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能项目九锉配凹凸体
- 格式:ppt
- 大小:589.50 KB
- 文档页数:8
锉配凹凸体工作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锉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锉配凹凸体的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锉配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锉削技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钳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耐心、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锉削基本方法:(1)平锉、顺向锉、交叉锉的用法;(2)锉削力度、速度的控制;(3)锉削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锉配凹凸体:(1)凹凸体的结构及其锉削方法;(2)锉配过程中,如何保证尺寸精度;(3)锉配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锉削基本方法的掌握;(2)锉配凹凸体的技巧;(3)锉配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锉削力度的控制;(2)凹凸体锉配的精度把握;(3)团队协作与沟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工作页;2. 锉刀、钳子、尺子等工具;3. 练习用的凹凸体样品;4. 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讲解锉削的基本概念;(2)介绍锉配凹凸体的意义和作用。
2. 锉削基本方法的学习与实践:(1)演示锉削方法,讲解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总结锉削技巧,回答学生疑问。
3. 锉配凹凸体的学习与实践:(1)演示锉配凹凸体的过程,讲解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3)总结锉配凹凸体的技巧,回答学生疑问。
4. 锉配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讲解锉配过程中的安全知识;(2)学生签名确认已了解安全注意事项;(3)检查学生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锉配过程中的关键技巧;(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操作技巧、锉配精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
钳工工艺一体化授课计划讲授新课:(工艺知识)二、扩孔扩孔的定义:就是在钻孔的基础上用扩孔工具(要求不高时,可用普通钻头)把孔径加大。
常用的扩孔方法有麻花钻扩孔和扩孔钻扩孔扩孔钻1麻花钻扩孔的特点:横刃不参加切削,轴向力小,进给省力。
但麻花钻外缘处前角较大,易把钻头从钻头套中拉下来。
扩孔钻2扩孔为什么比钻孔的精度高:用钻头在工件实体部位加工孔称为钻孔。
钻孔属粗加工,可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13-IT11,表面粗糙度值为Ra50-12.5μm。
由于麻花钻长度较长,钻芯直径小而刚性差,又有横刃的影响,故钻孔有以下工艺特点:1.钻头容易偏斜。
由于横刃的影响定心不准,切入时钻头容易引偏;且钻头的刚性和导向作用较差,切削时钻头容易弯曲。
在钻床上钻孔时,容易引起孔的轴线偏移和不直,但孔径无显著变化。
2.孔径容易扩大。
钻削时钻头两切削刃径向力不等将引起孔径扩大。
3.孔的表面质量较差。
钻削切屑较宽,在孔内被迫卷为螺旋状,流出时与孔壁发生摩擦而刮伤已加工表面。
4.钻削时轴向力大。
这主要是由钻头的横刃引起的。
扩孔钻的结构与麻花钻相比有以下特点:1.刚性较好。
由于扩孔的背吃刀量小,切屑少,扩孔钻的容屑槽浅而窄,钻芯直径较大,增加了扩孔钻工作部分的刚性。
2.导向性好。
扩孔钻有3-4个刀齿,刀具周边的棱边数增多,导向作用相对增强。
3.切屑条件较好。
扩孔钻无横刃参加切削,切削轻快,可采用较大的进给量,生产率较高;又因切屑少,排屑顺利,不易刮伤已加工表面。
因此扩孔与钻孔相比,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较低,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校正钻孔的轴线误差。
此外,适用于扩孔的机床与钻孔相同。
三、锪孔锪孔的定义:将经过加工以后的孔用另外的一种工具将此孔的底部加工成一平面。
或者说用锪钻在孔口表面锪出一定形状的孔或表面的加工方法。
锪孔钻的常见分类:柱形锪钻、锥形锪钻、端面锪钻a)锪圆柱孔b)锪锥形孔c)锪孔口和凸台平面扩孔、锪孔方法:1、扩孔时为了保证扩大的孔与先钻的小孔同轴,应当保证在小孔加工完工件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进行扩孔。
《凹凸件锉配》——扬州太平洋重工技工学校一、课题分析(一)本课题在技能训练中的作用本课题选自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钳工技能训练》(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第十四课题的综合技能训练(二)。
通过本课题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图样分析、加工工艺步骤分析、划线、锯割、錾削、锉削、锉配的技能综合理解和熟练掌握。
本课题对培养学生掌握工件锉配技能,打下良好基础,为下面错配课题起到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题技能训练内容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前面课题实习的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对称度的概念。
详细分析,为讲解凸件加工工艺中“对称度”控制方法做准备。
