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胎儿期与新生儿期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97
第四章胎儿的发展及新生儿期的发展1、下列属于新生儿的学习方式的是()A. 经典条件反射B. 操作条件反射C. 模仿D. 习惯化2、新生儿如何与外界取得平衡()A. 通过各种反射活动B. 通过模仿C. 通过学习D. 通过与他人交往3、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强度降低的现象是指()A. 习惯化B. 去习惯化C. 模仿D. 消退4、胎儿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A. 胚泡期B. 胚种期C. 胚胎期D. 胎儿期5、对新生儿感觉能力表述正确的是()A. 新生儿听觉的灵敏度高于视觉B. 新生儿不能根据气味分辨妈妈和其他人C. 各种反射都是有利于触觉的发展D. 对人的声音听得最好6、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A. 0—14天B. 受精后2—8周C. 第8或9周—出生D. 13—16周7、在下列哪个时期,胚胎已初具人形,心脏已可跳动()A. 第6周B. 第7周C. 第8周D. 第9周8、在下列哪个时期,如果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会产生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损伤()A. 第8周B. 第9周C. 第12周D. 第16周9、胚胎期发育的发展模式是()A. 从内向外,从脚到头B. 从外向内,从头到脚C. 从外向内,从脚到头D. 从内向外,从头到脚10、下列因素一般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的是()A. 夫妻感情不和等严重精神压力B. 意外恐吓等极端情绪C. 暂时的惊吓如踩到老鼠D. 怀孕期间遭丈夫遗弃11、母亲生孩子的最佳时间是()A. 18—30岁B. 23—29岁C. 29—35岁D. 30—45岁12、高龄孕妇生出的孩子患以下哪种病的概率大( )A. 唐氏综合症B. 柯氏综合症C. 杜氏综合症D. 脆弱X症13、下列哪种疾病的病毒在妊娠4-5个月后才能通过母亲血液穿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引起胎儿脑损伤()A. 风疹B. 艾滋病C. 梅毒D. 弓形体病14、新生儿的视觉范围()A. 30度B. 60度C. 90度D. 180度15、新生儿发展得最好的感知觉是()A. 视觉B. 听觉C. 味觉D. 触觉16、下列哪些因素影响胎儿的正常发展()A. 基因错误B. 母亲的情绪状态C. 药物、吸烟、酗酒和吸毒D. 母亲的疾病17、下列哪些是新生儿的反射活动()A. 巴宾斯基反射B. 颈强直反射C. 抓握反射D. 行走反射18、新生儿的视觉特点是()A. 有相当高的视敏度B. 视觉运动不协调C. 喜欢看复杂的有模式的东西D. 偏爱看人脸19、新生儿的社会性表现有()A. 对人类语声较其他声音更敏感和偏爱B. 喜欢注视真正的“人面”C. 对母亲的声音更为注意D. 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会笑,不满足时会哭答案: 1.ABCD 2.A 3.A 4.BCD 5.ACD 6.B 7.C 8.A 9.D 10.C 11.B 12.A 13.C 14.B 15.D 16.ABCD 17.ABCD 18.BCD19.ABCD。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数:5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它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起着一种中介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提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般特点和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等基础知识,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
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学前期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为设计和开展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熟悉学前期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为设计和开展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三、教学时数分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概念及学前儿童观2.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任务。
3.了解学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概念难点:学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概念与学前儿童观1.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2.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1.三个基本关系的问题2.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第三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宽泛的研究方法2.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和人文生态环境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2.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四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婴儿期是个体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明显的时期,因此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一直受到各方面有关学科的关注。
第一节婴儿期的一般问题一、婴儿的年龄阶段特征(一)年龄阶段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法是:0~3岁。
(二)基本特征婴儿期心理发展的~般特点是:第一,学会了独立行走,手的动作也有了很好的发展;第二,言语能力获得很大的发展;第三,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第四,各种心理活动还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
二、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一)婴儿期的大脑功能1.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1)脑重和头围。
婴儿的大脑从胚胎时开始发育,出生时达到350~400克,是成年人脑重的25%(这时的体重只是成人的5%);6个月时脑重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24个月时增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以后发展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婴儿头围在刚出生时已达到34厘米,大约是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达48~49厘米,以后的增长速度变慢。
