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1
- 格式:ppt
- 大小:788.50 KB
- 文档页数:17
初一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试题1.血液是由和组成的。
【答案】血浆血细胞【解析】将一定量的血液注入放有少量柠檬酸钠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分成三层,最上层是血浆,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深红色的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都是血细胞,即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液的成分。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据此解答。
2.将一定量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上层黄色透明的液体是,下层红色的是,中间很薄的白色物质是和。
【答案】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解析】将一定量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上层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层呈现深红色,是红细胞,中间的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据此解答。
3.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含有,这是一种红色含的蛋白质。
其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答案】血红蛋白铁结合分离【解析】红细胞中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运输有关。
据此解答。
4. 3种血细胞比较【解析】三种血细胞中,有的白细胞的个体最大,白细胞的数量最少,血小板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所以具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血小板能够加速凝血,促进止血。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种血细胞的比较,白细胞数量最少,个体最大,血小板个体最小,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它们具有运输和保护的功能,据此解答。
5.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一、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的。
(1)血浆:①运载血细胞;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运输氧气不是血浆的功能。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贫血: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身体有了炎症。
➢血小板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1)贫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含量低;(2)炎症:白细胞多二、血流的通道——血管1、观察小鱼尾鳍实验:➢(1)选用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的小鱼。
➢(2)实验时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的头部鳃盖和躯干部,目的:保持正常呼吸。
➢(3)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2、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三种血管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①号脉、把脉,摸的是动脉脉搏,动脉搏动是心脏收缩舒张引起的。
➢②“青筋”指静脉。
➢③输血、抽血、输液选择静脉的原因:分布较浅,管腔大管壁薄(便于针刺入),血流速度慢(容易止血)。
➢④输液需要扎橡皮管,使静脉隆起(有利于针刺入)。
➢⑤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主动脉等动脉血管中没有动脉瓣(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 图)(1)图中的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2)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
(3)左心室(⑨)最厚,输送血液的距离最远。
(4)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a)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f和e):朝向心室开,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b) 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h 和i):朝向动脉开,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c) 心脏左侧血液流动方向:肺静脉(c)→左心房(A)→左心室(B)→主动脉(a)。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2. 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3. 概述血液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电镜照片,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 通过观看视频探索血细胞的功能,培养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3. 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2. 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应用,体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课前预习任务】1. 尝试解读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2. 了解血细胞的结构,制作红细胞模型;3. 用漫画方式讲述血细胞的功能,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4. 查阅资料,了解白血病及其治疗方法;5. 关注科学前沿,查阅资料,了解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课上学习任务】1.血液的组成成分将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1)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
上层色的半透明的液体是,下层是深红色的是,在两层的交界处,有一层白色物质,这是和。
(2)血液由和组成,比例大致为。
2.填写下表中血浆的成分、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血液成分的主要功能白细胞个体最,通常为,种类,细胞核细菌,对人体有和作用。
有炎症时,数目会。
血小板个体最,形状,细胞核释放与血液有关的物质,形成堵塞伤口而。
促进,加速。
过少时可能会;过多时可能形成。
血液的功能:①;②。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B.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C.血液各成分含量恒定不变D.血液有运输功能,还有防御和保护作用2. 将A、B、C、D四支试管加等量的新鲜家兔血,其中向A、B中加入等量的抗凝剂,向C、D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静置一段时间,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 B. C. D.3. 下列关于血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白细胞能够运输二氧化碳B.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C.血液成分中可以用于DNA鉴定的是白细胞D.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4. 动脉血的特征是()A. 含氧丰富,颜色暗红B. 含二氧化碳丰富,颜色鲜红C.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D. 含二氧化碳丰富,颜色暗红5. 北京奥运会后,意大利自行车选手雷贝林被查出服用兴奋剂药物CERA,因而取消了竞赛成绩。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血常规化验单.2、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索血液的组成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
2.描述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
难点: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
三、教学准备教师:1.课前准备三支等体积的试管并编号,分别向2、3号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3~5 mL抗凝素,1号试管中加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然后将等量的哺乳动物血液分别滴加到三支试管中,并将它们放到0~4 ℃的冷藏箱备用,课前将2号试管摇匀。
2.收集血液组成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收集家人或其他亲友的血液化验单。
四、相关资源《【情境素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视频资源、《【情境素材】流动的组织——血液》视频资源、《【知识解析】血液的组成部分》演示动画资源、《【生物世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知识卡片资源、《【教学图片】血液的分层现象》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情境素材】流动的组织——血液。
(上图为素材库中《【情境素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视频截图)你们抽过血吗?在什么部位取血?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哪里?据统计,一个成年人身高不足2米,其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加起来会有10万千米长,能足足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这些分布在体内不同部位的血管,如同世界最长的“河流”,担负着繁忙的运输工作。
推动人体内这条不断流动的“河流”的动力,来自那伴随我们一生、似乎不停歇的心脏。
今天我们就来开始学习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当我们去体检或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
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
【讲授新课】(一)血液的组成1.血液的组成展示一张人体血常规化验单。
你能看懂这张化验单提供的信息吗?通过这张化验单,你能初步判断这个人患了什么疾病吗?要想看懂这张化验单,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血液的组成。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1)血浆: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90%是水,血浆蛋白约占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占3%。
主要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①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红细胞中有含铁的血红蛋白,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主要作用:运输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数量过少。
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②白细胞:白细胞体积较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主要作用:吞噬病菌,防御疾病。
◆如果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③血小板: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性状不规则。
主要作用:止血:聚集在伤口处,堵住血管。
凝血:释放促血凝物质,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3)血液的功能: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浆: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二、血液的管道——血管血管名称结构功能管壁特点血流速度瓣膜动脉较厚,弹性大快无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较薄,弹性小慢四肢静脉有静脉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最慢无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补充:动脉出血:血流量较大,速度急,似喷泉样射出,危险大处理方法:在受伤处的近心端用手紧压或用加压包、止血带止血法。
静脉出血:出血持续不断,出血量逐渐增多,如不及时止血,会因失血而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