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钳工技能考试看锉配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12任务九钳工综合操作技能训练_四方开口锉配四方开口锉是一种常用的钳工切削工具,也是钳工综合操作技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钳工而言,熟练掌握四方开口锉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十分重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四方开口锉的主要特点是锋利的切削齿和四面切削能力。
它的切削面由四个方向形成,可以在水平、垂直和倾斜方向上进行切削,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加工。
四方开口锉的薄刃设计使得切削阻力降低,不易卡住,操作更加平稳。
四方开口锉的使用方法如下:1.准备工作:a.确保工作台面平整稳固,放置好锉床。
b.准备好需要加工的工件材料。
2.选择合适的锉刀:a.根据需要加工的材料选择合适的锉刀。
b.锉刀的号数越大,切削粗糙度越低,号数越小,切削粗糙度越高。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号数的锉刀。
3.固定工件材料:a.使用夹具或者螺钉将工件材料固定在锉床上,保证工件的稳定性。
4.开始切削:a.使用正确的姿势握住锉刀柄,确保握持牢固,避免锉刀滑动。
b.用适度的压力将锉刀的切削齿缓慢推拉在工件材料上,切削方向要垂直于工件表面。
c.注意保持切削齿与工件材料的接触,避免滑动或者抬离工件表面。
d.切削方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水平、垂直或倾斜。
5.切削结束:a.切削至所需尺寸或表面光洁度后,停止切削。
b.清洁锉刀的切削齿,确保切削齿的锋利度。
四方开口锉的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熟悉四方开口锉的结构和特点。
2.学习选择合适的锉刀和相应的切削方法。
3.进行实际的加工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
4.注意观察锉刀与工件的接触状态,判断切削是否合理。
5.锉刀使用后要进行清洁和保养,保证切削齿的锋利度。
6.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伤害。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钳工可以掌握四方开口锉的操作技巧和使用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工质量。
四方开口锉在钳工加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掌握好这项技能可以为钳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获奖科研报告摘要:钳工锉配技能是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技能实训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高质量、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但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钳工技能训练强度大,学生训练目的性弱,加上训练内容过于简单枯燥,尤其对于锉配训练,操作难度过大、知识繁多复杂,加上教师纯理论的知识讲授法,课堂教学难免沉闷枯燥,长此以往,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生产中,锉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日常生活中匹配钥匙,工业生产与修理中配键,制作专用检具、各种样板,各种机械设备制造、调试与修理等,都无法离开锉配技能而存在。
锉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形式灵活多样,是钳工技能教学重要的课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锉配技能水平已成了目前中职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方法策略所谓锉配即锉削配作,是用锉削方法令两个及以上的互配零件达到规定配合精度操作。
它曾广泛运用于各种模具制造业的装配与维修中,现代制造行业对零件加工标准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和零件制作精度要求都大幅度提高。
虽然模具装配过程中极少用到锉削配作,但是在模具维修和模具制造过程中仍然会用到错配技能,而且锉配制作会运用到钳工基本技能和测量技术等综合技术,使零件达到产家规定尺寸、形状和配合要求。
因此,在钳工技能等级考核中常以锉削配件作为考核标准之一,锉削配作仍是一项重要的钳工操作技能。