(2)加工工艺步骤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划线、钻孔、锯割、錾削、锉削、锉配。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工件加工工艺方法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针对本课题的关键词展开讨论,进一步加强对本课题加工工艺步骤的掌握,并且能应用到实际技能操作中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备料和加工工件,保证尺寸精度、对称度、垂直度、平面度、表面粗糙度等要求。
保证锉配间隙达到要求的精度,掌握锉配修整的方法。
能够理解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难点:让学生学会怎样保证对称度,掌握薄板料平面度的控制,凹凸件锉配怎样达到间隙要求,掌握锉配技巧。
二、教法分析实习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技能训练方法、学生掌握技能的过程,采取目标教学法,通过教学目标阶段、实际操作目标阶段、达到实际操作检测阶段、巡回指导阶段、反馈矫正阶段来提高学生技能掌握水平,从而达到本课题的技能训练目标。
三、学法分析(一)建构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假设、提问、对话让学生回顾前面课题中训练的技能,然后再应用到本课题中所要应用的技能,通过探索、反举例、反问、讲授,导入本课题加工工艺,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课题加工工艺思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高学生对技能掌握的要求。
锉配凹凸件工艺技术
锉配凹凸件工艺技术是制造行业中常见的一种加工工艺,用于在工件表面制作凹凸形状的零件。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锉配凹凸件工艺技术。
首先,锉配凹凸件工艺技术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 准备工作:确定所需加工的零件图纸,了解零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要求。
同时,准备好需要使用的锉具,如平锉、三方锉等。
2. 定位和夹紧:根据零件图纸中的要求,将待加工的凹凸件安装到加工设备上,并通过夹紧装置将其牢固固定。
3. 粗加工:采用粗锉进行初步加工,将零件表面的多余材料去除,使其达到粗略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这一步骤需要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和锉具的选择,进行适当的锉削和切割。
4. 精加工:使用细锉对零件进行精细加工,使其表面平整、光滑,并达到所需的凹凸形状。
这一步骤需要采用不同大小的细锉,结合锉削、拉锉和搓锉等技术,精密地调整零件的尺寸和形状。
5. 检验和修整:在锉配凹凸件工艺技术中,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卡规、千分尺等,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尺寸和形状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修整和再次加工。
6. 清洁和防锈:在工艺流程的最后,对加工后的凹凸件进行清洁,并采取相应的防锈措施,以确保零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总之,锉配凹凸件工艺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在制造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的准备工作、准确的定位夹紧、粗加工和精加工、严格的检验和修整,以及适当的清洁和防锈措施,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凹凸件,满足各种需求。
锉配凹凸体工作页实训背景:“锉配凹凸体”是钳工工艺学难度较大的一个教学内容。
锉配凹凸体项目教学具有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所以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典型课题。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控制,特别是对称度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加工质量不易保证,以至出现部分学生对锉配操作失去信心,对以后的实习教学影响较大。
要想做好本课题教学,作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锉配技能和技巧,使学生通过本课题的训练,能够基本掌握综合锉配件的加工方法。
实训目的:1.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工件的划线、加工及测量方法。
2.提高锉削和锯削的技能操作。
教学准备:1、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学生具有一定的划线、锯割、锉削、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
2、学生分组的准备每四人一个小组,但至少保证有一名知识和技能达到要求的学生。
3、实训器材的准备划针、样冲、錾子、锯弓、锯条、平锉、 3㎜钻头、游标高度尺、游标卡尺、90°角尺、刀口形直尺、普通钻床材料:HT200,规格为61mm×46 mm×13 mm实训内容:(一)、项目组的产生1.由教师帮助学生分组,要求能力强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合理地搭配;不熟悉的学生尽可能在一个组;性格不同的尽可能分到一个组。
2.让每个项目组民主产生一位项目负责人。
该负责人要负责整个项目,从项目规划,到人员分工,到每个具体加工步骤,直至最后形成正确加工方案。
(二)、实训加工方案的确定1. 教师讲解项目要求(技能训练内容和技能训练图)2.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集体讨论,分析图纸要求,初步确定凹凸体锉配件的加工方法。
项目负责人整理大家意见,制订出整体加工工序。
3.项目负责人编写出加工工艺,并向大家详细说明,大家要认真讨论。
4.由项目负责人向指导教师汇报加工工艺,实训教师审阅修改后可以开始实施。
项目八锉配锉配是钳工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
本项目主要通过凹凸体锉配、四方件锉配、六方件锉配三个锉配任务的练习来介绍相关的锉配工艺知识、操作步骤及要点,从而进一步掌握和提高操作者的锉配技能。
