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2.1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课后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章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1.略2.蘑菇属于生物、枯叶、钟乳石和机器狗不具有生长、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它们属于生物。
3.海带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藻体褐色、革职、一般长2—4m,基部有叉状分枝的固着器,可固着在海底岩石上,可养殖。
海带可供食用和药用。
丹顶鹤生活在沼泽、湖泊、海滩及近水滩涂。
丹顶鹤的羽毛表面有油脂,趾间有蹼等特点适于其水生环境;具有鸟类的特征又可以在陆地生活和繁殖。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植株矮小,叶片退化成刺状,茎肥厚,适于贮存水分。
长颈鹿生活在稀树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
长颈鹿具有长颈和长腿,可以取食高处的植物枝叶。
第一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略2.(1)√(2)×(3)×(4)√第二章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林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2.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C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这位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用一句话可以表述为:橘子和柠檬对治疗坏血病是否有效。
3.不同意。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对照实验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实验仪器和材料:新鲜的肉、带盖的罐头瓶子、高温高压灭菌锅。
方法步骤:①将新鲜的肉块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放置在苍蝇可能出没的地方一段时间。
②将两个罐头瓶洗净,做好标记A和B,分别将一肉块放入其中,都盖好盖子。
③将A瓶连同里面装的肉块一起,放在灭菌锅内,灭菌30mim后取出,凉至室温。
④将A、B两个罐头瓶一起放在温暖的环境中,观察两瓶中肉块的变化。
可能观察到的结果:一段时间后,A瓶中的肉块没有生出蛆,也没有腐烂。
B瓶中的肉块生出蛆,发出难闻的气味,且腐烂了。
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腐肉生蛆,是因为肉被苍蝇接触,苍蝇将卵产在肉上。
高温灭菌后,将苍蝇的卵以及其他腐败细菌都杀死了。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卷(一)探索生命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C. 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D. 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2.某合作小组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提出了四种设计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不放任何东西。
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B.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放干土。
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C. 一侧放湿土,再用纸板盖住有湿土的一侧。
将10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D. 一侧放湿土,另一侧放干土。
将2只鼠妇放到纸盒中央3.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 所有的变量都不同B.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C. 所有的变量都相同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4.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A. 达尔文B. 哈维C. 林奈D. 沃森和克里克5.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受伤猎物的?”实验中,种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猎物的。
这应属于探究活动的哪一个步骤?()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制定计划D. 实施计划6.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常常要作出假设。
下列哪个实验不需要作出假设()A. 测定花生和核桃哪种食物中的能量多B.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C. 测定花生种子的发芽率D. 探究香烟对呼吸道的影响7.进行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首先要明确提出实验的假设,其主要目的是A. 得出实验结论B. 明确实验方向C. 确定实验材料D. 延长实验过程8.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探索生命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案(新版)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重点: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尝试设计简单实验并控制实验条件。
2.知道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并用其方法指导实验方案的实施。
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1.科学工作者发现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但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
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寻和吞食猎物。
2.针对响尾蛇追寻猎物的实验,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
3.科学工作者提出问题后,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工作,他们收集到了关于响尾蛇的材料:(1)响尾蛇的眼只能感光,而不能看清物体。
(2)响尾蛇的眼下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较近动物的体温。
(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会引起响尾蛇的追踪行为。
4.科学工作者利用这些信息,作出各种推测,然后提出了一个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
经过多次实验,证实上述假设成立。
5.实验法研究的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用实验法研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1.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捕捉鼠妇后,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
2.实验计划包括: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确定实验程序、提出注意事项等;实验方案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还需对其设置对照,例如光照与黑暗、潮湿与干燥等。
3.除了实验法以外,进行生物学研究还有许多方法,例如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中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本收集的资料,我们可以作出哪些假设?①响尾蛇可以根据光的强弱变化来感知物体的移动,追寻猎物。
②响尾蛇通过感受到较近的动物的体温来追寻猎物。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型新授课课时 4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1、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2、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的分类及探究合作能力。
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关键引导好学生头脑中不同观点间的碰撞。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内涵?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新课导入:《打开生物学大门的钥匙》——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授课内容: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
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1、林奈与生物分类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沃森.克里克认识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练习:思考与练习P 教师质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引言结合所知的有关内容共同探讨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灵活性较强,且无固定答案,因此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知识非学贴近于生活,所以易于理解。
这些知识有些仍具有争议,因此应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 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知识点1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1. 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
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知识点2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2.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3.瑞典科学家林奈根据生物的形态、习性等特点,将当时已发现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
4.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建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5.英国人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的方向,发现了血液循环。