基于此,下面主要探讨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一、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锉配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操作性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锉配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征,循序渐进,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根据个人不同的技能操作水平充分挖掘每个人的优势所在,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从而鼓舞学生,让学生对锉配这门技能型的学习产生兴趣,燃起学习热情,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在钳工锉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锉配是钳工专业重要技能之一,又是钳工专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从历年的“双证”考试中,钳工专业考的主要是锉配工件,由此可见锉配在技能考试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钳工实习中,应下大力气搞好锉配训练。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在进行锉配训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一、加强识图训练虽然钳工专业的技校生在学校里重点学习过《机械制图》课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的不够扎实,一接触实际工件,不知道怎样和工件进行互相结合,在进行锉配训练时表现为不认真看图纸,只看尺寸要求,而不懂形位公差,不看技术要求,不看评分标准,给了工件,不认真审图,就开始进行操作,结果是做出的工件不符合图纸的要求,成为废品。
解决方法:在实习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加强识图训练,特别是在锉配训练中,要下大力进行识图训练,重点讲解形位公差的要求、概念含义、测量方法;通过看图,找出图纸的设计基准,分析工件的表达方法,确定加工工艺步骤;应充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使同学们养成看图和审图的好习惯,以保证工件的质量。
二、尺寸公差要求在锉配训练中,尺寸精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平时的训练来看,尺寸公差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同学尺寸掌握不好,忽大忽小,这说明同学们的基本功掌握不好,不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
如:锉刀放不平、端不平,锉削用力不平衡;个别同学不会正确看游标卡尺和千分尺,不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使用游标卡尺用力过大,测量不及时等等。
解决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增加训练力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姿势,保证锉削的平面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符合图纸的要求,同时教育学生做到及时测量尺寸,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在平时训练中可以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再用千分尺来测量尺寸,两者进行比较,找出使用游标卡尺的力度,以达到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不能以划线尺寸来代替测量尺寸,在测量中,一个尺寸要多测量几个点,使每个地方的尺寸都符合图纸的要求,只有这样经过反复的大量的训练,才能确保同学们掌握尺寸公差的要求。
OCCUPATION2012 03150经验交流E XPERIENCE钳工锉削练习方法与技巧文/卢泉州锉削是技校钳工专业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训练中,有的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不善于总结分析,锉削技能掌握较差。
为了有效地掌握锉削基本技能,除了让学生按课本教学内容及操作要领认真规范训练外,掌握各环节中的补充知识、训练方法及操作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点滴体会,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初练时,注意锉刀大小、新旧的选择初练锉削,首先是掌握锉削姿势动作。
除了要求规范、自然、协调外,还要舒展、到位。
若用中锉或小锉练习,锉刀的行程有限,动作的幅度受到限制,无法完成或体验到完整的、淋漓尽致的锉削动作,直接影响基本动作的练习和形成。
因此,初练锉削大锉的操作最具代表性,选用锉刀应尽量大,以不小于14英寸的板锉为宜。
在进行两手用力锉削、控制锉刀平稳的练习中,应选用能“吃”住锉的五成新以上的锉刀。
若锉刀太钝,锉削时锉刀与工件打滑,不但两臂用不上力,也难体会到两手力量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转变,对刚起步的基础训练非常不利。
二、提高锉削平面度的操作方法学生在锉削训练中,最不易掌握的是将平面锉平。
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锉削平面的方法外,笔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第一,要想把平面锉得平直,锉与工件表面接触面就得大,尽量选用顺向锉法。
第二,锉削前,用单眼“吊线法”检查锉刀弯曲情况;锉平面时,用凸面锉削,凸出量与运锉的摆动量能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平面度。
第三,局部轻锉时,选择不大于8英寸的板锉,采用掰锉法,即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扣住锉头,小指自然收拢,拇指伸开压住锉面中部,使锉刀中部出现微量的向下弯曲变形进行锉削。
