组成份子的每一个单个个人提供平等的保护,进而促进作为整体的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分数:2.00)A.社会权力B.公共权力√C.公民权利D.行政权力解析:4.有权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国家机关是( )。
(分数:2.00)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特别行政区立法会D.国务院解析:解析:《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故本题答案选A。
5.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做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
举行有( )参加的会议,听取其意见,接受其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可与之辩论、对质,然后根据核实的材料做出行政决定的一种较正式、严格的程序制度。
(分数:2.00)A.相对人B.利害关系人√C.行政机关负责人D.证人解析:解析:听证制度的设定体现了对行政相对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尊重,通过吸收行政相对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参与。
既有利于保障其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实现,也能够为行政许可机关作出正确的行政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万某因出国留学将自己的红星商贸有限公司委托陈某管理,并授权陈某在10万元以内的开支和100万元以内的交易可以自行决定,假设若第三人对此授权不知情,则陈某受托期间实施行为无效的是( )。
A.未经万某同意与某公司鉴定交易额为90万元的合同B.未经万某同意将自己的汽车以3万元出售给红星商贸公司C.未经万某同意向某电视台支付广告费8万元D.未经万某同意聘用其妻为企业销售主管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法律2.下列不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是( )。
A.基本人权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权力分立和制衡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
权力分立和制衡原则不属于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故本题选C。
知识模块:法律3.我国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正确答案:B解析:依据《宪法》第67条第1项的规定,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认定违宪责任。
故本题选择B。
知识模块:法律4.中学生小虎在暑假时到邻居家经营的超市帮忙,邻居答应等假期结束时将给其1000元报酬。
假期结束时,邻居以小虎才13岁,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由拒绝给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虎没有订立劳动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权要求该项报酬B.只有经过父母同意后,小虎才可以要求该项报酬C.小虎有权要求该项报酬,但具体金额应由其和其邻居共同协商D.接受报酬不以民事行为能力为限,所以小虎有权要求该项报酬正确答案:D解析:《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022年联考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40题)1.若某甲并未离校打电话,而在现场尽力拉开某乙和某丙,则某丙的医疗费应由A.幼儿园承担B.某乙的监护人承担C.某乙的监护人承担主要责任,幼儿园承担适当赔偿责任D.幼儿园承担主要责任,某乙的监护人承担适当赔偿责任2.《精神卫生法》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A.行政法B.民法C刑法D.社会法3.下列对气候与城市规划的描述错误的是:A.街道位于与子午线成30-60度夹角处,有利于两侧建筑的采光B.我国城市房屋在确定房屋间距时,应以夏至日的日照时间为准C.工业布局一般在该地区盛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D.机场一般选在低云和风速较小的地方4.下列不适用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是A.商店销售的电视机B.工厂生产销售的气车C房地产公司销售的商品房D.张某雕刻销售的玉器5.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奉献社会D.为人民服务6.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不包括A.职工代表大会B.股东会C.董事会D.监事会7.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B.跨国公司的发展C.各国政治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D.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8.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中,青年人员应占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四分之三D.三分之二9.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穿过赤道,这段时间太阳位于地球赤道上空。
由于通讯卫星多定点在赤道上空运行,在这期间,如果太阳、通信卫星和地面卫星接收天线恰巧又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太阳强大的电磁辐射会对卫星下行信号造成强烈的干扰”这种现象称为A.日凌B.幻日C.彩虹D.幻口弧光10.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1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哲学道理是A.掌握一分为二的方法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学会具体问题普遍分析D.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12.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的关系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13.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O等级A.七BJl C.九D.+14.雾霾天气频频出现,导致空气净化器高价促销• 一些消费者尽管居住地空气质量好,也禁不住商家的宣传攻势而跟风购买。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模拟试卷17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根据我国的法律效力层次,下列法律中效力最高的是( )。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政府规章D.自治条例正确答案:A解析: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自治条例。
知识模块:法理学2.法的指引作用指的是( )。
A.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B.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C.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教育D.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强制正确答案:A解析:指引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为法的评价作用。
C选项为法的教育作用。
D 选项为法的强制作用。
故本题答案为A。
知识模块:法理学3.下列哪项职权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D.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正确答案:B解析:题中A、C、D项都是《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B项规定在《宪法》第62条中,是全国人大的职权。
知识模块:宪法4.某甲出生在美国,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美国人,父母定居在美国。
根据中国国籍法的规定,关于某甲国籍的正确表述是( )。
A.具有中国国籍B.具有双重国籍C.无国籍D.不具有中国国籍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国籍法》第5条的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某甲应该是美国国籍而不是中国国籍。
而且《国籍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知识模块:宪法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州的人民法院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D.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B解析:《宪法》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模拟题解析(2)
【题目】
某县在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浪漫歌舞厅有人以陪歌、陪舞为名从事色情活动,随即给予行政处罚,该县公安机关为了净化社会环境,加大打击力度,要求全县歌舞娱乐业停业一周进行整顿。
这一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
《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行政处罚必须有行政违法这个前提。
本案中,公安机关不分违法与否,一律停业整顿,侵害了同类企业的合法权益。
其做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