6.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等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得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7.人类基因组就是人体细胞内全部DNA的总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进一步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
知识点3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8.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9.生物学的属性: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10.生物学的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生命的探究规律逐渐接近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和研究,使生态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学在宏观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知识点1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1.“老鹰低叫,大雨将至”“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动物的行为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天气变化规律。
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B) A.调查法 B.观察法C.实验法D.推理法知识点2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2.下列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分类的单位依次是(B)A.种、纲、属、目、科、门、界B.种、属、科、目、纲、门、界C.科、种、纲、属、目、门、界D.种、纲、目、科、门、属、界知识点3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3.下列关于生物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C.生物学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D.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其他科学的发展无关4.生物学对社会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B.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离不开生物学C.生物学会促进农业和医学的发展和进步D.生物学能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问题1.下列关于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C)A.早期的生物学大多以简单的实验为研究方法B.拉马克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C.人类基因组就是人体细胞内全部DNA的总和D.哈维运用实验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2.关于科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D)A.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B.哈维的实验证明了人体心脏能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C.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D.哈维、林奈及达尔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一样3.(2016·广东湛江阶段测试)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下列观点中哪一种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C)A.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B.人类是由古代猿类演化而来C.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D.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4.下列有关生物学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人体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B.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学C.“生物武器”是利用了生物学的知识D.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生物学5.(2017·广西钦州月考)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1.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 )A.拉马克B.林奈C.达尔文D.哈维2.古代的生物学大多用哪种研究方法( )A.简单的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比较法3.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A.哈维B.林奈C.沃森D.克里克4.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A.林奈B.哈维C.达尔文D.沃森5.什么方法的运用使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比较法6.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 )A.实验法的运用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C.达尔文的进化论D.林奈的生物分类7.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国家有(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⑤日本⑥中国⑦韩国A.①②③B.②③C.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8.科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交流等。
9.远古时代的先民在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中就已经涉及了有关生物的形态、分类和行为的基本知识。
10.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
19世纪初,法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_________次提出“生物学”。
11.分类学家们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多个界,每个界又分出若干门,可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类单位。
1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研究方法,揭示出所有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_________。
13.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是英国人_________,他发现了血液循环。
第二章探索生命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疾“利器”——青蒿素,获得了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A. 细胞壁B. 细胞核C. 细胞质D. 液泡2.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下列关于两种细胞的描述,不科学的是()A. 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B. 乙没有液泡,细胞壁和叶绿体C. 二者都具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D. 两类细胞的分裂过程完全相同3.下面是初中阶段所学的几个生物观察与实验,其中正确的是A. 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用碘液进行染色B.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C. 验证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无需进行暗处理D. 观察校园内动植物时需确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4.在德阳市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些结构并据此判断观察到的是植物细胞。
该结构是A. 线粒体B. 细胞膜C. 叶绿体D. 细胞核5.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核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都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C.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DNA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D. 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6.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A. 营养条件好B. 细胞分裂的结果C. 细胞生长的结果D. 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B. 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C. 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D.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8.果农每年为了让果树增加产量都要进行剪枝,剪枝即将一部分枝条的顶端去除,果农剪枝剪下去的是植物体的()A. 营养组织B. 输导组织C. 分生组织D. 机械组织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核先分裂,由一个分成两个B. 细胞质发生分裂,由一份分成两份C. 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D.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平分10.人的发育是从卵开始的,在卵发育为健康少年的过程中,一般不涉及A. 细胞癌变B. 细胞分裂C. 细胞分化D. 细胞生长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结果相同B. 经过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C. 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体积不断增大D. 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和生长12.成人身体的细胞约有1014个,200多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但功能基本相同B. 人体细胞的不断分裂和生长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 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D. 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13.连续发生的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表示。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知识点1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1. 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