第四,推锉法只有在最后精细加工时使用,不能盲目滥用;要求锉刀不要过大,两手握锉距离适宜,运锉要稳,行程要短。
第五,平面的检验可利用平台、辅助调和好的红丹粉显示剂,在平台上研合显示检验,根据研合显示剂的着色所确定的部位,进行局部锉削。
挫配训练是钳工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摘要】挫配训练是钳工专业实习教学的核心环节,挫配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通过专业技能的等级考核,同时影响他们今后专业工作技能的高低。
【关键词】挫配的涵义;种类;原则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
在挫配训练前,应当向学生介绍挫配在现代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端正学生的思想。
一、什么是挫配挫配是钳工综合运用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使工件达到规定的形状、尺寸和配合要求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
挫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操作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的能力以及熟练程度。
有利于检验操作者分析、判断、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挫配的类型挫配按其配合形式可分为平面挫配、角度挫配、圆弧挫配和上述三种挫配形式组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挫配。
按其种类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开口挫配挫配件可以在一个平面内平移,要求翻转配合、正反配合均达到配合要求。
半封闭挫配轮廓为半封闭形状,腔大口小,挫配件只能垂直方向插进去,一般要求翻转配合、正反配合均达到配合要求。
內镶配轮廓为封闭形状,一般要求多方位、多次翻转配合均达到配合要求。
多个配合件组成在一起的挫配,要求互相翻转、交换配合件中任一件的位置均能达到配合要求。
三、挫配的一般性原则为了保证挫配的质量,提高挫配的效率和速度,挫配时应遵从以下一般性原则:(1)凸件先加工、凹件配加工的原则。
(2)按测量从易到难加工的原则。
(3)按中间公差加工的原则。
(4)按从外到内、从大面到小面加工的原则。
(5)按从平面到角度、从角度到圆弧加工的原则。
(6)对称性零件先加工一侧,以利于间接测量的原则。
(7)最小误差原则。
(8)在运用标准量具不便或不能测量的情况下优先制作辅助检具和采用间接测量方法的原则。
(9)综合兼顾、勤测慎修、逐渐达到图纸的配合间隙要求。
(10)在做精确修整前,应将各锐边倒钝,去毛刺,清洁测量面,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造成错误判断。
任务七钳工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四方开口锉配授课时数:12h。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四方开口件配锉工艺;2)掌握对称形体工件的划线、测量方法;3)进一步提高测量的正确性;4)掌握误差对拼块的影响,会分析、解决锉配中产生的问题。
重点与难点:1)重点:四方开口件的加工工艺;2)难点:四方开口件的加工工艺、锉配精度。
巡回重点:1)检查、指导学生划线方法;2)指导四方开口件加工方法;3)帮助解决锉配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准备:工具:锉刀、手锯、钻头等;量具:常用量具;原材料:60×45×8(Q235);设备:台虎钳、钻床;图纸:附图(每人1张)。
教学内容与组织:【组织教学】1)点名,检查着装、劳保用品及安全措施等;2)进行安全文明生产教育;3)检查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复习导入】1、千分尺的使用度数方法?2、游标卡尺的使用度数方法?3、平面度的检验方法?【授课内容】任务七:钳工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四方开口锉配【课前辅导】1)四方开口件锉配方法;2)配合面的修整方法;3)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1)四方开口件锉配方法;2)配合面的修整方法;3)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四方开口件加工方法?【实习安排】一、制作步骤1)检查来料尺寸是否符合加工要求;2)划线、锯割分料;3)按四方体加工方法加工四方,达到精度要求;4)锉配凹形体;①锉削凹形体外形面,保证外形尺寸及形位要求;②划出凹形体各面加工线,并用加工好的四方体校对划线的正确性;③钻Φ3排孔,用锯条锯开两侧直角边,用錾子錾去去凹形面余料,然后用锉刀粗锉至接近线,单边留0.1—0.2mm余量作锉配用;④细锉凹形体两侧面,控制两侧尺寸相等,并用凸件试配,达到配合间隙要求;⑤以凸件为基准,凹形体两侧为导向,锉配凹形体底面,保证配合间隙及配合直线度要求。
5)全面检查,作必要修整,锐边去毛刺、倒棱。
二、注意事项1)凸件是基准,尺寸、形位误差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尺寸尽量加工至上限,锉配时有修整的余地;2)凹形体外形基准面要相互垂直,以保证划线的准确性及锉配时有较好的测量基准;3)锉配部位的确定,应在透光检查后再从整体情况考虑,避免造成局部间隙过大;4)修锉凹形体清角时,锉刀一定要修磨好,用力要掌握,防止修成圆角或锉坏相邻面(可以钻工艺孔)。
从钳工技能考试看锉配训练