任务一锉配凹凸体通过凹凸体的锉配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锉削技能,从而掌握正确的加工和检查方法可以提高锉配技能,提高锉配加工质量,为今后更好地从事钳工装配技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习目标掌握锉配的相关工艺知识;掌握锉配的一般加工步骤。
任务描述根据图样8-1所示锉配凹凸体,保证达到锉配精度,并能转位互换配合。
技术要求1.锉配面表面粗糙度达到Ra3.2μm。
2.凹凸体配合互换间隙≤0.06mm。
3.锯削面不可自行锯断,待检测时锯开。
4.各锐边倒钝。
图8-1 锉配凹凸体一、相关工艺知识1.对称度相关概念(1)对称度。
对称度是指被测表面的对称平面与基准表面的对称平面间的最大偏移距离Δ,如图8-2所示。
图8-2 对称度图8-3 对称度公差带(2)对称度公差带。
对称度公差带是指距离为公差值t,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8-3所示。
2.对称度的测量测量被测表面与基准面的尺寸A和B,其差值之半即为对称度。
如图8-4所示为对称度的测量示意图。
(a)(b)图8-4 对称度的测量3.对称度对工件互换精度的影响如图8-5所示,如果凹凸件都有对称度要求0.04mm,并且在同方向位置上锉配达到要求的间隙后,得到两侧基准面对齐,而调换180°后做配合就会产生两侧面基准面偏位误差,其总对称度值为0.08mm。
(a)同方向位置配合(b) 转位后的配合图8-5 对称度对转位的精度影响任务实施一、练习图样凹凸体的锉配练习图样见图8-1。
二、工量具准备划针、样冲、锤子、划线平板、划线靠铁、锯弓、锯条、扁锉(粗、细各一个)、三角锉、钻头(φ3mm )、金属直尺、高度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刀口形直尺、游标万能角度尺、塞尺、灯箱。
锉配凹凸体工作页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锉配凹凸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锉配凹凸体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熟悉锉配凹凸体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锉配凹凸体的工具和设备;2. 能够熟练操作锉配凹凸体的工具和设备;3. 能够独立完成锉配凹凸体的制作过程。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锉配凹凸体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耐心和细心的操作态度;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锉配凹凸体的概念和特点1. 介绍锉配凹凸体的定义;2. 解释锉配凹凸体的特点和优势;3. 强调锉配凹凸体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重要性。
2.2 锉配凹凸体的制作方法1. 介绍锉配凹凸体的制作步骤;2. 讲解锉配凹凸体的制作技巧;3. 演示锉配凹凸体的制作过程。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1. 讲解锉配凹凸体的概念和特点;2. 解释锉配凹凸体的制作方法和技巧;3. 阐述锉配凹凸体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3.2 示范法1. 演示锉配凹凸体的制作过程;2. 展示锉配凹凸体的制作技巧;3.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3 实践法1. 学生分组进行锉配凹凸体的制作;2. 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评价;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制作经验。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态度;2. 评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收集学生的制作成果并进行评价。
4.2 成果评价1. 评价学生制作的锉配凹凸体的准确性;2. 评价学生制作的锉配凹凸体的美观性和稳定性;3. 评价学生对锉配凹凸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1. 提供锉配凹凸体的工作页和相关教材;2. 提供锉配凹凸体的制作技巧和实例;3. 提供锉配凹凸体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5.2 设备和工具1. 提供锉配凹凸体制作所需的设备和工具;2. 确保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提供学生分组进行制作的材料和设备。
实习课教案编号:版本:A/O一、相关工艺知识(授课25分钟)1.对称度概念1)对称度公差带是指被测表面的对称平面与基准表面的对称平面间的最大偏移距离Δ,见图。
对称度误差2)对称度公差带是指相对基准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两平行面距离即为公差值,见图。
对称度公差带2.对称度的测量1)对称度的测量方法测量被测表面与基准表面的尺寸A和B,其差值之半即为对称度误差值,见图。
对称度测量2)对称体工件的划线对于平面对称工件的划线,应在形成对称中心平面的两个基准面精加工后进行。
划线基准与该两基准面重合,划线尺寸则按两个对称基准平面间的实际尺寸及对称要素的要求尺寸计算得出。
3)对称度误差对转位互换精度的影响,见图;当凹、凸件都有对称度误差为0.1mm,且在一个同方向位置配合达到间隙要求后,得到两侧面平齐,而转位180作配合,就会产生两偏位误差,其总值为0.2mm。
对称度误差对转位的精度影响a)同方向位置配合b)转位后的配合3.角度样板的尺寸测量一般采用间接的测量法,见图。
角度样板边角尺寸测量其测量尺寸M 与样板尺寸B 、圆柱直径d 之间有如下关系:M =B+2d cot 2α+2d式中 M─测量读数值,mm ;B─样板斜面与槽底的交点至侧面的距离,mm ; d─圆柱量棒的直径尺寸,mm ; a─斜面的角度值。
当要求尺寸为A 时,则可按下式进行换算B =A -αtan c式中 A─斜面与槽口平面的交点至侧面的距离,mm 。
C─深度尺寸,mm 。
二、生产实习图凸凹体角度样板锉配三、示范操作(授课25分钟)1.示范角度样板的尺寸测量使用方法。
2.示范对称度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