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知识点2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2.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3.瑞典科学家林奈根据生物的形态、习性等特点,将当时已发现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
4.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建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5.英国人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的方向,发现了血液循环。
6.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等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得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7.人类基因组就是人体细胞内全部DNA的总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进一步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
知识点3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8.生物学的概念: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9.生物学的属性: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
实验。
10.生物学的发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生命的探究规律逐渐接近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和研究,使生态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学在宏观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知识点1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1.“老鹰低叫,大雨将至”“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动物的行为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天气变化规律。
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B)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推理法
知识点2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2.下列按照从小到大顺序进行分类的单位依次是(B)
A.种、纲、属、目、科、门、界
B.种、属、科、目、纲、门、界
C.科、种、纲、属、目、门、界
D.种、纲、目、科、门、属、界
知识点3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3.下列关于生物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生物学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
D.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其他科学的发展无关
4.生物学对社会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学
B.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C.生物学会促进农业和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D.生物学能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问题
1.下列关于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早期的生物学大多以简单的实验为研究方法
B.拉马克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
C.人类基因组就是人体细胞内全部DNA的总和
D.哈维运用实验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2.关于科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B.哈维的实验证明了人体心脏能推动血液在全身循环
C.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
D.哈维、林奈及达尔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一样
3.(xx·广东湛江阶段测试)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下列观点中哪一种不属于达尔文的观点?(C)
A.生物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B.人类是由古代猿类演化而来
C.地球上的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
D.人类的祖先可能生活在非洲
4.下列有关生物学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人体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
B.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学
C.“生物武器”是利用了生物学的知识
D.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生物学
5.(xx·广西钦州月考)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D)
A.上网搜索资料
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
C.进行人口普查
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
6.xx年我国宇航员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中研究生菜在失重状态下的生长发育情况,所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C)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
7.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生物学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
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达尔文运用实验的方法建立了“进化学说”
D.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了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
8.(xx·贵州毕节期中)生物学家将生物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进行科学分类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B)
A.能给每一种生物一个不同的名称,让人们更好地区分各类生物
B.可以根据分类弄清各种生物的具体生活环境
C.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的帮助
D.说明了分类单位从小到大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9.下列关于生物学的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今后生物科学的发展是兼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发展
B.近几十年来生物科学发展很快,是与其他各基础学科的发展分不开的
C.生物科学发展历史较短,有很多生物学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D.在生物圈中,人类不但是它的成员,而且是它的主宰
10.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来源于(D)
A.不同的祖先,无亲缘关系
B.共同的祖先,无亲缘关系
C.不同的祖先,有亲缘关系
D.共同的祖先,有亲缘关系
1.(xx·广西贵港中考)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这一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学科的三大发现之一,该巨著的作者是(A)
A.达尔文
B.罗伯特·虎克
C.巴斯德
D.米勒
2.导学号71384009(xx·山东烟台中考)下面是某校开展“植物栽培实践活动”的评比标准:①栽培方案设计科学、美观,有创意;②管理、观察记录不少于20次,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详实、认真;③活动总结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要有独到见解。
这项评比反映了科学实践活动(A)
A.要有严谨的态度并进行科学评价
B.要善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C.记录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做合理的改正
D.必须使用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方法
导学号71384010xx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
跟航天员一起进驻“天宫二号”的还有六只可爱的“蚕宝宝”。
“太空养蚕”实验是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中的获奖项目,这六只蚕宝宝是科学家培育改良的品种“秋丰白玉”。
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蚕宝宝顺利地抽丝结茧,给科学家带来了不少惊喜。
(1)科学家研究家蚕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状态和生长发育状况,主要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
(2)家蚕有“秋丰白玉”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
样性中的遗传(基因) 多样性。
(3)蚕宝宝抽丝结茧,在茧里化蛹,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项基本特征? 生长发育。
(4)有人认为,科技创新只是科学家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这种认识正确吗? 不正确。
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创新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是与我们青少年息息相关的。
在学习中需要我们时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转变学习方法,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