锉配技能是钳工专业重要技能之一,又是钳工专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从98年到2000年的双证考试中,钳工专业主要考的都是锉配工件,由此可见锉配在技能考试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钳工实习中,应下大力搞好锉配训练。
一、加强识图训练
虽然钳工专业技校生在校重点学习过《机械制图》课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习的不够扎实,一接触实际工件,不知道和工件进行互相结合,在进行锉配训练表现在不认真看图纸,只看尺寸要求,而不懂形位公差形,不看技术要求,不看评分标准,给了工件,不审图,就开始操作,结果作出的工件不符合图纸的要求,成为废品,针对这种情况,在实习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加强识图训练,特别是在锉配训练中,要下大力进行识图训练,重点讲解形位公差的要求、概念含义、测量方法,通过看图,找出图纸的设计基准,工艺步骤,应充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使同学们养成看图和审图的好习惯,以保证工件的质量。
二、尺寸公差要求
在双证考试中,尺寸分数占20分左右,通过平时的训练来看,尺寸公差存在的有问题:部分同学尺寸掌握不好,忽大忽小,这说明同学们的基本功掌握不好和不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如:锉刀放不平、端不平,锉削用力不平衡,个别同学不会正确看游标卡尺和千分尺,不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使用游标卡尺用力过大,测量不及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增加训练力度,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姿势,保证锉削的平面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符合图纸的要求,同时教育学生做到及时测量尺寸,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在平时训练中可以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再用千分尺来测量尺寸,两者进行比较,找出使用游标卡尺的力度,以达到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不能以划线尺寸来代替测量尺寸,在测量中,一个尺寸要多测量几个点,使每个地方的尺寸都符合图纸的要求,只有这样经过反复的大量的训练,才能确保同学们掌握尺寸公差的要求。
三、配合要求
在锉配工件中,配合的要求达50分左右,是锉配工件的重点,从双证考试情况来看,这一部分同学掌握的不够好,体现在间隙超标、不能互换、错位量超差、配合尺寸达不到要求等等,那么这一部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间隙超标不能互换的原因是基准件尺寸掌握不住,如:尺寸要求是负偏差,而有些同学却是正偏差,另外,在锉削孔类工件时,由于不清角,进行配合时,进不去,就去扩大孔的尺寸,而导致孔类尺寸偏大,使间隙过大,在有互换要求的工件锉配中,由于轴类边长尺寸把握不好,致使尺寸不一致,使工件不能互换,在锉削中,由于垂直度掌握不好,致使配合间隙不均匀,出现喇叭口。
解决办法:针对以上原因,在加工中严格控制加工尺寸和形位公差,把测量、
加工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加工中要经常检测加工面的垂直度,及时清角,做到整体检查,微量修整。
及时锉去局部的硬点,以保证互换的要求。
错位量超差原因:凹凸件对称度不好。
解决办法:在加工中必须控制好凸台和凹槽相对于外侧面的对称度,用深度千分尺控制凸台的对称度,用外测千分尺控制凹槽的对称度。
配合尺寸达不到要求原因:忽视配合件尺寸,不注意测量配合尺寸。
解决办法:在保证基准件尺寸的情况下,提高配合件的尺寸精度,及时测量配合尺寸,努力做到整体修配,达到配合尺寸的要求。
四、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对表面粗糙度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用细锉刀进行精加工,最后进行加工时,没有按顺向锉法进行操作。
解决办法:加强表面粗糙度的概念的讲解,让同学们多看多接触表面粗糙度样板,增强表面粗糙度等级的印象,强调同学们在锉削操作中根据锉削加工量的大小正确选择锉刀,在用粗锉刀进行加工时,一定要留出精加工余量,给细锉刀进行加工,最后进行锉削时一定要采用顺向锉削方法。
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学生在双证考试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平时的工件做的比较好,而一到考试时,考的工件反而做的不好,归其原因一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好,一考试就紧张,二是时间概念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解决办法是:一、在平时训练时,要强调训练时间,布置的工件要按考核时间来确定,不养成平时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到时间必须交工件。
二、加强考核力度,经常进行摸似考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提高学生的适应的能力。
总之,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水平,从看图、审图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把锉配训练各个部分搞好,培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就一定能把锉配这一课题学好考好。
峰煤技校
梁志玉。