(2)大脑皮质。
胎儿在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
皮质细胞迅速发展。
到2岁时,脑内各部位大小的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
2.大脑机能的发展(1)脑电图的情况。
5个月胎儿已显示出了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的胎儿已显示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在新生儿的皮质投射区还记录到对各种感觉运动刺激的诱发电反应,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渐趋成熟。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着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婴儿出生时大脑两半球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皮质兴奋处于弥漫状态。
此后,发展最快的区域是脑干和中脑。
第四章乳儿心理的发展按照现在比较通用的划分方式,婴儿期指从出生到3岁的时期。
有的心理学家又将这一时期进一步细分为新生儿期、乳儿朗与婴儿期。
新生儿期指从出生到1个月这段时期;乳儿期指1岁以内的时期;婴儿期指1-3岁的时期。
乳儿,指以乳汁为主要食物的小儿,通常指一周岁以下的婴儿;乳儿期是指从出生到一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时期;在整个儿童时期内(从出生到成熟时期),乳儿期是一个发展最快的时期。
第一节出生前的发展一、受精和受精卵的发育(1)受精的过程:不但决定了个体的性别,而且也决定了个体行为的遗传基础。
(2)优生条件。
生命在子宫内一般可分为三个发育阶段:胚种、胚胎和胎儿。
(一)胚种期(0-2周)受精卵受精后就开始有丝分裂,并向子宫移动,约在合子(由精子和卵子结合成的细胞,即受精卵)形成之后13天左右,移植过程全部完成。
此时虽然胚种只有针头大小,但已产生出一个内部细胞群与一个不相连的外部细胞群。
内部细胞群最后变成胚胎本身,外部细胞群称为滋养层,最后发展为保护与为胚胎提供营养的附属组织。
(二)胚胎期(2-8周)在胚胎期,细胞群发育迅速并分化成三层:1.外胚层由此层可发育出表皮、头发、指甲、牙齿的一些部分、皮肤腺、感觉细胞和神经系统。
2.中胚层由此层可发育出真皮、肌肉、骨路、循环器官和排泄器官。
3.内胚层由此层可发育出消化系统、耳咽管、支气管、肺、肝、胰、唾咽腺、甲状腺、胸腺。
第8周时,胚胎已初具人形。
由于这一时期成长发育快,最容易受到胎内环境的影响。
先天发育缺陷(盲、聋、脖裂、四肢发育不全或没有四肢等)都是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造成的。
(三)胎儿期(9周——出生)这时胎儿身体的各个系统迅速发展,各系统的功能开始起作用,能够对触觉有反应,躯干屈曲,头延伸,动作功能日趋分化和复杂。
三、胎儿的发展与教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持征是胎儿的长大、成熟;3个月时,能分辨出胎儿的性别,胎儿也能移动腿脚;4个月,母亲能感到胎动;5个月时.胎儿长的更象人样,活动能力加强,毛发开始长出;6个月时,眼睛已完全长好;7个月后,离开母体有牛存的可能,胎儿的神经,循环和身体其它系统已充分成熟。
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小儿年龄分期考点总结
临床医学包含的科目主要为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其中很多的知识点还是以记忆为主,今天在这里就总结下小儿年龄分期的相关知识点。
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为便于掌握,故在实际工作中将小儿年龄分期认为分割为七期。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此期,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故如果母亲妊娠期间受外界不理因素影响,都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内发育不良等。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
此期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完善,是发病率高、且病死率高的时期。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旺盛的阶段,是第一生长发育高峰。
但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仍不完善,主要的是消化系统。
另外此期,婴儿抗感染能力弱,易发生感染和各种传染性疾病。
4.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之前为幼儿期。
智能发育较快,但识别能力较差。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学前为学龄前期。
体格发育速
度减慢,处于稳步增长状态,而智能发育更加完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6.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除生殖系统外,其他系统均已接近成人,是接受文化系统的较好时期。
7.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
但个体差异较大,同时此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为人体的第2次生长高峰。
胎儿期和新生儿期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的孕体称为胚胎,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
胚胎期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可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从而造成流产或各种畸形,故孕妇的保健必须从妊娠早期开始。
胎儿期以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和功能渐趋成熟为主要特点,该期的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因此,母体的多种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并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的严重后果,因此一定要加强孕期的保健。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即4周)时。
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尤以第一周为高。
相关习题
胚胎期指的是受孕后的
A.8周以内?
B.9周以内?
C.10周以内?
D.11周以内?
E.12周以内?
答案:A?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断脐至足
A.7天?
B.18天?
C.28天?
D.30天?
E.40天?
答案:C
新生儿期保健的重点时间是?
A.生后1小时内 ?
B.生后1天内 ?
C.生后3天内 ?
D.生后1周内 ?
E.生后2周内?
答案:D?
[解析]: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而生后1周内新生儿的保健是重中之重,一周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