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及技术(第二版)》第4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 格式:ppt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77
第四章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本章内容❑概述❑以太网❑透明网桥算法❑VLAN❑生成树算法❑交换机❑令牌环网概述❑多路访问链路采用共享介质连接所有站点。
发送站点通过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并占用整个共享介质的带宽。
由于每个站点只需要一条线接入网络就可以访问所有站点,这种网络一般安装简单,价格便宜。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都是使用这种链路。
LANA B C❑在多路访问链路中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则会产生冲突。
这种问题是点到点链路没有的,因此,需要重新考虑数据链路层的功能设计。
❑IEEE 把这种访问共享介质的功能专门划分为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就是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其功能就是控制和协调所有站点对共享介质的访问,以避免或减少冲突。
❑MAC 层并不能保证可靠数据传输,所以,在MAC 子层之上再定义了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ogic Link Control ,LLC),用来为上层提供的各种服务:(1) LLC1提供无确认无连接服务;(2) LLC2提供有确认面向连接的服务; (3) LLC3:提供有确认无连接的服务。
MAC 子层LLC 子层数据链路层以太网❑1980年,DEC,Intel,Xerox提出了DIXv1 (10Mbps), 1982年,DIXv2。
❑1985年,IEEE提出802.3标准(10Mbps),这就是以太网协议。
❑1995年发布了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标准IEEE 802.3u。
❑1998年,发布了1000Mbps的吉比特以太网标准IEEE 802.3ab。
Bob Metcalfe的以太网设计图❑1973年,Xerox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Metcalfe成功研制了以太网(2.94Mbps,无源基带),1975年7月 Metcalfe和Boggs发表了以太网的论文,并申请了专利。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念成I triple E (三个E)802.3的MAC 帧格式●前导字符(Preamble): 同步字符(7B)和起始定界符(Start of Frame Delimiter)(1B)。
2015级工程硕士《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第 1 章概述(17)1. 有5个路由器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点到点子网。
在每—对路由器之间,设计者可能会放上一条高速链路、一条中速链路,或者一条低速链路,甚至没有链路。
如果产生并检查每—个拓扑图需要花掉100ms的计算机时间,那么检查所有的拓扑图需要多长时间?解:将5个路由器分别称为A,B,C,D 和E.,则共有10条可能的线路: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和DE。
每条线路有4 种可能性(3种速度或者无链路),这样,拓扑的总数为410 = 1,048,576。
检查每个拓扑需要100 ms,全部检查总共需要104,857. 6秒,或者稍微超过29个小时。
2.广播式子网的一个缺点是,当多台主机同时企图访问信道的时候会造成信道浪费。
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时间被分成了离散的时槽,在每个时槽内.n台主机中每台主机企图使用信道的概率为p1,请问由于碰撞而被浪费的时槽所占的百分比?解:一共有n+2个事件。
其中事件1到n代表主机成功地使用这条信道,没有产生冲突。
这些可能性的事件的概率为p(1-p)n-1。
事件n+1代表信道空闲,其概率为(1- p)n。
事件n+2代表产生冲突。
由于n+2个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等于1。
因此由于碰撞而被浪费的时槽的概率为:。
3.请说出使用分层协议的两个理由。
答:通过协议分层可以把设计问题划分成较小的、易于处理的子问题。
另外分层意味着某一层的协议的改变不会影响高层或低层的协议。
4.无连接通信和面向连接通信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要的区别有两条。
其一:面向连接通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
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而无连接通信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其二:面向连接的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而无连接的通信不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